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202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课件(打包7份)

资源简介

(共8张PPT)
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节选]根据下面这句话,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50分)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王阳明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有体验与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那一刻,我学会了珍惜
小时候,我是爷爷奶奶身边的常客,他们的爱如春日暖阳,温暖且无所不在。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他们渐行渐远,那份亲密无间似乎被忙碌的生活冲淡。
例文引路
旁批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爷爷奶奶的爱比作春日暖阳,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份爱带给“我”的温暖感受。
直到那个冬天,一场意外的等待彻底改变了我。那天,寒风刺骨,我站在奶奶家的大门前,敲门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却迟迟无人应答。不耐烦的情绪在心底滋生,我开始抱怨,甚至质疑起回乡的必要性。②然而,当我透过门缝瞥见那一幕时,所有的怨气瞬间烟消云散。
旁批 ②真实地展现出“我”在成长过程中对亲情的忽视。
奶奶,那位曾经健步如飞的老人,此刻正艰难地从椅子上起身,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期盼。③“来了,来了……”她喃喃自语,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时间的痕迹,深深地刻在她的身躯之上。当她颤抖着手打开门,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奶奶,一个为了等待家人归来,不顾严寒与不便的老人。
旁批 ③细节描写生动,突出奶奶的衰老和对家人到来的期盼。
那一次,我决定重新拾起被我遗忘的亲情,用心倾听奶奶的每一句话,品尝她亲手制作的每一道菜。回程的路上,我向父母提议:“以后我们要多回来陪陪奶奶。”④那一刻,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当我们轻易得到时,往往会忽视它的价值。一旦失去,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奶奶的爱,就是如此。
旁批 ④写出了“我”的转变,“我”开始珍惜亲情。
从此,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次与亲人的相聚,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深情的日子。正如王阳明所说:“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⑤这句话成了我心中的警钟,时刻提醒我珍惜当下,不让任何值得拥有的美好轻易溜走。
旁批 ⑤引用名言,深化主旨。
名师点评:文章紧紧围绕“亲情”,通过讲述成长过程中“我”对奶奶的感情由亲到疏再到重新珍视的转变,深刻地表达了要珍惜与亲人的相伴时光的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结尾引用名言,深化文章主旨。(共9张PPT)
第三单元
11 再塑生命的人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良师益友像羽翼,帮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班级将围绕“师恩·铭记”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谈感悟】
1. 学完课文,小秦写了下面一段读书感悟,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11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1)请确认读书感悟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阐释(A.chǎn B.dān)(  )
绽放(A.dìng B.zhàn)(  )
(2)这段读书感悟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无体无止________  茫然无错________
·
·
·
·
A
B


生词卡 (7分)
易读错:攫取(   ) 吞噬(   )
稚气(   ) 沁凉(   )
易写错:héng量(  ) gē置(  )
huǐ恨(  )
·
·
·
·
jué
shì
zhì
qìn



【活动二:颂师恩】
2. 一方书桌,三寸粉笔;一生光阴,四季流转。下面是小语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完善。(3分)
①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徘徊。②他们帮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陪伴稚气未脱的我们走过迷茫。③感念师恩,他们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而是以渊博的学术造诣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用珍贵的心血浇灌我们的青春之花。④感念师恩,(    )青春成华发,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始终不变。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教师是青春梦想的奠基人,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②他们帮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陪伴稚气未脱的我们走过迷茫。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3)请在第④句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④感念师恩,(    )青春成华发,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始终不变。
将逗号放在后引号外。
即使 

3. 请你参考示例,把下面写给老师的话补充完整,表达自己对该学科的独特感悟。(2分)
示例:修身养性立道德,遵纪守法讲规则。(写给道德与法治老师)
(1)用数字育活力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给数学老师)
(2)品画里乾坤,________________。(写给美术老师)
以图形圆心中梦想
绘胸中意趣(共16张PPT)
第三单元
10 往事依依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班级开展“往事依依·一一往事”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
【任务一:感悟往事】
1. 学完课文,小语写了下面的文字,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9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重回校园,不自觉地徜徉在回忆里。曾经的课堂,是探索浩秒知识的地方。老师一开口,教室便鸦鹊无声。那些独自攻克难题的日子,老师的谆谆教导如明灯,为我们引导方向,让我们领略到知识世界的气向万千。这些往事是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永不褪色。
·
·
(1)请确认感悟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徜徉(A.xiáng B.yáng)(   )
谆谆教导(A.zhūn B.dūn)(  )
(2)读书感悟中有错别字,请改正。(3分)
浩秒________    
鸦鹊无声________
气向万千________
·
·
·
·
·
B
A



