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1.“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宋庆龄的这段话表明新中国的成立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开辟了历史新纪元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赢得了世界的认可2.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说过:“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罗伯特·奥内尔的评价肯定了A.战争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B.战争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重塑的重大意义C.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D.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3.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本质上反映出A.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4.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5.老照片折射着历史,下面这幅老照片中人们在疯抢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照片中的现象说明A.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出售,而是散发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6.1953年开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1978年开始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这是因为二者A.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B.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的潮流C.推动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7.下表反映了1992——1999年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该表所示现象说明我国A.城市改革深入开展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西藏和平解放 B.澳门回归祖国C.三大改造完成 D.香港回归祖国9.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B.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D.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下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几位法老金字塔的塔高统计表,从它们的高度变化上可以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金字塔 塔高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146.6米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哈夫拉金字塔 136.5米第四王朝第五位法老孟卡拉金字塔 65.5米A.人口减少 B.外族入侵 C.科技衰落 D.王权衰落11.下表是古代人类早期文明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文明 中华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成果 甲骨文青铜器 象形文字太阳历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佛教A.普遍性 B.统一性 C.多元性 D.随意性1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继承父母财产的人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表明雅典民主A.重视公民道德与义务 B.存在性别与财产歧视C.维护全体居民的利益 D.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阅读以上材料,从“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正确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0字左右)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 (2分)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末,中央为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的举措是什么 (2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有怎样的认识。(2分)15.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并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指什么 (2分)请再写一例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2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分)你认为影响大国外交的原因有哪些 (2分)16.中国工业化历经艰辛探索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譬如,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一五”计划时期,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国家财政投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摘编自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部分)项目 变化国内生产总值 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到2023年超12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 从1978年的35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超41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23年的,3.92万元贫困人口 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到2019年减少到551万人,2020年底,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1)根据材料一中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在1~4中任选一个数字,回答该数字所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阶段,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分)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 2025-2026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B A C C D B B A D C A(二)非选择题选择观点 1: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论述: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摆脱了照搬苏俄经验的局限,最终 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如经济总量增长、脱贫攻坚胜利。可见,只有立足国情,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才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选择观点 2:正确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胜利,1949 年建立新中国,为复兴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等,指引我国实现经济腾飞,2021 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正确理论为复兴提供思想指引,是复兴的重要保障。(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国家沿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定立足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或 “制度制定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结合” 等,言之有理即可)。(1)特征:屈辱外交(或 “丧权辱国、依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事件: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 “1972 年中日建交” “1979 年中美建交”,答 1 例即可)。(3)展现的中国:自信、开放、包容、友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原因: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等(答出 2 点即可)。(1)选择 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阶段: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部分地主、商人、官僚投资近代企业。选择 2(甲午战后):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选择 3(民国初年 / 一战期间):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部分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选择 4(国民党统治前期):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持续开展。(任选 1 个数字,对应阶段和原因正确即可)(2)特点:从国情出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不同类型计划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国家财政投入、国外贷款)。(3)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答出 2 点即可);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等(答出 2 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