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章 图形的认识(培优)一、单选题1.如图,把一个周长为定值的长方形分割为五个四边形,其中是正方形,,,,都是长方形,这五个四边形的周长分别用,,,,表示,则下列各式的值为定值的是( )A. B. C. D.2.我们规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任意不重合的两点M(x1,y1),N(x2,y2)之间的折线距离为 ,例如图①中,点M(-2,3)与点N(1,-1)之间的折线距离为 .如图②,已知点P(3,-4),若点Q的坐标为(2,t),且 ,则t的值为( )A.-7或1 B.-5 或13 C.5或-13 D.-1或73.如图,为直线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动点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是点的速度的3倍.在运动过程中,若要知道的长,则只要知道下列哪条线段的长,该线段是( )A. B. C. D.4.如图,点M在线段AN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和AN的中点;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 )A. B. C. D.5.若四条直线在平面内交点的个数为 ,则 的可能取值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6.如图,点为线段上两点,,且,设,则方程的解是( )A. B. C. D.二、填空题7.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4,2,C是射线BA上的一个动点,以C为折点,将数轴向左对折,点B的对应点落在数轴上的B'处.(1)当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时,线段AC= .(2)若B'C=3AC,则点C表示的数是 .8.我们将圆形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看作是两条从圆心发出的射线,当时针和分针夹角180度时形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刚好平分钟面,我们将这样的时刻称为“平衡时刻”,如图,6点整就是一个平衡时刻,请问从0时到24时共有 个平衡时刻.9.从12点整开始到1点,经过 分钟,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恰好为 .10.如图①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如图②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面的字是 .11.如图1,点C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的“好点”;如图2,已知.动点P从点A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B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A匀速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点P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当 s时,Q为线段的“好点”.12.如图5所示,∠BAD= + ,∠AOC= + ,我们也把∠AOC叫做 角.三、计算题13.问题情景: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无盖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小组利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制作出两种不同方案的无盖长方体盒子.①根据图1方式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先在纸板四角剪去四个同样大小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则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为______平方厘米;②根据图2方式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先在纸板上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已知,求该长方体纸盒的体积;(2)小明按照图1的方式用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制作了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小明想利用这个盒子研究无盖长方体的展开图,他发现其中有一种展开图外围周长为156厘米,求小明剪去的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四、解答题14.用如图所示的长31.4cm,宽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体,求需加上的两个底面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3.14)15.如图,数轴上有A,B,C三个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10,满足|a+24|+|6+10|=0, 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a,b的值;(2)写出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3)若点P到A点的距离是点P到B点的距离的2倍,求点P对应的数;(4)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当P,Q两点相遇时,两点停止运动.直接写出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几秒时,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16.如图1,将两块直角三角板(一块含有、角,另一块含角)摆放在直线上,三角板绕点以每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第一次与射线重合时三角板停止转动,设旋转时间为秒.(1)当时,求和的度数;(2)如图2,若两块三角板同时旋转,三角板以每秒的速度绕点顺时针旋转,当第一次与射线重合时三角板立即停止转动.①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射线和射线重合前和的度数;②整个旋转过程中,当满足时,求出相应的的值.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2.【答案】C【知识点】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3.【答案】D【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4.【答案】A【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用代数式表示数值变化规律5.【答案】D【知识点】相交线的相关概念6.【答案】D【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7.【答案】(1)3(2)-2.5或-7【知识点】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8.【答案】22【知识点】钟面角、方位角9.【答案】20或【知识点】钟面角、方位角;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和差倍分问题10.【答案】路【知识点】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11.【答案】或8【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12.【答案】∠BAC;∠CAD;∠AOD;∠DOC;平【知识点】角的概念及表示;角的运算13.【答案】(1)①484;②立方厘米;(2)4厘米,或7厘米,或8厘米【知识点】几何体的展开图;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14.【答案】解:由题意得:底圆的周长=长方形的长=31.4cm则底圆的半径=31.4÷3.14÷2=5cm则底圆的面积=3.14×52=78.5cm2答:需加上的两个底面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知识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与分类;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几何体的展开图15.【答案】(1)解:∵ |a+24|+|6+10|=0,∴a+24=0,b+10=0,解得:a=-24,b=-10.(2)由题意可得:点P表示的数是-24+t.(3)∵ 点P到A点的距离是点P到B点的距离的2倍,∴,解得:或,当时,;当时,;综上所述:点P对应的数是4或.(4)点P运动到点B的时间为(秒),设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m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①当点P在点Q的右侧,且点Q还没追上点P时,则3m+4=14+m,解得:m=5;②当点P在点Q的左侧,且点Q追上点P后,则3m-4=14+m,解得:m=9;③当点Q到达点C后,且点P在点Q左侧时,则14+m+4+3m-34=34,解得:m=12.5;综上所述: 在点Q开始运动后第5、9、12.5秒时,P, 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线段上的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的非负性;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16.【答案】(1),(2)①①当与不重合前到重合时,,;当与重合后到第一次与射线重合时:,;②或【知识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