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全章习题课件(共5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是宇宙
中最普遍的现象.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
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
位置随时间
运动
运动和静止
不能
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____________,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
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温馨提示: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
为参照物.
不同
地球
太阳
3.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其结论有可能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走进生活: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
为参照物,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_______
为参照物.(以上两空均填“地球”或“太阳”)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
③④⑥
①②⑤
位置
典例1:有下列变化:①“光盘行动”;②小树在长高;③太
阳升上天空;④火箭在太空中飞行;⑤人们的思想与时俱进;
⑥大雨从天空落下.以上变化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_;不属
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_. 可以总结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
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知识点 2 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
典例2:(2024 年汕头市期中节选)两辆小汽车沿水平直线匀速
行驶的位置照片(方框为照片的边)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汽车 A
向______(填“东”或“西”)行驶;以小汽车 A 为参照物,建筑
物 M 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方法技巧:
(1)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方法.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的方法.
1.[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四句
诗中,含有机械运动意境的有(
)
C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D.四句
2.(2024 年广东省)如图为珠江两岸景观图.下列相对广州塔静
止的是(
)
B
A.飞行的客机
B.两岸的高楼
C.行驶的游船
D.流动的江水
3.(2024 年北京市)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
)
C
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4.2025 年央视春晚节目《秧 BOT》是机器人和舞蹈演员一起
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整个表演令人眼前一亮.节目最后机器人由
舞蹈演员推着下场时如图所示,以身后舞蹈演员的手为参照物,
前面机器人的肩膀是________的,以________(填“舞蹈演员”或
“地面”)为参照物,机器人是运动的.
静止
地面
5.小明乘坐汽车停在路口等红灯,他看着右侧并排停着的汽
车,突然觉得自己乘坐的汽车向后退,下列对这个现象说法正确
的是(
)
C
①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②一定
是小明乘坐的汽车在倒车
③以右侧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汽车
向后运动 ④以小明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右侧的汽车向前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列说法错误的是(  )
6.[科学思维]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
的两艘船上旗帜的状态如图所示,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下
C
A.乙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
C.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B.甲船一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可能是静止的
. .
7.[科学思维]甲、乙、丙三人各自乘坐升降机,甲看见建筑物
在上升,乙看见甲在下方并正在靠近自己,丙看见甲、乙都在下
)
B
降,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一定上升
B.乙一定下降
C.丙一定上升
D.甲、乙、丙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共3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与估测.
(1)刻度尺的构成:如图所示.
(2)基本单位:米(m).
(3)长度的估测: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0.1____;一支新 2B 铅
笔的长度大约是 18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80 cm;中学生的身
高大约是 170____;地球的半径大约是 6400____.
mm
cm
cm
km
103
10-2
10-3
10-9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光脚长度/mm 230 235 240 245 250
走进生活:通常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已知小
明穿 40 码的鞋正合适,下表是常用的男鞋尺码对照表:
则小明的脚长是________dm;小明的身高大约是________m.
2.5
1.75
项目 内容 图示
测量前 (1)观察刻度尺的______和________,
及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使用时 (2)要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
对准被测物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
要紧靠被测物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不能歪斜
2.长度的测量.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项目 内容 图示
读数 (3)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要估读到分
度值的________,测量结果由数字和
单位组成,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①刻度尺是初中唯一一个要求估读的仪器;
②若估读值为“零”,也要写上.
下一位
3.时间的测量.
(1)基本单位:秒(s).
换算:秒(s)
分钟(min)
小时(h).
项目 内容 图示
结构 如图所示
使用方法 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 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
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______,看表盘上
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
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______
(2)秒表.
min
s
温馨提示:如果前半分钟则就读________s;若为后半分钟就
读________s.
0~30
30~60
项目 内容
概念 测量值与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
特点 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__________
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误差.
真实值
减小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和估测
典例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请给下
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是 165_____;一支铅笔的长
度大约是 1.8______;一枚 1 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67______;某
教学楼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 3500______;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约
是 8.848 86______.
米(m)
cm
dm
mm
mm
km
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
1
1.55

