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第一课时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学习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12政治认同: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意义、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理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深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34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要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情感。情境引入2024年9月底,黎巴紧张局势升级,在黎中国公民和机构面临的安全风险急剧上升。遵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外交部牵头紧急召开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会同有关部门、驻外使领馆、地方人民政府密切协作、海空接力,完成了在黎215名中国公民和19名外籍家属的转移撤离行动。这是继2011年利比亚护侨撤侨、2015年也门护侨撤侨、2022年乌克兰护侨撤侨以及2023年苏丹护侨撤侨等多次海外护侨撤侨行动后,又一次圆满完成的中国公民护侨撤侨行动。新厦门号的船员迎接侨胞们上船情境引入通过这次行动,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无论何时何地,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100多年前,我们的同胞在自己的国土上,需要到洋人的教堂来躲避炮火;如今,我们撤侨的汽车上仅张贴一面国旗,在战火纷飞的国家就能安全撤离。才100多年就能有这样的转变,中国人真的很了不起!探究新课堂活动一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的理解。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游行队伍探究新课堂活动一日军占领沈阳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探究新课堂活动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加剧,企图吞并华北五省。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如“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成为第二个“满洲国”。华北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形势岌岌可危,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社会秩序被严重扰乱,学校也难以幸免,学生们无法再安心地在书桌前学习。华北五省自治探究新课堂活动一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和妥协退让的态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青年学生率先觉醒,并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表达了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对伟大的祖国,我们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绝不允许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后来在“或”的周围加“ ”构成“國(国)”字。结合“国”字的由来和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汉字“国”的演变历程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最早,甲骨文的“国”字从戈从口。戈是当时的主要武器, 口表示土地。二者结合表示以武力保卫自己的土地。金文演变为“或”形,还是会意字,左边的圆圈是人口,下面加一横,仍象征疆域领土,右边还是“戈”,表示武器。篆文为了与“或”相区别,在外部增加了“ ”代表疆域。隶变后基本定型为“國”,简化后为“国”人口武器田地疆域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戈”和“口”结合,保护的是什么?保护人和土地。请大家再结合清朝的统治相关历史知识,谈一谈近代中国出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新课堂活动二经济倒退:明末中国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手工业、农业和商业都十分繁荣。然而,清朝统治后,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打击。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阻碍了经济现代化进程。政治腐朽:清朝统治以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为核心,并强化了八旗制度、文字狱和闭关锁国等政策,使得清朝的统治更加专制,阻碍了社会思想的进步,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小组1小组2探究新课堂活动二科技停滞:清朝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极为缓慢。例如,火器技术在明末领先世界,但清政府摒弃明朝的军工体系,导致武器技术落后,无法抵御西方列强。到了19世纪,西方列强已完成工业革命,而清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最终在鸦片战争(1840年)后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小组3军事懦弱:满清建立后,以八旗军和绿营军为主力,但由于承平日久,军队迅速腐化。鸦片战争时,八旗军已毫无战斗力可言。小组4探究新课堂活动二文化压制与民族矛盾:满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方式打压汉族文化,以维护自身政权。剃发易服,削弱汉族精英;设文字狱,迫害读书人。儒家思想在清朝被高度工具化,科举制度以八股文为唯一标准,使学术思想完全僵化。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落后,导致了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无力抵抗,陷入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境地。小组5探究新课堂活动二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关系民族存亡、国家兴亡。没有了外面的“国字框”,国家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当代,这个“国字框”里是什么?没有了国字框,国将不国。国字框内是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探究新课堂活动二绘制我国近代史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时间轴,从中体会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利用时间轴结合史实(签订的各条约的内容)谈谈何为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二者的重要性。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究新课堂活动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百万军。”自古以来,领土主权便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民族尊严的坚实根基,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中国,这片古老而伟大的土地,其领土完整不容置疑,主权独立不容侵犯。确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和灭亡。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但是你知道吗,春节有一段时间竟然被废止了,直到新中国成立,老百姓才重新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报纸背景:1929年,国民政府推行“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政策,严禁民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互相拜年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强制全国使用公历。湖南《国民日报》在1930年1月30日曾发表社论称:“为了保住‘湖南人最具革命性’的招牌,对于‘废历元旦’,要严加注意。”然而普通民众乃至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也“随俗浮沉,不作除旧布新之念”,各种活动均依旧历进行。材料一: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漫画背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定为法定假日,保障民众春节期间休息、团聚,让人们能延续贴春联、守岁等传统习俗。《请解放军同志喝翻身酒》的漫画,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漫画上的人物各个面带笑容,墙上还挂有“努力生产”和“不愁吃穿”的条幅,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1950年老百姓与子弟兵共度佳节的喜庆场面。材料二:探究新课堂活动三综合两张图片,谈谈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做法与中央人民政府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处理有何不同。国民政府忽视春节在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无视民众进行传统祭祀、团圆等个人情感与文化传承需求,导致民间抵制不断,政策推行困难重重。这说明忽视个人利益会引发民众不满,降低民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和执行力,阻碍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进而影响国家利益的实现。中央人民政府将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定为法定假日,保障民众春节期间休息、团聚,满足了人民在传统节日中放松身心、与家人相聚的个人利益需求;探究新课堂活动三同时,这一规定让人们能延续贴春联、守岁等传统习俗,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和实现了国家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等国家利益。