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 图形的认识(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射线AB也可以写作射线BAC.等角的余角相等 D.同角的补角相等2.已知线段AB=8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2cm,若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为( )A.5cm B.5cm或3cm C.7cm或3cm D.7cm3.如图,AD⊥OB,BC⊥OA,垂足分别为D、C,AD与BC相交于点P,若PA=PB,则∠1与∠2的大小是( )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由A到B有①、②、③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选①的理由是( )A.因为它直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间距离的定义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用如图所示的七项板拼成的,则不能用七巧板拼成的那幅图是( )A. B.C. D.6.已知∠α=76°22',则∠α的补角是( )A.103°38' B.103°78' C.13°38' D.13°78'二、填空题7.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则∠AOB的度数为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与“建”字所在面相对的面的字是 .9.如图,点 在线段 上, ,点 分别是 的中点,则线段 .10.钟表上4时15分钟,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是 .11.如图,点 在直线 上, 是 的平分线, , ,则 .12. .三、计算题13.计算:(1)﹣22÷﹣(﹣)×(﹣3)2(2)16°51′+38°27′×3﹣35°29′.14.(1)阅读思考:小迪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表示这两点数的差”来表示,探索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线段的长度可表示为:,于是他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当时,(较大数一较小数).(2)尝试应用:①如图2所示,计算:________,_________;②把一条数轴在数m对应的点处对折,使表示和2020两数的点恰好互相重合,求数m的值;(3)问题解决:①如图3所示,点P表示数x,点M表示数,点N表示数,且,求出点P和点N分别表示的数;②在上述①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Q,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所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四、解答题15.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图形填空:(1);(2);(3)若,D是线段中点,B是线段中点,求线段的长.16.如图,已知线段AB,①尺规作图:反向延长AB到点C,使AC=AB;②若点M是AC中点,点N是BM中点,MN=3cm,求AB的长.17.如图,已知OB平分 ,OD平分 , , ,求 的度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答案】B【知识点】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3.【答案】D【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4.【答案】D【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答案】C【知识点】七巧板与拼图制作6.【答案】A【知识点】补角7.【答案】75°【知识点】角的运算8.【答案】强【知识点】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9.【答案】7【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10.【答案】【知识点】钟面角、方位角11.【答案】15°【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12.【答案】【知识点】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13.【答案】解:(1)原式=﹣4×﹣(﹣)×9=﹣6+6=0;(2)原式=16°51′+115°21′﹣35°29′=131°72′﹣35°29′=96°43′.【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常用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14.【答案】(2)①;②数m的值为1000;(3)①点P表示的数为,点N表示的数为2;②存在,点Q表示的数为或.【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5.【答案】(1),,(2)(3)线段的长为【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16.【答案】解:①如图 ,②如图1 ,由点M是AC中点,点N是BM中点,得MN= BM,MC= AC= AB.BC=2AB.MN= (BC﹣CM)= (2AB﹣ AB)= AB.∵MN=3,∴ AB=3,∴AB=4cm【知识点】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17.【答案】解: 平分 ,OD平分 ,设 , ,, ,,,,解得 ,即 ,【知识点】角的运算;角平分线的概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