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摩擦(mó)
B.祷告(dǎo) 并蒂(dì) 摇摆(yáo) 嗅觉(chòu)
C.倘若(tǎng) 姊妹(zǐ) 菡萏(dàn) 攲斜(yī)
D.惊讶(yà) 牛棚(péng) 膝盖(xī) 遮拦(zhē)
2.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B.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D.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C.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D.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说汉语的人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大方、帅气。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是印度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B.冰心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荷叶·母亲》节选自《繁星》。
C.《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借助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
D.冰心的“冰”字不是“冰冷”的意思,而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的含义,即冰清玉洁。
8.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1)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9.亲情是人世间至美至纯的感情,“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为了感悟亲情,理解爱,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亲情·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自己的理解。繁体字“愛”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你认为古人对“爱”的理解是什么
(2)在成长过程中,家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透露出对你的关爱。请你用一段话描写一个展现亲情的感人细节,来表现爱的温暖。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21cnjy.com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ándà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21*cnjy*com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出处:21教育名师】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版权所有:21教育】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11.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的回忆的
  
12.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倒数第2段她深受感动,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5年,“推理模型”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热词。从科大讯飞发布首个使用全国产算力训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到深度求索公司上线DeepSeek-R1推理模型,都将“推理模型”推到聚光灯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迭代升级的浪潮中,推理模型以创新的技术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有了更大想象空间。
①____________
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仰华看来,过去,大模型的生成能力主要由语料决定。但专家级的推理能力并非“题海战术”可以实现,而是需要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主要用来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行判断、决策的“快思考”;另一种则是用于对一些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的“慢思考”。“快思考”是人类基于大量日常经验、常识等,对简单问题作出的快速反应,往往在人们无意识之间完成,是一种更加接近“本能”的思考方式。与之相对,“慢思考”则需要调动大脑更多资源,遵循特定思维逻辑,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式分析研究,进而作出更加理性周全的决策。
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大模型如今也有了“快”“慢”之别。
传统大语言通用模型的思维方式更像是“快思考”,其主要依靠算力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实现对后续空白内容的快速预测,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类问题,本质上是基于概率模型对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相比之下,推理大模型更有意识和逻辑,会在回答之前进行一段时间“慢思考”,依据特定思维链条,提供更全面解答。
强化学习实现反思纠错
人类可以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理性分析的一大原因在于,大脑能够反思。通过对过去错误结果和正确经验的反馈学习,人类得以不断提升对复杂问题判断的正确率。推理模型中普遍应用的强化学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类的反思、纠错能力。
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允许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中通过试错来学习最优策略。智能体在环境中执行相应行动,并根据行动的结果接收反馈,这些反馈信号则指导智能体调整下一步策略,循环往复,不断接近最优策略。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殷兵介绍,讯飞星火X1可以进行自我探索和反思验证,并基于答案正确与否的反馈信息进行强化训练。其中,自我评价迭代的评语模型能指出大模型存在的幻觉问题,大模型在得到评语模型的评价后可实现自我完善提升。同时,评语模型也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自身发现幻觉问题的能力。整个过程无需人员参与标注,而是依靠两个模型相互博弈、共同进化。多路径和反思迭代的强化学习技术使讯飞星火X1能化繁为简,把复杂问题拆解成多个步骤进行思考推理,并进行自我反思探索。
②____________
无论是模型训练还是推理,都需要算力平台作为硬件基础。虽然在特定领域,推理模型能够在实现同等效果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算力,但算力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仍然是决定推理模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前,科大讯飞已联合华为打造出首个国产算力万卡平台“飞星一号”,并基于此完成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多个版本的迭代训练。但推理模型的训练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目前,国产算力在单卡、集群、生态等方面距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全面基于国产算力平台开展模型训练,面临着不少挑战。
(摘编自都芃《推理模型:“慢思考”让决策更周全》)
材料二:
乡村里的老人们对房子有一种认识,那就是房子是有意识的,当你要住它时,它是活的,充满了活力,当你不住时,它就莫名其妙地坏了,最终会塌掉。这只是表面现象。老人们对房子更为普遍的认识是,它要符合古代圣人们给我们定下来的伦理,这就是古代建筑学伦理。这些伦理思想被一群风水先生掌握着。哪里是房子的中心,哪里建大门、后门,哪里建卧室,哪里安床、放书桌,都有一套规则在运作。按此规则落成的建筑,比如北方的四合院,包括紫禁城、武当山建筑群和很多名刹、古城都如是。换个说法,古代人关于建筑是有自己的大数据系统的。伏羲画八卦是古人几十万年观察和体验得出的大数据结果,女娲补天也是这种大数据得出的规律的一种修订。这都是属于古人的科学,百姓日用而不觉。
汽车被我们称为机器,大多数人觉得它没有灵魂,可是你如果热爱它,天天产生欢喜的情感,并赞美它,它与你人车合一,会保护你,它其实也是有灵魂的。庄子说,道在哪里?在一切之中。道是精神、灵魂,人和一切事物都是器,所以道在器中,只不过人对道有更高妙的理解,更多的事物可能没有,只是无意识地天然地存在着。
我想,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也是一样。我们喜欢的是它无限延长了我们的能力,但我们也担心它没有伦理。现在我们该到思考它应当有什么样的伦理的时候了,有了伦理,我们就会相信它,适应它,无意识地运用它,相反,它或许就是凶险的。所以,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有些技术专家说它会无限地进化,甚至会替代人类,显然是心中没有意识到伦理问题。没有伦理规则,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当然会在某一天反过来控制我们。那么,制造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才能顺应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呢?
求诸传统中国哲学是其中一个答案。道法自然,则天人合一。一切都要有与天合一的规矩与伦理,于人类而言就是吉祥的新生事物。
(摘编自徐兆寿《面对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庄子哲学能提供什么样的解答?》)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讯飞星火X1等为代表的推理模型的发布与上线,让“推理模型”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热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B.人类的“慢思考”需调动大脑更多资源,遵循特定思维逻辑对问题深入分析,而传统大语言通用模型通常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C.强化学习是一种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并通过反复试错和调整来不断接近最优策略的机器学习方法。
D.古代建筑学伦理是古人关于建筑的大数据系统,风水先生掌握着相关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建成了北方四合院、紫禁城等建筑。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过去主要由语料决定,在推理模型出现后,其生成能力就不再是由语料决定了。
B.传统通用模型依据概率对答案进行“猜测”,不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复杂问题处理上远不及推理模型。
C.由于国产算力平台在单卡、集群等方面存在短板,所以短期内推理模型训练技术难以取得突破。
D.有些技术专家担忧AI无限进化替代人类,实质是未意识到伦理缺失将导致技术发展偏离“天人合一”的应循路径。
1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篇以2025年“推理模型”成为热词引出话题,然后从不同方面对推理模型进行了介绍。
B.材料一将通用大模型的“快思考”与推理大模型的“慢思考”进行对比,突出推理大模型的特点。
C.材料二以乡村老人对房子的认识和汽车有灵魂为例,引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通俗易懂。
D.材料二引用庄子“道在器中”的观点,直接论证了人工智能需要有顺应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伦理规则。
17.请根据文本内容,分别给材料一的第一、三部分拟写主谓结构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2个字。


