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课件(打包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业课件(打包8份)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二单元
6 散 步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与包容,成为帮助哪吒成长的重要力量。班级以“亲情的力量”为话题,举办圆桌分享会,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爱的感悟】
1. 小秦分享了学习课文的感悟,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6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
·
  莫怀戚笔下那次平凡的散步,在lín lín波光中折射出深邃的生命哲学。当母亲与幼子因道路选择产生分歧,如何决定取jué于作为一家之主的“我”,而“我”希望大家各得其suǒ。一霎时“我”感到责任重大。最终母亲依从了幼子,家人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让“我”由衷xìn服亲情的珍贵。
(1)请确认加点字的读音。(2分)
分歧(  )      一霎(   )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4分)
lín lín波光(    ) 取jué(  )
各得其suǒ(   ) xìn服(  )
·
·

shà
粼粼



【活动二:真情传递】
2. 小陕朗诵了一段优美的文字,请修改完善。(3分)
①亲情是语文世界里永恒的主题。②无论是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敬老护幼的陪伴,抑或是言传身教,都体现亲情。③亲情总有无穷的力量,可谓是:“亲情似日堪融雪,孝道如春可著花”。④而那些有关亲情的篇章,文字质朴,情感浓郁。⑤作者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落笔,用细腻的文笔谱写关于亲情、人性和生命的动人的一曲曲赞歌。⑥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道上进行着一次深刻而有意义的旅行。
··
··
··
··
③亲情总有无穷的力量,可谓是:“亲情似日堪融雪,孝道如春可著花”。
(1)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⑤作者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落笔,用细腻的文笔谱写关于亲情、人性和生命的动人的一曲曲赞歌。
将句号移至后引号内。
将“一曲曲”移到“关于亲情”之前。
(3)(教材补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亲情”“文字”“谱写”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名词和动词。
B.第③句中“亲情似日堪融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⑥句中加点词“旅行”是一个多义词,文中用的是引申义。
D.根据朗读知识,小陕认为第⑥句在朗读时应该语气坚定,情绪激昂。
D
点拨:应该是“情绪舒缓”。
课文研读
(真实任务情境)为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班级打算将课文《散步》排演成情景剧。请你阅读文章,帮助完成排演前的准备任务。
3. 【研读剧情】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文章一波三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事件过程的梳理。(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③母亲依从“我”儿子,大家一起走小路
①母亲不愿出来
②出现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4. 【选景布景】布景是根据情节表现的需要在舞台上布置的景物。请你从原文中摘录一处景物描写的语句作为布景参考,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摘录语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理由:选取“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特点,暗示母亲艰难度过冬天,将在春天得到新的活力,寄托着生命继续萌发的希望,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
5. 【旁白朗读】同学们选择下面的句子作为旁白,请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从重音、停连等角度任选其一进行朗读设计,并写出你的理由。(4分)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示例一】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理由:“我”和妻子走得小心仔细,怕有闪失带给老人孩子伤害,体现了“我”和妻子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故在“我和妻子”后面停顿,强调主体。
【示例二】设计方案: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理由:重读“整个世界”,强调“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身上所肩负着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6. 【拟定标题】有人建议将课文的题目《散步》改成《责任》,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分)
示例:不好。“散步”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文章通过描写“散步”这件小事,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赞美,对中年人责任的思考。“责任”只是文章主题的一个方面,无法涵盖如此丰富的意蕴,过于强调理性的担当,显得生硬。若以《责任》为题,会使文章主题显得片面和单一,还破坏原文美感。(共9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2024·河南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50分)
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有同学说:“想要放弃的时候,望望山顶,提醒自己山顶越来越近,就能找回希望。”有同学说:“特别疲惫时,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经登了这么高,便会重振精神。”有同学说:“这时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水,调整调整,再继续走。”有同学说:“不怕慢,就怕站,这时候不能停,要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走。”……老师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些登山成功的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我的成功密码
成功之门的开启方式多种多样,而我打开“演出成功之门”的密码,则是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即使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也要努力拼搏。
例文引路
开端·竞选失败
八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校外的剧团。那时剧团正在选即将上演的剧目的主角,很多剧团成员从小就参加演出,经验丰富,对主角的位置都虎视眈眈。①我也想成为主角,站在舞台中央享受众星捧月般的目光,所以我站在了竞选的队伍中,可落选的消息将我打回现实。
旁批 ①用词精妙,“虎视眈眈”表现了剧团成员对主角位置强烈的渴望,暗示竞争的激烈程度,为“我”竞选主角失败作铺垫。
发展·潜心排练
导演给我分了一个配角,在演出中扮演酒客。一开始,我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为什么我总是与主角无缘?为什么我每次都只能在旁边默默看着?沮丧像一记重锤,打在我心底,几乎打消了我想要参演的念头。②可看到与我合作的两个伙伴兴高采烈的神情,我还是踏上了排练之路。
旁批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沮丧”情绪具象为重锤。
我们的戏份不多,场景的占比也很小,但我们依然不断地重复几个动作——落座,吃菜,喝酒。有背景音乐便无须我们发声,于是排练时总能看到三个人在角落默不作声,一下又一下地猜拳,拿着空酒杯不停地仰头灌着,仿佛在演一出哑剧。③
旁批 ③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排练时角色的状态,生动地刻画了“我们”在配角位置上的努力与投入。
落幕·成功出演
终于到了正式演出这天,主角在台上表演着,一个又一个场景切过,直到该我们上场的提示出现。三个“酩酊大醉”的人出现在了舞台角落,我们重复着练习时的动作,一杯一杯喝着白开水充当的酒,满脸通红,就像真正的酒客。尽管舞台的中心仍属于那魅力非凡的主角,但我们也成功出演了自己舞台上的主角。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中取得成功的,如果不能轰轰烈烈,那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做到优秀,这便是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④
旁批 ④为全文赋予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升华文章主旨。
名师点评:文章通过记叙作者竞选主角失败到成功出演配角的经历,展现了作者从自我怀疑到接纳自己的过程,深刻诠释了“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成功密码,叙事完整,重点突出,描写具体,语言简明、准确。(共8张PPT)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班级开展“温暖亲情·点亮人生”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阅读亲情美文】
1. 读完课文,第一小组作了下面一段总结,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8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徘徊(   )    匿笑(  )
(2)语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沐裕________ 遮避________
·
·
·
·
huái



