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家里的物品 课件(12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家里的物品 课件(12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1.3家里的物品
聚焦:不同时代的家
石头、泥土、草
玻璃、瓦、砖、钢筋……
材料的变化
聚焦:
我们的家里有很多物品,他们是用什么
材料做的?
建家的材料:木头、布、石头、竹子
探索1:现代家里的物品
同种功能的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探索2:观察家里的物品
探索3:给家里的物品分类
给物品编上号
方便记录
探索3:给家里的物品分类
如何避免遗漏?
1.独自记录,对有争议的物品,做好标记,在汇报时讨论
2.若一个物品中同时包含好几种材料,则填在“多种材料组合”中
3.实验时间8分钟
探索3:给家里的物品分类
支架: 物品是由 制作的
研讨:为什么不能用同一种材料制作呢?
塑料
玻璃
金属
棉花
木头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有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
研讨:哪些材料既可以制造餐具,又可以建造房子呢?
金属 玻璃 塑料
木头 布 纸 陶瓷
我发现 既可以用来制造餐具,又可以建造房子的 部分
6
0006
5=¥m灯=是p
s =catbh/2.S=x-X.=V.c
A
X..2=D
2.0
S=x-X=VC
S@东方连话

味来尉

四四因
四田因



目目圆
日E目
Ξ目但
固驱目

5=子mT=pV
A
S=x-x=VC
A生成
即梦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67
45
23
>>>>>>>>
3
6
N
3
2
9
3
6
N
3
2
9
材料
金属
塑料
木头
陶瓷
号码
材料


多种材料
玻璃
组合
号码
C

胡椒料
White Pepper Ground人教版《科学》(学科) 第一单元 《造房子》
年级单元 二年级第一单元
课题 1.3家里的物品 课时数 1
总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动物和人类居住需求差异,认识常见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动物巢穴与人类房屋,培养类比与分类能力;设计房屋时发展空间想象力。 探究实践:能用工具测量材料长度,动手制作简易模型,并通过展示会交流改进方案。 态度责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树立环保材料使用观念。
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主要 教学内容 房子的演变必然带来家里物品的逐渐丰富。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识别常见的材料并进一步认识到金属、木之类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和生活用品。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知道有些材料可以有多种用途 科学思维:观察比较材料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材料的外在特征,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材料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 态度责任:依据材料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中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家中物品,认识其多样性、材料及用途差异,了解物品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探究家中物品,为后续设计建造小房子奠定基础,培养对生活常见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
教学难点 对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知道有些材料可以有多种用途
其他说明
教学准备 任务一物品:塑料尺、金属钥匙、玻璃杯、毛巾、本子、木筷子、陶瓷勺子 任务二物品:纸碗、陶瓷碗、木头碗、塑料勺、木头勺、金属勺、塑料手套、橡胶套。
学情预估应对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设计描述 二次修改
过程描述 一、展示古今房子,引导对比 展示早期、现在房子照片。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建家的材料从自然物到现在的人造物,让我们的家越来越舒适,满足我们生活需求。 房子里面的物品会有什么变化呢?引出课题《家里的物品》
设计意图 对比人们用自然物建家到使用人造物建家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房屋建造材料的发展与变革,为家里物品的制作材料是否发生改变做铺垫
过程描述 活动一:认识古今家里的物品 1.出示从古代家的外面进入里面的视频(即梦AI生成),聚焦古代家里的物品:木桶、布袋子、石桌、竹凳子…… 2.提问:在古代,人们家里的物品是用什么制作的?
3.预设:桶是由木头做的……
4.提问:现在我们家里有这些物品么?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呢?聚焦现在家里的物品。 (板书:常见材料类别) 6.提问:为什么材料会发生变化呢? 总结:随着材料的改进、发展,我们家里有了很多不同材料制作的物品,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古代家庭物品,初步建立“材料”概念并进行分类;进而联系现代生活,通过对比相同物品的材料变化,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材料为何演变”的兴趣
活动二:观察家里的物品 1.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家里常见的物品。 2.列出家中常见物品(塑料尺、金属钥匙、陶瓷勺子、玻璃杯、毛巾、本子、木筷子、削笔刀、小木夹、塑料夹),并提问:请你认一认这些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3.预设:金属、玻璃、木、纸、布、陶瓷…… (教师板书材料类别)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识别常见物品及其材料。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的物品,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过程描述 活动三:对家里的物品分类 1.引导语: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物品的材料,你能按照材料类别给物品分分类么? 2.提问:分类之前,我们可以用什么观察方法帮助我们分类?
预设:眼睛看一看、手摸一摸、掂一掂…… 3.提问:这么多物品记录太麻烦了,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更加快捷的记录么? 4.预设:编号 5.提问:怎么观察才能做到不遗漏么? 6.预设:根据物品序号,有顺序的观察 7.出示探究任务,结合记录单强调记录方法以及对探究重点进行提醒 8.学生分组观察探索,并汇报:
物品是由 制作的 9.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核对,并在黑板进行 分类展示 10.针对特殊物品,例如剪刀,提问:剪刀 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的?放在那一类? 预设:金属和塑料,多种材料组合 追问:像这样多种材料制作的物品,能不能用同一种材料,比如塑料制作剪刀呢? 预设:不可以,塑料不够坚硬、锋利 总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有些物品是用多种材料制作的 提问:我们观察了这么多物品,你们知道哪种材料既可以用来建造房子,也可以用来制造家里的餐具? 学生根据支架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认识材料走向科学分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首先启发学生明确“看、摸、掂”等多感官观察法,并掌握“编号”和“有序观察”的科学记录与操作策略,以培养严谨的探究习惯。随后,学生通过分组探究与合作汇报,将物品按材料初步分类。教师则通过聚焦“剪刀”等复合材料制品,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最终概括出“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因此物品常由多种材料组合制成以满足特定需求”的核心概念,
练习设计及要求(作业)
练习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1.3家里的物品记录单
材料 金属 塑料 木头 陶瓷
号码
材料 纸 布 玻璃 多种材料
组合
号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