18.美国教育家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中说:“技术既是朋友,也是敌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草散章
杨林雪
①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②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得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来源:21cnj*y.co*m】
⑤春草珍惜每一寸土地,驱除荒凉,征服贫瘠,以她绿色的大手笔和庄稼汉的锄头较量着:看谁的文章更流芳千古!有时候春草忍不住顽皮,悄悄钻在庄稼行里闹一闹,结果常给严谨认真的农人发现,一锄头钩了出来:“你来掺和啥?这儿不是你歇脚的地方。”草扮个鬼脸儿仍回田头地角扎根。
⑥春草素朴天真,她淡漠都市的豪华,却甘愿将她的脚步不断伸向浩瀚无边的沙漠,为饥渴的旅人们寻找生命的甘泉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⑦在一望无际的千里牧场,春草更是热情奔放,恣意抒写,淋漓尽致挥洒她绿色的畅想!春草且行且止,收放自如,天涯海角,迤逦而行。文章可谓篇篇华美,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⑧春草深懂得自己的使命,她从不嫉妒农民沉甸甸的收成,也不在乎野火会不会烧尽她全部的卷稿。冬去春来,她只是饱蘸生命的浓墨,在稿纸一般的广袤大地上,不停地写啊,写啊,写!
19.全文构思的着眼点是将春草的生长比拟为一个女孩在________,贯串全文的一个字是________,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都以系列暗喻的方式紧扣着这一点。21*cnjy*com
20.第③、④、⑤、⑥、⑦段使用________顺序,首先________,其余依次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雏鸡、雏鸭、呆鹅和庄稼人

22.第8段中的文字使你想起哪首诗?默写这首诗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答案
1、D 2.(1).印度  泰戈尔 (2).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3.C 4.B 5.A 6.C 7.B 8.(1)描写 比喻 (2)抒情 比喻、反问
9.(1)示例:触动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2)示例:记得那天晚上特别冷,天上飘落下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漆漆的,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似翠柏……他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着,任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担心我受冻,又像小时候那样来接我了……
10.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在自家庭院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11.本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1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差不多就行)
13..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儿女遮风挡雨,荷叶无畏无惧地为红莲遮蔽风雨.作者被感动了.大雨来临,荷叶会自觉地保护荷花,就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14.C 15.D 16.D
17.示例:①推理模仿人类“慢思考”
②可靠算力仍是重要因素/关键因素
18.示例:①技术是“朋友”。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慢思考”模式,能够提供更深入、理性的决策支持,帮助人类解决复杂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能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技术是“敌人”。技术垄断可能导致人类过度依赖技术,丧失自主性。如果缺乏伦理规则的约束,人工智能可能会失控,甚至对人类构成威胁。
③技术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人类如何运用和规范。只有为技术制定合理的伦理规则,才能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自然规律。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理念,引导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存。
19.写文章“写”“风之笔”“水之墨”“横叶竖茎”“卷稿”“稿纸”“浓墨”
20.总分总 写 旷野 田头地角 沙漠 牧场
21.侧面烘托,使春草的形象更丰满,同时,观察的视野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2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