该规定将个人对节日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国家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的利益相结合,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现了两者的统一。为什么中央人民政府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处理与国民党不同 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探究与分享除夕之夜,小京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谈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探究新课堂活动三①国家利益为个人愿望提供保障: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是个人实现愿望的基础。国家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国家通过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体系,为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②个人愿望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创新创造,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了国家的文化内涵。当个人愿望与国家发展目标相契合时,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探究新课堂活动三根据前两个问题,归纳总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国家利益 政治民主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 社会和谐 国家安全个人利益 参与民主 表达意愿 工作稳定 收入提高 教育共享 丰富生活 良好治安 安居乐业 生活安定共享幸福知识点归纳概括1.对伟大祖国的感情我们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2.国家利益的内涵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探究新课堂知识点归纳概括3.国家利益的外延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4.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探究新课堂知识点归纳概括5.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①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②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和灭亡。③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6.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探究新课堂知识点归纳概括7.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②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探究新课堂典型题目分析A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之所以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因为(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关系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B.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C.确保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D.国家的核心利益就是指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C2.近年来,不断有外部势力借故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搅动台海风波,中国外交部对此表明了中方立场。下列可能列入外交部发言稿的是( )①此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中方坚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④我们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典型题目分析A3.2025年1月11日,在泰缅边境失联的中国公民王某被解救后发文:“此时此刻,我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异国他乡,是祖国的强大给了我勇气和希望。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中国驻泰、驻缅大使馆,中泰警方等各个执法部门,感谢你们一直在我们背后努力着!”王某的致谢让我们感受到( )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②国家的强大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利益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④为了国家利益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典型题目分析随堂练习C1.“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国”字的演变表明( )①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都是相同的 ②国家利益关乎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 ③国土、人口和主权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④有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和平等的贸易关系,国家就能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随堂练习D2.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下列对国家利益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B.国家利益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C.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D.国家利益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保障随堂练习D3.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其中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而国家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以下属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①交警严查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的行为 ②我国成功举办第三十一届成都大运会 ③我国海警船在南海仁爱礁海域执法巡逻 ④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随堂练习A4.下列成就能直接体现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的是( )①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事业,让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②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③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提升我国的世界影响力 ④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随堂练习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非选择题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兴我荣,国衰我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民族和人民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国家利益?(2)国家利益涉及哪些领域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随堂练习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哪些 课堂小结中国人是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 我国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百年前 今天中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 我们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陆上国门破碎,海上门户洞开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贫困的梦魇严重地困扰着中国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老百姓生病时无助绝望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出行不便,交通建设受制于人 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西方世界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上学读书对普通孩子来说遥不可及 我国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课堂小结就像我们住的房子,国家是屋顶,老百姓是住户。屋顶牢固,大家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维护国家:守好秘密、不干危害国家安全的事,遇事团结一心。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在理——国家这个“大家”强大了,我们每个“小家”才能过上好日子。记住“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好,百姓生活才会更好。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第十课 国家利益至上第一课时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关系内涵外延核心利益:红线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