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资源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青岛-五四版)


四、连线题(6分)
33.看图连一连,人们是通过哪些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
将物质研磨成细小颗粒 加热 搅拌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五、简答题(10分)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六、实验题(10分)
36.(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2分)
1. 2.
3. 4.
5. 6.
7.
七、综合题(12分)
37.(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 [ A ] [ B ] [ C ] (4)__________________
(5) [ A ] [ B ] [ C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青岛-五四版)
一、填空题(22分)
1.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叫作___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如下图,在杯子底部塞一团纸,把杯子竖直按入水中,再竖直提起,杯子里的纸巾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阻碍水流入杯子。
3.借助____________,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
4.只有一个条件____________,其他条件都____________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5.果实由果皮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6.影子的形成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屏。
7.探究根的吸水作用实验中,需在容器外贴标线标记____________,用于对比实验前后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
8.下列生活场景中,利用“搅拌”加快溶解的是( )。
A.把白糖放在太阳下晒 B.煮菜时翻炒调料 C.把冰块敲碎
9.小明测得妹妹在阳光下的影子长3米,过1小时再去测量,妹妹的影子长5米,小明测量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10.将茼蒿的茎插入红色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茎和叶变红了,这说明( )。
A.茎有运输作用 B.茎有支撑植物作用 C.叶有制造养料作用
11.制作简单日晷时,需要在纸板中心竖直立上什么?( )
A.小短杆 B.长木棍 C.大石头
12.如图所示,使用量筒时三名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13.如图,物体的质量是( )。
A.65克 B.67克 C.63克
14.适合用来分离大米和小米混合物的是( )。
A.蒸发 B.磁铁 C.筛子
15.下列( )情况是溶解现象。
A.糖在水中化为糖水 B.豌豆在水中泡发 C.面粉和水混合变成白色液体
16.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是( )。
A.水钟 B.摆钟 C.日晷
17.下列不属于压力容器的是( )。
A.矿泉水瓶 B.压力锅 C.碳酸饮料瓶
18.饮料要装在包装盒内才能放在桌子上原因是它没有固定的( ),能流动。
A.形状 B.质量 C.体积
19.杨梅酸甜可口,汁多肉嫩,每一口都充满了自然的馈赠,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摘的是杨梅的( )。
A.种子 B.果实 C.种皮
20.古诗“儿童急走追黄蝶,误入菜花无处寻”中描述蝴蝶等昆虫在花丛中飞舞,这有助于( )。
A.蒸腾水分 B.传播种子 C.传播花粉
21.晴天的中午,小田在一株叶片较大的植物的叶子上,套了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一段时间后,她会观察到( )。
A.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B.塑料袋内的叶子变黄了 C.塑料袋外壁上有小水珠
22.拔草时有时很难拔出,这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 )作用。
A.固定植物 B.吸收水分 C.输送养料
三、判断题(10分)
23.研究“加热是否加快溶解”时,一杯用热水,一杯用冷水,其他条件相同。( )
24.对比实验中,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这样结果更明显。( )
25.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 )
26.把空瓶子口向下放入水中,倾斜观察瓶口有气泡,说明瓶内有空气。( )
27.橡皮泥能随意改变形状,所以它的体积也能发生改变。( )
28.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上结果的植物,花落后就会结出果实。( )
29.物体的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系。( )
30.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差异,只和物质本身有关,与水的温度无关。( )
31.只要有光照,一切物品都有影子。( )
32.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
四、连线题(6分)
33.看图连一连,人们是通过哪些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
将物质研磨成细小颗粒 加热 搅拌
五、简答题(10分)
3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小蜜蜂们在花丛中忙碌穿梭,不仅酿造出了香甜的蜂蜜,还默默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 ——传粉。想象一下,你是一只小蜜蜂,在花朵间飞舞时,身上沾满花粉,这些花粉是怎么从一朵花跑到另一朵花上的呢?结合诗句,说一说蜜蜂传粉的奇妙过程吧!