生词卡 (4分)
易读错:姊妹(  )     荫蔽(  )
易写错:心xù(  ) liú转(  )
·
·
zǐ 
yīn


【活动二:发表内心感悟】
2. 小秦有感而发,写下一段赞美亲情的语段,请修改完善。(3分)
①亲情是自然的春光,温暖而灿烂;亲情是生命的姊妹,温柔而美好□亲情是静谧的绿地,湿润而宜人。②她以博大的胸襟哺育生命。③她使空气清新、河水澄清、百花缤纷、彩蝶飞舞,是唯一没有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之一。
(1)在第①句□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②她以博大的胸襟哺育生命。③她使空气清新、河水澄清、百花缤纷、彩蝶飞舞,是唯一没有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之一。
(2)(教材补白)第②句中的“哺育”“生命”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动词 
名词
删掉“唯一”或“之一”。(共15张PPT)
第二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主题情境:“亲情寻踪”主题班刊制作】班级准备编制一期主题为“亲情寻踪”的班刊,请你准备相关作品,参加作品评选活动。
任务一: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至爱亲情
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朗读课文,参照示例,补全下面思维导图,梳理文章中的典型事件、具体感情等。(8分)
母亲多次劝 “我” 去北海看花,母亲去世后“我”看花念母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爱的感激
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和处理分歧
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责任感
陈太丘的朋友失约还指责陈太丘,元方驳斥友人
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义,友人无信无礼
看到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
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任务二:品读故事,感受情感 朗读与理解
2.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二】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请参照示例,给下面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6分)
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秋天的怀念》) (3分)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想用缓慢、沉重的语气来读,重读“绝、竟”,读出对母亲离世的无比沉痛、追悔莫及、肝肠寸断的情感。
朗读设计:我想用舒缓、坚定的语气来读,“淡雅”“高洁”重读,“热烈而深沉”后稍作停顿,“烂漫”略作延长,来展现菊花的绚丽多彩,表现“我”积极的心态变化。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 (3分)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打算带着欣喜、如释重负的情感朗读,“总算”“熬”重读,因为重读起强调的作用,这两个词既表现了“我”对母亲的身体状况深深的担忧,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又迎来一个春天的欣喜和庆幸。
3.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三】语境在理解和鉴赏文章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你所在的小组概括了结合语境品析语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的方法:①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本义;②结合语境、主旨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和表现的作者的情感。请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请赏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词,体会语境对理解字词的作用。(3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熬”有“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的意思,“严冬”指极冷的冬天。加点字词在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因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在漫长寒冬所遭受的痛苦之大及度过严冬的不易,也写出了“我”为母亲又度过了一个冬天而欣慰的心理,表达了“我”对母亲深切的爱。
(2)《秋天的怀念》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结合语境,请从心理、情感的角度分析。(3分)
第1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是为了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感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拓展延伸,安放柿子文】
9. 有同学想将选文作为教材第二单元的课后拓展阅读材料,你觉得是否合适?请结合选文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说明理由。(5分 分层赋分)
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5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 散步/莫怀戚
