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学情检测历史学科试题答案1-5A C AA B 6-10 D A B A D 11-15 A BCA D16-20 C BB C D 21-25 C D A D C 26-30 BBB C A31.(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每点2分,共6分)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具有等级性:诸侯有较大独立性;诸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每点2分,共8分)(2)时代特征: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答宗法制、礼乐制、奴隶制走向崩溃,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等,亦可):经济上,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化;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每点2分,共6分)32.(1)春秋时期:“仁”。(4分)(2)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流传: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6分)(3)政治主张: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8分)性质: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学情检测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是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距今10万一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目前共出土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动物骨骼和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据此可判断山东沂水跋山古人类()A.从事渔猎和采集B.种植粟和小麦C.过着定居生活D.贫富差距悬殊2.姜寨聚落(下图所示为遗址复原图)的居住区处于聚落的核心位置,房屋建筑群分为大、中、小型三种,房址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聚落周围环绕着人工挖建的作为防御设施的壕沟。在环绕壕沟外的聚落东部、南部、东南部一共发现了三处墓地,而在聚落附近临河的地方有一处小窑场。这说明当时A.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B.贫富分化较为严重C.氏族公社具有组织性D.国家初始形态出现3.“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A.阶级分化的出现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4.距今约33003000年的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及其周围的大型建筑,数以千计的精美祭祀品,玉璋等高级玉器:出现了高耸的城墙,严密的城防设施等强制性公共权力标志物。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区域(A.国家形态初具规模B,政权与神权有所联系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首领的权威更加显著5.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A.形成部落联盟B.呈现多元一体C.生产力发达D.阶级分化明显6.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7.根据史书记载,夏朝已有刑法和赋税制度,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夏朝的君主向万民发号施令,拥有生杀予夺的统治权力。这反映出夏朝()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B.统治方式简单粗暴C.权力意识开始萌发D.国家治理体系完备8.《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早期国家建立D.人性日益退化9.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王权实现了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神灵主宰商朝的政治10.“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微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1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它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12.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13.《尚书》保存的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道家思想己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君权神授”学说14.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据此可知商周时期A.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pdf 高一半月考历史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