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质量监测(一)九年级语文试卷一、古典之美1.晋祠的匾额都历经了沉淀与打磨,堪称书法典范。请赏读图中匾额书法作品,为它选出恰当的评价,并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A.此作品为篆书,圆劲均匀 B.此作品为隶书,蚕头燕尾C.此作品为楷书,形体方正 D.此作品为行书,行云流水评价: 用楷体书写:2.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予观夫巴陵胜状, 。 ,吞长江,浩浩汤汤, ,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2)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4) ,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5) ,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6)《湖心亭看雪》写冬日西湖无行人、无飞鸟,万籁俱寂的句子是: , 。(7)《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夜晚明丽之景的句子是:“ , 。”(8)《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10)《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的词句是: , , 。(11)《水调歌头》借一轮明月“ , ”抒发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福。(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是: ,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抒发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1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细腻的动作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 , 。(15)在《行路难》中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艰难,寓含悲慨的句子是: , 。二、文学之约3.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936 年,毛主席写下的《沁园春 雪》意境开阔、气魄豪迈,读之令人热血沸腾;1938 年,艾青满怀着对祖国的 zhì( )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用“嘶( )哑的喉咙”歌唱着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1972 年,余光中写的《乡愁》已经成了海外游子唱给祖国的恋歌。读诗吧,试着沉醉诗中吧,诗中有花的鲜妍( ),树的摇 yè( )……A.挚 sī yán 曳 B.挚 shī yàn 曳 C.炽 sī yán 拽 D.炽 shī yán 拽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淫.雨(yíng) 浩浩汤汤.(tānɡ) 朝辉.夕阴 (huī) 横.无际涯(hénɡ)B.谪.守(zhé) 毳.衣炉火(cuì) 宠辱皆.忘(jiē) 日星隐曜.(yào)C.萧.然(xiāo) 阴风怒号.(háo) 长堤.一痕(dī) 琼.楼玉宇(qiónɡ)D.万顷.(qīng) 雾松.沆砀(sōnɡ) 岸芷汀.兰(tīng) 婵.娟(chán)5.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雪后初晴,凭高望远,但见群山罗列,旭日腾辉,好一派红装素裹的绚丽景象。B.小明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认为他很有前途,是班上的一代天骄。C.展望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的辉煌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D.如今的中国正值太平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6.下列单、复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单句)B.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复句)C.写诗不仅要直抒胸臆,还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复句)D.明月撒下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复句)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每一小节句式整齐,所以朗诵每一诗节时语调、语速、重音等都是一致的。B.朗诵《我爱这土地》最后两句,感情是深沉真挚的,语速要变缓,语调也是下抑的。C. 朗诵《沁园春 雪》时,应保持端庄稳健、积极向上的姿态。D. 《周总理,你在哪里》创作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所以感情基调是低沉悲痛的。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见面他就责问我去哪里了?还责备我为什么不和他联系?B.“拿去吧”!他说,“这是专为你预备的一样东西。”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三个字,是“荣禧堂”。D.这是伟大的时代!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建功伟大时代,是我们的责任。9.横线处的仿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好儿女,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份春色; , ;让我们共创美好未来。A.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就耕耘一块土地 B.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要驱散所有的黑暗C.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 D.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传递一缕芬芳10.