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材习题课件(打包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材习题课件(打包4份)

资源简介

(共10张PPT)
教材习题讲解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信息获取与加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文学鉴赏与审美] 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考点:概括内容,赏析修辞或用词的表达效果
朗读课文略。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教材习题讲解
示例:我最喜欢春草图。理由:这幅图先从情态上写,“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钻”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再从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等方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
教材习题讲解
2.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韵味,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文学鉴赏与审美] 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与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考点:品味语言)
我有这样的感觉。如第5 段,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又选取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温暖。
教材习题讲解
3. [审美创造能力]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 [语言组织与表达] 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考点:比喻的表达效果、创意表达
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教材习题讲解
示例1: 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示例2:春天像一个闹钟,叫醒了还在冬眠的动物。
教材习题讲解
4.朗读下列语句,注意重音和停连,并想象各句描绘的情景,[文学鉴赏与审美]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
·
·
·
·
·
·
·
(考点:赏析词语
的表达效果)
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不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课文开头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教材习题讲解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地描绘出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和动作,仿佛小草有灵性、有个性,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的前面, 后置之后,不但突破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
·
·
·
·
·
·
·
·
·
教材习题讲解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 “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点出春天明艳的特点;“还眨呀眨的” 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了野花随风摇动时时隐时现的情态,为下文写“春风图”作铺垫。
·
·
·
·
·
·
·
·
·
·
·
·
教材习题讲解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笼”写出了薄烟覆盖屋顶的状态,给人一种轻盈、朦胧的美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
·
·
·
·
·
·
·
·
教材习题讲解
5.背诵全文。
略。(共10张PPT)
教材习题讲解
1.反复诵读《观沧海》,边读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文学鉴赏与审美] 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
诵读略。
情景:诗人站在碣石山上,向东远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大海中高耸挺立的山岛,以及山岛上丛生繁茂的草木。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大海上掀起了翻涌的波涛,诗人由此生发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美想象。
教材习题讲解
质朴刚健,指诗歌语言简洁、有力且朴素;音调铿锵,指声调和谐响亮而富有节奏。如诗歌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语言质朴无华,直言本诗的内容是登山观海所见所思;再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给人简洁、有力的感觉,一个“涌”字,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另外,这首诗为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和谐统一,如“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句末多用仄声,如“海”“峙”“茂”“起”“里”“志”等,更能产生音调铿锵、雄壮激昂之感。
教材习题讲解
2.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文学鉴赏与审美] 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考点:赏析诗句)
朗读略。情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风正”对“潮平”,“一帆悬”对“两岸阔”,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教材习题讲解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既指明时令,又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文学鉴赏与审美] 结合诗句试加分析。
考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诗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意象: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为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柳絮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暗含离别之痛,借此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教材习题讲解
4.《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考点:赏析古诗,理解情感)
会有凄切的感受。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教材习题讲解
5.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文化传承与理解] 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鲍照的这两句诗引出怀人之思,为下文的厌倦客旅生活埋下伏笔。
教材习题讲解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这两句诗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赏的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3)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这两句词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因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怅惘。
教材习题讲解
( 4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这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祝福和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教材习题讲解
课外搜集示例:
( 1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 2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 3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
( 4 )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徐陵《关山月》)
教材习题讲解
6.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背诵和默写略。
点拨:背诵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默写要准确,不要出现错别字。(共7张PPT)
教材习题讲解
