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1.(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影响该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海拔高度 C.纬度高低 D.植被差异【答案】A【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 我国内蒙古自治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以 影响该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地形。从海陆位置角度考虑,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距离海洋越近,降水越多。从地形角度考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2025八下·杭州月考)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 )A.“地下运河”坎儿井 B.独具特色的“雪域文化”C.充满激情的那达慕大会 D.历史感十足的日光城【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A.”地下运河“坎儿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灌溉工程,不是内蒙古独特的风情,故A选项错误;B.“雪域文化”是青藏高原的景象,不是内蒙古独特的风情,故B选项错误;C.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的聚居区,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故C选项正确;D.日光城是拉萨,拉萨位于西藏,与内蒙古高原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高原的相关知识。内蒙古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蒙古族的节日是那达慕大会。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例如广西壮族的节日是三月三,藏族的节日是雪顿节,傣族的节日是泼水节。3.(2025八下·杭州月考)2023年下半年,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新闻引发热议。关于新疆“海鲜”丰收的原因,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鱼类生长B.天山雪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优质条件C.新疆地区降水丰富,水域资源较为充足D.新疆引入海水,为鱼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答案】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疆“海鲜”丰收的原因, 天山雪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优质条件 。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距海遥远,不可能引入海水。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鱼类生长 ,说法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常用的做法是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可形成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4.(2025八下·杭州月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策的调整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②我国的人口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人口素质③实施二孩政策能够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④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施二孩政策能够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政策的调整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故②说法错误;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故④说法错误,所以②④解读错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口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5.(2025八下·杭州月考)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两大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资源方面的国情是( )A.自然资源破坏浪费严重B.各地天然气、水资源都十分短缺C.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D.天然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两大工程都反映我国资源的消费地与生产地不一致,即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不能反应我国 自然资源破坏浪费严重,也不能反应各地天然气、水资源都十分短缺和 天然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是资源人均不足。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6.(2025八下·杭州月考)作为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部大宪章,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大宪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方针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81年,十一届六中会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7.(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图反映了1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图片分析经济特区的设立( )经济特区 1980年GDP(亿元) 1985年GDP(亿元) 增长率深圳 2.7 39.0 1344%珠海 2.6 13.8 431%汕头 10.8 25.3 134%厦门 6.4 18.9 195%A.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现增长B.使深圳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C.实现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题干“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可知,1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迅速,都超过100个百分点,说明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经济特区主要通过特惠政策,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并非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排除A项。材料只是描述了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无法得出深圳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排除B项。材料只是描述了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不能说明全国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8.(2025八下·杭州月考)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1978年5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拨乱反正的完成C.两极格局的结束 D.国际环境的变化【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可知,材料信息表明,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反映了国际环境的变化,为我国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D项。1980年,中央设立四大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结束,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5八下·杭州月考)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A.“粮票”“计划经济” B.“公私合营”“红卫兵”C.“大跃进”“人民公社” D.“大包干”“下海经商”【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流行语”,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出现“下海经商”浪潮,故选D项。“粮票”“计划经济”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流行语,排除A项。“公私合营”“红卫兵”是三大改造和“文革”时代的流行语,排除B项。“大跃进”“人民公社”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流行语,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10.(2025八下·杭州月考)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二共识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九二共识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选D项。和平统一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的方针,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A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是阻挠祖国统一的因素,与“九二共识”无关,排除B项。“九二共识”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11.(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牧草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故答案为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内蒙古自治区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适宜牧草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三河马、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12.(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2025年将建成全球最大氢能产业体系,通过绿氢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这体现了绿色和创新的新发展理念。