35.把一团纸巾紧塞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巾会湿吗?如果慢慢倾斜呢?
六、实验题(10分)
36.探究花的结构与传粉实验
实验材料:油菜花、放大镜、镊子等。
实验步骤:
①用镊子小心地解剖油菜花,观察其结构。
②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看看上面有什么。
③用棉签蘸取油菜花的花粉,涂抹到另一朵油菜花的雌蕊柱头上。
问题:
(1)油菜花由____________、花瓣、雄蕊和____________组成,属于____________花。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雄蕊上有____________,雌蕊的柱头上有____________。
(3)用棉签涂抹花粉的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昆虫传粉,还有哪些传粉方式?(至少写一种)。
七、综合题(12分)
37.分离试验。
小金不小心将沙子混入了食盐。他想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得到干净的食盐,你可以帮助他吗?
(1)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发现食盐____________在水中。
(2)将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开,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上述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颗粒
B.在滤纸上留下了沙子
C.过滤后的液体变浑浊了
(4)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法。
(5)在上述过程中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6)为使受热均匀,可在蒸发皿的下方垫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日晷
【解析】日晷又称日圭,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2.不会湿 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在杯子底部塞一团纸,把杯子竖直按入水中,再竖直提起,杯子里的纸巾不会湿,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阻碍水流入杯子。
3.图表
【解析】整理分析数据信息是科学研究最终取得成果的关键步骤。借助图表,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是在处理信息。
4.不同 相同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所以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5.种子
【解析】开花植物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开花,开花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6.光源 遮挡物
【解析】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光源:例如太阳、灯泡等,它能发出光线。
遮挡物:必须是不透明的(光线无法穿透),用于阻挡光线。
屏:例如墙面、地面等,用于显示影子。
当光源发出的光线被不透明物体阻挡时,物体后方光线无法到达的区域就会在屏上形成暗区,这就是影子。
7.初始水面位置 水位位置
【解析】实验中,我们在容器(如玻璃杯)中装入水,放入植物幼苗,根部浸没在水中。为了观察根是否吸水,需要在容器外贴一条标线,标记初始水面位置。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这条标线(初始水面位置)与实验后的水面位置,可以看出水位是否下降。如果水位下降,说明根吸收了水分,从而证明了根的吸水作用。
8.B
【解析】加快溶解的方法主要有升高温度、搅拌和减小颗粒大小。题目要求找出利用“搅拌”加快溶解的场景。
A. 把白糖放在太阳下晒是通过升高温度,但该场景未描述溶解过程,与题意不符。
B. 煮菜时翻炒调料是通过搅拌使调料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加快溶解。
C. 把冰块敲碎是通过减小颗粒大小来加快其熔化,而非溶解,与题意不符。
故选B。
9.B
【解析】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响影子长度。上午太阳逐渐升高,影子变短;下午太阳逐渐降低,影子变长。小明两次测量影子由3米变为5米,说明太阳高度降低,应为下午。C选项晚上无阳光,排除。故选B。
10.A
【解析】植物的茎内有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将茎放入红色水中,红色水通过茎的导管被运输到叶,导致茎和叶变红,说明茎具有运输作用。B选项描述的是茎的支撑作用,与实验现象无关;C选项描述的是叶的光合作用,而实验未涉及养料制造。故选A。
11.A
【解析】制作简单日晷时,需要在纸板中心竖直立一根小短杆(如吸管或铅笔)。这根短杆作为“晷针”,其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变化投射在纸板(晷面)上,通过观察影子的移动方向来推断时间。选择小短杆的原因是:纸板模型较小,短杆容易固定且不会倾倒。短杆能形成清晰的影子,便于观察时间变化。长木棍(B)可能因过长而影响稳定性;大石头(C)无法竖直立起,也不适合作为晷针。因此正确答案是A。
12.B
【解析】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三位同学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采用平视读数的b同学,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13.B
