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20页,共21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3分)
一、(共5题;共10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lìn sè)了。
B.静谧(nì)的夜晚,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C.它既不倾盆飘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xī xī lī lī),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miǎ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
C.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4.(2分)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夸张手法,“朗润、涨、脸红”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欢喜的情绪。
B.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C.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赏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薄雪下小山的喜爱之情。
5.(2分)某同学浏览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挈青藏画展”的介绍,下面是他抄录的一段文字,你认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____。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作品为佳。此次展览将首次完整呈现老舍、胡挚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展现二位先生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呈现不同时期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时代风采,诠释20世纪中国美术的沿革与流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艺术留存,追慕老舍、胡絮青先生这对艺坛伉俪美好的艺术人生。
①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
②胡挈青先生曾拜师齐白石,她是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③他和夫人胡挈青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
④两位先生雅好收藏,家藏颇丰。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综合性学习(共4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
进入中学 ,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 ,帮助新同学了解你 所在的地方。
由于历史上的广东,一直是中国进行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地区,所 以广东文化中也有许多外来文化的色彩。比起中国其他地区,广东文化更具包 容性。广东虽在宋代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发,但到了明代,后来居上的广东已 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清末,广东更是成为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封 建主义的革命主要策源地,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涌现出 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6.(3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 。
7.(3分)寒假临近 ,来自香港的小红同学想来广东游玩 ,请你拟写一段推荐语 , 向她介绍你 所在的城市肇庆,不少于 50 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Al离我们越来越近,小语同学对此也很好奇,于是他与Al 展开了一次对话。请你一同参与体验。
①小语:AI是什么
②AI: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指的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涉及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以便表现出类似于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的能力;Al 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疗保健、金融、交通、娱乐和自动化等。
③小语:关于AI,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曾接受过记者采访。他的回答内容如下:④人工智能,就是用一个人工装置去模拟自由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事,没有现代计算机,无所谓人工智能,因为没有一个可以模拟人的智力的人工装置的存在,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越来越多地能够承担起人的智力才能做的事,但实际上,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人们现在对于什么是智能都说不清楚,我们可以举例说,但并不完整,智能本身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我们说的目标,也是基于当下的想象,让机器能够做人类智能能做的更多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像人一样。
⑤小语:你能还原一下记者采访的问题是什么吗
⑥AI:记者的提问可能是:
8.(3分)任务一:理解AI的定义
结合上述材料,向你的同学简要介绍“什么是AI?
9.(2分)任务二:还原采访问题
结合材料第④段,记者采访王怀民院士时该如何提问?
二、默写(共1题;共12分)
10.(12分)古诗文默写。
(1)《观沧海》作者   ,字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宽广胸襟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寓情于景,点明特定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恨之意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旧事物孕育着新生机的哲理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天涯沦落之人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的句子是“   ,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29分)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11.(6分)学习小组计划开展一次古典诗词朗诵比赛,小南和小山就选择哪张图片做《天净沙 秋思》的背景配图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南:“我认为②更合适,因为图片中夕阳西下,游子骑马符合这首小令的内容。”
小山:“我认为①更合适,因为枯藤老树、乌鸦归巢、瘦马古道,呈现了一种A    的景象,更能体现漂泊游子B    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①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②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③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节选自刘湛秋《雪》)
