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G大调弦乐小夜曲》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湘艺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G大调弦乐小夜曲》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资源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明快、活泼、优雅的情绪,体会不同主题在节奏、旋
律、和声上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
受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
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
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三)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
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
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小夜曲体裁的发展演变以及莫扎特的生平与音乐创作风格 ,领会古
典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
的理解与包容 ,使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位伟
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音
乐世界 。莫扎特被人们称作“音乐神
童”,他4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能作
曲 ,一生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
品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同样来自莫扎特 ,
大家仔细听听,这段音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莫扎特的
第一乐章 ,是不是非常动听?那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乐章,感受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吧!
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想象到到了怎样的意境?
乐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地,让人想
象到了高档的晚会场景。
什么是“小夜曲”呢?
小夜曲:这一体裁起源于中世纪的爱情歌曲,是青年男子在恋人窗前演奏或演唱以倾诉爱意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在18世纪中叶演变为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 ,风格轻快、优雅,常被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
作品背景:
1787年8月,莫扎特在维也纳完成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
彼时他的生活充满挑战,经济时常陷入困境,但在音乐创作上却处
于巅峰状态,展现出极高的创造力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13首小夜
曲,而《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最初它
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形式 ,原曲
有五个乐章,可惜第五乐章总谱丢失,如今我们只能欣赏到四个乐
章 。第一乐章作为全曲的开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音乐会上的
常客,深受听众喜爱 。
再次聆听音乐,分析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主题I,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
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呈示部:主题I(主部主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分为两个段落。开头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由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
旋律,采用问答式手法 ,节奏有力、充满活力,展现出明朗、欢快的情绪 ,仿佛让人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欢乐舞蹈;
随后旋律变得轻柔、典雅,如轻盈的舞步,给人庄重典雅之感 ,两种不同风格的旋律组合,体现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丰富性。
下面跟琴哼唱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连接部主题: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从主部主题逐渐过渡到副部主题,它在调性和音乐情绪上进行铺垫,
使副部主题的出现自然流畅,通过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调整,为副部主题的呈现做好准备。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和主题I形成怎样的对比?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音乐主题II(副部主题):在D大调(G大调的属调)上呈现,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具有浓
郁的维也纳风格 。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较为舒缓 ,每句后半部常采用跳跃音型 ,显得精巧活泼 ,就
像在描绘一位温柔优雅的少女翩翩起舞 ,与主部主题的活力形成互补。
下面边听音乐边律动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结束部主题:对呈示部进行总结,巩固音乐调性和主题内容,其旋律素材部分来源于主部和
副部主题,通过重复、变化等手法,强化音乐的整体印象,在音乐结束时,给人一种圆满、稳定
的感觉
接下来欣赏再现部,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
特点?和哪一部分相同?
整体欣赏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音乐知识“室内乐”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
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
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一)判断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主要发展了新的主题 。( )
2.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中调性没有改变 。( )
(二)填空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 ),其主题I也被称为( )主题 。
2.《G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于( )年,作曲家莫扎特是( )(国籍)人 。
答案:(一)判断题 1.×。解析:展开部主要运用呈示部的素材,并非发展新主题。
2.×。解析:副部主题在呈示部中是D大调,在再现部中回归到主调G大调 ,调性发生改变 。
(二)填空题 1.奏鸣曲式;主部 2.1787;奥地利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奥地利 莫扎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第5课时《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材分析】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湖南文化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第5课时欣赏课。1787年8月,莫扎特在维也纳完成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彼时他的生活充满挑战,经济时常陷入困境,但在音乐创作上却处于巅峰状态,展现出极高的创造力 。小夜曲这一体裁起源于中世纪的爱情歌曲,是青年男子在恋人窗前演奏或演唱以倾诉爱意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在18世纪中叶演变为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 ,风格轻快、优雅,常被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13首小夜曲,而《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最初它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形式 ,原曲有五个乐章,可惜第五乐章总谱丢失,如今我们只能欣赏到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作为全曲的开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音乐会上的常客,深受听众喜爱 。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明快、活泼、优雅的情绪,体会不同主题在节奏、旋律、和声上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三)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小夜曲体裁的发展演变以及莫扎特的生平与音乐创作风格 ,领会古典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使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第一乐章的音乐情绪,熟悉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 ,体会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风格和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
2.帮助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在第一乐章中的运用,掌握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特征 ,能够准确分析音乐的段落和主题发展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准确把握装饰音、节奏变化等音乐细节,细腻地表达出音乐情感 ,通过演唱或演奏完美呈现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巧和情感领悟能力 。
2. 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体会莫扎特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深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音乐表面,而是深入挖掘音乐背后的意义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用心聆听 ,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氛围和情绪 。(播放一段轻快的古典音乐片段,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好了,同学们,睁开眼睛,谁能说一说,刚才这段音乐让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邀请几位同学回答 )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其实,这就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位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莫扎特被人们称作“音乐神童”,他4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能作曲 ,一生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同样来自莫扎特 ,大家仔细听听,这段音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片段 )这就是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是不是非常动听?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乐章,感受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吧!
