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 教案 导学案)-2025--2026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 教案 导学案)-2025--2026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交流,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并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学习难点】分类思想的建立及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课前预习】
旧知回顾: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 ②空气 ③CaCl2 ④CuO ⑤H2O ⑥Fe2O3 ⑦盐酸 ⑧漂白粉(含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等) ⑨SO3 ⑩NO。其中常温为固体物质的是①③④⑥⑧ 、属于液体纯净物是 ⑤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⑦⑧ ,属于气体物质的是 ②⑨⑩ 、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是 ①②③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④⑤⑥⑨⑩ 、属于盐的是 ①③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④⑥ 。
新知预习: 1.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 标准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 相似 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这就是 分类法 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2.H2SO3既属于 二 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 交叉分类 法,化合物可以分为 氧化物、酸、碱、盐 等,这种分类方法是 树状分类 法。
【课中探究】
情景导入: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型商场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我们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的?机器人对快递件是如何进行高速分拣的?(图片、视频)
一、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活动一、探究化学物质的分类
任务一、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并指出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要点】①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电脑中的文件分类等等。
②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
任务二、讨论交流:你认为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任务三、阅读教材P6页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元素与物质、物质与微粒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①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见PPT图片)
③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注意: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
任务三、结合教材P8页“方法引导”,思考分类法的涵义是什么?对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
【答案要点】①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②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
【对应训练】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答案】A
【解析】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类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同学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所以A说法是错误的。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项错误;B.熟石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项错误;C.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的化学式为O2,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D.空气是由N2、O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故选C。
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
化合物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内容,尝试对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法分类,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树状分类法?
(
氧化物
)
(

) (

) (

)
【答案要点】①按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非均匀

合物
均匀

合物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单

氧化物




……
)
②对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如下图示:
③树状分类法是指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其特点是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分,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各物间有子概念和母概念的包含关系,即“并列”和“包含”关系。如下图:

