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学年第一学期华师大版九上第一章《化学反应》单元测验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5学年第一学期华师大版九上第一章《化学反应》单元测验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华师大版九上第一章《化学反应》单元测验B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160,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2,S:32,Ca:40,N:1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5·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铝离子: B.2个硫原子:
C.银元素:AG D.氯化镁:
2、(2025·四川省眉山市)维生素A(C20H30O)有助于保护视力,缺乏它会引起夜盲症。下列有关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三个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是286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C、H、O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0:30:1
3、(2025·新疆省)宇树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向“芯”而兴。三氟化氮()是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用于蚀刻硅芯片。已知中氟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2025·湖北省武汉市)利用捕集的生产低碳、零碳燃料,既可缓解能源危机,又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新型催化剂,可催化转化为甲醇,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的化学性质相同
B.Ⅰ中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Ⅱ中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D.Ⅰ和Ⅱ中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均发生改变
5、(2025·重庆市)用天平称量铜粉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如甲图所示)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同一实验中,相同时间内,容器内各种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乙图至丁图所示(e点为丁图图像上任意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的固体质量与d点相等
B.b点的气体分子总数比c点少
C.a点的的体积分数比d点大
D.c点与e点的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6、(2025·四川省眉山市)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对氮肥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化学式为NH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保持不变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7、(2025·湖北省)在探究蜡烛元素组成时,做了如图的实验。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蜡烛一定含有氧元素 D.蜡烛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8、(2025·天津市)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
B.该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NaCl和的质量比为117:36
D.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可作为理想的清洁燃料
9、(2025·四川省广安市)甲酸(HCO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工原料。加热时,选择不同的催化剂,甲酸可发生下图所示两种情况的化学反应。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C.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D.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主要向某一方向进行
10、(2025·安徽省)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和模拟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质量、各生成物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X的化学式为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容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硅芯片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下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C.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乙与丁变化的质量比是
12、(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8 2 9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6 2 7
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16
B.物质乙一定是单质
C.物质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与丁变化的质量之比为
13、(2025·四川省宜宾市)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可产生H2O2,进而制得O2。实验小组利用此原理,自制简易供氧器(如图)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B.I中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C.Ⅱ中的水可用于增加O2的湿度 D.该装置不能控制产生O2的快慢
14、(2025·吉林省)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15、(2025·眉山) 物质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a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一定含有C、H元素 B.若a=2,X 为C2H4
C.X可能是乙醇 D.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可能减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5·湖南省)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从海洋综合利用到月球资源开发,我国一直在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胜枚举。
(1)我国是世界上烧制木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木炭具有可燃性,则可用于 。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铜术的国家之一,西周开始以辉铜矿等硫化矿为原料炼铜,冶炼过程产生的中氧元素化合价为价,则硫元素化合价为 价。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梦溪笔谈》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磁石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中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17、(2025·天津市)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发展科学思维。
(1)物质变化:结合以下反应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微观分析,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宏观分析,该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量变化:“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分解释放出热量和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 。
(3)调控反应: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需要 (填“调小”或“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4)可持续发展: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石灰石进行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若吸收640t二氧化硫,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t。
18、2025·湖南省)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 ;反应中有 种单质;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