12.(4分)甲、乙两个文段都围绕“雪”而写,甲文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写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   的特点,而乙文则从视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角度,写出了雪   的特点。
13.(3分)我们在朗读时,把握好重音、停连,能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注意语气、节奏,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的是雪后初晴的美景,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朗读时整体节奏是欢快而热烈的。
B.甲文中“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朗读时可以重读“全”,表示山尖“白”的范围之广。
C.乙文中“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写出了作者的童心未泯,要用愉悦的语气去朗读。
D.乙文中“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越冬的树和菜”明确了作者要描绘的对象,朗读时此处要稍作停顿。
14.(4分)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化平淡为生动,突出景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请你从甲、乙文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②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雨的四季(节选)
刘湛秋
①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②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那么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饶而展示了它无边的美,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③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不再有春的娇媚和夏的粗犷,而显出秋的端庄与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光。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的景象。
15.(3分)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闪”字表现树叶之亮。
B.第②段“蝉声”“蛙鼓”奏起的“交响曲”令人烦躁。
C.第③中段对秋雨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个性化感受。
D.选文文笔细腻且生动,能够给人美妙的联想和想象。
16.(3分)简要概括选文中春雨的特点。
17.(3分)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妙处。
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饶而展示了它无边的美,一切都毫不掩饰地呈现了。
18.(3分)第①段作者说“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部分 写作 (共50分)
五、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9.(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用语,是亲子关系状况的一种反映。《我有话说》栏目组对初中生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你不懂/给你说也没用/别说了/你好烦/我知道/别啰唆/真服了你/我做不到/等一会儿/我就知道你要说这……
你人还怪好的哩/你懂我……
你向往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该如何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关系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谈看法,讲故事;可以给家长写封信与他们交流;也可以创作独幕剧表达你的见解;当然也可以设计一次访谈,模拟一场辩论,深入探讨上面的问题。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共2题;共8分)
【名著导读】
按要求完成各题。
20.(4分)孙悟空名号的变化,就是他人生的一个个阶段。每一个名号,都代表着他的一段经历一种心境。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名号 经历 心境
A 孙悟空 为学艺漂洋过海拜师菩提老祖而得名 无知无畏
B 弼马温 第一次被招到天庭看马,天庭赐封称号 遭受挫折
C 齐天大圣 被压五行山下,唐僧将其救出收为弟子,为其取名 奋起反抗
D 斗战胜佛 取经成功后,如来佛祖赐予的封号 责任担当
A.A B.B C.C D.D
21.(4分)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中选取你喜欢的人物进行分享,要求具有人物特色,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A.有误,“造仿”应为“访”;
B.有误,“静谧”的“谧”应读“mì ”
C.有误,“倾盆飘泼”应为“倾盆瓢泼”“淅淅沥沥”的“沥应读“ lì ”;
D.正确。
故答案为:D
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D
【解析】A.有误,“粗旷”的“旷”应改为“犷”;
B.有误“破l泄切”的“破”应改为“迫”;
C.有误,冷洌”的“洌”应改为“冽”;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
3.【答案】C
【解析】A.“争先恐后” 形容人们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超市优惠活动时人们的状态,使用正确。
B.“迫不及待” 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体现了小时候渴望长大的急切心情,使用恰当。
C.“淅淅沥沥” 形容小雨落下的声音,而句中描述的是 “瓢泼大雨”,两者矛盾,成语使用不正确。D.“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符合 “叫我们很难接受” 的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解析】A.有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排比与拟人的修辞;
B.正确;
C.有误,“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有误,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变化,表达出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5.【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围绕老舍与胡挈青的藏画展展开,需按照人物介绍、收藏经历的逻辑排序。
③句以“他”(指代老舍)开头,承接前文对老舍的介绍,引出夫人胡挈青,是衔接首句的关键句。
②句具体介绍胡挈青的身份(女艺术家、齐白石弟子),紧承③句对“夫人胡挈青”的提及,进一步完善人物信息。
④句过渡到“雅好收藏,家藏颇丰”,开启对二人收藏的描述,与后文“所藏作品”呼应。
①句具体说明“藏画”的来源(友人馈赠、间接求得、市场购入),是对④句“家藏颇丰”的补充说明。
因此,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排序。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答案】6.广东文化包容,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革命策源地。
