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基础练习题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单元基础练习题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基础测试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积累运用(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ì) 要塞(sài) 仲裁(zhōng)锐不可当(dāng)
B. 颁发(bān) 遗嘱(zhǔ) 巨额(é) 屏息敛声(bǐng)
C. 翘首(qiào) 酷似(sì) 桅杆(wéi) 殚精竭虑(dān)
D. 镌刻(juàn) 娴熟(xián)咆哮(páo)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泄气 业己 封锁 摧枯拉朽
B. 由衷 遗嘱 拨款 眼花撩乱
C. 浩瀚 娴熟 紧绷 白手起家
D. 咆哮 默锲 轨迹 震耳欲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突破敌人的重重防线,解放了江南大片地区。
B. 跳水运动员吕伟的动作娴熟流畅,观众们屏息敛声,等待她完成最后一个高难度动作。
C. 他在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数据,也会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D. 听完他的演讲,大家都忍俊不禁地鼓起掌来,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
4.下列关于新闻体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B. 导语通常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即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
C. 《“飞天” 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捕捉新闻事件中的精彩瞬间。
D. 新闻要求语言准确、客观,不能融入任何情感,避免影响读者对事件的判断。
5.默写下列句子(任选三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微动涟漪, 。(欧阳修《采桑子》)
6.结合语境,修改下面新闻导语中的语病(两处即可):
① 随着 2024 年杭州亚运会的圆满落幕,② 中国体育代表团以 201 金 111 银 71 铜的成绩,③ 位列奖牌榜首位,④ 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强大实力,⑤ 而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
7.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二则》中 “百万大军”“冲破敌阵” 等词语,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气势。
B.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及贡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C. 《一着惊海天》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写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全过程,突出了事件的紧张与壮观。
D. 《“飞天” 凌空》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展现了跳水运动员吕伟的高超技艺。
8.综合性学习:班级要开展 “关注身边新闻” 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环节(如 “新闻搜集分享”),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题目(12 分)
我国成功发射 “中星 26 号” 卫星 进一步提升卫星通信服务能力
新华社北京 3 月 11 日电 3 月 11 日 14 时 03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 “中星 26 号” 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星 26 号” 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高轨宽带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该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搭载了 Ka 频段宽带通信载荷,通信总容量达 50Gbps,在轨服务寿命长达 15 年。
据介绍,“中星 26 号” 卫星主要为我国国土及周边区域提供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可满足航空、航运、应急救援、户外作业等场景下的高速通信需求,同时也将为偏远地区提供优质的宽带网络服务,助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470 次飞行。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哪一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导语内容(4 分)。
2.结合第 2 段内容,说说 “中星 26 号” 卫星的 “自主研发” 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3.第 3 段列举 “航空、航运、应急救援、户外作业” 等场景,有什么作用(4 分)?
(二)阅读新闻特写《全红婵:10 米台的 “水花消失术”》(节选),完成题目(14 分)
东京奥运会女子 10 米跳台决赛,14 岁的全红婵站在跳台上,眼神坚定。她深吸一口气,双臂向上伸直,身体如笔直的箭一般跃出跳台,在空中完成一套流畅的动作 —— 抱膝、翻腾、打开,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得如同教科书。
当身体即将入水时,她的身体与水面几乎垂直,双手轻轻按压水面,瞬间,水花仿佛被施了 “魔法”,几乎完全消失在泳池中。现场观众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裁判们也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满分 ——96 分!
这不是全红婵第一次展现 “水花消失术”。从预赛到决赛,她的每一跳都稳定发挥,尤其是最后三跳,连续获得满分,最终以 466.20 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打破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赛后接受采访时,全红婵说:“平时训练每天要跳 400 多次,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想到能为国争光,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这位年轻运动员的执着与担当。
1.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全红婵哪一跳的场景?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4 分)?
2.赏析 “身体如笔直的箭一般跃出跳台”“水花仿佛被施了‘魔法’,几乎完全消失在泳池中” 这两句的表达效果(6 分)。
3.赛后采访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体现了全红婵怎样的品质(4 分)?
(三)阅读下面的通讯,完成题目(14 分)
敦煌研究院:用科技守护千年壁画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历经千年风雨,却面临着风化、褪色等威胁。为了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们,用科技手段为壁画筑起了一道 “防护墙”。
过去,修复壁画主要靠人工,效率低且难以精准判断病害。如今,科研人员运用高清数字摄影技术,对每一幅壁画进行毫米级扫描,建立起详细的 “数字档案”。通过这些档案,科研人员能清晰地观察到壁画表面的细微裂纹、颜料层脱落等问题,为修复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研发了 “壁画病害模拟系统”。该系统能根据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模拟壁画在不同条件下的老化过程,帮助科研人员提前预判病害风险,制定更科学的保护方案。例如,针对莫高窟第 320 窟的壁画,科研人员通过系统模拟,发现湿度超过 65% 时,壁画颜料层脱落风险会大幅增加,于是及时调整了该洞窟的通风和保湿设备,有效延缓了壁画的老化。
“我们的目标是让千年壁画‘活’得更久,让更多人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近年来,研究院还通过 “数字敦煌” 项目,将壁画的高清图像上传至网络,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 “云游” 莫高窟,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共享。
1.这篇通讯的主体部分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 “科技守护” 措施(6 分)?