(3)(教材补白)小秦同学认为画线词语“引导”使用不恰当,你建议选用同义词替换。替换的同义词是:________。(1分)
指引
生词卡 (3分)
易写错:雕lòu(  )   寂mò(  )
搜索kū肠(  )



2. [2024·徐州期末改编]小秦摘抄了下面的文字,请你修改完善。(3分)
(1)请在第②句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2)第①句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在人的一生之中,总有些酸楚的往事,让你泪流满面,令你不忍回首
(3)第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是________。
名词
课文研读
【任务二:制作时光相册】
为了致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同学们根据本文为她制作了一个电子时光相册。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3.(教材母题变式)相册的主体部分是根据文中的五件往事用AI制作的照片,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5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照片序号 内容简介 意义
1 看山水画、看《评注图像水浒传》、读《水浒传》。 借助形象形成了深刻的记忆,发展形象思维。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浸在诗句营造的美好意境之中。
3 听老师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千家诗》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照片序号 内容简介 意义
4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受感动,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5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老师朗诵《南归》
听老师讲关于读书做人的道理
铭刻在心,终身受用不尽
4.(教材母题变式)点击照片,将呈现于漪老师相关的文字记录以及同学们的品读感受。小语认为照片4的文字记录中“凝注”一词可以换成“浮现”,更通俗易懂。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
文字记录: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
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不能换。“凝注”有凝聚、集中的意思,生动地描写出老师朗诵时深沉的感情和专注的神情。而“浮现”一般用于形容事物或景象的出现,不能体现老师的深情和专注。
5. 阅读小组想为相册设计背景图,请你选择合适的背景底色,并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简述理由。(4分)
A.灰黑色     B.浅黄色
示例:选择B。本文所记叙的内容都是让作者记忆深刻的美好往事,画作有趣、书籍精彩、老师讲课生动,浅黄色明亮且让人感到舒适、愉悦,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能体现作者笔下往事美好的特点。
6. 相册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决定用课文题目《往事依依》做标题。试分析课文题目的作用。(3分)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回忆过去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情;奠定了怀旧、温情的感情基调,让读者在看到题目时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学完本文后,学校开展了“追忆儿时快乐时光”的快闪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整理素材】
1. 小语整理了鲁迅儿时的快乐时光作为快闪活动的素材,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20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百草园里有无穷的乐趣,轻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冬日在人迹罕至的荒园(百草园)里捕鸟。三味书屋里同样乐趣非凡,这里有知识渊搏的老师,有风流倜傥的书中人物,有在指甲上套了盔甲做的游戏……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很严厉,“我们”需要对他公敬有礼。书屋里,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真的是人声顶沸。
·
·
·
·
(1)请确认素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窜向(A.cuàn B.cuān)(  )
人迹罕至(A.hǎn B.gān)(  )
倜傥(A.dǎng B.tǎng)(  )
盔甲(A.kuī B.huī)(  )
(2)素材中有错别字,请改正。(5分)
轻夷______  云宵______  渊搏______
公敬______  人声顶沸______
·
·
·
·
·
·
·
·
·
A
A
B
A





生词卡 (11分)
易读错:觅食(  )    拗过去(  )
绅士(   )
易写错:确záo(  ) tǎng若(  )
jiàn赏(  ) zhuó食(  )
和ǎi(  ) 质pǔ(  )
bó学(  ) 淋lí(  )
·
·
·

ǎo
 shēn








【活动二:发表感悟】
2. 小文写了下面的活动感悟,请修改完善。(3分)
①校园里的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②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喜悦的笑脸、激动的胸膛、连小草都在欢乐地歌唱。③尽管我们年龄几何,身在何方,想起童年都会让我们心潮荡漾。④带着六月的鲜花,披着六月的阳光,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舞蹈,我们欢唱。
(1)第②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第④句中“鲜花”“欢唱”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
将“胸膛”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动词
名词
③尽管我们年龄几何,身在何方,想起童年都会让我们心潮荡漾。
(3)小秦认为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将“尽管”改为“无论”。
【活动三:背诵名句】
3. 默写。(4分,每空1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以夏虫之自由吟唱,表现童年生活之自在快乐。
(2)“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草园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趣味。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3)百草园带给鲁迅很多充满童趣的回忆,每一种事物都是美好、纯真的存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活动四:仿写结束语】
4. 在活动的结尾,小秦想用下面一首诗作为结束语,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仿写语句。(2分)
灿烂的童年,它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示例一: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浪漫的花园
示例二:假如童年是一条鱼儿,它愿意畅游在自由的河流
课文研读
阅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回答问题。
5.(教材母题变式)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关于内容概括的思维导图。(3分)
2星题 阅读鉴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给“我”生活的经验、技能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动态和静态的美景(百草园的自然美景和动植物)
6. 课文第1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这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乐园。这一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7. 下面的句子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变式问·问法不同答案相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句子同上题)
运用了动作描写,用“扫”“支”“撒”“系”“牵”
“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变式问·问法不同答案相同】参考第7题答案。
8. 回忆性散文常常双重视角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3分)
儿童视角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们一一告别,这是童年视角的小鲁迅最情真意切的直接表达,充满童趣。
成人视角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批注:与百草园已相隔七八年没见,这是成年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充满深情。(共1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一、名句默写(12分,每空1分)
1. 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
歌》)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
年》)
3.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园》)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影入平羌江水流
岐王宅里寻常见
遥怜故园菊
回乐烽前沙似雪
5.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的
情思的两句是: , 。
6.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
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 。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诗人无酒可饮,表现出强烈的
无可奈何的情绪,以及内心的凄凉惆怅的句子是:
, 。
8.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从听觉角度把思乡的暗流引向感情的洪
波的句子是: ,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正是江南好风

