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测试·培优卷(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2、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试卷难度:0.7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甲图),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乙图),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乙、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甲>p乙 F甲p乙 F甲=F乙C.p甲=p乙 F甲F乙2.木块重5N,保持静止,支承面MN受到的压力最大的是( )A. B.C. D.3.下列现象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静止B.一辆高速运行的火车,速度减慢的过程中,惯性大小不变C.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一小孩推地面上的箱子,箱子未动,是由于小孩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5.如图所示,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栓一个小球,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悬挂点O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B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C运动到A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从C指向AB.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C.小球运动到最高处C时速度为零,此时小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6.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运动的B.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受到惯性作用7.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驶向学校,强劲的北风迎面吹来,此时地面对车前轮的摩擦力为,对车后轮的摩擦力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前进方向相反, B.与前进方向相反,C.与前进方向相同, D.与前进方向相同,8.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9.某中学的同学们发明的“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在2016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如图所示就是安装了这种系统的购物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是静止的C.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惯性变大了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0.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 < f乙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11.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 F1=F2 B.p1>p2 F1=F2C.p1>p2 F1<F2 D.p1<p2 F1>F212.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 B.C.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14.如图所示,将144根长钉固定在木板上,尖端朝上,将一只气球置于上方,手轻轻放在气球上,若手轻轻下按,则( )A.气球会立即破掉,因为气球受到手的压力B.气球会立即破掉,因为气球受到钉子的压强过大C.气球不会破,因为气球受力平衡D.气球不会破,因为气球受到的压力被分散,压强不足以刺破气球15.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 )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16.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某人用10N的力拉木块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改用15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仍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10N B.等于10N C.小于10N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7.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板A移动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 ,A对桌面的压强将 (填“变大”、“不 变” 或“变小”)。18.近年来,杭州市民热衷骑公共自行车出行,某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人和车总质量为75kg,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则车对地面的压强 Pa。轮胎上布满花纹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的,刹车时人由于 会向前倾。19.饭店里有一种转盘桌,在大桌面和活动桌面间装有转盘,转盘的主要结构就是一个滚动轴承,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用 方法来减小两桌面之间的摩擦,有一个小孩想玩转盘桌,就用水平方向的力推转盘,转盘的转动速度明显加快,那么转盘和大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随着餐桌上菜的增加,餐桌的转动灵敏度减小,其原因是 。20.用手握住重5N的酱油瓶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21.如图(a)、(b)所示,“跳橡筋”和“打陀螺”是童年时的典型游戏,其中图(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 ,图(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 。击打陀螺时,鞭子作用在陀螺的不同位置,则陀螺的旋转速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22.如图所示,一开口的杯子,装上8cm高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内部底面积为,外部底面积为;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Pa。23.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000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则 (填“>”“<”或“=”)。2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右做直线运动,力,及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乙、丙所示,物体在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向 (填“左”或“右”)。三、探究题(共40分,第25题14分,第26题6分,第27题6分,第28题14分)25.小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1)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 (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2)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3)小露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乙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 (填“上凹”或“下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 (填“上升”或“下降”)。26.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2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1)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 (填序号)。(2)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步骤1 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步骤2 在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使砝码和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步骤3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运动(如图丙),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①、②、③中哪个的正确与否: 。(3)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28.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的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序号 物体 底面积 高度h/cm 海绵被压下深度/cm1 合金甲圆柱体A 10 5 0.52 合金甲圆柱体B 10 10 13 合金甲圆柱体C 20 10 14 合金乙圆柱体A 10 5 1.55 合金乙圆柱体B 10 10 36 合金乙圆柱体C 20 10 3(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 来判断压强大小的。(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成正比。(3)分析实验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 (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9.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1)求玻璃杯的重力大小。(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上图中(a)、(b)、(c)的哪一种?(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10N/kg,杯壁的厚度可忽略)30.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动力还是阻力。(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间无相对滑动);(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5)汽车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单元测试·培优卷(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2、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试卷难度:0.75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B C A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D D B B1.A由于杯子是上粗下细,所以倒立时,杯中液面的高度要小于正立时的液面高度;根据p=ρgh可知:当水密度相同时,水面越高,水对杯底的压强越大,所以p甲>p乙;当容器形状是上粗下细(如图甲)时,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重力,即F甲G,可见F甲G,故F甲2.CA.