2.赏析第 3 段中 “例如” 所引导的例子的作用(4 分)。
3.结尾引用苏伯民院长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三、写作(30 分)
请以 “校园里的一则新鲜事”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消息。
要求:
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可适当补充背景或结语;
(2)交代清楚 ,语言准确、简洁;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得抄袭。
四、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解析:A 项 “仲裁” 的 “仲” 读 zhòng;C 项 “翘首” 的 “翘” 读 qiáo;D 项 “镌刻” 的 “镌” 读 juān)
2.C(解析:A 项 “业己” 应为 “业已”;B 项 “眼花撩乱” 应为 “眼花缭乱”;D 项 “默锲” 应为 “默契”)
3.D(解析:“忍俊不禁” 指忍不住笑,与 “鼓起掌来” 语境不符,应改为 “情不自禁”)
4.D(解析:新闻语言虽需客观准确,但可适当融入情感,如《“飞天” 凌空》中对运动员的赞美,并非完全排斥情感)
5.(1)东风不与周郎便 (2)蓬舟吹取三山去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惊起沙禽掠岸飞(任选三句,每句 1 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6.① 删去 “随着”(或把 “随着” 改为 “当”);④ 把 “不仅”“而且” 后的内容互换(或:“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而且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强大实力”)(每处修改 1.5 分,共 3 分,合理即可)
7.D(解析:《“飞天” 凌空》主要通过描写,而非 “议论和抒情” 展现吕伟的技艺)
8.示例:① 环节:新闻点评会(1 分),目的:引导同学们分析新闻的内容与价值,提高新闻鉴赏和思辨能力(2 分);② 环节:“校园短讯” 写作(1 分),目的:让同学们实践消息写作,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 分)(设计合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中星 26 号” 卫星消息
1.导语是第 1 段(2 分);内容:3 月 11 日 14 时 03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中星 26 号” 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2 分,概括出 “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即可)。
2.① 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② 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 Ka 频段宽带通信载荷(每点 2 分,共 4 分)。
3.具体说明 “中星 26 号” 卫星的通信服务场景,体现其服务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特点(2 分),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卫星的作用和价值(2 分)。
(二)全红婵新闻特写
1.主要描写全红婵东京奥运会女子 10 米跳台决赛中的一跳(2 分);从动作、神态、观众反应、裁判评分等角度描写(2 分,答出两点即可)。
2.第一句运用比喻(1 分),将 “身体” 比作 “笔直的箭”,生动写出全红婵起跳时的挺拔与迅猛(2 分);第二句运用拟人(1 分),将 “水花消失” 比作 “被施魔法”,形象写出全红婵入水技术的高超,极具画面感(2 分)。
3.作用:补充说明全红婵成功的原因(平时刻苦训练),丰富文章内容(2 分);体现她刻苦执着、为国争光的品质(2 分)。
(三)敦煌研究院通讯
1.① 运用高清数字摄影技术建立壁画 “数字档案”,为修复提供精准数据;② 研发 “壁画病害模拟系统”,预判风险并制定保护方案(每点 3 分,共 6 分,若答 “‘数字敦煌’项目实现文化共享” 也可,需对应主体内容)。
2.具体举例说明 “壁画病害模拟系统” 的作用(2 分),让 “系统能预判风险、制定科学方案” 的表述更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 分)。
3.引用院长的话,点明敦煌研究院守护壁画的目标(2 分),同时体现科研人员的责任与情怀,升华文章主题(2 分)。
三、写作(30 分)
评分标准:
内容(15 分):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五个 W” 清晰,事件真实新鲜(12-15 分);结构较完整,“五个 W” 较清晰,事件较具体(8-11 分);结构混乱,“五个 W” 不明确,事件空洞(0-7 分)。
表达(12 分):语言准确简洁,符合消息风格,无明显语病(10-12 分);语言较通顺,基本符合消息风格,少量语病(7-9 分);语言不通顺,不符合消息风格,语病多(0-6 分)。
卷面(3 分):字迹工整,无错字、涂改(3 分);字迹较工整,少量错字、涂改(1-2 分);字迹潦草,错字多、涂改多(0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