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苏教版三上 曹冲称象的故事1《我们也来称大象》(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苏教版三上 曹冲称象的故事1《我们也来称大象》(课件)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三课时
我们也来称大象
(苏教版)三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温故孕新
03
情境导入
05
变式深化
06
巩固练习
07
课堂小结
04
合作探究
08
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学生能通过模拟“曹冲称象”实验,理解等量代换思想,掌握“用替代物称重”的方法;能分析实验误差,总结提升结果准确性的注意事项。
01
0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转化与推理”的数学思维。
03
让学生感受“曹冲称象”智慧的现实应用,激发对古代数学故事的兴趣,体会“数学实验”的乐趣与价值。
温故孕新
1.填一填。
千克


计量一个西瓜的质量用( )作单位。
计量一艘轮船的载质量用( )作单位。
计量一枚邮票的质量用( )作单位。
千克


温故孕新
2.判断。

×
妈妈的体重是55克。
温故孕新
2.判断。

×
5000克铁比5千克棉花重。
温故孕新
2.判断。

×
3块砖重5千克,3000块砖重5吨。
情境导入
远古称重靠智慧,
秦皇一统定标准,
现代生活离不了,
衡量轻重它最行。
(打一工具)



是“秤”。
情境导入
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质量的?
把大象赶到船上
看船下沉多少,在船舷做记号
再把大象赶下船
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记号处
称石头的重量
情境导入



曹冲用“石头替代大象”的办法,巧妙称出了大象的体重,这就是等量代换的智慧!
合作探究
探究1
设计方案,分工合作
合作探究
实验内容:
用一袋大米或一袋沙子代表一头大象,准备一些石块或砖块,按照“曹冲称象”的方法,通过实验称出这袋大米或沙子的质量。
合作探究
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盆,放进足够多的水,再准备一个能放下“大象”的小盆。
还要准备一些可以替代“大象”的石块或砖块,一台能称出这些石块、砖块质量的秤。
合作探究
实验需要这些材料。
塑料盆
小盆
大米
沙子
石块
砖块
电子秤
合作探究
结合曹冲称象的思路,咱们怎么用这些材料称出“大象”(大米/沙子)的质量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
1.把大米/沙子(模拟大象)放进小盆,再把小盆放入装水的大塑料盆,标记盆下沉的水位。
2.取出小盆里的大米/沙子,往小盆里加石块/砖块,直到大塑料盆水位回到标记处。
3.用秤称出所有石块/砖块的质量,总和就是大米/沙子的质量。
合作探究
分组:4—5人一组,小组分工要明确,谁负责装“大象”(大米/沙子)、谁标记水位、谁加石块、谁称重记录,确保实验有序进行!
实验:每组领取材料,按讨论方案操作,记录员填写实验单。
分组实验
合作探究
现在请小组按方案实验。
注意事项:
1.标记水位时要精准(可以用彩笔在盆沿画线);
2.加石块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水洒出影响结果;
3.称重时要正确使用秤。
合作探究
探究2
小组讨论深化
合作探究




(1)为什么石块或砖块质量的和等于“大象”的质量
(2)是用几次称出石块或砖块质量的 又是怎样求出“大象质量的?
(3)称出的结果准确吗?要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需要注意什么?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为什么石块或砖块质量的和等于“大象”的质量
把“大象”和石块或砖块分别放在盆里
盆下沉到相同的位置
所以重量相等。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2)是用几次称出石块或砖块质量的 又是怎样求出“大象质量的?
分两次称
第一次标 “大象”的水位
第二次加石块到相同水位
将每次称出的石块或砖块质量相加,和就是“大象”的质量。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3)称出的结果准确吗?要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需要注意什么?
保持盆的平衡,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要精准标记水位、轻放石块、多次称重取!
可能有误差!比如水位标记不精准、石块称重时洒落……
合作探究
操作细节
水位标记要清晰、石块添加要缓慢,保证“两次下沉位置完全相同”。
工具使用
秤要校准,称重时物品放平稳。
重复实验
多做几次实验,减少偶然误差。
大家发现了很多影响结果的因素!总结一下。
合作探究
布置任务: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物体称重的有趣知识,制作数学小报和同学分享。
合作探究
探究3
反思与评价
合作探究
回顾活动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和小组同学分享。
小组活动
合作探究
回顾活动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发现称不同东西得选不同秤!比如模拟大象的大米,用电子秤称方便;要是称很轻的小石块,天平更准。
重的东西用千克、吨,轻的用克。像一大袋大米用千克,小石块单个可能用克。
合作探究
要根据物品特点和质量选择合适的秤和质量单位。
合作探究
回顾活动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把难称的“大象”换成好称的石块,通过称石块就知道大米质量,这就是等量代换!
我们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太好用了!
合作探究
生活里还有什么地方能用到这方法?
比如称大包裹,直接称不好称,可以分批称小物件,再加起来!
合作探究
以后遇到“难直接测量”的问题,就可以找容易测量的“替代物”,应用“曹冲称象” 的思路,把难题变简单,能解决好多生活问题。
合作探究
实验中有没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我们组称石块时,有的石块太大,小盆放不下,后来换成小砖块才好。下次得先选合适的替代物。
我们标记水位时,第一次画的线被水弄模糊了,第二次用防水彩笔就清楚啦!
合作探究
以后做实验,咱们可以提前“规划细节”,像选合适材料、做好标记,让结果更准确。
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会用大米/沙子模拟大象,用石块替代称重,重现 “曹冲称象”的过程了。
我还知道遇到难直接称的东西,找替代物,难题就变简单。
板书设计
我们也来称 “大象”
实验思路:等量代换(船下沉位置相同→质量相等 )
关键步骤:装水放盆→放“大象”标记→放石块至标记→称石块求和
误差与改进: 操作规范、多次测量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填一填。
(1)一袋大米重5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一颗草莓约重20克,( )颗草莓约重 1千克。
(2)用等量替换法称物体时,关键是要保证替换前后物体的( )相等,这样才能通过称替换物的质量得到原物体的质量。
(3)已知1个排球约重 250克,那么4个这样的排球约重( )千克,( )个这样的排球约重 1吨。
200
50
质量
1
40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2.选一选。
(1)曹冲称象的办法巧妙在( )。
A. 利用石头替换大象,使船下沉到相同刻度。
B.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地称。
C. 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
D.只称了石头的重量,没称大象。
A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2.选一选。
(2)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假如石头的重量是 8000 千克,那么大象的重量大约是( )。
A.4000千克 B.6000 千克
C.8000 千克 D.10000 千克
C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2.聪明的曹冲运用“等量替换法”称出石头的质量,一共称了5次,正好称完,如下表。那么所称的这头大象重( )吨。
次 数 1 2 3 4 5
质量/千克 650 760 450 540 600
3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2.如果称象时,第一次船上放了 3000 千克石头,第二次放了 2500 千克石头,第三次放了 1500 千克石头,船刚好到刻度线,那么大象重多少吨?
3000+2500+1500=7000(千克)
7000千克=7吨
答:大象重7吨。
分层作业
拓展迁移:
课后完成课内布置的“调查任务”: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物体称重的有趣知识,制作数学小报和同学分享。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