图中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F1=G=5N;B.图中木块放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即F2C.图中木块在水平压力作用下静止,则木块对支承面的压力F3=F=20N;D.图中木块在竖直向上的压力作用下静止,则木块对支承面的压力F4=F-G=20N-5N=15N。综上分析可知,支承面MN受到压力最大的是C图。故选C。3.BA.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高速运行的火车,速度减慢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B正确;C.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由于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D.小孩推地面上的木箱,箱子不动,箱子受平衡力作用,此时小孩用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4.BA.每次实验时,为让小车滑到斜面低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比较在不同平面上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该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下滑,故A错误;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因为小车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最后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可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D错误。故选B。5.BA.小球从C运动到A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方向不变,总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BC.小球运动到最高处C时速度为零,细绳对它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不相等,所以此时小球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小球不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C错误;D.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会使得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6.C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错误;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平衡车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但是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因为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故选C。7.A骑车前进时,后轮是主动轮,在它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地面向后滑的趋势,故受向前的摩擦力;前轮是从动轮,它在与地面接触处有相对于地面向前滚动的趋势,故受向后的摩擦力。强劲的北风迎面吹来,为了克服风产生的摩擦使车前进,必须使人的动力主要作用在后轮上,后轮的动力与前轮及风阻力平衡,因此可解出后轮的摩擦力大于前轮,所以f1故选A。8.B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B.加速上升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故B符合题意;C.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故C不符合题意;D.水平匀速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平衡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悬挂重物的细线不会偏离竖直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人相对于货架是运动的,故B错误;C.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的质量大小不变,因此惯性大小不变,故C错误;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先静止,然后由静止变为运动,最后保持静止,因此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故选D。10.BA.甲在水平面上移动,乙在斜面上运动,则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所以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中受到的摩擦力,故A错误;B. 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C.在乙中,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的大小,还要克服重力,所以拉力大小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D. 这两次实验中,控制的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D错误。故选B。11.B图中所示,容器正立放置时,下方底面积小,则液面高,即液体的深度深,由可知,正立放置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容器正立或倒立时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因容器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拉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B由图知,V甲<V乙,因为m甲=m乙,所以,根据ρ=得,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因为p=ρ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所以,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甲>p乙,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3.DAB.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10N的拉力,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N,故AB错误;C.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F支持=GB﹣F=100N﹣10N=90N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F压=F支持=90N故C错误;D.B对地面的压强:故D正确;故选D。14.DA.手与气球的接触面积较大,手轻轻放在气球上,若手轻轻下按,压力不大,故产生的压强较小,不足以使气球立即破掉,故A不符合题意;BD.单个钉子尖端面积虽小,144根长钉固定在木板上,尖端朝上时,与气球的接触面积相对增大了许多,而压力不是很大,由可知,压强相应减小,不足以刺破气球,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C.气球不会破,因为气球受到的压力被分散,压强不足以刺破气球 ,与手和钉子对气球的压强大小有关,与是否受平衡力的作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B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人对弹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几个同学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弹簧拉开,都把手臂撑直,手臂越长的人,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B木块受到10N的拉力在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10N; 当拉力增大为15N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大小还是10N,现在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物体将进行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 不变 变大[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因为木板A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2]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 可知,压强逐渐增大。18.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惯性[1]车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G=m总g=75kg×10N/kg=750N又因为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3×10-3m2,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2]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3]当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静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19. 以滚动代替滑动 不变 压力增大,使摩擦力增大[1]在转盘内安装滚动轴承,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2]小孩想玩转盘桌,就用水平方向的力推转盘,转盘的转动速度明显加快,但转盘和大桌面之间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不变。[3]随着放在活动桌上的菜的增加,桌面上的质量不断增大,从而可知其重力也不断增大,由此可知其压力不断增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所以随着放在活动桌上的菜的增加,活动桌面转动的灵敏度明显减小。20. 5 5[1]用手握住瓶子静止在空中,此时瓶子水平方向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瓶子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摩擦力为f1=G=5N[2]当手的握力增大时,瓶子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仍为f2=G=5N21.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作用点[1]图(a)中“跳橡筋”游戏中,皮筋受力改变了形状,体现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图(b)中击打陀螺,陀螺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旋转,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鞭子作用在陀螺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陀螺的旋转速度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22. 