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粽、甜”等生字词,会写“米、节”2个字。(二)通过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等短语。(三)通过读好短语、注意标点等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四)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文章第二段是从样子、香气、味道三方面来写端午粽的,能仿照课文从外到内说一说其他事物的样子。教学重难点:通过读好短语、注意标点等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教学过程一、走进中国节,了解端午粽(一)出示中国节日的时间轴,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美食。1.让学生在谈话中读一读几个节日名字,学读“节”字。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开始时,我们要过春节,春节我们要吃饺子,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2.走进端午节。(二)聚焦端午节,学习端午粽1.从时间横轴上放大端午节①识记“端”。左边是“立”字。状态:端正、端坐动作:端菜、端饭2.出示日历,标注端午节,让学生回答知道从日历上知道端午节哪些信息?(几月几日?星期几)拓展(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呢?3.引出端午节吃粽子①读“粽子”词语②引出课题:端午节要吃粽子,所以粽子又叫端午粽学习“米”字①粽:米字旁,米变偏旁,捺变点②联系生活:大米、黑米、小米(出示超市图片)③米字家族:米字家族十分庞大,有我们用来包粽子的糯米的糯,有我们常用来做包子馒头的面粉的,还有我们经常当粗粮吃的高粱的梁,这个米字做偏旁时,不仅可以在左边,还能跑到下面呢!米字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米字旁的字大多和粮食有关,5.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二)说一说: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的?三、聚焦段落,品读课文(一)聚焦第一自然段过渡语:是呀,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吃粽子,每年端午节,他的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着他去吃呢,你们听。1.认读“总”字,了解“总会”教师:是的,去年端午节,外婆会煮好一锅粽子,今年端午节,外婆也会煮,明年端午节,外婆还会煮好一锅粽子,我们就可以说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生读:两个学生单独读,大家一起读。(出示生字卡片)偏旁:这个总字,下面是个心,每年一到端午节,外婆的心里总想着我们,念着我们。教师举例:同学们,昨天晚上你们会在家睡觉,今天晚上你们也会在家睡觉,明天晚上你们还会在家睡觉,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一到晚上,你们总会在家睡觉。(出示句式,让学生用总会说一句话)生答:一到(早上/中午/生日/节日…),(谁)总会(干什么)。2.利用偏旁,感受亲情:①每年一到端午节,外婆的心里总想着我们,念着我们,总会给我们包粽子,煮粽子,那是因为?盼着我们回去。②识记:盼加一加:目+分师问:目字旁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生答:眼睛。粽子煮好了,外婆总是睁大了眼睛,朝着门外看了一回又一回,盼着我们回去团聚呢,原来。棕子里藏着外婆盼着我们回家,这种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③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任务一:端午翠粽我来看1.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粽子的呢?预设:样子、香气、味道(板书:样子 香气 味道)2.找一找:外婆的粽子用了哪些材料?请在文中用圆圈画出来。(1)青青的箬竹叶①拿出实物(摸、闻)②(拓展)你还能说说这是怎样的箬竹叶吗?③读好“青青的箬竹叶” (板贴:青青的箬竹叶)A.串联前面知识:出示《我多想去看看》,的字短语要连读。B.指导方法:中间的“的”要读得又轻又短。C.训练步骤:教师示范读——单个学生读——会的学生带读。(2)白白的糯米 (板贴:白白的糯米)(3)红红的枣(板贴:红红的枣)(单个短语)教师示范读——单个学生读——会的学生带读(三个连起来读)单个学生——全体学生3.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课堂作本这一题。( )的箬竹叶( )的糯米( )的枣对比体会:有了颜色之后,粽子变得更美丽、更好吃了。4.指导朗读长句子①学生读一遍。②把短语送进句子里(挖空),同学们字音读得很准确,短语读得真好听,原来,读好短语可以帮助我们读好长句子。②联系《夜色》,出示句中停顿线。在上节课的《夜色》中,我们读好长句子,请来了停顿线小朋友帮忙,这节课,我们再次把他们邀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请在课文中画一画停顿线。谁尝试来读一读。③新增小妙招:标点处要停顿,读好句之间。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听,老师都想和外婆一起去包粽子了。5.了解粽子“从外到内”①粽子是怎么包的呢 动画演示:青青的箬竹叶加上白白的糯米再加上红红的枣就成了一个粽子。②教师点拨:粽子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中间是红红的枣。外婆就是这样按从最外面到中间再到最里面的顺序,给我们包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粽子。③仿照课文,从外到内说一说蛋黄粽有哪些材料?句式:蛋黄粽是用 包的,里面裹着 ,中间有 。(三)学习任务二:端午粽香我来闻1.出示锅里热气腾腾的粽子2.教师:刚才我们看清了粽子的样子,现在,热腾腾的粽子煮好啦,谁上台来和我一起掀开锅盖,请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小手做动作。轻轻地抓住锅盖,往上一掀,哇,粽子煮好了,快闻一闻,快告诉大家你闻到什么了,一股清香,还有谁想闻,有什么感觉,一股清香,读一读。(板贴:一股清香)外婆的粽子好香好香3.练习朗读①读好“一股清香”,短语放进句子里读②出示停顿线③提醒标点处要停顿(四)学习任务三:美味粽子我来尝1.请学生上台品尝:闻了粽子的味道,谁想来尝一尝?你来,剥开粽叶,想不想尝一口,来,咬一口,什么味道?又黏又甜。粘的是糯米,甜的是枣,合在一起真是又黏又甜。(板贴:又黏又甜)2.男生说“又黏又甜”,女生说“又黏又甜”识记“甜”:播放视频联系生活,感知“又黏又甜”:在生活中,什么东西又黏又甜呀?蜂蜜、软糖,这些都是很好吃的东西。拓展:又( )又( )(五)总结第二段1.你看,这粽子又好看又好闻又好吃,真是色香味俱全呀,同学们喜欢外婆包的粽子吗?喜欢。那让我们一起合作读好这句话。回到外婆家,我看到……我闻到……我尝到……评价标准:2.写“米”、“节”。3.下节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