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王维新课导入唐 诗基本形式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派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走近作者王维(701—761)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走近作者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所写的即为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诵读感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感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飘飞的蓬草烽烟黄河古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指前线统帅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诵读感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来到辽源的边塞地区。出行的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边塞,像振翅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地。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很圆很圆。到了边塞萧关只遇到负责侦察敌情的骑兵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品读赏析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2、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 品读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叙事————出使边塞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作者通过采用对比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表现了诗人的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品读赏析品读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借景抒情)品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第一,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第二,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品读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与首联呼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尾联叙事——战事繁忙主题探究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板书设计使至塞上——王维叙事出使边塞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内心抑郁塞外风光战事繁忙景由事终抒情绘景叙事情由事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