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奋斗的历程”主题班会,语文老师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赤帜朝(cháo)阳,先驱开伟业”,恰当的下联是( )A.红书奋斗,从黑暗起航 B.红心向党,我辈绘宏图C.赴汤蹈火,万丈倚天立 D.风雨兼程,烈士勇追梦11.文学社举办“走近《艾青诗选》”的主题活动,以下是小记者撰写的活动通讯报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走近诗人,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的地位。②本次主题活动包含了“走近诗人”和“品读诗行”两个主要环节。③品读诗行,则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艾青诗作中那鲜明的意象和厚重的力量。④进而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人民和土地,铸就更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⑤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更深刻地走进诗人的文字和情感,理解艾青诗歌独有的特点及深沉情感与哲思。A.⑤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⑤①③④②12.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阅读下面《艾青诗选》的节选诗句,研读这些诗句的意象,不属于“土地”意象群的一项是( )A.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B.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C.只有几畦萝卜,菜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这平凡,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B.艾青擅长绘画,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他的情思通过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简练、凝重地得以体现。C.艾青在监狱中写下长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D.《艾青诗选》中的诗风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但歌颂光明的主旋律和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一以贯之。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出语自然,明白如话,隐含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B.“谪守”是指因罪贬官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D.李白的《行路难》情感曲折,虽有豪迈豁达的气概但主要抒发诗人政治失意的悲愤。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问题。[甲]《岳阳楼记》范仲淹[乙]韩魏公①器量过人,性浑厚……其行事,进, ;退, ,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节选自《忍经》)【注】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15.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3)薄.暮冥冥: (4)去国.怀乡:16.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微斯人,吾谁与归?17.请结合语境,把下面句子填入乙文相应空缺处。A.立于朝与士大夫语 B.息于室与家人言18.两个文段都写到“进”与“退”,但分别体现了韩魏公与范仲淹不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三、现实之思丹霞山水美如画贾文那一年我和朋友尽情地去饱览丹霞山的旖旎风光。当我们俩坐着大巴车来到丹霞山景点之后,在一些奇山秀水美如画的护送下,我们俩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终于来到了长老峰的山麓下。当我站在长老峰上,有一种山高数千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的感觉。于是,待我稍作休息后,便拿出了高倍的望远镜。之后,我就站在丹霞山制高点的观日亭上,迫不及待地向丹霞山周遭的一座座大小山脉望去。你看,那一座座圆形的大山,远远望去,多么像一个个装满丰收的粮囤子。特别是我看到了有些大小山脉,有的仿佛就像“大油饼”,一层层摞起来似的,且那样憨态可掬。无时不在那里“沉思”着丹霞山,怎样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蔚为壮观的、那些仿佛流着泪的蜡烛似的怪石群,真是惟妙惟肖。它们俨然就是一个个血气方刚,精神抖擞的男子汉,大有直冲云霄的气概。接下来,我又扫描到一个大山,山体全是立着的一道道沟痕,仿佛是一个美丽的大花篮耸立在那里,做着人们都来欣赏它的梦。同时我又换了一个地方,此时又看到了些光秃秃的山脉,仿佛弥勒佛的大肚子。我站在这长老峰上一目目地看去,整个连绵的丹霞山云山雾罩、云蒸霞蔚、祥云袅袅,真是壮观极了。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然而,当这群山缥缈环绕的云雾散去之时,这里大小山脉妩媚的身影,在璀璨的阳光照耀下,她又露出了秀美的面庞。接下来,我用这高倍的望远镜,再次转换角度望去:这丹霞山真是山环水,水环山,那清澈的河流九曲十八弯。山麓下,山谷中,河流缓缓潺湲,蜿蜒迤逦而下。那微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时涟漪重重,有时水平如镜。这山有水的照应,才使这山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水有山的依偎,才使这水更加妩媚旖旎。当我们俩吃完饭,我又向这丹霞山的周遭扫描了。那飞流直下几千尺的大小瀑布,犹如一条条灰白色的飘带,随风缥缈,摇曳婆娑。与此同时,我又挪了一个位置。在那丹霞山起伏的山脉中,依稀有几处石拱桥,很是别具一格、造型独特。还有一处庙宇,这庙宇的红瓦盖,在群山环抱中,在绿树成荫的映衬下,特别抢眼。是的,这丹霞山的好景,好色彩,真是写不完,写不尽啊!那么在我看来,这绮丽的丹霞山,她永远会为人类,世世代代地带来:经济的,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文化的等等方面的收获。哦,美丽的丹霞山哟!她永远都会为人类祈福,不断地呵护着我们人类,更加幸福安康,更加延年益寿,地久天长。