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2025-2026学年九上科学9月月考练习卷(含答案 第1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诸暨市2025-2026学年九上科学9月月考练习卷(含答案 第1章)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九上科学9月月考练习卷
考试范围:第1章;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0分)
1.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是)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所示),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A. 食盐水 B. 白酒 C. 蔗糖水 D. 白醋
2.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静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B. C. D.
3.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有()① ② ③ ④ ⑤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5.如图所示,两圆相交部分是两种物质混合后的现象。下列对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处形成浅绿色溶液 B. b处产生大量气泡 C. c处反应放热 D. 处溶液呈红色
6.有四种澄清透明的溶液:①溶液,②溶液,溶液,④ NaOH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其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④①③ B. ④①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7.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在 c处取得水样,经检测,且只含有少量 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应是()
A. 、NaCl B. 、
C. 、HCl D. 、
8.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稀盐酸分别滴入试管甲和乙中,如图所示;
②将反应后甲、乙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则步骤②所得无色滤液中()
A. 可能含有HCl B. 可能含有NaCl、和
C. 一定含有NaCl和 D. 一定含有NaCl和
9.实验室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王想探究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完全变质,设计了两种方案: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对于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 )
A. 两种方案都可行 B. 方案①可行,方案②不可行
C. 两种方案都不可行 D. 方案①不可行,方案②可行
10.向盛有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下列 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11.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Zn粒、粉末、固体和溶液的 4支试管中。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和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4支试管中均得到无色溶液
B. 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
C. 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进废液缸将不再发生新的反应
D. 改用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现象都与稀硫酸相同
12.小敏研究酸碱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烧杯中水的质量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如表所示的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的顺序依次是( )
A. HCl、,,
B. 、、、
C. 、、、
D. HCl、、、
14.向如表所示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物质的质量关系,能用该图像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混合物 稀盐酸
② 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③ 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④ 表面完全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5.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 检验氢氧化铝是否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B. 利用稀盐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C. 用过量的石灰水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D. 分离和,先通入混合气体,再滴加稀硫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2.0分)
16.硫酸随着浓度的改变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1)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烘干,水洗,在竹片上就得到一幅精美的呈黑色或褐色的竹片画。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制作竹片画时就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性。
(2)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但过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少量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在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工业上浓硫酸用铁罐来储存。装过浓硫酸的铁罐在用水清洗时会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7.某市化工企业发生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氟酸的pH________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写出氢氟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所示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横线上写出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能与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19.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将一溶液逐滴滴加到盛有另一种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实验前烧杯中溶液为________。
(2)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制碱方法。表中为侯氏制碱法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2.2 21.8 39.7 48.8
NaCl 35.8 36.0 36.3 36.6
8.2 9.6 11.1 12.7
(1)由表可知,在10~40℃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则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制碱原理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和生成晶体和,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
①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表格分析,析出晶体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字母)。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溶解度小于 NaCl
C.生成的质量大于消耗的 NaCl质量
21.某研学小组进入柑橘园劳动。农技人员介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肥效和土壤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回答问题:
(1)研学小组给柑橘树苗施肥时,对碳铵、尿素的肥效进行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氮肥中,含氮量较高的是_____。
(2)研学小组测得某处土壤,说明该土壤呈_____性,不利于该种果树的生长。某钾肥既可以解决此问题,又可以增强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该肥料是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钾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0分)
22.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检验试管C反应后的溶液(无色)中是否含,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________。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NaOH溶液
(4)将试管E中的浊液过滤,为探究滤液的成分,小李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向滤液中加入锌粒,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
方案二:向滤液中加入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 HCl和。
其中方案________(填“一”或“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将药品更换为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 b.溶液
c.固体 d.金属铝
23.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微溶于水;②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溶液中数量太少。
猜想三:溶液呈酸性,沉淀不能存在。
(1)小舟用pH试纸测和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说明溶液中没有。该现象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的数量,换用浓 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如图甲所示),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三成立。然后,小舟将溶液逐滴滴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所示),先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杭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得出结论】分析图像得出,废液中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是___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一定质量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的沉淀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减少的沉淀是________。
(3)杂质一定含有________。
26.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为)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反应为。该同学把一定量的加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洗涤后的滤渣,并对滤渣及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三明显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并实验1】
取少量固体加入水中,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说明猜想一正确。
【提出问题2】滤液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
猜想三:、。
【设计并实验2】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实验总结】
①综合上述所有实验,说明一定量的加入溶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恰好完全反应”“过量”或“过量”)。
②写出往电石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①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及________。
②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7.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杂质可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实验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滤渣未经干燥便进行称量,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结果精确到0.1%)。
28.烧杯中盛有和 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多少?
(3)图中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4)图中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9.某溶液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反应中加入的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某同学说该溶液中一定没有,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点的溶液含有________种溶质。
(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0.某化肥中可能混进了、、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是一种________肥,白色沉淀是________。
(2)加入稀盐酸后,无气泡产生,说明混合物中不含________。
(3)小明通过白色沉淀E和F,认为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和、一定没有,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A 4. D 5. D 6. A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B 13. D 14. B
15. D
16. (1)脱水( 2)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逐渐降低,当硫酸浓度降低到一个临界值时,反应不再进行,故溶液中仍存在少量硫酸( 3)
17. (1) (2)化学 (3)
18. (1)如答图所示。

(2) (3)A
19. (1)氢氧化钾溶液( 2)、
20. (1)氯化钠( 2) (3)
(4)① ②AB
21. (1)尿素( 2)酸 C
22. (1)AD (2) (3)CD (4)一
23. (1)不支持( 2)产生红褐色沉淀( 3)溶液显酸性,当溶液过量时,产生的沉淀在酸性溶液中溶解
24. (1)溶液从无色变成红色( 2) (3)【作出猜想】碳酸钠 【得出结论】和 【拓展提高】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
25. (1)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 2)碳酸钡( 3)硫酸钠
26. 【猜想与假设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设计并实验 1】不变色【猜想与假设 2】 【设计并实验2】无明显现象 三 【实验总结】①恰好完全反应 ② 【拓展延伸】①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②密封防水
27. (1)使碳酸钠反应完全( 2)偏大
(3)解:设该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
答:该工业纯碱为合格品。
28. (1)
(2)解:由图像可知,与反应的 NaOH溶液的质量为。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解得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图中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答: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3)解:由图像可知,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 NaCl,设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由,

解得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2%。
(4)NaCl、NaOH
29. (1) (2)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若有硫酸铜,应该反应开始即生成沉淀,但图像中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 (3)2 (4)HCl、
30. (1)复合硫酸钡(或) (2)碳酸钾(或) (3)步骤①引入氯离子,干扰的检验 将步骤①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