【解析】利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分析图片可知,物体的质量是:50+10+5+2=67克。
14.C
【解析】分离固体混合物时,若颗粒大小不同,可用筛子筛分。大米和小米体积不同,筛子能有效分开两者。蒸发用于分离溶液中的溶质,磁铁用于吸引磁性物质,均不适用。故选C。
15.A
【解析】A.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混合物的现象。糖是固体,放入水中后,糖的会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糖水。这是一个典型的溶解现象。A选项正确。
B.豌豆吸水后会膨胀变大,但豌豆本身没有分散在水中,只是吸水膨胀,不是溶解。B选项错误。
C.面粉和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浑浊的液体,面粉颗粒并没有真正溶解,只是悬浮在水中(静置后会沉淀),不是溶解。C选项错误。
故选A。
16.C
【解析】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时刻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太阳照射晷针,使影子投射在刻有时间的晷面上,从而指示时间。水钟通过水流速度计时,摆钟依靠钟摆摆动,均不依赖太阳投影。故选C。
17.A
【解析】压力锅、碳酸饮料瓶属于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中的压缩气体具有能量,瞬间释放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有些压力容器中装有易燃易爆气体,使用不当容易引发事故。矿泉水瓶是普通容器,不是压力容器。故选A。
18.A
【解析】饮料是液体,有质量和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所以需要装在包装盒内才能放在桌子上。故选A。
19.B
【解析】杨梅属于被子植物,其可食用部分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我们食用的多汁果肉是果皮的一部分,内部的核是种子。选项A种子是果实内部的繁殖结构,选项C种皮是种子外层的保护结构,均不符合题干描述。故选B。
20.C
【解析】昆虫在花丛中活动时,身体会沾上花粉,当它们飞到其他花朵上时,花粉被传递,帮助植物完成授粉。古诗中蝴蝶在花丛飞舞,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植物传播花粉。蒸腾水分是植物自身通过叶片进行的活动,与蝴蝶无关;传播种子通常依靠风力、动物携带等方式,而蝴蝶主要与花朵的授粉相关。故选C。
21.A
【解析】A.叶片散发出来的水蒸气无法散失到外界,就会积聚在塑料袋内的空气中。由于塑料袋内壁温度相对较低(或者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这些水蒸气就会在接触到较冷的内壁时凝结成小水珠。选项符合题意;
B.叶子变黄通常是由于缺乏光照(黄化现象)、衰老、病虫害或营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在这个实验中,塑料袋是透明的,叶子仍然能够接受到阳光照射,短时间内不会因为套了塑料袋就变黄。选项不符合题意;
C.塑料袋外壁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很难穿过透明的塑料袋渗透到外壁并凝结。即使外界空气非常潮湿,凝结也可能发生,但这不是植物蒸腾作用直接导致的结果,而且题目强调塑料袋是“干燥”的,初始状态下外壁没有水分。主要的凝结现象发生在内部密闭空间。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A
【解析】植物的根主要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等作用。拔草时难以拔出,是因为根深入土壤并牢牢抓住周围土壤,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虽然根也能吸收水分(B选项),但题目现象直接关联根的固定功能。输送养料(C选项)主要由茎完成。故选A。
23.√
【解析】实验需控制变量,只改变被研究的条件。题目中研究温度对溶解的影响,两杯水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符合对比实验要求,能准确判断加热的影响。
24.×
【解析】对比实验需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仅改变一个变量,才能明确该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无法确定是哪个变量导致结果变化,导致结论不可靠。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25.

【解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本身逐渐膨大发育成果实。例如苹果、桃子等果实均由子房发育形成,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26.√
【解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无处不在,把空瓶子口向下放入水中,倾斜观察瓶口有气泡,说明瓶内有空气。
27.×
【解析】把一个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表面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没有变化。橡皮泥能随意改变形状,所以它的体积也能发生改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8.