书写板书《G大调弦乐小夜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想象到到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地,让人想象到了高档的晚会场景。什么是“小夜曲”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小夜曲这一体裁起源于中世纪的爱情歌曲,是青年男子在恋人窗前演奏或演唱以倾诉爱意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推移,在18世纪中叶演变为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 ,风格轻快、优雅,常被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该作品的背景:1787年8月,莫扎特在维也纳完成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彼时他的生活充满挑战,经济时常陷入困境,但在音乐创作上却处于巅峰状态,展现出极高的创造力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13首小夜曲,而《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最初它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形式 ,原曲有五个乐章,可惜第五乐章总谱丢失,如今我们只能欣赏到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作为全曲的开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音乐会上的常客,深受听众喜爱 。
再次聆听音乐,分析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章为快板,G大调,4/4拍,采用奏鸣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主题I,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呈示部:主题I(主部主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分为两个段落。开头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由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手法 ,节奏有力、充满活力,展现出明朗、欢快的情绪 ,仿佛让人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欢乐舞蹈;随后旋律变得轻柔、典雅,如轻盈的舞步,给人庄重典雅之感 ,两种不同风格的旋律组合,体现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丰富性。下面跟琴哼唱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连接部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连接部主题: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从主部主题逐渐过渡到副部主题,它在调性和音乐情绪上进行铺垫,使副部主题的出现自然流畅 ,通过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调整,为副部主题的呈现做好准备。下面边听音乐边指挥
预设:指挥
教师: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音乐主题II,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和主题I形成怎样的对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音乐主题II(副部主题):在D大调(G大调的属调)上呈现,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具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较为舒缓 ,每句后半部常采用跳跃音型 ,显得精巧活泼 ,就像在描绘一位温柔优雅的少女翩翩起舞 ,与主部主题的活力形成互补。下面边听音乐边律动
预设:律动
教师: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结束部主题,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结束部主题:对呈示部进行总结,巩固音乐调性和主题内容 ,其旋律素材部分来源于主部和副部主题 ,通过重复、变化等手法,强化音乐的整体印象 ,在音乐结束时,给人一种圆满、稳定的感觉
接下来欣赏展开部,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展开部:篇幅较短,大约20小节 ,主要运用呈示部的素材进行发展 ,通过转调、动机变化等手法,将音乐情绪逐步推进 ,虽然篇幅不长,但在乐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让音乐在变化中保持连贯。
接下来欣赏再现部,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和哪一部分相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再现部:基本重复呈示部的内容,但副部主题由属调D大调回归到主调G大调 ,使乐章在调性上更加统一,音乐色彩更加和谐 ,仿佛经过一番游历后,最终回归到温暖的港湾 ,给人以熟悉、亲切的感觉 ,最后乐章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整体欣赏
预设:欣赏
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音乐知识“室内乐”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音乐对比等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对乐章的主题旋律有了较好的掌握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讲解装饰音和复杂节奏时,部分学生理解和表现存在困难,今后应加强示范和针对性练习 ,通过对比不同演奏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细节的作用 。在创意实践环节,学生虽有创意,但因音乐知识和技能不足,实践起来较为吃力 ,后续教学需提前补充相关知识,提供更多引导和范例 ,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 ,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
七、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主要发展了新的主题 。( )
2.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中调性没有改变 。( )
(二)填空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 ),其主题I也被称为( )主题 。
2.《G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于( )年,作曲家莫扎特是( )(国籍)人 。
答案:(一)判断题
1.×。解析:展开部主要运用呈示部的素材,并非发展新主题。
2.×。解析:副部主题在呈示部中是D大调,在再现部中回归到主调G大调 ,调性发生改变 。
(二)填空题 1.奏鸣曲式;主部 2.1787;奥地利
【板书设计】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奥地利 莫扎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
让教学更有效
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乐音世界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达标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明快、活泼、优雅的情绪,体会不同主题在节奏、旋律、和声上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三)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主题I、主题II等主要旋律,掌握装饰音、节奏型等音乐要素的表现技巧 ,在演唱或演奏(若有条件)时,能用恰当的速度、力度和表情展现作品的风格与情感 ,增强音乐表现力 ,使学生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表演传达出来。
(四)文化理解
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小夜曲体裁的发展演变以及莫扎特的生平与音乐创作风格 ,领会古典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使学生从文化层面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用心聆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氛围和情绪。
说一说,刚才这段音乐让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位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莫扎特被人们称作“音乐神童”,他4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能作曲 ,一生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音乐作品 ,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其实,这就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同样来自莫扎特 ,大家仔细听听,这段音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是不是非常动听?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乐章,感受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吧!