落花时节又逢君
强欲登高

无人送酒来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诗歌鉴赏
1.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4分)
(1)请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2分)
“入”“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动。“入”与“流”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夜间行船之事。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是否赘余?请简要分析。(2分)
不赘余。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4分)
(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寻常”指“经常”;“几度”指“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与权贵之家往来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后有感而发,请结合最后一句,说说诗人
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
选取“落花”这一典型意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喟叹。
3. 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4分)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诗歌第三句中“遥”字的表达效果。(2分)
“遥”意为遥远,作者用“遥”字写出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2)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2分)
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 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答问题。(4分)
(1)阅读全诗,说说“沙似雪”“月如霜”哪一个是诗人表达的重点,并解释原因。(2分)
表达的重点是“月如霜”。“沙似雪”是因月亮照沙而形成的,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和大漠的苍茫;然而,全诗主要是抒写征人怀乡之情的,“月”这个意象,在古诗中常被用来寄托思念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完全契合本诗抒发的主要情感。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前三句与第四句之间的关系。(2分)
本诗前两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末句抒发的是情感。前三句都是为末句抒情作铺垫的。(共11张PPT)
第三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主题情境:开展读书分享会】七(1)班以“探寻求知之路”为主题开展读书分享会,请你与同学们一起重温难忘的阅读之旅。
任务一:默读·感受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
1. 【教材阅读综合实践一】【阅读策略·默读】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呈现的师者形象以及你在学习之道上的启发。(4分)
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可亲可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尊敬老师;尊重天性
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
《往事依依》 国文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喜欢大声朗诵,激起“我们”的爱国情怀。 欣赏作品要集中精神,全情投入;要借助形象思维,利用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要大声朗诵,灌注情感;(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课国文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喜欢深情朗诵,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书本学习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知识,增添智慧
篇目 师者形象 学习之道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耐心、慧心,教学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能循循善诱。 学习要从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循序渐进;遇到困难不要急躁,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再想办法克服。
《〈论语〉十二章》 孔子:博学多才、谦逊有礼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要培养学习兴趣,最好能乐在其中;按时温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广泛地学习(任写三点即可)
提示:“老师”不一定仅仅指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有些老师可能是生活之师,有些老师可能是经验之师,有些老师甚至可能是一字之师。
任务二:默读·探寻求知之路 阅读策略
2. 小语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策略,请你帮助小语完成下表。(9分)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关注文章 标题策略 (1)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依依”有留恋之意,使题目具有感彩,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更有文学韵味。《难忘的几件小事》过于直白,感彩不浓,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关注文章 标题策略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拥有了希望、快乐和自由。题目表现出莎莉文老师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阅读策略 内容 思考
抓关键语句策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3)请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角度描写了百草园里动植物具有无限趣味,表现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6. 【探究主旨】本文题目为《传灯》,可在文中未直接提及与“传灯”相关的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以此为题的意图。(6分)
思路拆解 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
 明确考查的方向:标题(文意)理解。表层含义是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文章主旨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灯”指作者将柿子比作“小灯笼”,柿子是“我”和裴先生师生之情的见证。(3分)从深层含义来看,裴先生把热爱读书的习惯和传承文化的使命感传给了“我”,他是传授给“我”为人治学道理的“明灯”。(3分)(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12 《论语》十二章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积累运用
02
2星题 阅读鉴赏
1.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11分)
1星题 积累运用
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yú jǔ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9分)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温习
从 
生气,恼怒
疑惑
自我检查、反省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越过
喜爱,爱好 
坚定
3. 通假字。(2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说”,同“悦”,愉快
4. 一词多义。(7分)
担任,充当