( )【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氢能是清洁能源,使用氢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通过绿氢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这体现了绿色和创新的新发展理念,故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能源。我国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太阳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13.(2025八下·杭州月考)一五期间,党领导全国人民重点发展轻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答案】错误【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准确识记。14.(2025八下·杭州月考)“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初农民的朴素认识。【答案】正确【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了分配自主权。本题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15.(2025八下·杭州月考)天水麻辣烫凭借一条短视频“火出圈”。九年级小王同学计划围绕该主题,进行课堂时事演讲。他搜集资料,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丝路重镇·环境伏】材料一:天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市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渭河及支流横贯其中。天水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降水适中,被称为“陇上小江南”。 天水麻辣烫 【热辣滚烫·甘味浓】材料二: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来自本地特产——甘谷辣椒。●天水的地理环境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1℃ 年降水量:500-600mm 年日照时:1900-2300h1 月均温-1℃ 7月均温22℃ 土壤:土层深厚,以沙土为主 ●甘谷辣椒的生长习性: 喜温,喜湿怕积水,喜肥。【泼天富贵·长久留】材料三: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天水全市人民都在努力。天水政府部门连夜刷墙、修路,巩固“硬件”,在机场组织了专车服务,开通了“麻辣烫专线”,市监局也加紧对各个店铺进行检查,保证食品和服务品质。热心网友迅速整理出天水麻辣烫之旅,除了麻辣烫,感受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三国古战场文化等,均列入其中。(1)天水南靠 山脉,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位于兰州的 (方位)。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填序号)符合天水的气候特点。(2)依据材料一,分析天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分析天水种植甘谷辣椒的有利条件。(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水该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答案】(1)秦岭;北方;东南;③(2)冬季时,西北部的地形对冬季风起到阻挡和削弱的作用,使得其冬季少严寒;天水地势较高,受地势的影响,夏无酷暑。(3)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土质疏松肥沃;充足的光照。(任选3点)(4)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天水南部是秦岭山脉,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天水位于兰州的东南方向,题目中①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②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水是温带季风气候,故③符合天水的气候特点;故答案为:秦岭,北方;东南;③。(2)天水位于甘肃省境内,天水的北部地区有山脉,地形对山脉具有阻挡和削弱作用,所以冬无严寒;天水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故答案为:冬季时,西北部的地形对冬季风起到阻挡和削弱的作用,使得其冬季少严寒;天水地势较高,受地势的影响,夏无酷暑。(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辣椒喜欢在降水较少,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喜温喜湿的地区生长,天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满足辣椒生长的气温需求;天水附近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为辣椒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天水位于黄土高原,土壤肥沃;故答案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土质疏松肥沃;充足的光照。(4)从材料三可以知道,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天水市人民都在努力,天水政府部门连夜刷墙、修路,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升当地的服务质量; 除了麻辣烫,还展示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还可以推出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故答案为: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西北地区等知识。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降水较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16.(2025八下·杭州月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民主、民富国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式现代化示意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摘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三 坚定中国道路年份 历史事件 年份 历史事件1949 新中国成立 2001 中国加入WTO1956 中共八大召开 2012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1980 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017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984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2022 中共二十大召开(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果。(2)从材料二图中①处,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二把1949年和1978年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4)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 ”,为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成果: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1954年的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南方谈话:讲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依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图一:1949·协商民主”,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据材料一“图二:1954·人民民主”,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材料一“图三:自治民主”,结合所学可知,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据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示意图”可知,①对应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巡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依据题意,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立一个观点。据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改革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事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由此得出观点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然后,以小岗村改革和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做到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如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故答案为:(1)成果: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1954年的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南方谈话:讲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点评】本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1.(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影响该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海拔高度 C.纬度高低 D.植被差异2.(2025八下·杭州月考)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 )A.“地下运河”坎儿井 B.独具特色的“雪域文化”C.充满激情的那达慕大会 D.历史感十足的日光城3.(2025八下·杭州月考)2023年下半年,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新闻引发热议。关于新疆“海鲜”丰收的原因,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鱼类生长B.天山雪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优质条件C.新疆地区降水丰富,水域资源较为充足D.新疆引入海水,为鱼生存提供基本条件4.(2025八下·杭州月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策的调整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②我国的人口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人口素质③实施二孩政策能够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④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2025八下·杭州月考)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两大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资源方面的国情是( )A.