任务二、阅读教材P7页第三自然段,尝试对酸HNO3、HCl、H2SO4和盐Na2CO3、Na2SO4、K2SO4、K2CO3进行交叉分类,结合图1-4举例说明什么是交叉分类法?
(
一元酸
) (
BaSO
4
)物质 分类 物质 分类
(
HNO
3
) (
按阳离子分类
) (
钡盐
)
(
二元酸
) (
BaCO
3
) (
钾盐
)
(
H
2
SO
4
)
(
硫酸盐
) (
无氧酸
) (
K
2
SO
4
)
(
碳酸盐
) (
K
2
CO
3
) (
HCl
) (
按阴离子分类
) (
含氧酸
)
【答案要点】①酸HNO3、HCl、H2SO4和盐BaSO4、BaCO3、K2SO4、K2CO3分别按交叉分类如下图所示:
②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叫交叉分类法,即对一种事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其特点是由于有的物质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在分类时,多种物质的分类就呈“并列”和“交叉”关系(如图)。
任务三、应用探究: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答案要点】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含氧酸盐、碳酸盐或正盐等。(见PPT图示)
【对应训练】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答案】C
【解析】纯净物与化合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硫酸与硝酸既有交叉关系(都是含氧酸),又有并列关系(一元酸、二元酸)。
2.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Na2SO4 KNO3 NH4Cl
D Na2SO4 K2SO4 KNO3 (NH4)2SO4
【答案】B
【解析】A.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A错误;
B.Na2SO4是钠盐、硫酸盐,K2SO4是钾盐、硫酸盐,KCl是钾盐、盐酸盐,NH4Cl是铵盐、盐酸盐,B正确;C.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C错误;D.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D错误;答案选B。
二、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活动一、探究酸、碱、盐的分类
任务一、问题探究: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 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②⑩ ③⑦ ⑨ ④⑤ ①⑥
【解析】①液态氧是仅有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②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③胆矾晶体是盐的结晶水合物,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属于正盐;④干冰是固体CO2,是氧化物;⑤生石灰是CaO,是金属氧化物;⑥金刚石是仅含有C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⑦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⑧甲烷是CH4的俗称,属于有机化合物;⑨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全部是OH-,该物质属于碱;⑩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是混合物; 石灰水是Ca(OH)2的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KClO3电离能产生只产生金属阳离子K+、酸根阴离子 ,因此属于正盐; H2SO4电离能产生H+、,属于酸;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OH-,因此属于碱式盐; 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和酸根阴离子,是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H+,因此属于酸式盐;综上所述可知: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⑩ ;属于正盐的是③⑦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⑥。
任务二、结合初中知识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分类方法。
【答案要点】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 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
多元酸:H3PO4 无氧酸:HCl、H2S等
易挥发:HCl、HNO3、CH3COOH等
酸 难挥发:H2SO4、H3PO4等
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也可按照溶解性,将碱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
一元碱:NaOH、NH3·H2O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 元碱:Mg(OH)2、Cu(OH)2 碱
多元碱:Fe(OH)3、Al(OH)3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③盐的分类
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盐 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
【对应训练】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等角度确定HNO3的类别。HNO3属于酸、含氧酸、易挥发性酸、一元酸、化合物等。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水,水银是金属单质汞,都为纯净物,故A错误;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属于盐,故B错误;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活动二、探究氧化物的分类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第四自然段,思考如何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答案要点】除了物质的组成,我们还可以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按组成课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O2、CuO等;根据性质又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如:SO3等)、碱性氧化物(如MgO等)和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任务二、问题探究: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对应训练】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答案】B
【解析】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物质,NaHSO4不是酸,故A错误;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物,不是盐,故C错误;D.纯碱为盐,乙醇是有机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课后巩固】
1.(易)教材作业:P12习题1、2
2.(易)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答案】A
【解析】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类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同学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所以A说法是错误的。
3.(易)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答案】C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与KClO3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错误,C正确;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B、D错误。
4.(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A不正确;大部分盐中含金属元素,铵盐中不含金属元素,B正确;O2、O3的混合气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C不正确;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D不正确。
5.(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烧碱、纯碱、火碱都属于碱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Na2CO3是盐,A项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项错误;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也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D项正确;
6.(中)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答案】D
【解析】纯碱为碳酸钠,烧碱为氢氧化钠,前者属于盐,后者属于碱;一氧化碳和水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7.(难)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与足量的K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KH2P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H2PO2属于正盐 B.KH2PO2属于酸式盐
C.H3PO2属于三元酸 D.KH2PO2可以与KOH反应生成K3PO2
【答案】A
【解析】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K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KH2PO2,故KH2PO2属于正盐,H3PO2为一元酸。综上所述,答案为A。
8.(中)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 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答案】 ②⑩ ③⑦ ⑨ ④⑤ ①⑥
【解析】①液态氧是仅有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②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③胆矾晶体是盐的结晶水合物,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属于正盐;④干冰是固体CO2,是氧化物;⑤生石灰是CaO,是金属氧化物;⑥金刚石是仅含有C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⑦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⑧甲烷是CH4的俗称,属于有机化合物;⑨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全部是OH-,该物质属于碱;⑩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是混合物; 石灰水是Ca(OH)2的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KClO3电离能产生只产生金属阳离子K+、酸根阴离子 ,因此属于正盐; H2SO4电离能产生H+、,属于酸;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OH-,因此属于碱式盐; 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和酸根阴离子,是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H+,因此属于酸式盐;综上所述可知: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⑩ ;属于正盐的是③⑦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⑥。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交流,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并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学习难点】分类思想的建立及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课前预习】
旧知回顾: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 ②空气 ③CaCl2 ④CuO ⑤H2O ⑥Fe2O3 ⑦盐酸 ⑧漂白粉(含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等) ⑨SO3 ⑩NO。其中常温为固体物质的是 、属于液体纯净物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气体物质的是 、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新知预习: 1.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 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这就是 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2.H2SO3既属于 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 法,化合物可以分为 等,这种分类方法是 法。
【课中探究】
情景导入: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型商场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我们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的?机器人对快递件是如何进行高速分拣的?(图片、视频)
一、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活动一、探究化学物质的分类
任务一、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并指出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任务二、讨论交流:你认为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何重要意义?
任务三、阅读教材P6页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元素与物质、物质与微粒有何关系?
任务三、结合教材P8页“方法引导”,思考分类法的涵义是什么?对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
【对应训练】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内容,尝试对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法分类,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树状分类法?
(
化合物
)
(
氧化物
) (