了解
得到
快乐
以……为快乐
乐趣
5. 词类活用。(5分)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名词作动词,吃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点拨:A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B、C、D三项中的“而”表顺承关系。
·
·
·
·
A
7.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6分)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可改变的。”
8. 名句默写。(9分,每空1分)
(1)[2025·西安莲湖区模拟]漫步关中书院,听琅琅书声,禁不住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2025·西安西咸新区模拟]宽厚包容之怀,宛若孔子从不因被误解而迁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心态在长安城的街巷里生生不息。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疏忽与浪费。
(4)[2024·扬州中考]“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
(5)[2024·湖南中考]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学而不思则罔
课文研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问题。
9.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句子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4分)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2星题 阅读鉴赏
10. 课文中提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许多观点,选择其中一例谈谈你的体会。(4分)
示例: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以“好之者”突出“乐之者”,点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全身心投入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拓展阅读
(一)[2025年1月西安铁一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③也日损④。”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⑤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指孔子的弟子子夏。②益:指长进。③赐:指孔子的弟子子贡。④损:指退步。⑤化:指融合。
【乙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比一天有长进,子贡会一天比一天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谈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不了解一个儿子,看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君主,看看他任用的人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生长的草木就知道了。
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摆满芝兰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合为一体了;和品行恶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卖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合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会变红,藏黑漆的地方会变黑。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啊。”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同“悦”,愉快 
自我检查、反省
了解
店铺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而”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学而时习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久而不闻其香
·
·
·
·
B
13. 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能的人相处,子贡喜欢谈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14. 根据【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出一个成语。(2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 阅读【甲】【乙】两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交友”的启示?请简要概括。(2分)
示例:①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②交友要慎重,要选择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写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二)[2025·杭州期中改编]真友研学组的同学引经据典,品读古人有关交友原则和交友尺度的文章,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甲】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
【乙】蔡磷,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④。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⑤而致之。(选自《清稗类钞》,有删改)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券:凭证。⑤辇(niǎn):以车载人或运物。
【甲参考译文(课外部分)】子路说:“我希望把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
【乙参考译文】蔡磷是吴县人。他非常重视诺言和责任,(同时也)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存了千金在他那里,但没有立凭证。没过多久,这位朋友去世了。蔡磷叫来朋友的儿子,要把千金归还给他。(朋友的儿子)非常吃惊,没有接受,说:“哎呀!没有这件事情,哪里有寄放千金却不立凭证的?而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磷笑了笑,说:“凭证立在心里,不是立在纸上。你的父亲了解我,所以没有告诉你。”最终,蔡磷用车子把千金运着送还给了他。
16. 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指导,解释加点词。(4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具体说明 加点词释

敝.之而无
憾 字义推导法 “敝”字左边像“败巾”
之形,右边像手拿木棒
的样子。整个字形像是
手拿着木棒去击打“巾” (1)

用坏了,
破旧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具体说明 加点词释

传.不习乎 词类活用法 在文言语句中,动词往
往可以活用为名词 (2)



师传授的
知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具体说明 加点词释

而翁知.我 课内迁移法 人不知而不愠(选自
《〈论语〉十二章》) (3)

卒辇而
致.之 词典查询法 ①送达;②表达;③招引;④取得 (4)
(只填序号)



·
17.(中考新趋势·新考向)阅读完文章,真友研学组针对“‘真友’的标准”的话题展开讨论,梳理归纳了“真友”的标准,请你帮助他们完善表格内容。(8分)
选材 关键语句 品读
方法 品读释义 “真友”的标

【甲】 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原文
翻译 (1)



真诚守信
替别人谋划
事情是不是竭尽
自己的心力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
是恪守诚信呢
选材 关键语句 品读
方法 品读释义 “真友”的标

【甲】 愿车马衣裘,
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 原文
翻译 (2)



懂得分享
希望将自己
的车马衣裘与朋
友们共享,即使
用坏了也不感到
遗憾
【乙】 券在心,不在
纸,而翁知
我,故不语郎
君 语句 朗读 (3)朗读重
音:
___ 朗读语
气:
(4)


“心”“知
我”重读
坚定、郑

重诺守
信、恪守原

18. 真友研学组同学对【乙】文中的“其子”很感兴趣,他会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成为“真友”吗?请你结合两文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观点。(3分)
我认为会。《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据理力争,勇敢地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明、懂礼的孩子。乙文中面对蔡磷要归还千金的行为,“其子”并没有直接接受,反而坦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可见他也是一个诚实、率真的孩子。两人秉性相投,质朴纯真,可以成为朋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