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7《藤野先生》基础知识整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7《藤野先生》基础知识整理 素材

资源简介

八上7《藤野先生》基础知识整理
1. 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出处:《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体裁:回忆性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注重对事件过程的完整叙述,而是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2. 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文章以作者1904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为背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主线。
文中回忆了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追述了他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等几件往事。
同时,文章也叙述了作者在日本求学期间的重要经历:匿名信事件,因考试成绩引发日本学生的怀疑与嘲讽;以及观看电影事件,目睹同胞围观国人被日军枪毙时的麻木神情。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作者,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肉体上的病痛更为可怕,最终促使他做出了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
主题思想:
怀念恩师:文章最直接、最核心的情感是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与崇敬。
作者通过回忆藤野先生的具体言行,展现了他正直、热忱、严谨治学以及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这位异国恩师的由衷感激。
爱国情怀:作品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远赴日本学医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匿名信事件中,他为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而感到愤慨;弃医从文的决定,更是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救国理想。
人生选择与自我觉醒:文章记录了作者重要的人生转折。
从最初的学医救国,到后来认识到改造国民精神的重要性而转向文学,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的选择,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醒和思想飞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人物形象分析
藤野先生:
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说话时"声调缓慢而顿挫"。
这些简练的白描勾勒出一位普通学者的形象,朴实而严谨。
性格特点:
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把作者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连"脱漏的地方"和"文法的错误"都一一订正,体现了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
正直热忱、关爱学生:他主动关心作者的学习,"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这种超越了学科范围的真诚询问,展现了他对学生个人及背后文化的尊重与关心。
公正无私、没有狭隘民族偏见:在当时日本社会对中国存在普遍偏见的背景下,他平等对待作者这个来自弱国的学生,甚至对其寄予厚望,这种品质尤为可贵和伟大。
鲁迅(作者):
怀抱理想的爱国青年:青年鲁迅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远赴日本求学,希望通过医学来救治国人的身体,进而强国,体现了他早期的救国抱负。
自尊心强、敏感而清醒:匿名信事件中,面对日本学生的无端怀疑和嘲讽,他感到极大的屈辱和愤慨,这源于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怀疑背后的民族歧视。
有强烈责任感与批判精神:观看电影事件中,他没有简单地愤怒于日军的残暴,
而是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围观同胞的麻木精神。这种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勇于自我剖析与抉择:当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时,他能够果断地放弃医学,选择文学作为新的战斗武器,
这种勇于否定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他成为伟大作家的关键。
4. 重点字词
字音字形:
绯红(fēi hóng):鲜红。
标致(biāo zhì):漂亮。
落第(luò dì):科举考试未被录取。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bù xùn):无礼。逊,谦逊。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托辞(tuō cí):借口。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匿名(nì míng):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芦荟(lú huì):一种植物。
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教诲(jiào huì):教训;教导。
凄然(qī rán):形容悲伤的样子。
词语解释:
标致:原义是漂亮、美丽。但在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实际表达的是"丑陋"、"难看"的意思。
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文中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梳得油亮的头发,
带有讽刺意味。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而有节奏。文中指藤野先生说话的语调。
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文中指作者对那些抱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
以及国内麻木同胞的厌恶。
匿名:不写名字或隐瞒真实姓名。文中指日本学生写匿名信嘲讽作者。
诘责:质问并责备。文中指藤野先生看到作者的解剖图有错误时,
用温和的语气指出并询问原因。
托辞:找借口。文中指作者用去东京学习为借口,向藤野先生告别,
以隐瞒自己弃医从文的真正打算。
落第:原指科举考试未被录取。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