) (

) (

)
任务二、阅读教材P7页第三自然段,尝试对酸HNO3、HCl、H2SO4和盐Na2CO3、Na2SO4、K2SO4、K2CO3进行交叉分类,结合图1-4举例说明什么是交叉分类法?
(
BaSO
4
) (
一元酸
)物质 分类 物质 分类
(
HNO
3
) (
按阳离子分类
) (
钡盐
)
(
BaCO
3
) (
二元酸
) (
钾盐
)
(
H
2
SO
4
)
(
K
2
SO
4
) (
无氧酸
) (
硫酸盐
)
(
按阴离子分类
) (
K
2
CO
3
) (
HCl
) (
含氧酸
) (
碳酸盐
)
【对应训练】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2.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Na2SO4 KNO3 NH4Cl
D Na2SO4 K2SO4 KNO3 (NH4)2SO4
二、分类法的应用
活动一、探究酸、碱、盐的分类
任务一、问题探究: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 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
任务二、结合初中知识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分类方法。
【对应训练】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活动二、探究氧化物的分类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第四自然段,思考如何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任务二、问题探究: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对应训练】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课后巩固】
1.(易)教材作业:P12习题1、2
2.(易)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3.(易)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4.(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5.(中)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烧碱、纯碱、火碱都属于碱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
6.(中)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7.(难)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与足量的K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KH2P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H2PO2属于正盐
B.KH2PO2属于酸式盐
C.H3PO2属于三元酸
D.KH2PO2可以与KOH反应生成K3PO2
8.(中)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 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共44张PPT)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01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02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交流,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并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任务一、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并指出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
意义。
活动一、探究化学物质的分类
①生活与物质的分类
图书收藏
超市物品
电脑文件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②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同类事物的相似性举一反三
意义: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
生活与工作
化学研究
目的: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
意义:分门别类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任务二、结合初中化学知识,阅读教材P6页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元素与物质、物质与微粒有何关系?
①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
②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由同一种元
素形成的几种性质 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碳单质
元素
不同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两种单质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
【结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O2) 和臭氧(O3)的混合物。
O3
O2
氧气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③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结论】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
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
水合硫酸铜—离子
金属铜—原子
蔗糖—分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任务三、结合教材P8页“方法引导”,思考分类法的涵义是什么?
对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逻辑方法;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



涵义
标准
对应训练
【典例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A
【解析】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类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同学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所以A说法是错误的。
【典例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
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解析】A.氯化氢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项错误;B.熟石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项错误;C.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的化学式为O2,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D.空气是由N2、O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
C
对应训练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内容,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
树状分类法?用树状分类法如何对化学物质解析分类?
树状



定义
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分,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各物间是“并列”和“包含”关系。
特点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按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氧化物




……
(元素种数)
(1种物质)
(1种元素)
(≥2种元素)
(≥2种物质)
(组成和性质不同)
尝试对化合物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
化合物



氧化物
HCl
H2SO4
NaOH
Ca(OH)2
Na2SO4
CaCO3
CO2
CaO
实践活动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任务二、阅读教材P7页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4举例说明什么是交
叉分类法?
交叉



定义
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
多种物质的分类呈“并列”和“交叉”关系。
特点
尝试对酸HNO3、HCl、H2SO4和盐Na2CO3、Na2SO4、K2SO4、K2CO3进行交叉分类。
HNO3
HCl
无氧酸
二元酸
一元酸
H2SO4
含氧酸
钡盐
钾盐
按阳离子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
硫酸盐
碳酸盐
BaSO4
BaCO3
K2SO4
K2CO3
实践活动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任务三、应用探究: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
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结论】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含
氧酸盐、碳酸盐或正盐等。
钠盐
碳酸盐、正盐、
含氧酸盐
Na2CO3
对应训练
【典例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C
【解析】纯净物与化合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硫酸与硝酸既有交叉关系(都是含氧酸),又有并列关系(一元酸、二元酸)。
对应训练
【典例2】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
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Na2SO4 KNO3 NH4Cl
D Na2SO4 K2SO4 KNO3 (NH4)2SO4
B
对应训练
【解析】A.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A错误;B.Na2SO4是钠盐、硫酸盐,K2SO4是钾盐、硫酸盐,KCl是钾盐、盐酸盐,NH4Cl是铵盐、盐酸盐,B正确;C.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C错误;D.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D错误;答案选B。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呢?
活动一、探究酸、碱、盐的分类
任务一、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 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 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
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有_____,
属于碱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①⑥
②⑩
③⑦