典例2: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一测橡皮的宽度,如
图所示,他所选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橡皮的宽度为
________cm.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
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偏________.
易错原因 觉得只要以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在另一端对
应的读数就是被测物的长度
正确理解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易错点 1 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摆放方式
易错训练1:用一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测量图中正
确的是(
)
B
A
B
C
D
易错原因 觉得只要将所有测量值加起来取得的平均值就是正
确的
正确理解 首先要判断测量结果是否正确,将正确的测量值加起
来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的位数要与原测量值相同
易错点 2 平均值小数的位数
易错训练2: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四次的测量
值分别为 18.12 cm、18.16 cm、18.53 cm 和 18.15 cm,则该物体的
长度应为(
)
C
A.18.24 cm
B.18.143 cm
C.18.14 cm
D.18.325 cm
知识点 3 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2
5
300
典例3: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钟,一
刻钟有三盏茶,则一个时辰为____h;一盏茶的时间是_____min,
合________s.
知识点 4 时间的测量
典例4:如图所示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是
石英钟,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乙表是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
________,它现在的读数是________.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 200 m
所用的时间,应用________(填“甲”或“乙”)表;要测一集电视
连续剧的时间,应用________(填“甲”或“乙”)表.


1 min
秒表
0.1 s
140.0 s


知识点 5 误差
典例5:[物理与生活]小明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做了一
个简易量雨器,如图所示,用它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
21.0 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该测量结果刚好是整数不存在误差
B.测量结果中的“0”没有意义可去掉
C.该简易量雨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mm
D.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多估读几位
1.[物理与生活](2023 年广东省)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
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它的尺寸 l 大小约为(
)
B
A.0.1 cm
B.3 cm
C.0.3 m
D.1 m
实验次数 1 2 3 4
测量值 12.84 cm 12.86 cm 12.85 cm 12.35 cm
2.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
)
A
果如下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85 cm
B.12.9 cm
C.12.725 cm
D.12.73 cm
3.如图所示,志明用直尺和直角三角板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
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A
B
C
D
4.(2024 年汕尾市期末)物理实验中仪器仪表的使用是必不可
少的.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
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s.


B
2.45
222.0
5.(2024 年东莞市期末)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
下列测量工具:
(1)如图 1 所示,请选择图中测量精确度更高的刻度尺进行读
数,结果记为________cm,测量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80
减小误差
图 1
(2)小明借助秒表记录了自己从家骑车到学校的时间,如图 2
276.5
所示,此时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s.
图 2
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 . .
度L,则金属丝直径D=
A.如图甲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
N,再乘车轮的周长 L
B.如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2.0 cm
C.如图丙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再除以纸的张数,可以
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 N 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
答案:B
7.[传统文化主题]在古代,人们就有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工
具,请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完成问题.
(1)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称为“拃”,如图所示,“一拃”的长度约为_______cm,合
________m.用“拃”粗略测量 1.7 m 的中学生身高,大约需要___拃.
19.0
0.190
9
偏小
误差
不能
(2)木尺又称鲁班尺,相传为春秋鲁国人鲁班所作,会因受潮
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自身形变
不计),测量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这
是一种________(填“误差”或“错误”),________(填“能”或
“不能”)避免.
8.[跨学科·数学]某同学学了“长度的测量”知识后,想测量某
商场一、二楼间的高度,如图所示,他用直尺测出一
个楼梯“踏步”的宽和高分别是 a 和 b,然后用软绳
顺着“踏步”从 A 点铺到 B 点,所用绳子长为 l,则
一、二楼间的高度为(
)
D(共18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专题 多个物体相对运动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突破思路:
典例 1: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沿平直公路自东向西行驶,
站在路边的小明先后两次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
)
D
A.相对路边的树,大卡车是静止的
B.相对大卡车,路边的树向西运动
C.相对大卡车,小汽车向东运动
D.相对小汽车,大卡车向东运动
典例 2:如图甲所示,人坐在图甲中的白色 A 车中,用相机
拍摄旁边与其速度相同的黑色 B 车,拍出了有运动感的照片(如图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机与被拍摄车辆保持相对静止
A
B.以地面为参照物,相机处于静止状态
C.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被拍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
D.以上说法均正确
变式: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
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若
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
图 1
图 2
1 m/s
静止
考点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练 1.(2024 年烟台市)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
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C
A.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 6.8 m
B.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 360 个
C.男子 100 m 的成绩为 15.5 s
D.女子铅球的成绩为 45 m
练 2.(2024 年长沙市)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
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 66.8 cm、
67.0 cm、67.5 cm.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
C
A.66.8 cm
B.67.0 cm
C.67.1 cm
D.67.5 cm
考点 2 运动的描述
练 3.(202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如图所示,2024 年广西“民族
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
参照物是(
)
B
A.跑道
B.板鞋
C.观众席
D.广告牌
练4.(2024 年自贡市)2024 年 3 月 20 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
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考点 3 运动的图像
练 5.(2024 年绵阳市)甲、乙两辆赛车在赛道上
行驶,在 0~t0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均为 s0,此过程中
两车通过的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前半段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B.前半段时间,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后半段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小于乙车所用的时间
D.后半段路程,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析中错误的是(  )
练 6.(2024 年内蒙古自治区)A 同学和 B 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
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
A
A.0~10 s 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 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 s 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 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 .
考点 4 速度的计算
C
练 7.(2024 年扬州市)宁扬城际铁路将于 2026 年建成,全长约
58 km,快车全程用时约 30 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A.54 km/h
B.77 km/h
C.116 km/h
D.190 km/h
练 8.(2024 年北京市)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
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B 位置,A、B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所用的时间为 0.2 s,依据公式 v=________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
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0.0
100
考点 5 测量物体的速度
练 9.(2024 年吉林市)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
验装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
________的坡度.

