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填空式默写(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填空式默写(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青铜时代)(奴隶社会)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_______制取代了______制;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是______。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________遗址。
2、公元前1600年,____建立了商朝,定都在亳,后来盘庚将都城迁到了____,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______。
3、公元前1046年,________(人物)在________(地点)与商军展开决战,最终灭亡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在_______,史称______。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________(制度)。
4、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依据:根据_________远近和________大小
③对象:将________和________等分封到各地。
④诸侯权力:管理土地和民众,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_________,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______、卿大夫、士。
⑤作用: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______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公元前770年,________将国都从镐京东迁________,我国历史进入________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________时期。这一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不断下降,西周时期的________逐步走向瓦解。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打出“__________”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_______、________、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______国和______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3.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________创造了契机,这些民族产生了__________观念。
4.春秋后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东周后期,即______时期。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所瓜分,____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战国七雄是指_____、楚、____、燕、赵、魏、____。(东南西北到中间)。
2、公元前356年,________(人物)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
①政治:确立_____制;废除贵族的______特权;
②经济:废除_________;鼓励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得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_。
③军事: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作用:使得秦国的_______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_______,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2力1统一)
4、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_。
4、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_______主持下,民众在______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_,发挥出防洪、_______、水运等多方面的内容,促进了农业发展,使_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_________”。
第7课 百家争鸣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_______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_____________;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善于从______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在治国方面,他主张___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__一书中,成为道家的经典。
2、孔子是______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提出___________。在治国方面,孔子推崇________的制度,主张__________、“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人民才会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他创办了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的语录被整理成__________一书。
4、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更加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___。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
5、墨子是______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_____,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尚贤),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______。
6、战国时期的_______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并且反对一切__________的战争。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______,主张实行______,明确__________, 以维系社会秩序。
7、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______,他强调治国要顺应_______和________。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8、战国末期的_______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___________,树立______的权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统治。他的思想学说集中于_________一书。
9、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著作是____________,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10、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___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________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2、战国时期的名医________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____________,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3、________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________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
4、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称为“________”。
5、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________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6、西周和春秋时期创作并传唱的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战国时期,楚国的________等人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青铜时代)(奴隶社会)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约公元前2070年,_禹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_世袭_制取代了_禅让_制;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是_桀_。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_二里头_遗址。
2、公元前1600年,_汤_建立了商朝,定都在亳,后来盘庚将都城迁到了_殷_,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_纣_。
3、公元前1046年,_周武王_(人物)在_牧野_(地点)与商军展开决战,最终灭亡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在_镐京_,史称_西周_。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_分封制_(制度)。
4、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②依据:根据_血缘关系_远近和_功劳_大小
③对象:将_宗亲_和_功臣_等分封到各地。
④诸侯权力:管理土地和民众,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_再分封_,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_诸侯_、卿大夫、士。
⑤作用: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国人暴动_”。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_犬戎_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公元前770年,_周平王_将国都从镐京东迁_洛邑_,我国历史进入_东周_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_春秋_时期。这一时期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_礼崩乐坏_”。_周王室_地位不断下降,西周时期的_分封制_逐步走向瓦解。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打出“_尊王攘夷_”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_齐桓公_、_晋文公_、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_吴_国和_越_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3.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_民族交融_创造了契机,这些民族产生了_华夏认同_观念。
4.春秋后期,_铁制农具_和_牛耕_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东周后期,即_战国_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_齐_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战国七雄是指_齐_、楚、_秦_、燕、赵、魏、_韩_。(东南西北到中间)。
2、公元前356年,_商鞅_(人物)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
①政治:确立_县_制;废除贵族的_世袭_特权;
②经济:废除_旧的土地制度_;鼓励_耕织_,生产粮食、布帛多得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度量衡_。
③军事:奖励_军功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作用:使得秦国的_综合国力_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_战斗力_,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一中国_奠定了基础。(2力1统一)
4、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_封建社会_。
4、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_李冰_主持下,民众在_成都_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都江堰_,发挥出防洪、_灌溉_、水运等多方面的内容,促进了农业发展,使_成都平原_成为沃野,被称为“_天府之国__”。
第7课 百家争鸣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_老子_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_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_;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善于从_正反_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在治国方面,他主张_无为而治_。他的学说集中在_《道德经》_一书中,成为道家的经典。
2、孔子是_儒家_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仁_,提出_仁者爱人_。在治国方面,孔子推崇_西周_的制度,主张_以德治国_、“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德政_,人民才会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孔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他创办了_私学_,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有教无类_,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孔子的语录被整理成_《论语》_一书。
4、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更加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诸子百家”_。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百家争鸣”_。
5、墨子是_墨家_的创始人,主张_兼爱_、_非攻_,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尚贤),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_节俭_。
6、战国时期的_儒家_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_仁政_;提出了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的思想,并且反对一切_非正义_的战争。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_荀子_,主张实行_礼治_,明确_尊卑等级_, 以维系社会秩序。
7、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_庄子_,他强调治国要顺应_自然_和_民心_。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8、战国末期的_韩非子_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_以法治国_,树立_君主_的权威,建立_中央集权专制_统治。他的思想学说集中于_《韩非子》_一书。
9、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著作是_《孙子兵法》_,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10、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_思想文化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1、_甲骨文_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_战国_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2、战国时期的名医_扁鹊_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_《黄帝内经》_,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3、_商朝_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甲骨文_。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_最早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_有文字_可考的历史是从_商朝_开始。
4、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称为“_金文_”。
5、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_三星堆_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出土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6、西周和春秋时期创作并传唱的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_诗经_》。战国时期,楚国的_屈原_等人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_楚辞_”,代表作有《_离骚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