④⑤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的概念?
正盐:是在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不会有酸中的H+,也不会有碱中的OH-,如NaCl、K2SO4等;
酸式盐: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SO4、NaH2PO4等;
碱式盐: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了酸根离子外还有OH-的盐,如Cu2(OH)2CO3等。
交流、分享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是否含氧
元素分类
电离的H+
个数分类
①酸的分类:依据是否含有氧元素、电离出H+个数分:
任务二、结合初中知识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分类方法。
H2SO4
HCl
HNO3
H2C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依据是否具有挥发性和酸的强弱分:
是否挥发
分类
酸性强弱
分类
H2SO4
HCl
HNO3
H2CO3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强酸
弱酸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是否可溶
(水)分类
电离出OH-的
个数分类
NaOH
NH3·H2O
Cu(OH)2
Fe(OH)3
可溶性碱
难溶性碱
强碱
弱碱
一元碱
二元碱
多元碱
碱性强弱
分类
②碱的分类:可依据溶解性大小、碱的强弱、电离出OH-的个数分: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是否可溶
(水)分类
组成及性质
分类
可溶性盐
难溶性盐
钾(钠、铜、钡)盐
硫酸(碳酸、盐酸)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碱
阴、阳离子
种类分类
CuSO4
BaCO3
NaCl
K2CO3
NaHCO3
Cu2(OH)2CO3
③盐的分类:可依据在水中的溶解性、阴离子和阳离子种类、组成及
性质对盐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对应训练
【典例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
【解析】纯净物与化合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硫酸与硝酸既有交叉关系(都是含氧酸),又有并列关系(一元酸、二元酸)。
B
对应训练
【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解析】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水,水银是金属单质汞,都为纯净物,故A错误;
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NaHSO4属于盐,故B错误;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
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
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D
活动二、探究氧化物的分类
已知CO2和SO3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CuO和Fe2O3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按照这种性质上的差异,我们又如何将氧化物进行分类呢?
任务一、阅读教材P7页第四自然段,思考如何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按组成元
素分类
按性质
分类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过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Na2O、Fe2O3
CO2、SO2
Na2O、CaO
Al2O3
Na2O2
【温馨提示】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等,又名不成盐氧化物。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实践活动
试一试:对氧化物CO2、Na2O、SO2、CaO进行分类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O2
Na2O
SO2
CaO
是否含金属
元素分类
按性质分类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3
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uO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且只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等。
交流、分享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如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非金属氧化物(CO、H2O2、H2O),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Mn2O7、Fe3O4等)
任务二、讨论交流: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
化物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2NO2+2NaOH===
NaNO3+NaNO2+H2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对应训练
【典例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B
【解析】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物质,NaHSO4不是酸,故A错误;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物,不是盐,故C错误;D.纯碱为盐,乙醇是有机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B。
对应训练
【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C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NaOH HCl CaF2 Na2O2 SO2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稀硫酸
B.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
C.盐:氯化钠、石灰石、生石灰
D.单质:石墨、臭氧、水银
C
【解析】A. 混合物:医用酒精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稀硫酸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故A正确;B. 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正确;C. 盐:氯化钠、石灰石,而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 单质:石墨、臭氧、水银三种物质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C。
2.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解析】A.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A错误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故
B错误;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D.金
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五氧化二钒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选C。
C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NaOH H2SO4 CO2 胆矾
B 纯碱 H2S CO 石灰石
C NaOH NaHSO4 SO2 液氨
D KOH HNO3 SO3 碘酒
A
【解析】A.NaOH是碱,H2SO4是酸,CO2是酸性氧化物,胆矾是纯净物,A正确;B.纯碱属于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B错误;C.NaHSO4属于盐、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D.碘酒属于混合物,D错误;选A。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D
【解析】A.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水,水银是金属单质汞,都为纯净物,故A错误;
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属于盐,故B错误;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1、树状分类法——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氧化物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2.交叉分类法——
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并列关系
......