19、(2025·安徽省)小明和小安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I.小明同学使用溶液进行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小安同学使用固体进行实验。
(3)在实验方案中,下列图标需要标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向试管中加入正确的操作是 。
(5)氧气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
20、(2025·长春)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制甲醇(化学式为CH3OH,甲醇是内燃机的理想燃料之一)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图中表示CH3OH的是   (填序号)。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16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g(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2025·内蒙古)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兴趣小组以“氧气的制备”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I、实验室制氧气
(1)用A装置制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2)若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Ⅱ、工业制氧气
(3)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当液态空气升温时,由于液氮沸点比液氧沸点 ,液氮先汽化,剩下的主要是液氧。
(4)利用膜分离法制氧气。如下图所示,利用氧分子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氮分子的体积实现分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
Ⅲ、空间站内的氧气再生
空间站内电解产生的供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与航天员呼出的通过“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转化为和,生成的再进行电解,实现的再生。示意图如下。
(5)“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电解水的质量为,“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为的原因是 。(忽略非反应损耗)
22、(2025·江苏省连云港市)“鱼浮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遇水分解为Na2CO3和H2O2,能快速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学习小组对增氧原理进行探究。
已知∶溶解氧是指水溶液中溶解O2的浓度,单位mg·L-1,可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
【猜想】
(1)“鱼浮灵”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溶液。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协同作用。
【实验】
实验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过碳酸钠溶液,测量其pH。向过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2)下列仪器在配制溶液过程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3)室温下,测得过碳酸钠溶液的pH=10.5,说明其溶液呈 性。
(4)由实验Ⅰ可知,过碳酸钠溶液中能使水体增氧(产生O2)的物质为 。
实验Ⅱ∶室温下,在相同时间内用溶解氧传感器测量80mL的下列试剂,测得下表数据。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ⅳ
测量试剂 水 4%Na2CO3溶液 4%H2O2溶液 4%H2O2溶液+2gNa2CO3
溶解氧/mg·L-1 4.6 4.4 6.5 9.1
【结论】
(5)由实验Ⅰ、Ⅱ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填“一”或“二”或“三”)正确。
【反思】
已知∶①在一定pH范围内,pH越大水体中的H2O2越易分解,溶解氧越大。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部分与水反应生成和OH-。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pH大。
(6)为验证溶液pH对H2O2分解的影响,还需补充完整以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各取80mL4%的H2O2溶液于两只烧杯中,向烧杯中分别加入 ,在相同时间内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溶液的溶解氧。(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NaCl、NaOH)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3、(2025·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剥开柑橘能闻到清香的气味,因为柑橘皮中含有芳樟醇(化学式为)。请回答:
(1)芳樟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芳樟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15.4g芳樟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4.(2025·四川省南充市)维生素D3(C27H44O)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常与碳酸钙一起作为补钙剂的成分。请计算:
(1)维生素D3 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 g 维生素D3 含 有 8g 氧元素。
(3)某补钙剂标签如图所示,小丁同学对标签中标注的含钙量产生质疑。取10片该补钙剂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其 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完全反应后收集到CO2的质 量为3.96g。依据实验数据,计算该补钙剂中钙元 素的质量分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此标签标注 的含钙量是否真实。(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 确到0.1%)
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商品名称 Xx补钙剂
配料表 碳酸钙、维生素D ……
规格 2g片
含钙量(%) ≥17.5%
储存条件 遮光、密闭、室温干燥保存
保质期 三年
25、(2025·吉林省)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
(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
26、(2025·广东省)甲醇()作为燃料应用于汽车领域,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CO单位排放量较高的是 汽车。每行驶100km,甲醇汽车比汽油汽车可减少排放的质量为 g。
(2)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ⅰ.该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铟()中In的化合价为 。
ⅱ.若要生产48t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ⅲ.实际生产时,还会生成CO。一定条件下,含碳产物中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20%,若反应了99kg ,则制得的质量为 kg。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DBCBC 6-10: CCBBA 11-15:BDDC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作燃料
(2)+4
(3) 混合物
17、(1) 分子
(2)3
(3)调大
(4)1000
18、 14:3 两 1:3
19、(1)长颈漏斗
(2)
(3)bc
(4)b、c
(5)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20、(1)丁
(2)
(3)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1) 分解反应
(2)B (3)低 (4)小于
(5)
(6)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用于 “萨巴蒂尔反应”,参与反应的氢元素质量一部分转化到甲烷中,另一部分转化到生成的水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m2小于电解水的质量m1
22、(1)溶液
(2)B
(3)碱
(4)
(5)三
(6)2gNaCl和2gNaOH固体溶解,冷却至室温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3、(1)154(2)(3)12
24.(1)11:4
(2)192
(3)解:设10片补钙剂中CaCO3质量为x
x=9g
上述CaCO3中钙元素质量为:
该补钙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大于17.5%
答:补钙剂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0%,此标签标注的含钙量真实。
25、(1)
(2)解:设所需NH3的质量为x
x=34t
答:44吨CO2能与34吨NH3恰好完全反应。
26、【答案】(1) 汽油 23
(2) +3 解:设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x。
x=66t
答:理论上至少需消耗的质量为66t。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