1.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作者通过三次比较,在概说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同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接着第2 段通过一个过渡句,再给读者设想一种场景,这让我们明白,济南的冬天不仅阳光好,而且有山有水,山水全被“温晴”所笼罩,接下来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因此说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教材习题讲解
2.[信息获取与加工]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内容,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考点:概括归纳信息
教材习题讲解
3.[文学鉴赏与审美]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考点: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教材习题讲解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教材习题讲解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薄雪”写得有感情,会害羞,比客观地写景要生动得多,写出了雪的情态。
教材习题讲解
4. [语言组织与表达] 借鉴课文描写景物的手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段文字。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 字。
家乡的冬天,虽风不凛冽,但雪却常常来访。雪花轻盈飘落,如柳絮般飘飘洒洒,似落叶般翩翩起舞,又宛若蝴蝶翩翩。它们静静地覆盖在大地上,好像为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毛毯;轻轻降落在树枝上,仿佛为树木穿上了温暖的羊绒大衣;它们还悠然落在汽车上,使得汽车仿佛成了刚出炉的奶油蛋糕,诱人又可爱。
教材习题讲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家乡冬天的雪景。那晶莹剔透的雪花,像是大自然的画师,用它独特的笔触将冬天装点得洁白无瑕。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为家乡的冬天注入了无尽的魅力和生机,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中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共37张PPT)
第1单元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总体目标:学会观察,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解决写作中的选材问题。
具体目标:
1. 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理解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汲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写作目标
情境导入:
新学期,全校七年级开展“知校·成长”新生教育月活动,围绕该主题,校公众号面向七年级学生举行征文活动,小智学习完本单元后,打算积极参加该活动。
写作目标
解决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熟悉对象,发掘写作矿藏。我们对熟悉的场景、人物、事情,能顺利地获取印象,就会觉得有话可说。发掘熟悉的对象这一写作矿藏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旧有印象搜寻法。回忆自己的特殊情感或特殊经历,例如欢喜、崇敬、失望、忧伤、孤独、害怕……由此引发对事情和人物的回忆,形成一段要素俱全的叙事链。
写作指导
二是已知加新知的观察法。对熟悉的人、事、物再作进一步观察,可以获得新的体验。如对妈妈的行为我们已经非常熟悉,通过进一步观察,你可能从妈妈的一缕白发、一道皱纹、一个眼神或一句话中有了新的感动,与妈妈有了一次距离的拉近,情感的升华。
2. 凝视观察,获得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会发现周围处处是素材。
写作指导
要获得素材,就必须凝视。当我们留心、用心、细心——三心俱全地观察这个世界时,我们就会有所发现。
3. 注重积累,借鉴课文的写法。一方面要多读书看报,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断接收优秀作品中的词语、句子,丰富语言积累。另一方面要借鉴课文的写法。我们可以借鉴《春》《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以借鉴《雨的四季》中“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等,使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4. 筛选提炼,提升文章主题。我们要善于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和提炼出有意义、有启发性的材料。这意义、这启发将是我们要写的作文的主旨。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选取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来写,诗人面对此情此景,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并赋予其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
片段写作。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话,描述这些变化。
写作实践一
写作实践
①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②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写作实践
提示
写作实践
思路点拨:
选择场景,仔细观察
片段写作——“秋” 抓住特点,细致描绘 体会季节变换
理清层次,运用修辞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美丽的秋天
在夏的尾声里,秋踩着夏的影子悄然而至。站在山上举目远眺,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远处金灿灿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浪在翻滚,十分壮观。而山里柿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甚至能闻到飘浮在空气中的淡淡的香甜。红色的枫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在空中。银杏的落叶为山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写作实践
秋蝉在树上幸福地弹唱,好像在歌唱收获的季节。城市的花园里,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有的昂首怒放,有的亭亭玉立,还有的羞羞答答,真是千姿百态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最令人快活的季节。
写作实践
点拨
这个片段虽短,但却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结构严谨。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对秋的喜爱之情。写法上动静结合,写山上看到的秋景时,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层次井然,行文条理清晰。
升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想必有许多新的见闻。试着作一番观察,拿起笔,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字数不限。
写作实践二
写作实践
①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初次见面的老师和同学……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内容。要试着打开思路,扩展视野,丰富自己观察的角度。②印象之所以“深”,想必是因为这些见闻带给了你不一样的触动。在讲述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你真实而独特的感受。③写完之后与同学分享,看看各自的所见所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不仅会结识新朋友,也会在如何观察和思考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写作实践
提示
写作实践
思路点拨:
围绕“升入初中”立意
“升入初中” 立足现实生活进行选材 体会环境变化
抒发生活感悟
新班级·新印象
迈入初中的校门,走进一个全新的班级,面对几十张真诚的笑脸,难言的兴奋与紧张感萦绕在我心头。
军训铸就坚强
还没来得及和几十个来自各地的同学混熟,第一次考验——军训就已悄然来临。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我们穿着崭新的迷彩服,迈着还不整齐的步伐走进操场。站军姿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军训的严酷,刚开始的兴奋与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站在滚烫的水泥地面上,蒸腾的热流从脚底攀爬到头顶,流下的汗水滴落到地面上,瞬间便被蒸发干净。衣服湿透了,紧贴在身上,难受极了。可看到教官严峻的神色和其他同学坚毅的神情,我又不断给自己打气:坚持住! 终于,我挺过了艰苦的七天。
从此,我学会了坚强。
写作实践
运动会凝聚力量
站在跑道上,随着发令员一声枪响,我拼命往前冲,一圈又一圈,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实在是跑不动了。这时,全班同学的呐喊声如雷鸣般响了起来,“加油!加油!”班主任也挥舞着双手,瞪大了双眼,不停地呐喊,替我鼓劲儿。我原本无力的双腿陡然又充满了力量,在我的意识里只剩下了“跑”。终点到了,同学们簇拥着我,欢呼声此起彼伏。
写作实践
尽管我没有得第一,可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像对待凯旋的英雄一样,激动的泪水从我的眼眶流了出来。
从此,我懂得了团结。
病中传深情
一场感冒将我击倒,随之而来的发烧、无力和厌食不断地折磨着我。在我昏昏欲睡时,同桌推开宿舍门,笑嘻嘻地站在我面前,将他母亲刚送来的点心捧到我面前,还故作叹气:“你真幸福,有好吃的,还有人伺候!”