4[1][2]由p=ρgh得:水对底部的压强为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F=p1S1 =8×102 Pa×50×10-4 m2 =4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23.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或不受力,实际情况下受平衡力,理想情况下不受力;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三个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都受平衡力,则重力和拉力平衡,则三个拉力都等于重力,故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24. 4 左[1][2]由图甲、乙可知,物体在t1~t2时间内,受到的力F1=8N,F2=12N,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则受到向右的合力F=F2-F1=12N-8N=4N由丙图可知,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二力向右的合力4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25.(1)能(2)反映(3) 上凹 上升(1)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2)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了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两侧液面高度差也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3)[1][2]将简易的压强计浸入水中,由于橡皮膜朝下,所以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压强,橡皮膜将向上凹;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橡皮膜向上凹得越多,里面空气的体积越小,里面空气的压强越大,支撑的液柱越高,故细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26.(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D(3)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解,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为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在实验基础上,再进行科学推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27.(1)ABCDE(2)猜想②(3)见解析(1)为检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其匀速滑动,此时物体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根据提供的器材应选用:ABCDE。(2)“步骤2”是木块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改变木块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目的是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步骤2”是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3)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必须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再增加一个步骤是:将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1”进行比较。28.(1)海绵被压下深度(2)高度(3)2,3/5,6(4)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5)(6)不能(1)实验过程中,海绵受到压力,形状发生变化,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海绵被压下深度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故实验中可以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度来判断压强大小的。(2)分析实验1、2或4、5,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底面积相同时,实心圆柱的高度增大2倍,海绵被压下深度增大2倍,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成正比。(3)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要求圆柱体的密度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也相同,而底面积必须不同,故序号2、3或5、6符合要求。(4)[1][2]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圆柱体的材料密度和高度相同,改变底面积,这是控制变量法,通过海绵被压下深度来判断压强大小的,这是转换法,所以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5)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ρVg=ρShg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6)从实验条件可以看出p=ρgh这一公式只适用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柱状物体,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29.(1)2 N;(2)0.09m,(a)(1)由得,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F=pS=200Pa×0.01m2=2N由于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所以玻璃杯的重力G=F=2N(2)由p=ρgh可得,水的深度假设杯壁是竖直的,装入1kg水后杯中水的深度应为因为h′>h,所以玻璃杯是底小、口大,大致形状是图(a)。答:(1)玻璃杯的重力为2N.(2)水的深度是0.09m,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a)。30.(1)向前,动力(2)向后,阻力(3)不受摩擦力(4)向后,阻力(5)向前,动力(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汽车加速时,木箱会保持原有静止状态,因此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而实际上木箱没有滑动,有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同,故是动力。(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汽车向前滑动,而实际上木箱没有向前滑动,但有相对汽车向前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作用,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的运动方向相反,故是阻力。(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也没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没有受到汽车的摩擦力。(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可知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阻碍木箱运动,所以是阻力。(5)汽车突然加速,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可知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使木箱的运动速度增大,所以是动力。(共6张PPT)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测试·培优卷试卷分析一、试题难度三、知识点分布一、选择题1 0.95 压强大小比较;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 0.95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3 0.95 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4 0.85 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5 0.85 平衡力的辨别;重力及其方向6 0.80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7 0.80 摩擦力的存在8 0.84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9 0.84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参照物及其选择10 0.84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 0.75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大小比较;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12 0.75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13 0.75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14 0.65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15 0.65 弹力;力的测量16 0.55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知识点分布二、填空题17 0.95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18 0.95 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19 0.85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20 0.80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1 0.75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22 0.65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23 0.64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4 0.55 力与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知识点分布三、探究题25 0.75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26 0.65 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27 0.64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和假设;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8 0.45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四、解答题29 0.65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30 0.55 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惯性;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测试·培优卷 - 答案.docx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测试·培优卷 试卷分析.pptx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单元测试·培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