7*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第一层:(1分)结合单元导语与选文,但没有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思维单一。
示例:合适。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写了与家人的故事,抒写了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本文作者围绕柿子树,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父亲为家里栽种了柿子树,家人们一起采摘、品尝柿子。文章充满了家人相处的温馨与和睦,符合第二单元的主题。
第二层:(2-3分)结合单元导语与选文,及课文具体内容,有主旨意识,思维不够全面。
示例:合适。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写了与家人的故事,抒写了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如从莫怀戚与家人散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互相照顾、温馨和睦的亲情。本文作者围绕柿子树,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父亲为家里栽种了柿子树,家人们一起采摘、品尝柿子。文章充满了家人相处的温馨与和睦,符合第二单元的主题。
第三层:(4-5分)结合单元导语与第二单元课文内容,联系选文具体内容,主旨升华到精神寄托、亲情诠释,思维全面深入。
示例:合适。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写了与家人的故事,抒写了家人
之间的真挚情感。如从莫怀戚与家人散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互相照顾、温馨和睦的亲情。本文作者围绕柿子树,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父亲为家里栽种了柿子树,家人们一起采摘、品尝柿子。文章充满了家人相处的温馨与和睦,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对家人的关怀。这棵柿子树不仅仅是家中院子的一处风景,还有家人对老家生活美好回忆的寄托,倾注了父亲对家人的心血,是父亲对家庭付出、对孩子关爱的象征,更是对家人亲情的美好诠释。因此,本文符合第二单元的主题。阅读本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理解,引发我们与家人相处的回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回答“不合适”,理由较充分,最多得2分。)(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
·
1星题 积累运用
·
·
cán
shě
fǒu
zāi
约定

离开
当时
同“否” 
丢下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正午时分
感到惭愧

3. [2025·宁波江北区月考]小江与小宁尝试在具体场景中使用敬辞、谦辞,下列场景中敬辞、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场景一:奶茶店
店员:欢迎光临本店,请随意挑选!
小宁:小江,我有选择困难症,你有何(A)拙见呀?
小江:我推荐这家的杨枝甘露,我经常(B)惠顾这家店。
··
··
场景二:小江家
小江:欢迎来到(C)寒舍。
小宁:听说(D)家父爱喝龙井茶,我特意从家乡带了两罐来!
小江爸爸:太客气啦,来玩就好了。快来吃饭吧!
··
··
【答案】C
课文研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跟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星题 阅读鉴赏
正午没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真实任务情境)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朗读这篇文章时,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你更赞同谁的想法呢?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赞同甲同学,重读“久”强调父亲等待了很久和友人没有遵守约定的事实,用稍显不悦的语气表现出元方对遵守承诺的重视。
示例二:我赞同乙同学,重读“已去”强调了友人不遵守约定的后果,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出元方对父亲坚守原则行事的认可。
6. 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一:失礼。友人毕竟是长辈,应该尊重他,且他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元方应该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
示例二:不失礼。友人毕竟有错在先,元方“入门不顾”是在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个行为表现了他的正直不阿。
对比阅读 [202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改编]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晋文帝①与二陈②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③懿实④,何必同群!”
(选自《世说新语·排调》,有删改)
【注释】①晋文帝:指司马昭。②二陈:即陈骞和陈泰。③矫然:出众的样子。④懿实:指美好充实。
【乙参考译文】司马昭和陈骞、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然后立即驾车丢下钟会离开了。等到(钟会)出来的时候,(车子)已经走远了。(钟会)赶到以后,(他们)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相约同行,你为什么如此迟缓?我们看着你在遥远处而迟迟不到。”钟会回答说:“出众、美好、充实的人,为何一定要合群!”

