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5.1 走近老师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 走进老师,讲“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课时教 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走进教师职业,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职责;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中的老师,理解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尊敬老师、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明白教师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不理解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善于与教师进行交往和沟通、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不能理性看待、理解和尊重。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师职业特点;教师对个人成长的作用(2)教学难点: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核心素 养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探究活动,深入了解教师职业,尊重老师,热爱老师。 健全人格:看视频,结合身边老师,感悟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意识:聆听故事,理解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 总议题:为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启智——何为师者?情境一:陶行知事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任务一:阅读材料,概括教师职业特点 知识一:教师职业特点 议题二:导行——师者何为?情境二:观看视频《老师的一天》任务二: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事?知识二:老师的作用 议题三:明德——何为仁师?情境三:张桂梅的故事任务三:感悟张老师的品质知识三:“四”有好老师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感人瞬间》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呢? 生回答:9月10日 师引导:在这一张张的笑脸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走近老师》。 看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议题一:启智——何为师者?【议学情境一】 材料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师的代表与楷模。他主张教育应当培植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由九章组成及总则、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法律责任、附则。其中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议学任务一】 阅读二则材料,概括教师的职业特点。 【议学小结一】 1.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1)学生上台拆红包 (2)小组内展开讨论,抽学生发言,总结。 1)学生看视频,思考 (2)小组内展开讨论,抽学生发言,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一的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议题二:导行——师者何为?【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老师的一天》 【议学任务二】 1.视频中老师的一天都做了什么?对学生有何作用? 2.小组辩论: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是否还需要老师。 3.完成下面的表格 层面品格知识思维( )老师为我做的一件事( )老师为我做的一件事( )老师为我做的一件事【议学小结二】 老师对我们的成长有何意义? ①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③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④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⑤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学生读故事,思考 (2)小组内展开讨论,抽学生发言,总结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老师的一天,让学生了解老师上课的背后还有做很多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议题三:明德——何为仁师?【议学情境三】聆听故事 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经多方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4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议学任务三】 张老师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议学小结三】 3.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什么? 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三,学生聆听张老师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更是不易,从而油然而生对老师的敬畏。议学延展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023年9月9日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学生看视频。设计意图了解社会和国家对老师提出的高要求。板书设计 总议题:为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子议题一:启智——何为师者? 子议题二:导行——师者何为? 子议题三:明德——何为仁师?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整堂课学生参与性强,师生互动良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