第1课 物质的分类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课题: 1.1.1 物质的分类 课时 1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从不同视角对典型的物质及其主要变化进行分类,感受物质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新课标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本节内容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课标》要求及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实际需要,本节内容安排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其中,物质的分类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各课时,物质的转化一各课时,共3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教材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和“智能机器人对快递物品进行分拣”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初中学到的常见氧化物的分类延伸到对新的氧化物的分类,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本课时内容新旧教材相比,引言部分大致相同,新版语言表述更加精简,文字叙述有所改变,且变化较大。课程中先讲树状分类法,后讲交叉分类法,删掉了旧版中的“实践活动”,增加了“方法导引”。 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与科技前沿相接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物质比较的角度不同,则分类的依据不同。一方面要掌握化学研究中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般理论方法,同时要尝试通过对物质进行独立地进行分类,增强自己对物质分类的能力,这也是化学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核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交流,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并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素养 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从宏观上认识物质及分类,从微观上探究各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两种分类法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问题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感受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及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难点:分类思想的建立及酸、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是肤浅的、模糊的。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基础相结合,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逐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教材在编排思路上,也注意与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合理衔接,以物质的分类为线索,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突出分类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既可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学习化学,有利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景导入 生活情境 【回顾】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 ②空气 ③CaCl2 ④CuO ⑤H2O ⑥Fe2O3 ⑦盐酸 ⑧漂白粉(含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等) ⑨SO3 ⑩NO。其中常温为固体物质的是①③④⑥⑧ 、属于液体纯净物是 ⑤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⑦⑧ ,属于气体物质的是 ②⑨⑩ 、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是 ①②③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④⑤⑥⑨⑩ 、属于盐的是 ①③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④⑥ 。 【预习1】 1.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 标准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 相似 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这就是 分类法 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预习1】2.H2SO3既属于 二 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 交叉分类 法,化合物可以分为 氧化物、酸、碱、盐 等,这种分类方法是 树状分类 法。 【导入】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型商场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我们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的?机器人对快递件是如何进行高速分拣的?(图片、视频) 强化新旧知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 物质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活动一、探究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师】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分类一定要科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例如,刚才的快递件分类视频,机器怎样将快递件进行分类的? 【学生】科学分类的前提是建立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机器人可按照邮件的目的地或大小或发件地……为分类的标准对快递件进行分类。 【问题1】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并指出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1】①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电脑中的文件分类等等。 【学生2】②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 【教师】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过渡】在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世界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1亿5千万种。这么多的物质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 【问题2】结合初中化学知识,阅读教材P6页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元素与物质、物质与微粒有何关系? 【学生1】①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学生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见PPT图片) 【学生3】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强调1】①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是化学变化; 【强调2】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或略有差异; 【强调3】③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 【问题3】结合教材P8页“方法引导”,思考分类法的涵义是什么?对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 【教师】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它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学生1】分类均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学生2】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 【对应练习】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答案】A 【解析】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进行分类。分类方法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同学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所以A说法是错误的。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项错误;B.熟石灰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项错误;C.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氧的化学式为O2,属于单质;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正确;D.空气是由N2、O2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胆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错误;故选C。 提出问题,明确任务,激发探究欲望。为学习物质的分类作铺垫。 从最熟悉的物质入手,尝试对物质进行分类,引出化学物质的分类。感悟学习分类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回归教材,抓纲悟本。 