写作实践
这时,室友也回来了,将一大堆水果放在我的床头。
从此,我收获了友谊。
在新的班级里,我不时收获着感动,积聚着力量,接受着精神的洗礼。我像一棵树,新的班级就是我成长的沃土,让我怎能不爱它?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点拨
1. 本文通过小标题来结构全文,既交代了写作内容,又表达出了事件所反映的主题。2. 作者从新的学校生活中截取了三个镜头,刻画了三个瞬间,表达了三个主题,没有过多地对事件展开叙述,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结尾具有感染力!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 字。
写作实践三
写作实践
①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择一件让你最受触动的事情来写。可以先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看看他们的反应,然后再落笔。②在记叙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让记叙眉目清楚。③除了记叙经过,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也可以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
写作实践
提示
思路点拨:
题记
起因——考试失利
“成长” 经过——妈妈安慰“我” 感受失败中的成长
结果——“我”的阴霾一扫而光
点题——在失败中打开自信之窗
写作实践
成长的那片蓝天
成长的脚步,总是离不开失败的困扰。我成长着,在心灵的雾霾之中寻找一片蓝天。(开头运用题记,揭示全文中心,显得新颖别致。) ——题记
“丁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进教室。
这时,英语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向讲台,开始宣布这次的月考成绩。
优秀例文
写作实践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屏住呼吸,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鸦雀无声”“屏住呼吸”等词语用得精当传神,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这次的题目有些难,我能及格吗?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终于,老师读到了我的名字,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接过成绩单。51 分!我一时愣住了,试卷上那一个个鲜红的叉映入眼帘,无情地刺痛了我的心灵。刚刚还在期盼着好运降临,没想到结果却是如此悲惨。
写作实践
我极力忍住将要涌出的眼泪,低头走向自己的座位。窗外是蓝蓝的天,我的心中却是重重雾霾。
放学的铃声是那样刺耳。孤零零地,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沉重。在我眼中,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树,光秃秃的;路,光秃秃的;人,也是光秃秃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我”心中的孤独无助。)“这样的成绩,我怎么对妈妈说呢?还要开家长会呢,这次真是糗大了!”
写作实践
不知不觉到家了,我带着一脸苦闷走进房间。这时妈妈跟了进 来,见我低头不语,她轻轻地抚着我的肩头:“怎么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顿时,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我一边哭,一边把自己考砸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没想到,妈妈听完以后却微笑起来,她温和地说:“孩子,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它也并不意味着下次还是同样的结果。好了,别伤心了,好好反思一下吧!”说完,她带上门轻轻地走了出去。(寥寥数语,从神态、动作、语言入手,展现了妈妈对“我”的安慰。)
写作实践
妈妈的话像一阵清风吹过我的心房,吹走了我的孤独和无助,也吹走了我心中的雾霾。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静静地反思着。
“孩子,快来吃饭啊,还要去上学呢!”外面传来妈妈的声音,我轻快地跑出去。窗外,雪白的云朵映衬着蓝天下无限的生机,一切都这么和谐、惬意。我望着妈妈,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容,做了一个加油的姿势,妈妈会心地笑了……
写作实践
有时候,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只有打开自信之窗,才能感受到蓝天白云的美好,才能让自己的世界晴空万里!(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
点拨
文章叙事生动,语言畅达,是一篇佳作。遣词造句精当传神,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我”的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气息,感染力强。结尾呼应题记,卒章显志,恰到好处地揭示了主题,显得水到渠成,读来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成果评价
自我诊断
仔细阅读自己写的内容,诊断一下有没有以下问题。
1. 是否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几个?将其改正过来。
2. 是否有错别字?几个?将其改正过来。
3. 是否有语病?几处?将其改正过来。
4. 中心是否明确?叙述是否清楚?
成果评价
超级点评
1. 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有什么心得?
2. 听听同学、老师或家长的评价。
成果评价
自主评价表
等级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总分
内容20 充实 20-19 比较充实 18-15 基本充实 14-11 不太充实 10-7 空洞6-2
语言20 通顺 20-19 比较通顺 18-15 基本通顺 14-11 不太通顺 10-7 不通顺6-2
条理10 清楚10 比较清楚 9-8 基本清楚 7-6 不太清楚 5-4 混乱3-1
链接中考
【中考·浙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就其中一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链接中考
要求:(1) 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2)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 不少于500 字;
(4) 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