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遵守规则课件优质课件( 33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遵守规则课件优质课件( 33 张ppt+内嵌视频 )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社会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为了维护社会生活各领城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
温故知新
视频赏析
高铁霸坐---不合理也不合法
思考:1、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呼吁大家维护规则?
从自己做起,自觉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恰当的方法,提醒、劝导、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4.2 遵守规则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遵守社会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形成自律、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规则的完善和维护。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9-33,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增强规则意识的原因和要求?2.什么是自律和他律?
3.如何维护规则?
4.完善规则的原因和要求?
5.如何遵守规则?
视频赏析
一、增强规则意识的原因和要求
云南大理苍山“采菌游”,日均进山游客过万,蘑菇可能断子绝孙
思考:1、视频中这种采蘑菇行为会对自身和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危及生命安全;破坏生态平衡。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如何避免产生这种行为?
这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行为。我们应该树立规则意识,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
知识拓展
这句话对意思是说一个人内心有所畏惧,说话时才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行为上才能知道轻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这句话强调了敬畏心、自律和合规行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言行上要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以避免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笔记区
1.增强规则意识的原因和要求?P29
原因:只有不断增强规则意识,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要求: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
探究二 为什么增强规则意识
事件一:行人集体闯红灯
思考:“集体闯红灯”说明行人缺乏什么意识?
提示:缺乏规则意识,不能遵守交通规则。
P30探究与分享探究三 如何理解自律和他律
探究与分享:“中国式”过马路
提示:观点一:受从众心理影响而不顾及交通安全;观点二:面对交通规则,做到自我约束;观点三:对规则选择性的遵守,缺乏敬畏。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观点一: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跟着走。
观点二: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闯红灯。
观点三: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车辆少或没有车时可以闯。
思考一: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如何遵守规则?
自律
阅读感悟:跟随一个小故事了解“什么是自律”?
思考:“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的观点,启示我们如何遵守规则?
提示:自律,就是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探究三 如何理解自律和他律
探究三 如何理解自律和他律
结合视频想一想: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还可以怎样做?
他律和自律相互补充,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
提示: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他律
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
①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即他律,
②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 自己的不良行为。
③他律和自律相互补充,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
他律①和自律②的关系③ P30
面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要从自己做起,自觉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 要用恰当的方法,提醒、劝导、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
生活观察
(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坚定维护规则
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评价视频中人物的行为
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A
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应情况。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C
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B




劝导的技巧
1.★如何遵守规则?(P29-P33)
(1)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
做法: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
原因:只有不断增强规则意识,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2)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
他律: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
自律:自我约束。自律就是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原因: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
(3)遵守规则,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
做法: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方法,提醒、劝导、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
(4)遵守规则,还需要积极完善规则。
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
做法:我们要关心和参与规则的改进、完善,积极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劝导的技巧(P32方法与技能)
① 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有礼貌地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② 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③ 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探究五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思考: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 为什么要这样改进?
探究与分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根据这一情况, 铁路部门多次对儿童优惠票购票适用标准进行调整。
北京打响2025年中考改革第一枪,取消小四门,道法改为开卷考,考试总分变为530分。
意味着,2025年北京中考中的计分科目减少:从原来的更多科目减少至6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以及体育与健康。 其中体育与健康分数逐步过渡,2025年和2026年满分50分,2027年和2028年满分60分,2029年起满分70分。
此前,北京中考的区分度越来越低,科目增加了很多,但每科的难度也在降低,导致完全没有区分度,中上和最拔尖的孩子,基本都在高分段,能上什么学校,只不过是看谁不失误或少失误,并非选拔人才,只是初步做出一个筛选,进行分流。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考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吗?
生活观察4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
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旨在从立法角度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
探究五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比如,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
《农业税条例》废止。
探究五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
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刑法修正案,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情节恶劣,应当负刑事责任。
探究五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依法行政拘留。
笔记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为什么要积极完善规则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新增】
【废止】
【修改】
如何才能使规则更加合理?
我们要关心和参与规则的改进、完善,积极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1.近期,我国多地轨道交通对儿童乘车规则进行了修改,新规取消了“带领两个以上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一个儿童免票”的规定,这意味着“二孩”“三孩”家长今后乘坐地铁时,所有符合身高规定的儿童都能享受到免票优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也要与时俱进
②我们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规则,需要加以调整
④人人都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
无关
课堂练习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下列属于他律的是(  )
A.出租车司机小王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钱物拿到公司并且设法找到失主
B.晓峰每天放学回家后自觉完成当天的作业
C.小强在网上发现不健康网页立即关闭
D.小明需要妈妈看着才能写作业
D
课堂练习
3.某街道组织网格员走进小区,开展禁止电动车入楼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维护高层住宅安全。假如你是该小区居民,你应该( )
A.主动参与法律制定 B.依法打击违法行为
C.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D.尊重他人停车行为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4.(2025·云南·中考真题)15岁少年张某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他经常把公共道路当“竞技场”,肆意竞速。作为朋友,你会劝告他( )
①生命来之不易,珍爱生命
②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文明骑行
③遵守交通法规,敬畏规则
④保持爱好,不断满足自己的征服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课堂练习
5.(2025·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有一种幸福叫“伴随父母去旅行”。初三学生小明相约三个小伙伴准备在中考结束后,伴随父母去旅行。他们规划路线、选择酒店等,初步拟定了一份家庭旅行攻略和“旅行公约”,然后请父母共同商议并最终确定。旅行即将开启,旅行中小明与三个小伙伴应当注意的是( )
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妥协顺从
②主动搬运家庭行李,照顾父母的感受
③任何情况下,不得违背和更改“旅行公约”
④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相互理解,友好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课堂练习
6.(2025·广东湛江·二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网络平台发布的不文明行为通报中,一名8岁的儿童由于向熊猫扔玩具而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这是熊猫基地首次对未成年人实施终身禁入措施,也清晰地向社会表明:年龄绝不是违反规则的理由。这告诉我们应该( )
A.积极参与社会规则的制定与改进
B.提高媒介素养、打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
C.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学会依法办事,用法律解决生活的难题
【答案】C
课堂练习
7.(2025·河南郑州·三模)小马因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被交警批评教育,便对该交警怀恨在心,甚至为泄私愤通过网络散布谣言诋毁辱骂该交警。针对这件事,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以下说法不可取的是( )
A.公民要发自内心的遵守法律,小马骑电动车应自觉佩戴头盔
B.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小马要学会依法维权
C.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小马应树立安全意识
D.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小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答案】B
课堂练习
8.(2025·江西九江·三模)针对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新修订的《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管理对象,深化源头治理,健全登记制度,规范骑行行为,严格法律责任,全面管控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治理等环节。这说明( )
①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②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④规则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