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拘泥nì忏悔chàn 殚精竭虑dān 潜移默化qiǎn 发愤图强B.中伤zhòng勾当gòu 前仆后继pū 俯拾即是jí 墨守陈规C.笨拙zhuō 戏谑nüè 断壁残垣yuán 信手拈来niān 不屑置辩D.镌刻juān 涎水xián 强词夺理qiáng 忸怩作态ní 美轮美奂2.下面是某位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请你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A.幽悄(qiǎo) 悄然(qiāo) 风雪载途(zài) 载歌载舞(zǎi)B.襁褓 (qiáng) 眼眶(kuàng) 妩媚(wǔ) 羁绊(pàn)C.抉择 诀别 寒暄 喧嚷D.销声匿迹 名副其实 人情事故 目炫神迷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金和小语两人接连违反纪律,班主任张老师对他俩强聒不舍,严肃批评。B.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当代和历史相得益彰。C.浏览是一种读书方法,其妙处就在于一目十行,断章取义,快速提取信息。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地震灾区救灾的队员们,往往会突然走投无路,但他们仍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4.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经典的感受;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①阅读不仅使我的心灵变得丰盈,还让我收获了知识,②我最喜欢阅读古典名著,它是中华民族超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③我们要增大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的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灵。④让我们与书为友,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A① B.② C.③ D.④5.下面是校长倡导阅读经典作品的讲话中的一部分,把这些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①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在我们的基因里。②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③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星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着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④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⑤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⑥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A.⑥④②①③⑤ B.⑥④②⑤①③ C.③⑥④⑤①② D.③①⑤⑥④②6.默写(20分)(1),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2)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3)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6)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7),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8),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9)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0)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1)树绕村庄,。(秦观《行香子》)(12)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13),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14)沙鸥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1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16)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17),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1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二、阅读【共40分】(一)名著阅读(6分)7.在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明和同学分享阅读《水浒传》的收获。他认为《水浒传》的林冲有着“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特点,最后万般无奈才被逼上梁山的,小说中与之相关的情节也有很多,例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火并王伦”等。听了小明的分享,你想补充一个和林冲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闹飞云浦 B.大闹野猪林 C.风雪山神庙 D.怒杀阎婆惜8.在《水浒传》中,绰号是人物的“第二身份”。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人物 绰号 绰号由来宋江 (2) 他为人仗义疏财、急公好义,总是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鲁达 花和尚 (3)(1) 青面兽 他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且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勇猛如兽。(二)诗文阅读(6分)答张十一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贫笪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注释】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贫笪(yúndāng) : 竹名, 生长于水边。③踯躅(zhízhú) ; 杜鹃花的别名。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诗歌前两联写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描绘时点面结合,浓淡相宜,形象突出。B.颔联中“竞”字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字描绘出花儿随处开放的自得意态。C.颈联没有传达出忧愁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尾联“斗觉”二字用得奇崛,表面上写诗人因读到张署来信而忧愁,实则委婉透露内心隐情。10.有位同学读完此诗后觉得可以从景物描写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以下是他的总结,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4分)所用手法 所绘景象物象+特点 所呈特点 所蕴情感首联 融情于景 ① ② ③颔联 此句描绘近景, 生动地展现了嫩笋争相生长, 杜鹃随处开放的景象。 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机。(三)文言文阅读(9分)韩愈传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 上表荐其为观察推官。后,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论天早人饥状》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元和初,暂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元和十四年,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论佛骨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悟”②,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愿少宽假,以来谏诤。”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成夭促③,言何乖刺④邪 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鞠: 养育, 抚养: ②讦悟(jié wū): 忤逆, 不顺从。③夭促: 夭折,短命。④乖刺(là) : 指违逆,不和谐。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擢进士第 (2)乃贬潮州刺史12.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A.“孤”本义为像没有根的瓜一样的孩子。“愈生三岁而孤”中的“孤”就是此意,指“幼而无父的人B.“比长”与“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都可以理解为“等到”。C.“上疏极论宫市”中“宫市”指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 名为“宫市”,实为掠夺。D.“天子咸夭促”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字意思相同,都解释为“全,都”。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B.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C.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D.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四)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6分)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王盛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①的一个缩影。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①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B.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C.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D.晋唐时期,人们筑亭还是纯粹借助自然山水,没有将亭和其它人工景观结合起来。16.下列说法,不能体现“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的一项是( )(2分)A.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B.亭发展到明清时期,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也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C.明清时期,重视造型、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求意境的创造。D.明清时期,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致”是对“亭”字出现的时间表示估计,用语准确。C.第④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亭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D.选文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扁担那头的父亲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别,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18.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 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2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21.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作文【50分】"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 / 赠我一场空,又渐渐填满真感情 / 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 / 赠我小小一扇窗,也赠予我屋顶 / 赠我一个名,又渐渐长大的年龄 / 赠我一首诗,又悄悄读得很安静 / 借一缕时光,捧一片星空 / 停一停,等一等,别匆匆 / 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 /想一想,问自己,莫打听 / 远去者去了远方,愿他都安心"这段歌词来自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字里行间藏着对生活的细腻感悟:有挫折与治愈的交织,有失去与收获的平衡,有对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内心答案的笃定。结合歌词中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成长感悟,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岛超银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B 4.D 5.D 6.(1)欲渡黄河冰塞川(2)直挂云帆济沧海(3)病树前头万木春(4)到乡翻似烂柯人(5)蜡炬成灰泪始干(6)月是故乡明(7)因思杜陵梦(8)秋草独寻人去后(9)雪拥蓝关马不前(10)肯将衰朽惜残年(11)水满陂塘(12)山雨欲来风满楼(13)先天下之忧而忧(14)锦鳞游泳(15)云归而岩穴暝(16)佳木秀而繁阴(17)雾凇沆砀(18)江山如此多娇(19)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6.C 8.(1)杨志(2)及时雨(3)他出家为僧,却不守佛门清规戒律,好喝酒、吃肉、打架,身上有花样刺青 7.C 10.①描绘远景,展现了山净江空、猿啼声声、人烟稀少的景象②清冷、寂寥③流露出诗人被贬后的孤独与哀愁 11.(1)提拔,选拔(2)于是,就 8.B 9.B 14. 但如果不是内心怀有极度的忠诚,怎么能做到这个地步呢? 10.B 11.A 12.C 18.①晚上找 “我” 回家时,只是假装要打 “我”,从不真的责罚 “我” 和弟弟;②用 “牛大自耕田” 的理念教育弟弟,以身作则;③重视邻里关系,对人真诚友善,为 “我” 树立榜样;④给 “我” 讲 “秦穆饮盗马” 的故事,教 “我” 宽容待人;⑤在 “我” 念大学陷入困境想放弃时,写信鼓励 “我” 要坚强乐观,能屈能伸。 13.B 20. 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 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条理清晰地写出了父亲为了适应码头工作刻苦练习走跳板的过程,突出了父亲练习的艰辛和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示例二:通过细节描写,精准刻画了父亲练习走跳板的不同方式,从徒手到挑担再到闭眼,层层递进,展现了父亲从基础到高阶的练习历程,体现了父亲为了生活付出的努力和他身上的毅力。 21. 岁月就像一根长长的扁担,承载着父亲的人生经历与 “我” 的成长历程。父亲在扁担的那头,用他的言行、故事和精神品质(如宽容、坚韧、乐观等)影响着 “我”;“我” 在扁担的这头,继承了父亲的品质,在岁月中成长。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父子之间血脉与精神的传承,也表达了 “我” 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以及对岁月流逝中父子情深的深刻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