(2)B 为 AC 中点,sAC=1 m,两次实验小车都从 A 点由静止下
滑,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2.8 s,到达 B 点所用时间为 2 s,则小车
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0.25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①____________(填公式)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练 10.(2024 年江西省节选)如表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
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sAB=②__________cm,sBC=31.10 cm,sCD=19.70 cm;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tAB=1.0 s,tBC=1.0 s,tCD=1.0 s.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2.40
42.40
19.70

变速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③________cm/s,
vBC=31.10 cm/s,
vCD=④________cm/s.
(2)vAB⑤______(填“>”“<”或“=”)vCD,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⑥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共24张PPT)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1.“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填公
式).
刻度尺
秒表
2.实验时用________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_测出小
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秒表.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倾斜
较小的坡度.
5.实验过程:
(1)测路程:①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1(全段
路程);②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车头
到金属片的距离 s2(上半段路程);③用______减去______就是 s3
(下半段路程).
s1
s2
秒表
t1
t2
(2)测时间:①用________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对应路程所用的
时间 t1 和 t2;②用______减去______就是 t3(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s1=1.6 t1=5.0 v1=0.32
s2=0.8 t2=3.5 v2=0.23
s3=________ t3=________ v3=________
(3)收集实验数据,设计表格并计算.
0.8
1.5
0.53
(4)整理实验器材,多做几次.
6.实验结论:
不同
越来越大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交流与反思】
时间
停止运动
时间
7.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_______和让小车_____________.
8.斜面的坡度适当小一些,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斜面
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运动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
________不准确,实验误差______.
时间

同一位置
9.进行多次测量时,需注意每次都要使小车从__________自由
滑下.
小车开始下滑
撞击金属片
10.实验时间记录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步可能会存在
误差;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11.如果要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
“能”或“不能”)使小车从斜面中部由静止释放,那样会使测量
的时间________.应使小车从斜面________由静止释放,下半段路
程的时间应用全程所用的时间________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不能
偏大
顶端
减去
12.[实验方法、器材创新]做实验时其他步骤不变,仅将实验
装置改用带刻度尺的斜面,将小车从静止释放,用频闪相机每隔
0.5 s 曝光一次,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请你写出一条用频闪摄
影的方法做实验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 AD 段
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
方便记录测量时间
50
13.[开放性设问]写出一种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斜面倾斜的角度大一点(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特训:(2024 年湖南省一模)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气泡从
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 A 开始
运动,频闪点 B、C、D 是每隔 2 s 拍摄气泡的位置,分析照片
可知.
30.0
变速
0.125
CD
(1)CD 段的路程为________cm,气泡在 AD 段做________(填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气泡在 BD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该气泡在________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4)下列的速度—时间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
是________.
C
A
B
C
D
1.[物理观念]在百米赛跑中,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
经过计算,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
C
A.2.5 m/s
B.3.3 m/s
C.7.0 m/s
D.11.1 m/s
2.[物理观念]小明和小李去登山,他俩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
时间后小李比小明先到达半山腰(如图),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
顶.关于二人在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小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3.[科学探究]如图所示为“探究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
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
)
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
B.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B
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
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止计时
4.(2023 年成都市二模)小明和同学们用秒表和卷尺测量篮球
下落的速度,他们先用卷尺测出三楼到地面的距离,然后用秒表
测出篮球从三楼由静止释放到落地的时间.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
确的是(
)
C
A.应使用量程为 5 m 的卷尺测出三楼的楼面到地面的距离
B.应使用量程为 10 m 的卷尺测出三楼的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
C.为了减小误差,篮球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均应该多次测量
D.本实验最终计算出的是篮球下落到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
5.(2024 年深圳市开学考)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由同一地点出
发向南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第 2 s 时,小明在小华南边
B.在 0~8 s 内,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C.在 0~2 s 内,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D.在 2~8 s 内,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
6.(2024 年深圳市期末)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
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 A 点由静止滑下,小车在 A 点时,停表
示数为 0,运动到 B 点时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 tAB=________s,
AB 段的距离是________cm;若 tBC=1.3 s,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
速度为________m/s.
2.0
25.0
0.5


7.[科学探究]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
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
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
置.图甲是完全相同的 A、B 两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静止开始
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频闪仪每隔 0.1 s 闪光一次,照片
上 1 cm 代表实际距离 10 cm.