7.小红,你好! 肇庆是广东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山清水秀, 自然风光如 画,拥有七星岩、鼎湖山等风景名胜,每一处都令人陶醉,流连忘返。肇庆不仅 文化底蕴深厚,还是美食的乐园,鲜美的西江河鲜、独特的肇庆裹蒸让人回味无 穷。此外,肇庆人民热情友善, 民风淳朴,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无论是探索 历史文化,还是享受自然美景,肇庆都是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欢迎您来肇庆, 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人+事,活动+结果。即人物+与此相关的事例。 平时学生应牢记解题的技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字词,以点带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本的解析能力。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 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其次,语言得体,符合语境,第三,围绕主题或者关键词,符合思维逻辑。
6.根据“由于历史上的广东,一直是中国通过海路进行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地区,所以广东文化中也有许多外来文化的色彩。比起中国其他地区,广东文化更具包容性”可概括为:广东文化包容;根据“广东虽在宋代以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发,但到了明代,后来居上的广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清末,广东更是成为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主要策源地,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涌现出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可概括为: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革命策源地。
故答案为:广东文化包容,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革命策源地。
7.本题考查推荐介绍。围绕 肇庆 地方特色介绍,表达得体,不少于50字即可。
故答案为:小红,你好! 肇庆是广东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山清水秀, 自然风光如 画,拥有七星岩、鼎湖山等风景名胜,每一处都令人陶醉,流连忘返。肇庆不仅 文化底蕴深厚,还是美食的乐园,鲜美的西江河鲜、独特的肇庆裹蒸让人回味无 穷。此外,肇庆人民热情友善, 民风淳朴,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无论是探索 历史文化,还是享受自然美景,肇庆都是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欢迎您来肇庆, 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答案】8.AI(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它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的发展目标是让机器能够承担起更多人类智力活动。
9.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解析】(1)本题考查下定义。定义是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一定要将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材料所介绍对象的所有特点,辨析出主要的、本质的特点,加以整合,组织为通畅简洁的语句即可。
(2)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现场采访要根据主题确定最佳的采访角度,拟定一个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提纲。提问要尽量具体,只有具体的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
8.根据第②段中的“AI是人工智能的缩写,指的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可知,AI(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根据“人工智能涉及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以便表现出类似于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的能力。AI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疗保健、金融、交通、娱乐和自动化等”可知,它的特点是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根据第④段中的“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越来越多地能够承担起人的智力才能做的事”可知,它的发展目标是让机器能够承担起更多人类智力活动。由此可拟写为:AI(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它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的发展目标是让机器能够承担起更多人类智力活动。
故答案为:AI(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模仿人类智能的技术。它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执行复杂任务,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它的发展目标是让机器能够承担起更多人类智力活动。
9.根据第④段中王院士回答中的“所以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越来越多地能够承担起人的智力才能做的事”“因此我们说的目标,也是基于当下的想象,让机器能够做人类智能能做的更多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像人一样”可知,他回答的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由此可知,记者最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是: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故答案为: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0.【答案】
(1)曹操;孟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答案】A.“衰败孤寂”或者“荒凉孤寂”;B.“思乡哀愁”或者“孤寂愁苦”。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图片①呈现 “枯藤老树、乌鸦归巢、瘦马古道” 等元素。枯藤、老树尽显生命枯萎、环境衰败;乌鸦归巢于黄昏时分,添孤寂氛围;瘦马、古道勾勒出旅途荒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衰败孤寂(或荒凉孤寂 ) 的景象,贴合《天净沙 秋思》开篇渲染的萧瑟基调。《天净沙 秋思》借萧瑟之景,抒发游子漂泊天涯的愁苦。图片①的荒凉画面,极易触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由此传递出漂泊游子思乡哀愁(或孤寂愁苦 ) 的情感,呼应 “断肠人在天涯” 的核心悲绪。
故答案为:A.“衰败孤寂”或者“荒凉孤寂”;B.“思乡哀愁”或者“孤寂愁苦”。
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答案】12.秀气(秀美);轻盈自由(松软美丽)
13.A
14.甲句:这句中“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乙句:这句中“拥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纯净,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型,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思考段落的作用,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情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就能很好答题。