回头看
丢下
约定
C
点拨:A.和“俄”连用,表示“不久,一会儿”的意思/连词,表示承接;B.王凝之是人名,“之”人名用字/代词,指元方;C.都是连词,和,同;D.副词,才/副词,是。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比出,已远。
(我父亲)等您很久(您)都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等到(钟会)出来的时候,(车子)已经走远了。
10. 面对他人的责难,陈元方和钟会的应对各有怎样的妙处?(2分)
陈元方既有理有据地回击了客人,同时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钟会既化解了他人嘲讽,又表示了自己德行美好。(共10张PPT)
第二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现在,让我们一起参加七年级(1)班开展的“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探求交友的秘诀吧!
【任务一:知古论今话交友】
1. 围绕“交友之道”,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考考你吧。(6分)
(1)你知道古代人们关于朋友的不同说法吗?请把它们用线连接起来。(4分)
童年时代要好的朋友
彼此情投意合,
非常相好的朋友
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志同道合,交情如水般
清澈的朋友
君子之交
竹马之交
莫逆之交
患难之交
(2)小元要到好朋友小方家里玩,小元问小方:“你妈妈在家吗?”如果是在古代,小元应该称呼小方的妈妈为(3分)(  )
A.令尊  B.家母  C.令堂  D.阿姨
C
点拨:A.“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B.“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是谦辞。
【任务二:识朋认友说交友】
2. 汉字中,有很多字可以根据字源来猜测意义,请你根据下面图片的信息,推测“友”字最初的意义是什么。(2分)
“友”字最初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帮互助、关系亲密的人
【任务三:了解新型交友模式】
3. 小文想设计一款“零糖社交”的代表性徽章,下面哪个方案更合适?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至少两条理由。(4分)
【链接材料】“零糖社交”泛指在社交中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不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不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这种新型社交模式重在强调自我节制力,在交流中追求真实而健康的情感连接,把更多精力投向发展更多兴趣爱好。
示例:我认为方案1更合适。理由如下:“少管闲事”与“零糖社交”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和独立性的理念相吻合;“提升自我”体现了“零糖社交”强调将更多精力投向个人成长和兴趣发展的特点;“保持微笑 拒绝焦虑”和“情绪稳定”则符合“零糖社交”追求真实而健康的情感连接,不过多依赖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理念。
【任务四:发邀请,学交友】
4. 班委会准备邀请语文组李玉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尊敬的李玉老师:
您好。我班计划于10月10日上午9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诚邀您参加并作点评指导。敬请您届时拨冗惠顾,提出宝贵拙见。真诚感谢您的支持!
七年级(1)班班委会
2025年10月8日
上面邀请卡中有部分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2分)
①“惠顾”应改为“出席”。
②“拙见”应改为“意见”。(共16张PPT)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班级正在制作以“家·亲情”为主题的短视频,请一起参与制作。
【镜头一:母亲的守望】
1. 下面是镜头一的部分旁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8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史铁生的母亲不辞辛劳地侍弄着花草,只为给瘫涣的儿子带来一丝慰藉。她那憔悴的脸上现出秧求般的神色,想让儿子去看看北海烂慢的菊花。当史铁生答应时,母亲喜出忘外。母亲去世后,史铁生蕃来覆去回忆着与母亲决别的画面,终于收获了“好好儿活”的勇气。
·
·
(1)请确认旁白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侍弄(   )    憔悴(   )
·
·
shì 
qiáo
(2)旁白中有错别字,请改正。(6分)
瘫涣________ 秧求________
烂慢________ 喜出忘外________
蕃来覆去________ 决别________
·
·
·
·
·
·