×
【解析】花生开花后,子房柄会将子房推入土壤中发育成果实。虽然花生长在地上开花,但果实在地下形成。题目中“地上结果”的说法错误,正确应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29.√
【解析】物体的影子的形状与物体侧面的形状有直接关系。影子是由光线被物体阻挡后,在物体背后形成的暗区。物体的形状决定了它如何阻挡光线,从而影响影子的形状。例如,一个球体的影子通常是圆形的,而一个立方体的影子则可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具体取决于光线照射的角度和立方体的面朝向。
30.×
【解析】物质的溶解能力差异不仅与物质本身有关,还与水的温度有关。例如,许多物质如硝酸钾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多,而温度降低时溶解能力下降。因此,温度是影响溶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题目中的说法忽略了温度的作用,故错误。
31.×
【解析】影子形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允许大部分光线通过,无法有效阻挡光线形成明显影子。例如,玻璃在光照下几乎看不到影子。因此并非所有物品在光照下都有影子。
32.×
【解析】日晷通过观测阳光下晷针影子的位置变化来测定时间,属于计时工具。测量长度的仪器通常使用刻度尺、绳尺等,与日晷的功能无关。因此题目描述错误。
33.
【解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图1是利用酒精灯加热;图2是搅拌;图3是将物质研磨成细小颗粒。
34.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时,身体(如腿部和绒毛)会沾上花粉。当它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会掉落在雌蕊上,帮助植物完成授粉,让植物能长出果实或种子。诗句“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的辛苦不仅是为了自己酿蜜,还默默为植物传粉,让大自然更甜美!
【解析】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由子房柱头组成,柱头上有黏液。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会接触花朵的雄蕊(花粉部分),花粉就粘在它身上。当蜜蜂飞到下一朵花时,花粉可能被蹭到雌蕊上,帮助植物繁殖。这就像小蜜蜂“搬运花粉”一样,自然又奇妙。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35.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巾不会湿;慢慢倾斜杯子,那么纸巾就会湿。
【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
【解析】杯子里有空气阻挡水进入杯内,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慢慢倾斜杯子,那么空气可以流通,水就会进来占据了空气所占据的空间,所以纸巾就会湿。
36.(1) 花萼 雌蕊 完全 (2) 花粉 黏液 (3)昆虫传粉
(4)风力传粉(或人工传粉、鸟类传粉等)
【解析】【小题1】油菜花由花萼(绿色的小片,保护花蕾)、花瓣(黄色,吸引昆虫)、雄蕊(产生花粉)和雌蕊(接受花粉,发育成果实)四部分组成。具备这四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花、油菜花),缺少任一部分则为不完全花(如南瓜花)。
【小题2】雄蕊顶端有花粉(黄色粉末状),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雌蕊柱头上有黏液(黏性物质),能粘住花粉,促进花粉萌发。
【小题3】用棉签蘸取花粉涂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模拟昆虫(如蜜蜂)传粉的过程。自然界中,昆虫吸食花蜜时会沾上花粉,飞到其他花时将花粉传到雌蕊,帮助植物繁殖。
【小题4】除昆虫传粉外,常见方式还有:风力传粉,如杨树、柳树的花,花粉轻小,靠风传播。 人工传粉,农民用工具辅助授粉(如玉米、温室蔬菜)。 鸟类传粉,蜂鸟等吸食花蜜时传播花粉(如某些热带花卉)。
37.(1)溶解 (2)过滤 (3)B (4)蒸发结晶 (5)C (6)石棉网
【解析】【小题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我们发现食盐溶解在水中。
【小题2】过滤法能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沙子)和液体(食盐水)。沙子留在滤纸上,食盐水通过滤纸流入容器。
【小题3】过滤时沙子无法通过滤纸,留在滤纸上;食盐水通过滤纸后澄清,因此A和C错误。故选B。
【小题4】食盐水加热后水分蒸发,食盐因无法随水蒸发而结晶析出。故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小题5】酒精灯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多,温度最高,加热效率更高。故选C。
【小题6】石棉网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或器皿破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