(2)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节奏。节奏有轻快、高亢、低沉、舒缓、忽促之别。朗读时,要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思想主题,采用合适的节奏。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注意句子用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人物描写、重点词语等,选定角度之后,再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忘记考虑此时作者的情感。
12.第1空,结合甲文“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文章结尾直接点明小山“秀气”的特点。前文对雪后小山的描写,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将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展现出一种小巧、秀丽之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字体现出雪后小山线条的精致;“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描绘出的画面如同精心雕琢的美景;“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赋予薄雪以人的娇羞之态,更增添了小山的柔美。由此可知,甲文写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秀气(秀美)的特点。
第2空,结合乙文第①段“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可知,直接表明雪具有轻盈自由的特点。“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从触觉角度,将雪比作小绒毛,体现出雪的轻柔,进一步印证其轻盈的特点;“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从视觉角度,看到雪在掌心慢慢消失,展现雪的轻柔与自由。结合第②段“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可知,直接点明雪松软美丽的特点。由此可知,乙文从多感官角度,写出了雪轻盈自由(松软美丽)的特点。
故答案为:秀气(秀美);轻盈自由(松软美丽)。
13.A.有误,甲文写的是雪后初晴的美景,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但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雪后的小山“秀气”,整体营造出的是一种温和、宁静、秀美的氛围。朗读时整体节奏应是舒缓、轻柔的,而非欢快而热烈。欢快热烈的节奏不符合文章所营造的氛围;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A。
14.①结合甲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知,“忽然害了羞”将薄雪赋予了人的神态和情感,把薄雪当作害羞的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夕阳的斜射下,薄雪呈现出粉色,仿佛是因为害羞而微微泛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薄雪在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娇美姿态。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薄雪的特点,更融入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作者通过对薄雪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由此可知,这句中“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②结合乙文“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可知,“拥抱”一词将“白色”(即雪)当作人来写,赋予雪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拥抱”生动地描绘出雪覆盖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的情景,仿佛雪温柔地将这些景物揽入怀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突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与纯净。从这样的描写中,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作者用“拥抱”这一拟人化的动作,使雪的形象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加真挚。由此可知,这句中“拥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纯净,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甲句:这句中“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照射下薄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雪后小山的喜爱之情。
乙句:这句中“拥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雪覆盖大地时的美丽、纯净,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答案】15.B
16.清新,甜美,润泽
17.“浇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夏雨之大,体现了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的特点。
18.春雨给万物带来了变化(或给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
(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15.A.描述了春天树叶的状态,与原文相符正确。
B.提到“蝉声”“蛙鼓"奏起的“交响曲”令人烦躁,但原文中并未明确表达这种烦躁感,而是说“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更多的是一种生机与活力的体现,因此B选项理解有误。
C.描述了第三段中作老对秋雨的个性化感受,与原文相符,正确。
D.评价了选文的文笔特点,与原文的细腻生动相符,正确。
故答案为: B
16.根据第一段中对春雨的描写,可以概括出春雨的特点。如“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体现了春雨的清新:“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体现了春雨的甜美;“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则体现了春雨的润泽。综合这些描写,可以概括出春雨清新、甜美、润泽的特点。
故答案为: 清新,甜美,润泽
17.“浇灌”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夏雨赋予人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夏雨之大,以及夏雨对大地万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表述方式使得夏雨的特点更加鲜明,也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浇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夏雨之大,体现了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的特点。
18.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春雨的到来,使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冬天的沉寂中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景物的复苏上,也体现在人们的心情和感受上。因此,这句话不仅是对春雨带来变化的客观描述,更是作者情感的抒发。
故答案为: 春雨给万物带来了变化(或给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答案】把 “你不懂” 换成 “我听你说”
饭桌上的空气又僵住了。我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耳边是妈妈不停的念叨:“这次月考排名又掉了,你就不能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整天抱着个航模琢磨,能帮你提分吗?”
