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地理 授课内容 地图的阅读
课标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判断比列尺大小。 2.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及运用地图三要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通过学习地图的三要素,学会阅读地图,根据使用目的,正确的选择地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掌握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并且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地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地图的使用比较陌生,对地图符号了解不多,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不能很好地联系,教学中多选择实际生活中的地图,通过丰富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使用地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尺的含义、表示形式,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正确运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2.学会在地图上正确的辨认方向。利用示例图或经纬网图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3.能够正确识别常见的图例, 学会阅读地图上的注释。 4.通过学习地图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阅读生活中的地图,初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地图的比例尺,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运用
教学方法、策略 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探究法,归纳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完成金榜学案p13基础主干落实一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猜谜语 有山不见石和崖,有地不见土和沙, 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全靠它。 四四方方一张画,端端正正墙上挂, 五颜六色在画中,坐在家里看天下。 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吗?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地图? Ppt:呈现电子地图、园区平面示意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常见的地图入手,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新课探知 一、学会阅读地图 自主学习: 什么是地图? 地图中有哪些“语言”,它们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让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1.比例尺 学生活动一: 1.说一说:什么叫比例尺?公式是什么?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变式: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以台湾岛地图为例,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高雄与台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台北—高雄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7.5cm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台北—高雄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300千米 教师温馨提示: 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 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图上用厘米,实地用米 。厘米换米,去两个零 结合已有的知识,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学以致用: 算一算: 量一量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为几厘米,根据比例尺,求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 知识运用 能力训练
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二:观察发现 教材p22图1.31中国地图和图1.32北京市地图 你发现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发现 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判读比例尺的大小以及其和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2.方向 图例 课堂总结 归纳板书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学生观察思考:下面三幅地图判断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三: 慧眼识图一:结合小学已学知识归纳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1)图中高雄位于台北的什么方向? (2)图中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方向? 慧眼识图二 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方向是正北,顺着箭头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保证学生充分领悟和掌握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方法,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出现的错误释疑,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图中A村庄位于B村庄的什么方向? (2)小河的流向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题方法 教师方法解答:指向标平移法。旋转卷子,箭头朝上 慧眼识图三 学生结合已学经纬线的知识归纳 3.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 学生回答:日照在济南的什么方向? 济南在潍坊的什么方向? 归纳总结: 掌握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一般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学生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自主学习: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 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为图例。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 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试图辨认:教材p18图1.25一些常用图例,3分钟记一记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整理笔记
堂清 1.在图幅相同的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内蒙古自治区政区图及额尔古纳市政区图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内蒙古自治区政区图 D.额尔古纳市政区图 2.下列图例中,表示河流的是(  ) A. B. C. D. 3.如图为某导航截图,如果在导航仪上按“+”号图标后,地图的信息将更加详细,地图的比例尺将(  ) A.变小 B.变大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及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会判读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范围和内容的详略的关系,会正确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初识地图的“语言”;深入认识比例尺;活学活用、判断方向;随堂巩固。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初识地图的“语言”,比较简单,看教材都能找到,课上直接展示,这部分学生看图回答较好。但是蕴含的意义学生不会详细的描述,我还是加以引导。 深入认识比例尺,这块的问题较大。学生对量算距离、比较比例尺大小及其与范围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的关系不够清晰,还会出想一些问题。所以这部分我制作了六张PPT,以“台湾地图”为例,依据比例尺计算台北——高雄的实际距离,同时提醒学生单位换算。学以致用:以“山东地图”为例,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范围和内容的详略的关系,完成教材中的表格。这部分所用的时间较多,以致第三要素“图例”未完成。 在判断方向这块,学生对指向标定向和经纬网定向的学习还是有难度的,学生的空间方向感较弱。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带有指向标的平面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判断读,教学生采用指向标平移法来定向。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通过练习发现部分学生还不能掌握,课下还要延伸学习。利用经纬线定向法,尤其是在极点判读方向难度更大,这块我设计了三种题型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判读方向。由于时间关系,练习不够充分,有的学生还是不太会,这是一个遗憾之处。 最后的当堂练习和随堂检测各练了三道小题,感觉学生还是在指向标定向上掌握的不够好。堂清检测提掌握的情况较好。 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有难度,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部分的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地图的基本要素理解不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让学生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需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课堂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 总体来说,本节完成了地图的两个要素的学习,学生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今后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