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 松花江上 课件(共14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 松花江上 课件(共14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松花江上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抗日救亡歌曲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市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听一听
1.歌曲的节拍、情绪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三拍、 高昂,悲愤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男女二重唱
复听
1.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2.歌词讲的是个什么事件呢
二个部分
(A+B+尾声)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由来
小知识
张寒晖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兰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
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
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全曲感知
1.歌曲如何分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尾声
分段赏析
第一部分:通过描述了东北家乡的美丽富饶,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第一部分旋律特点
第二部分特点
第二部分:以反复咏唱“九一八”的方式开展,带有呼号,哀伤的情感色彩,用压抑悲愤的音调,深刻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尾声部分特点
尾声部分:当“爹娘啊......”呼天抢地的旋律出现时,情绪达到了最高潮,把声泪俱下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励这人民站起来抗战,收复可爱的家乡。
整体感知
边听边画旋律线
知识对对碰
《松花江上》是带尾声的二声部曲式结构。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真切感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分析
A + B + 尾声
对比聆听
情景剧表演唱
管弦乐表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