宏微结合,认识物质的组成,为理解、学习化学物质的分类作铺垫。 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明确目标任务、过程与方法。 了解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活 动 活活动二、认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过渡】物质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学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问题1】阅读教材P7页内容,结合图1-3思考什么是树状分类法?尝试对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法分类。 【学生1】①定义:树状分类法是指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学生2】②特点:能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按照层次一层一层分,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交叉,各物间有子概念和母概念的包含关系,即“并列”和“包含”关系。如下图。 【教师】(投影】或 【教师】(投影)按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学生3】③对HCl、CO2、CaO、NaOH、Na2SO4、CaCO3、Ca(OH)2、H2SO4进行树状分类如下图示: 【教师】树状分类法是一种比较单一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利于对物质的查找,例如,在图书馆我想找《红楼梦》,可以按照文学——中国文学——古代文学——清代小说的顺序寻找。而在研究具体物质的时候我们还会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物质进行不同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交叉分类。 【问题2】阅读教材P7页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4举例说明什么是交叉分类法?并尝试对酸HNO3、HCl、H2SO4和盐Na2CO3、Na2SO4、K2SO4、K2CO3进行交叉分类。 【学生1】①定义: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叫交叉分类法,即对一种事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学生2】②特点: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某一物质的多重属性。由于有的物质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在分类时,多种物质的分类就呈“并列”和“交叉”关系(如图)。 【教师】(投影) 【学生3】③酸HNO3、HCl、H2SO4按交叉分类如下图所示: 【教师】(投影) 【学生4】④盐Na2CO3、Na2SO4、K2SO4、K2CO3四种物质按交叉分类如下下图所示: 【教师】(投影) 【问题3】应用探究: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学生】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含氧酸盐、碳酸盐或正盐等。 【教师】(投影) 【对应训练】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答案】 C 【解析】 纯净物与化合物、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硫酸与硝酸既有交叉关系(都是含氧酸),又有并列关系(一元酸、二元酸)。 2.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①②③④ANaClK2SO4KCl(NH4)2SO4BNa2SO4K2SO4KClNH4ClCNaClNa2SO4KNO3NH4ClDNa2SO4K2SO4KNO3(NH4)2SO4
【答案】B 【解析】A.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A错误;B.Na2SO4是钠盐、硫酸盐,K2SO4是钾盐、硫酸盐,KCl是钾盐、盐酸盐,NH4Cl是铵盐、盐酸盐,B正确;C.NaCl是钠盐、盐酸盐,不是硫酸盐,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C错误;D.KNO3是钾盐、硝酸盐,不是盐酸盐,(NH4)2SO4是铵盐、硫酸盐,不是盐酸盐,D错误;答案选B。 回归教材,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树状分类法的特点,理解概念。建构树状分类法的基本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对物质进行树状分类。 回归教材,对比分析,认识交叉分类法的特点,理解概念。建构交叉分类法的基本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对物质进行交叉分类。 了解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环节三、物质分类法的应用 活动一、探究酸、碱、盐的分类 【过渡】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呢? 【问题1】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④干冰 ⑤生石灰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甲烷 ⑨熟石灰 ⑩食盐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硫酸氢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属于正盐的是____;属于酸的有____,属于碱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 【答案】 ②⑩ ③⑦ ⑨ ④⑤ ①⑥ 【学生】①液态氧是仅有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②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③胆矾晶体是盐的结晶水合物,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属于正盐;④干冰是固体CO2,是氧化物;⑤生石灰是CaO,是金属氧化物;⑥金刚石是仅含有C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⑦纯碱是Na2CO3的俗称,电离只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正盐;⑧甲烷是CH4的俗称,属于有机化合物;⑨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全部是OH-,该物质属于碱;⑩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含有多种微粒,是混合物; 石灰水是Ca(OH)2的溶液,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KClO3电离能产生只产生金属阳离子K+、酸根阴离子ClO3- ,因此属于正盐; H2SO4电离能产生H+、SO42-,属于酸;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属于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OH-,因此属于碱式盐; 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和酸根阴离子,是盐,由于还可以电离产生H+,因此属于酸式盐;综上所述可知: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⑩ ;属于正盐的是③⑦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⑥。 【教师】正盐是在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不会有酸中的H+,也不会有碱中的OH-,如NaCl、K2SO4等;酸式盐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SO4、NaH2PO4等;碱式盐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了酸根离子外还有OH-的盐,如Cu2(OH)2CO3等。 【问题2】结合初中知识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学生1】①酸的分类:酸可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也可按照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教师】(投影) 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酸 二元酸:H2CO3、H2SO4等 多元酸:H3PO4 含氧酸:HNO3、H2SO4等 易挥发:HCl、HNO3等。 酸 酸 无氧酸:HCl、H2S等 难挥发:H2SO4、H3PO4等 【学生2】 ②碱的分类:可依据电离出OH-的个数,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也可按照溶解性,将碱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 【教师】(投影) 一元碱:NaOH、NH3·H2O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 二元碱:Mg(OH)2、Cu(OH)2 碱 多元碱:Fe(OH)3、Al(OH)3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学生3】③盐的分类:盐可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分类,如铵盐、钠盐、碳酸盐、硫酸盐等,也可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还可根据性质分为酸式盐、碱式盐和正盐等。 【教师】(投影) 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盐 酸式盐 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 【对应训练】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等角度确定HNO3的类别。