项目 s1/mm s2/mm s3/mm s4/mm
A球(sA ) 4.9 14.7 24.5 34.3
B球(sB ) 1.2 9.8 19.6 29.4
sA-sB 3.7 4.9 4.9 4.9
(1)由图甲可知,先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是__________(填“A”
或“B”)球.
A
(2)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照片上 A、B 两球相邻位置之间的各段
距离,A、B 两球相对应的 s1、s2、s3、s4 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测
量照片上 B 球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 s5 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
示,则 s5=______mm.设 A 球在空中下落时,通过 s2、s3 的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2、v3,则 v2∶v3=__________.
(3)A、B 两球均运动的过程中,若以 B 球为参照物,A 球在
竖直方向上做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
动.
39.0
3∶5
匀速(共20张PPT)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方法 1 方法 2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
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
得快 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
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
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
路程
时间
v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与_______之比叫作速度,
用字母______表示.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
_______或________.
运动快慢
米每秒
m/s
m·s-1
3.(1)物体沿着__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__的运动,叫作匀
速直线运动.
直线
不变
直线
改变
(2)物体沿着__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__的运动,叫作变速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3)如果只作粗略研究,通常用________(填公式)来描述运动的
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速度的理解
典例1:水中游动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 km/h;空中飞行最快
的褐海燕,每分钟可飞行 5 km;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 s 可跑
33 m.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D
A.旗鱼、褐海燕、猎豹
C.猎豹、旗鱼、褐海燕
B.褐海燕、猎豹、旗鱼
D.旗鱼、猎豹、褐海燕
知识点 2 速度的计算
典例2: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
9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0.5 h 到达佛山三水,休息 0.5 h 后,再以
8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1 h 到达肇庆.
(1)从广州到佛山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从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题规范:
s1=v1t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2=v2t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km/h×0.5 h=45 km
80 km/h×1 h=80 km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广州到肇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的总时间为
t=t1+t2+t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从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s1+s2=45 km+80 km=125 km
0.5 h+1 h+0.5 h=2 h
知识点 3 运动的图像
C
典例3: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
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
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
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 5 min 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 100 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与生活]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C
A.一支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 0.5 m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 m/s
C.一名中学生的高度约为 170 cm
D.高速公路允许小车通过的速度约为 120 m/s
2.2024 年 8 月 4 日,在巴黎奥运会游泳男子 4×100 米混合泳
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冠军,如图所示为选手比赛过程中的图
片.关于比赛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中国队获胜,说明他们游的路程最远
B.比赛规定的路程相同,中国队用时最长
C.比赛过程中,观众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判断谁游泳快
D.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判断谁游泳快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B
4. 甲、乙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之比是
3∶1,如果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 2 倍,则甲、乙两个物
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B
A.6∶1
B.1∶6
C.1∶3
D.1∶1
5.在某场比赛中,甲、乙两车从 t=0 时由同一起点向东运动,
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D
A.第 4 s 时两车相距 2 m
B.在 0~8 s 内,乙车的平均速度是 2 m/s
C.第 8 s 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4 s 后,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6.[物理与生活]ETC 收费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
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 ETC 通道示意
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以如图甲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
行驶 25 min 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 ETC 收费岛区域前 s1=50 m
处开始减速,经 t1=4 s 后运动至 ETC 收费岛(图乙中阴影区域)边
界,然后再以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为 s2=36 m.
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 ETC 收费岛所用的时间 t2.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 ETC 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 ETC 收费岛的总路程为
s总=s1+s2=50 m+36 m=86 m,
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 ETC 收费岛的总时间为
t总=t1+t2=4 s+6 s=10 s,
所以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 ETC 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7.[科学思维]如图为某小区的正方形围墙,小明和小华紧贴围
墙匀速行走一圈,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20 min 和 28 min,则小明和
小华的速度之比________.若小明和小华从围墙的两个对角处同时
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匀速行走,经过______min
两人第一次相遇.若小明和小华从围墙的两个对角处同时
出发,从小明第一次看见小华开始计时,到小明又看不
到小华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min.
7∶5
35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