自然资源破坏浪费严重B.各地天然气、水资源都十分短缺C.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D.天然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6.(2025八下·杭州月考)作为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部大宪章,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大宪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7.(2025八下·杭州月考)下图反映了1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图片分析经济特区的设立( )经济特区 1980年GDP(亿元) 1985年GDP(亿元) 增长率深圳 2.7 39.0 1344%珠海 2.6 13.8 431%汕头 10.8 25.3 134%厦门 6.4 18.9 195%A.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现增长B.使深圳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C.实现了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D.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8.(2025八下·杭州月考)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企业为寻找出路,瞄准了中国市场。1978年5月,邓小平指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签署了政府贷款协议。这说明当时我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是(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拨乱反正的完成C.两极格局的结束 D.国际环境的变化9.(2025八下·杭州月考)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A.“粮票”“计划经济” B.“公私合营”“红卫兵”C.“大跃进”“人民公社” D.“大包干”“下海经商”10.(2025八下·杭州月考)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九二共识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1.(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2.(2025八下·杭州月考)我国2025年将建成全球最大氢能产业体系,通过绿氢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这体现了绿色和创新的新发展理念。( )13.(2025八下·杭州月考)一五期间,党领导全国人民重点发展轻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14.(2025八下·杭州月考)“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初农民的朴素认识。15.(2025八下·杭州月考)天水麻辣烫凭借一条短视频“火出圈”。九年级小王同学计划围绕该主题,进行课堂时事演讲。他搜集资料,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丝路重镇·环境伏】材料一:天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市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渭河及支流横贯其中。天水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降水适中,被称为“陇上小江南”。 天水麻辣烫 【热辣滚烫·甘味浓】材料二: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来自本地特产——甘谷辣椒。●天水的地理环境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1℃ 年降水量:500-600mm 年日照时:1900-2300h1 月均温-1℃ 7月均温22℃ 土壤:土层深厚,以沙土为主 ●甘谷辣椒的生长习性: 喜温,喜湿怕积水,喜肥。【泼天富贵·长久留】材料三: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天水全市人民都在努力。天水政府部门连夜刷墙、修路,巩固“硬件”,在机场组织了专车服务,开通了“麻辣烫专线”,市监局也加紧对各个店铺进行检查,保证食品和服务品质。热心网友迅速整理出天水麻辣烫之旅,除了麻辣烫,感受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三国古战场文化等,均列入其中。(1)天水南靠 山脉,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位于兰州的 (方位)。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填序号)符合天水的气候特点。(2)依据材料一,分析天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分析天水种植甘谷辣椒的有利条件。(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水该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16.(2025八下·杭州月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民主、民富国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式现代化示意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摘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三 坚定中国道路年份 历史事件 年份 历史事件1949 新中国成立 2001 中国加入WTO1956 中共八大召开 2012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1980 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017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984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2022 中共二十大召开(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果。(2)从材料二图中①处,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二把1949年和1978年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4)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 ”,为题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 我国内蒙古自治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所以 影响该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地形。从海陆位置角度考虑,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距离海洋越近,降水越多。从地形角度考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A.”地下运河“坎儿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灌溉工程,不是内蒙古独特的风情,故A选项错误;B.“雪域文化”是青藏高原的景象,不是内蒙古独特的风情,故B选项错误;C.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的聚居区,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故C选项正确;D.日光城是拉萨,拉萨位于西藏,与内蒙古高原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高原的相关知识。内蒙古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蒙古族的节日是那达慕大会。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有自己的节日,例如广西壮族的节日是三月三,藏族的节日是雪顿节,傣族的节日是泼水节。3.【答案】B【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疆“海鲜”丰收的原因, 天山雪水为冷水鱼的生长创造优质条件 。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距海遥远,不可能引入海水。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鱼类生长 ,说法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即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常用的做法是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研究发现,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接近。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可形成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4.【答案】C【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调整”,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施二孩政策能够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政策的调整与提高人口素质无关,故②说法错误;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故④说法错误,所以②④解读错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口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5.【答案】C【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两大工程都反映我国资源的消费地与生产地不一致,即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不能反应我国 自然资源破坏浪费严重,也不能反应各地天然气、水资源都十分短缺和 天然气、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是资源人均不足。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6.【答案】B【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据题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方针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81年,十一届六中会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7.【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题干“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可知,1980-1985年中国四个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迅速,都超过100个百分点,说明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经济特区主要通过特惠政策,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并非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排除A项。