HNO3属于酸、含氧酸、易挥发性酸、一元酸、化合物等。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水,水银是金属单质汞,都为纯净物,故A错误;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属于盐,故B错误;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联系旧知,探究新知,通过渐近式思维实现知识的进阶和拓展。 通过归纳、总结,深化对酸、碱、盐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物质的转化奠定基础。 了解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活动二、探究氧化物的分类 【过渡】根据前面的学习可知,化合物除分为酸、碱、盐外,还有氧化物。已知CO2和SO3都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CuO和Fe2O3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按照这种性质上的差异,我们又如何将氧化物进行分类呢? 【问题1】阅读教材P7页第四自然段,思考如何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学生1】根据物质的组成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如Na2O、CuO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 金属氧化物:CaO、Al2O3等。 【教师】(投影)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NO2、H2O等。 【学生2】根据性质又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3等)、碱性氧化物(如Na2O、MgO等)和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酸性氧化物:CO2、SO3等。 【教师】(投影)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uO等。 两性氧化物:Al2O3等。 【问题2】★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正确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及两性氧化物的概念的? 【学生1】①酸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和SO3等; 【学生2】②碱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uO和Fe2O3等; 【学生3】③两性氧化物是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等。 【教师】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试举例,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非金属氧化物(CO、H2O2、H2O),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Mn2O7、Fe3O4等)。 【对应训练】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硫酸、醋酸、NaHSO4、硝酸 B.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 C.盐:生石灰、硝酸钾、CaCO3、苛性钠 D.碱:纯碱、烧碱、乙醇、熟石灰 【答案】B 【解析】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物质,NaHSO4不是酸,故A错误;B.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C60、无定形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物,不是盐,故C错误;D.纯碱为盐,乙醇是有机物不是碱,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2SO2
【答案】C 【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回归教材,深层次理解物质分类标准,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对氧化物分类及性质知识的拓展,培养高阶思维,同时为后续物质的转化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环节四、课后巩固 作业设计 1.(易)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稀硫酸 B.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 C.盐:氯化钠、石灰石、生石灰 D.单质:石墨、臭氧、水银 【答案】C 【解析】A. 混合物:医用酒精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稀硫酸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故A正确;B. 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正确;C. 盐:氯化钠、石灰石,而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 单质:石墨、臭氧、水银三种物质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C。 2.(易)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 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A错误;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五氧化二钒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3.(中)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碱酸酸性氧化物纯净物ANaOHH2SO4CO2胆矾B纯碱H2SCO石灰石CNaOHNaHSO4SO2液氨DKOHHNO3SO3碘酒
【答案】A 【解析】A.NaOH是碱,H2SO4是酸,CO2是酸性氧化物,胆矾是纯净物,A正确;B.纯碱属于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B错误;C.NaHSO4属于盐、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D.碘酒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A。 4.(中)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水,水银是金属单质汞,都为纯净物,故A错误;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属于盐,故B错误;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5.(难)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与足量的K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KH2P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H2PO2属于正盐 B.KH2PO2属于酸式盐 C.H3PO2属于三元酸 D.KH2PO2可以与KOH反应生成K3PO2 【答案】A 【解析】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K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KH2PO2,故KH2PO2属于正盐,H3PO2为一元酸。综上所述,答案为A。 6.(难)“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 KAl(SO4)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u2(OH)2CO3 B.(NH4)2Fe(SO4)2 C.Ca(ClO)Cl D.K4Fe(CN)4 【答案】C 【解析】A.Cu2(OH)2CO3虽有两种阴离子,但OH-不是酸根阴离子,所以不是混盐,A不符合题意;B.(NH4)2Fe(SO4)2含有两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为复盐,B不符合题意;C.Ca(ClO)Cl含有两种酸根阴离子ClO-和Cl-,属于混盐,C符合题意;D.K4Fe(CN)4含有一种阳离子(K+)和一种酸根阴离子[Fe(CN)4]4-,为正盐,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 了解学情,检测进行效果,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后期优化教学方案通过依据。
课堂总结 1.树状分类法——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 设计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一、物质分类的标准 1、化学物质分类的标准 2、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二、分类法的应用 1、酸、碱、盐的分类 酸:①按组成分;②按电离出H+的个数分;③按酸性强弱分 碱:①按电离出OH-的个数分;②按溶解性分;③按碱性强弱分 盐:①按组成分;②按溶解性分 2、氧化物的分类 ①按组成分; ②按性质分
反思与评价 本课时从生活情境—超市购物及现代科技情境—智能机器人分拣快递物品导入新课,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整个教学设计以问题为主线,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过渡自然,每一个知识点(学习活动)后都设置了对应训练,强化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氧化物分类的学习,既注重新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又为后续物质的转化中氧化物性质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效分散了教学的难点。教学共存中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