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友善待人》课题 友善待人主备人 备课人教材 分析 “友善待人” 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人际交往” 模块的核心内容,承接七年级 “学会交往” 的基础认知,又为后续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内容奠定价值基础。 本部分以 “友善” 为核心,明确了友善的内涵是 “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强调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要求,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属性;同时围绕 “为何友善”“如何友善” 展开,既阐述了友善对传递温情、加深信任、营造互助社会风气的重要意义,也给出了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等具体践行方法,还特别指出友善需坚守道德与法律原则,避免无底线纵容。 本部分采用 “价值引领 — 方法指导 — 实践落地” 的思路,先明确友善的价值定位,再提供可操作的行为路径,最后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区分 “友善” 与 “无原则”,符合八年级学生从 “认知” 到 “践行” 的成长需求,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关键载体。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 “友善” 有初步感性认知,能识别生活中的友善或不友善行为,但对友善的深层内涵(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传统美德的关联)理解不深入,易将 “友善” 简单等同于 “好好说话”“不吵架”,忽略其背后的尊重、包容等本质。 在熟悉的人(如家人、好友)面前能表现出友善,但在与陌生人、有矛盾的同学相处时,易因 “面子”“冲动” 等因素做出不友善行为(如拒绝帮助、言语冲突);部分学生虽有践行友善的意愿,但缺乏具体方法(如不知如何换位思考、不懂把握宽容的原则)。 渴望被他人友善对待,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但同时存在 “自我中心” 倾向,难以主动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对 “友善是否需要讲原则” 存在困惑,易陷入 “为了友善而迁就不良行为” 的误区 基于以上学情,教学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载体,从 “认知深化 — 方法学习 — 原则辨析” 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帮助其将友善从 “感性认知” 转化为 “理性践行”。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视频、“友善接力仪式”、课堂小结,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内容,认同国家价值导向,认识其对社会和谐的意义。 2.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小轩行为、续写宽容故事、讨论助人情境、制定友善规划,引导学生认同友善是传统美德,传承“与人为善”规范,提升道德品质。 3.法律观念:通过“小林拿漫画书”讨论、教师强调底线、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确友善需守法律底线,学会在涉法情境中拒绝不良行为。 4.健全人格:通过换位思考交流、宽容故事讨论,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培养乐观包容人格。 5.责任意识:通过“友善接力仪式”、助人情境分析、分组交流规划,引导学生认识友善的社会责任,主动传递友善,助力营造互助氛围。教学 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重点 理解友善内涵及重要性,掌握践行友善的方法。难点 在涉及原则问题时,正确把握友善与原则的关系,做到有原则的友善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展示公益宣传片《友善之光》(如帮他人捡拾物品、上楼梯时抬重物、主动开门儿等行为), 教师提问:这些视频里的哪个场景,让你觉得心头一暖?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种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提出总议题 “用善意回应他人 用行动传递温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轩的校园生活,开启今天的课堂。 观看情境,思考总议题,初步感知友善行为。 以身边的友善行为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共鸣,快速进入课堂主题,明确学习方向。讲授新课 议题一:解码友善 —— 探寻人际交往的温暖密钥 看短视频片段,说一说: 小轩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会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分析。议学小结: 1、什么是友善? “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中,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样 2、友善的重要性: 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发言,分析小轩行为体现的品质,学习课本中友善的内涵与重要性相关知识。 通过“说一说”,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发言中深入理解友善的内涵与重要性,明确友善行为的具体表现。议题二:践行友善 —— 解锁和谐相处的青春密码 子议题 1:宽容他人,搭建理解桥梁情境一: 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刚把新买的篮球拿出来,小杰就急着跑过来想一起玩,结果没站稳,一下子把篮球撞到了操场边的水坑里。篮球沾满了泥,连球面的花纹都看不清了,我当时特别心疼…… 教师组织续写故事组织小组分享对这个故事的看法,结合课本讲解宽容他人。 情境二: 课间休息时,小轩发现同桌小林拿了前桌同学在抽屉里的漫画书。 前桌回来后找不到书本很着急,小林却假装不知情..... 小组讨论: 1、如果你是小轩,你会先选择直接揭 穿小林,还是私下跟他沟通?你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假设小林跟你解释,他只是太喜欢这本书,想借来看却没好意思说,并非故意偷拿。这时你会怎么帮他处理这件事,才能既守住 “不能私自拿别人东西” 的原则,又体现对小林的理解? 教师结合课本强调友善需讲原则,在涉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不能因所谓的 “友善” 违背原则,要学会拒绝不良行为,坚守底线。子议题 2:换位思考,走进他人心灵情镜三: 小轩有一次因为生病,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了,她很委屈。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如果是老师,可能会怎么想?安排学生进行思考交流。2.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子议题 3:助人为乐,传递爱心温度 情境四:放学后,小轩和同学去敬老院。他发现张爷爷对着孙女的照片出神,便陪老人聊天,记下老人说轮椅扶手凉的事,找来布料认真包好扶手。临走时张爷爷给小轩塞了水果,小轩尝到甜味,真切体会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思考: 你觉得 “陪老人聊天、给轮椅包布” 这件事,对张奶奶来说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2、你有没有过像小宇这样,做了一件小事却让别人很开心的经历? 3. 结合课本中 “顺其自然” 匿名捐款,总结助人为乐的要求 学生分析情镜, 续写故事,并分享 参与讨论,思考并分享,明确友善要坚守原则 子议题 2:思考情境问题,交流想法,学习换位思考相关内容。子议题 3: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结合案例分享,学习助人为乐的知识。 通过具体故事,让学生掌握宽容他人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友善并非无底线,要能辨别不良行为,在涉及原则问题时坚守底线,学会正确践行友善。子议题 2:借助情境思考,使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与人相处。子议题 3:通过图片和案例分享,让学生明确助人为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人的活动。议题三:传承友善 — 感受榜样的力量 播放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 友善接力仪式 发放彩色便签纸,让学生写下“我想对身边的人说的话”“我能为身边人做的一件友善小事”贴在黑板的“友善树”上。 教师寄语 友善就像这棵树,每片叶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善意。它不需要轰轰烈烈,却能在一次次传递中,长成守护我们的森林。愿我们都做友善的播种者,让温暖随处可见。 观看视频,感受友善的力量。 完成友善接力 深化情感共鸣,激发内在动力,强化自我承诺课堂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 “友善” 展开学习,明确了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温暖他人的美德,它藏在宽容的态度里、换位思考的体谅中,更在助人为乐的行动里。我们要记住,友善不是无底线的迁就,面对道德和法律原则问题时,要守住底线;希望大家都能带着今天学到的友善方法,在生活中传递温暖,让友善之光照亮每一段青春交往路。 倾听小结,回顾本节课知识,加深对友善的理解 梳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对友善的认识,激发学生践行友善的意愿。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 2.创意项目式作业——以身边的友善为灯,点亮友善前行路 学生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友善待人知识以及身边好人的榜样力量,为自己制定一份践行友善的短期规划(如一周内,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个学习问题、对遇到困难的陌生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规划,互相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将规划落实到行动中,以身边好人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友善待人的好少年。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