我猛地放下筷子,声音拔高:“跟你说你也不懂!航模不是瞎玩,那是我的兴趣,能锻炼动手能力!” 妈妈的脸瞬间沉下来:“我不懂?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还比不上一堆塑料零件?” 说完,她转身进了厨房,留下我对着满桌饭菜,心里又委屈又烦躁 ——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因为 “懂不懂” 吵架了。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刚把书包放下,就看见客厅茶几上摆着个眼熟的盒子 —— 是我上周弄坏的航模螺旋桨。妈妈从房间走出来,手里拿着螺丝刀,有点不自在地说:“我问了单位里搞机械的同事,说这个零件能修,就是不知道怎么装,你能教教我吗?”
我愣住了。以前她看见我摆弄航模,要么说 “别耽误学习”,要么直接走开,从没主动问过一句。我走过去,拿起螺旋桨,跟她讲:“要先把旧的卡扣拆下来,注意别弄断塑料支架,然后新零件要对准齿轮……” 妈妈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出手机记笔记,像个认真的学生。拆零件时,她的手指被划破了一点,却笑着说:“原来装个零件这么讲究,以前是我太着急,没好好听你说。”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之前的争吵。每次我说起航模比赛、说起同学间的趣事,妈妈要么打断说 “先把作业写完”,要么皱着眉说 “这些没用”,我才会不耐烦地说 “你不懂”。可这次,她没打断我,没否定我的兴趣,只是安安静静听着,甚至试着理解我喜欢的东西 —— 原来,“懂不懂” 的关键,不是她能不能理解航模,而是她愿不愿意听我把话说完。
从那以后,饭桌上的话题变了。妈妈不再一开口就提成绩,而是会问:“今天航模社团有活动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我也不再说 “你不懂”,而是会跟她讲:“今天我们试了新的电池,飞机能多飞三分钟,就是机翼有点不稳,明天想再调整一下。” 有时候她听不懂专业术语,会主动说:“你慢点儿说,给妈妈解释解释,这个‘机翼平衡’是怎么回事?”
有天晚上,我写完作业,看见妈妈在翻我的航模杂志,她指着一张图片说:“这个飞机的颜色真好看,你要是做这个,妈妈可以帮你涂颜料。” 我笑着坐在她身边,跟她一起看杂志,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没有争吵,没有不耐烦,只有两个人慢慢说话的温柔。
原来,亲子间的那道 “不懂” 的墙,从来不是因为兴趣不同、年龄差距,而是因为少了一句 “我听你说”。把 “你不懂” 换成耐心的解释,把 “别啰唆” 换成认真的倾听,那些曾经让我们烦躁的瞬间,都会变成拉近距离的温暖。现在的我终于明白,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永远没有矛盾,而是我们都愿意为了彼此,慢慢学会好好说话。
【解析】本作文题围绕 “初中生与家长的交流口头语” 展开,核心是 “构建与维护理想亲子关系”,需避免空泛谈论 “亲子要和睦”,而要结合调查中 “消极用语多、积极用语少” 的现实矛盾,通过 “具体场景、真实互动” 展现理想关系的模样及实现路径。理想关系并非 “无矛盾”,而是 “有理解、会沟通”,可从三个维度具象化:尊重与倾听:家长不随意否定孩子(如不说 “你做不到”),孩子愿意主动分享(如不说 “你不懂”),例如 “我吐槽考试难时,妈妈不先说‘你肯定没好好学’,而是先听我说完,再一起分析错题”;包容与接纳:双方接受彼此的不完美,不因小事指责(如不说 “真服了你”),例如 “爸爸学不会用新软件,我不嫌弃他‘笨’,而是像他教我骑车那样一步步教他”;平等与陪伴:减少 “命令式” 对话(如不说 “等一会儿”),多些 “参与式” 互动,例如 “周末不再是‘你写作业,我玩手机’,而是一起拼乐高、逛书店,边做边聊”。
【题干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禁止编造 “家长送我出国旅游” 这类脱离日常的经历,也禁止只谈 “别人的亲子关系”(如 “我同学的爸妈很开明”),需基于自身真实互动,如 “上周我因妈妈翻我日记吵架,后来我们约定‘日记可以给她看,但要先问我同意’”。“文体自选(可书信、独幕剧等)”:书信体:需符合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内容要 “以情动人”,避免写成 “建议清单”;独幕剧:需有 “场景、人物、对话、情节”,通过冲突与解决展现主题,避免 “只有对话无情节”;议论文:需以 “个人经历为论据”(如 “我用‘换种说法’的方式,让妈妈不再频繁催我,这说明语言改变能改善亲子关系”),避免纯理论论证。
【立意提取】
1.语言是桥,换种说法让亲子更靠近。核心事件:我因考试失利躲在房间,妈妈说 “早告诉你要好好学,你不听”,我反驳 “你不懂”,两人大吵;后来妈妈改说 “这次没发挥好,你肯定也不好受,要不要一起分析错题”,我突然愿意和她聊,发现换种语气,矛盾就少了很多。文章标题:《把 “你不懂” 换成 “我听你说”》核心观点:亲子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源于 “说话的方式”,温和的语言能搭建理解的桥。