【镜头二:亲情的韵味】
2. 下面是镜头二的配文,请修改完善。(3分)
①亲情,是世间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②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蛙声和蝉鸣,享受着宁静时光。③亲情在这个季节里如同一缕凉风,让我感到舒适和安心。④这样的团圆,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________,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_。
(1)第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是:________。
··
名词
②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蛙声和蝉鸣,享受着宁静时光。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④句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精彩篇章  B.共同记忆
④这样的团圆,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________,沉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_。
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听着蛙声和蝉鸣,享受着宁静时光。
 A
B
【镜头三:爱的表达】
3.(跨学科·生物)小语想在短视频中展示送给母亲的“叶脉书签”,他分享了叶脉书签的制作步骤,请你根据图片和提示简述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3分)
首先,准备完整的树叶和镊子、刷子等制作工具;然后,调制碱水,在碱水中煮叶子,夹出叶子后用刷子轻轻刷去叶肉,保留完整叶脉;接着,漂白,压出水分;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叶脉进行染色装饰,还可以在书签上写上文字,传递心语。(意思接近即可)
课文研读
经典课文装点了我们飞扬的青春,丰盈了我们稚嫩的心灵。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事件 “我”的表现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 春天,因“我”暴怒无常,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花 ①________ 劝慰鼓励
第二次 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我”去看看 答应母亲 ②________
第三次 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念母亲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拒绝母亲
喜出望外
5. 本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品味下面的句子,母亲“悄悄地”这一行为细节,具有怎样感人的力量?请加以分析。(4分)
句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句子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句子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
···
示例:“悄悄地”这一行为细节,细致入微,形象传神,写出了母亲一切为了“我”,唯恐伤害“我”的心理,突出了母亲慈爱坚韧的品格,流露出母亲对作者真挚的爱。
6.(真实任务情境)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文章设计的部分朗读脚本,请根据提示,帮助他完成设计。(4分)
朗读设计 表达情感
“我可活什么劲儿!”(①给两个词加重音号) 绝望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______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③______
“我 那 个 有 病 的 儿 子 和 我 那 个 还 未 成 年 的女儿……”(④填一个停顿号) 担忧
··
··
···
··
· ··
急切
愧疚悲痛

注:重音号“.”,停顿号“∧”。
7.(教材母题变式)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提到“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意义?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母亲是希望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我”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这样写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8.(教材母题变式)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它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本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都怀念了什么?(4分)
①母亲;②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及其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6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níng
é
zhòu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聚集
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高兴的样子
大体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即/公大兄无奕女
C
点拨:C项,王凝之是人名,不能分开,正确的划分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 填空。(2分)
《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南朝宋
刘义庆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课文研读
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6.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极简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讲论文义
寒雪日
谢太傅与儿女
7. 文中“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分)
温馨融洽、欢快轻松且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8. 文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谈谈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这个比喻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团状的,与雪花相似,“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灵动的美感。
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9. 文中两次描写了谢太傅的神态,但对兄子胡儿和兄女谢道韫的神态却并无着墨。请仿照“公欣然曰”,在“兄子胡儿曰”与“兄女曰”的“曰”之前各增补一个词语,并简要说明其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分层赋分)
示例一:“兄子胡儿从容曰。”“从容”反映出他镇定的神色,表现他胜券在握的心理。“兄女悠然曰。”“悠然”反映出谢道韫沉着淡定而又自信的心理。
示例二:“兄子胡儿慨然曰。”“慨然”表现出他的踌躇满志。“兄女笑曰。”“笑”表现出她自信能把胡儿比下去。
对比阅读[2024·湖南中考改编]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
·
【乙】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局:这里指棋局。
··
·
·
【乙参考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慢慢转向棋局。客人问他淮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败贼兵。”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10.(中考新趋势·新考向)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
C.“看书竟”中的“竟”联系成语“未竟之业”可解释为“完毕、结束”。
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中的“色”是“颜色”的意思。
D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D
点拨:A项,连词,和、同;B项,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意为“……的样子”;C项,疑问代词,什么;D项,介词,趁、乘/介词,凭借,根据。
12. 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孩子们大败贼兵。
13. 【高阶思维】在《晋书·谢安传》中,【乙】文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4分)
示例:这个结尾不好。因为它与谢安在故事中一贯的镇定自若形象不符,破坏了人物形象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