聆听音乐
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想象到到了怎样的意境?
乐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地,让人想象到了高档的晚会场景。
什么是“小夜曲”呢?
作品背景:
1787年8月,莫扎特在维也纳完成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彼时他的生活充满挑战,经济时常陷入困境,但在音乐创作上却处于巅峰状态,展现出极高的创造力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13首小夜曲,而《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最初它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形式 ,原曲有五个乐章,可惜第五乐章总谱丢失,如今我们只能欣赏到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作为全曲的开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音乐会上的常客,深受听众喜爱 。
再次聆听音乐,分析歌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小夜曲:这一体裁起源于中世纪的爱情歌曲,是青年男子在恋人窗前演奏或演唱以倾诉爱意的音乐形式,随着时间推移,在18世纪中叶演变为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 ,风格轻快、优雅,常被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
第一乐章为快板,G大调,4/4拍,采用奏鸣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接下来欣赏呈示部的主题I,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呈示部:主题I(主部主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分为两个段落。开头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由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手法 ,节奏有力、充满活力,展现出明朗、欢快的情绪 ,仿佛让人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欢乐舞蹈;随后旋律变得轻柔、典雅,如轻盈的舞步,给人庄重典雅之感 ,两种不同风格的旋律组合,体现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丰富性。
下面跟琴哼唱
欣赏呈示部的连接部主题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连接部主题: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从主部主题逐渐过渡到副部主题,它在调性和音乐情绪上进行铺垫,使副部主题的出现自然流畅,通过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调整,为副部主题的呈现做好准备。
下面边听音乐边指挥
欣赏呈示部的音乐主题II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和主题I形成怎样的对比?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音乐主题II(副部主题):在D大调(G大调的属调)上呈现,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具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较为舒缓 ,每句后半部常采用跳跃音型 ,显得精巧活泼 ,就像在描绘一位温柔优雅的少女翩翩起舞 ,与主部主题的活力形成互补。
下面边听音乐边律动
欣赏呈示部的结束部主题
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结束部主题:对呈示部进行总结,巩固音乐调性和主题内容,其旋律素材部分来源于主部和副部主题,通过重复、变化等手法,强化音乐的整体印象,在音乐结束时,给人一种圆满、稳定的感觉
接下来欣赏展开部,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展开部:篇幅较短,大约20小节 ,主要运用呈示部的素材进行发展 ,通过转调、动机变化等手法,将音乐情绪逐步推进 ,虽然篇幅不长,但在乐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让音乐在变化中保持连贯。
接下来欣赏再现部,听听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和哪一部分相同?
再现部:基本重复呈示部的内容,但副部主题由属调D大调回归到主调G大调 ,使乐章在调性上更加统一,音乐色彩更加和谐 ,仿佛经过一番游历后,最终回归到温暖的港湾 ,给人以熟悉、亲切的感觉 ,最后乐章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整体欣赏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音乐知识“室内乐”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判断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主要发展了新的主题 。( )
2.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中调性没有改变 。( )
(二)填空题
1.《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 ),其主题I也被称为( )主题 。
2.《G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于( )年,作曲家莫扎特是( )(国籍)人 。
答案:(一)判断题 1.×。解析:展开部主要运用呈示部的素材,并非发展新主题。
2.×。解析:副部主题在呈示部中是D大调,在再现部中回归到主调G大调 ,调性发生改变 。
(二)填空题 1.奏鸣曲式;主部 2.1787;奥地利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奥地利 莫扎特





MUSI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