2.小事是光,平凡互动照亮亲子关系。核心事件:爸爸总说 “等一会儿”,从不陪我玩;直到有次我教他玩我的航模,他笨手笨脚却很认真,还说 “原来你喜欢这个,以后我们周末一起拼”;现在每周一起拼航模,他会问我 “这个零件怎么装”,我会说 “你上次教我的方法能用吗”,小事里藏着慢慢变好的关系。文章标题:《拼航模的周末》核心观点:建立亲子关系不用惊天动地,一起做件小事、多问一句 “怎么弄”,就能拉近距离。
文章未选择 “重大事件”(如升学、生病)推动情节,而是聚焦 “饭桌上的对话”“修航模的互动”“睡前翻杂志” 等日常小事,却精准捕捉到亲子矛盾的核心 ——“语言里的不耐烦” 与 “倾听的缺失”。比如妈妈 “拿着手机记笔记学修航模”“手指被划破还笑着说以前太着急”,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让 “妈妈的改变” 具象可感;“我” 从 “猛地放下筷子反驳” 到 “笑着坐在妈妈身边看杂志” 的神态变化,也细腻传递出 “理解” 带来的心理转变,让读者能从 “自家故事” 中找到共鸣,凸显 “平凡小事里藏着亲子真相” 的深意。
【答案】20.C
21.示例:《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且无民族偏见。他认真修改鲁迅讲义,增补脱漏、订正文法,还尊重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本领高、机智勇敢且敢于反抗。他会七十二变等法术,三打白骨精时用火眼金睛看穿伪装并打死白骨精,还曾大闹天宫。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2)本题考查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面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20.A.正确;
B.正确;
C.经历错误,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后来他知道这官只是养马的,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后,孙悟空接受两个前来投奔的独角鬼王建议自封为“齐天大圣”;
D.正确;
故答案为:C。
21.例如《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在教学上,他对鲁迅的讲义进行细致修改,“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态度。而且他关心鲁迅的学习,当鲁迅决定弃医从文时,他虽然有些惋惜,但还是尊重鲁迅的选择,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没有歧视,平等对待,表现出他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敢于反抗。他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强法术。在面对众多妖魔鬼怪时,他总能想出办法应对。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三次变化人形,想要迷惑唐僧师徒,孙悟空凭借他的火眼金睛,一眼看穿白骨精的伪装,不顾唐僧的误解,坚决打死白骨精,保护唐僧的安全,这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敢于反抗妖怪的精神。同时,他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这种反抗精神也是他的重要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且无民族偏见。他认真修改鲁迅讲义,增补脱漏、订正文法,还尊重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本领高、机智勇敢且敢于反抗。他会七十二变等法术,三打白骨精时用火眼金睛看穿伪装并打死白骨精,还曾大闹天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测试卷(广东专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13. [A][B][C][D]15. [A][B][C][D]20. [A][B][C][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6.答:
7.答:
8.答:
9.答:
10.答:
11.答:
12.答:
14.答:
16.答:
17.答:
18.答:
19.答:
21.答: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