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1)分类:判断为真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是假命题. (2)结构形式:“若p,则q”,“如果p,那么q”. 其中p称为命题的条件, q称为命题的结论. (假) (假) (真) (假) 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样的语句叫开语句. 不是命题 a=2是偶数 (1)若x,y是无理数,则x + y是无理数. (2)若x+y是有理数,则x, y都是有理数 . (3)3 ≥3. (4)若整数a是质数,则a是奇数. (6)3能被2整除吗? (7)x >15. (5)求证 是无理数. [例1]判断下列是否为命题,判定命题的真假: 注:开语句、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 (8)直角的补角是直角 (9)同旁内角互补 (真) (假)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3)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真) 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 (真)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如果“若p,则q”为真命题,我们就说由p可以推出q,记作p?q. 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 “若p,则q”真 推理关系 条件关系 例子 若x=2,则x2=4.(真) 若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 “若p,则q”假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 “若p,则q”真 推理关系 条件关系 例子 若x=2,则x2=4.(真) 若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 “若p,则q”假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1)“如果p,那么q”为真命题. (2)p是q的充分条件. (3)q是p的必要条件. (4)p的必要条件是q. (5)q的充分条件是p. “p?q”的几种不同说法: [例3]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若x2=1.则x=1; (5)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3]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q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p?q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3]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4)若x2=1.则x=1; (5)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由等式的性质知,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x=????,y=????为无理数,但????×????=???? 为有理数,p?q ,所以p不是q 的充分条件. ? 由于x2=1,则x=±1,p?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1]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1)p是q的一个充分条件,这样的充分条件唯一吗? ①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若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充分性:条件p是充足的,足以保证结论q成立的,有p就有q, 但不意味着只有条件p可推出结论q,即条件不是唯一的. 数学的每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 不唯一 [思考1]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q是p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样的必要条件唯一吗? 不唯一 必要性:必要就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但不是唯一的. 条件p可推出结论q,不意味着条件p只能推出结论q, q是p的一个必要条件 p?q 原问题转化成:p是否只能推出q? 数学的每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数学的每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 数学的每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通俗理解,充分条件是判定其为什么成立, 必要条件是指其能推出什么结论(性质) [练习1]如图,直线a与b被直线l所截,分别得到了∠1,∠2,∠3和∠4.请根据这些信息,写出几个“a//b”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练习2]下列“ 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平面内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则PA=PB;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周长比的平方. 是 不是 不是 [练习3]下列“ 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ac=bc,则a=b; (2)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3)若x是无理数,则x2也是无理数; (4)若直线l与圆O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l为圆O的切线. 不是 不是 是 是 举反例是判断命题为假命题的重要方法.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主要判断若p成立时,能否推出q成立,同时考虑反过来,若q成立时,能否推出p成立. (2)集合法:常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如果条件甲“x∈A”.条件乙“x∈B”.若A?B,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