材料只是描述了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无法得出深圳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排除B项。材料只是描述了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情况,不能说明全国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经济特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8.【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困难,它们的资金没有出路,愿意把钱借给我们”可知,材料信息表明,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反映了国际环境的变化,为我国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D项。1980年,中央设立四大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结束,与材料时间“20世纪70年代”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D【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流行语”,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出现“下海经商”浪潮,故选D项。“粮票”“计划经济”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流行语,排除A项。“公私合营”“红卫兵”是三大改造和“文革”时代的流行语,排除B项。“大跃进”“人民公社”是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流行语,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改革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10.【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九二共识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选D项。和平统一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的方针,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A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是阻挠祖国统一的因素,与“九二共识”无关,排除B项。“九二共识”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11.【答案】正确【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牧草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故答案为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内蒙古自治区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适宜牧草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三河马、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12.【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氢能是清洁能源,使用氢能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通过绿氢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引领能源结构深度变革,这体现了绿色和创新的新发展理念,故该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能源。我国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太阳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13.【答案】错误【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准确识记。14.【答案】正确【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了分配自主权。本题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15.【答案】(1)秦岭;北方;东南;③(2)冬季时,西北部的地形对冬季风起到阻挡和削弱的作用,使得其冬季少严寒;天水地势较高,受地势的影响,夏无酷暑。(3)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土质疏松肥沃;充足的光照。(任选3点)(4)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天水南部是秦岭山脉,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天水位于兰州的东南方向,题目中①是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②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水是温带季风气候,故③符合天水的气候特点;故答案为:秦岭,北方;东南;③。(2)天水位于甘肃省境内,天水的北部地区有山脉,地形对山脉具有阻挡和削弱作用,所以冬无严寒;天水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夏无酷暑;故答案为:冬季时,西北部的地形对冬季风起到阻挡和削弱的作用,使得其冬季少严寒;天水地势较高,受地势的影响,夏无酷暑。(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辣椒喜欢在降水较少,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喜温喜湿的地区生长,天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满足辣椒生长的气温需求;天水附近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为辣椒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天水位于黄土高原,土壤肥沃;故答案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土质疏松肥沃;充足的光照。(4)从材料三可以知道,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天水市人民都在努力,天水政府部门连夜刷墙、修路,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升当地的服务质量; 除了麻辣烫,还展示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还可以推出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故答案为: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举办特色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西北地区等知识。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降水较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16.【答案】(1)成果: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1954年的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南方谈话:讲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依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图一:1949·协商民主”,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据材料一“图二:1954·人民民主”,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材料一“图三:自治民主”,结合所学可知,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据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示意图”可知,①对应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巡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依据题意,从材料三中选取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立一个观点。据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改革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事件,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由此得出观点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然后,以小岗村改革和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做到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如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故答案为:(1)成果: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实现了全国各领域的团结;1954年的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南方谈话:讲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小岗村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深圳特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入WTO加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化现代化进程。总之,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需要持续坚持。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论述: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模式,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奠定现代化经济基础;特区建设探索开放路径: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外向型经济示范效应,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速现代化进程;融入全球实现跨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推动制造业升级与对外贸易增长,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总之,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与技术革新,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点评】本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第三次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