(有删改)19.这篇游记采用了定点观察的写法,请阅读文章,补全下面表格。立足点 景物 所思所感(2) 惟妙惟肖有沟痕的山 像一个大花篮(1) 光秃秃的山 (3)(4) 清澈的九曲十八弯庙宇 (5)20.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做了点评。请你围绕其中一句,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 150 字)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章蕴含着作者对丹霞山水的深刻情思。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质量监测(一)九年级语文答案一、1. D(2 分),晋祠胜境(1分)2.(每空 1分,共 31 分)(1)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2)玉盘珍羞直万钱(3)长风破浪会有时(4)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7)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二、3-7:A C B D A8-12:C D B B B13-14:C D(每题 3 分,共 36 分)15.(1)同“嘱”,嘱咐 (2)完备,详尽 (3)迫近 (4)国都(每题 1 分,共 4 分)16.(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3分)(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17.A B(2 分)18.范仲淹无论是身在朝廷为官,还是因各种原因被贬官在外,他始终心怀天下,关心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他的“进”与“退”都围绕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展现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韩魏公上朝的时候站在朝廷上跟其他官员交谈;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保持真实自我,不会因环境或身份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真实情感,体现他处事待人的真诚、表里如一的品质。(4分)【分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在本文段中,韩魏公被描述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物。文中提到:“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这句话直接体现了韩魏公无论在朝廷上还是在家中,其言行都是出于真心实意,表里如一。这种真诚的品质,使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保持真实自我,不会因环境或身份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真实情感。他的真诚不仅体现在与士大夫的交往中,也体现在与家人的日常对话中,这种一致性和坦诚性是韩魏公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相比之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则展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他在文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明,无论是他身在朝廷为官,还是因各种原因被贬官在外,他始终心怀天下,关心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他的“进”与“退”都围绕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即使面临困境,他也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始终不忘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虽然韩魏公与范仲淹都提到了“进”与“退”的概念,但两者所体现的品质却各有侧重。韩魏公通过“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展现了他的真诚品质;而范仲淹则通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两者在“进”与“退”之间展现出的不同品质,正是他们各自人格魅力的体现。译文:【乙】魏国公度量很大,生性质朴宽厚……他做事,上朝的时候就站在朝廷上跟其他官员交谈;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有人跟随韩琦有几十年了,他记录韩琦的言行,一起反复研究,发现韩琦的言行表里如一,没有不相符合之处。19.参考示例:(1)观日亭;(2)怪石群;(3)像弥勒佛的大肚子;(4)丹霞山(山环水、水环山);(5)在群山、绿树的映衬下,很抢眼。(每空 1 分,共 5 分)【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之后,我就站在丹霞山制高点的观日亭上,迫不及待地向丹霞山周遭的一座座大小山脉望去”,可以概括出(1):观日亭;结合“尤其是蔚为壮观的、那些仿佛流着泪的蜡烛似的怪石群,真是惟妙惟肖”,可以概括出(2):怪石群;结合“此时又看到了些光秃秃的山脉,仿佛弥勒佛的大肚子”,可以概括出(3):像弥勒佛的大肚子;结合“当我们俩吃完饭,我又向这丹霞山的周遭开始扫描了”,可以概括出:(4)丹霞山(山环水、水环山);结合“这庙宇的红瓦盖,在群山环抱中,在绿树成荫的映衬下,特别抢眼”,可以概括出(5):在群山、绿树的映衬下,很抢眼。20.参考示例:举文琴在手,弄字香满衣。文章蕴含着作者对丹霞山水的深刻情思。首先,文章以圆形的大山起笔。“无时不在那里‘沉思’着丹霞山,怎样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流露其呵护着人类年年丰衣足食的美好期愿。而后,作者移目沟壑纵横的大山。山水环绕,互相依偎,作者将自己融于大山之中,在自然气息中品味众生平等,体味自然对人类的期望祝愿,让我们感知自然可畏、生命可敬,寓意深刻,充满哲思。(10 分)【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点评。此题的开放性题,围绕其中一句,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语文答案.pdf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 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