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全等图形 课件(共32张PPT) 初中数学冀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全等图形 课件(共32张PPT) 初中数学冀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3.2 全等图形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理解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概念,会识别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能准确找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观察图中的各组图形,试着发现它们的规律.
一、全等图形
问题1 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提示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知识梳理
我们把能够 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图形.在这两个全等图形中,互相重合的点叫作 ,互相重合的边叫作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作对应角.
完全重合
对应点
(1)观察下面三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
例1
解 前2个不是全等图形,只有图③是.
(2)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全等,图中小写字母表示四边形的边长,则∠D'=    ,∠A=    ,B'C'=  ,AD=  .
120°
70°
b
d
反思感悟
(1)全等图形的特征:两“相同”与两“无关”.
两“相同”:①形状相同;②大小相同.
两“无关”:①与位置无关;②与方向无关.
(2)全等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讲的是“真假美猴王”,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模样,连观音菩萨都分辨不出来.下面也有几组“美猴王”——图形,请你火眼金睛识别,其中不是全等图形的一组是
跟踪训练1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
B.图形全等,只与形状、大小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C.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D.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如图,四边形ABEF是由8个全等梯形拼接而成,其中AD=0.8,BC=1.6,则AF的长为
A.10.8 B.9.6
C.7.2 D.4.8

解析 ∵四边形ABCD为梯形,上底AD=0.8,下底BC=1.6,
四边形ABEF是由8个全等梯形拼接而成,
∴AF=4AD+4BC=4×0.8+4×1.6=9.6.
(4)试找出图中的全等图形:         .
②与⑦;③与 ;⑤与⑨
(5)沿图中的虚线画线,把下面的图形划分为两个全等的图形(用两种不同方法).
解 如图所示.
二、全等三角形
问题2 (1)两条能够完全重合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2)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角有什么关系?
(3)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的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相等.
提示 相等.
提示 相等,相等.
知识梳理
1.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2.我们用符号“ ”来表示两个图形全等.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完全重合

相等
相等
(课本P41例题)已知:如图,△ABC≌△DEF,∠A=78°,∠B=35°,BC=18.
(1)写出△ABC和△DEF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例2
解 边AB和边DE,边BC和边EF,
边AC和边DF分别是对应边;
∠A和∠D,∠B和∠DEF,
∠ACB和∠F分别是对应角.
(2)求∠F的度数和边EF的长.
解 在△ABC中,
∵∠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CB=180°-∠A-∠B=180°-78°-35°=67°.
∵△ABC≌△DEF,
∴∠F=∠ACB=67°,EF=BC=1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反思感悟
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1)对应顶点法:在确定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对应顶点的字母一般放在对应的位置.
(2)观察法:若两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转、旋转后能够完全重合,则重合的边和角分别是对应边和对应角.
(3)隐含条件法: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一般为对应元素.
(4)边角大小找法:最长边对最长边,最短边对最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1)如图,若△ABC≌△DEF,AB=4,BC=3,AC=5,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5
跟踪训练2

解析 ∵△ABC≌△DEF,AB=4,
∴DE=AB=4.
(2)如图,把△ABC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可用符号表示为      ,点B的对应顶点为   ,边DE的对应边为   ,∠BAC的对应角为     .
△ABC≌△ADE
点D
BC
∠DAE
(3)如图,△ABC≌△ADC,∠B+∠D=200°,∠BAD=64°.
①求∠BCA的度数;
解 ∵△ABC≌△ADC,
∴∠B=∠D,∠BAC=∠DAC.
∵∠B+∠D=200°,∠BAD=64°,
∴∠B=∠D=100°,∠BAC=∠DAC=32°,
∴∠BCA=180°-100°-32°=48°.
②若AB=6,CD=4,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
解 ∵△ABC≌△ADC,
∴AD=AB=6,BC=CD=4,
∴四边形ABCD的周长=AD+AB+BC+CD=6+6+4+4=20.
1.如图,△ABC≌△DEF,若BF=8,BE=1.5,则EC的长为
A.3 B.4
C.5 D.6

解析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EF=BC,
∴BE+CE=CF+CE,即BE=CF,
∵BF=8,BE=1.5,
∴EC=BF-BE-CF=BF-2BE=8-2×1.5=5.
2.如图,△ABD≌△EBC,EB=4 cm,BC=6 cm,则DE=  cm.
2
解析 ∵△ABD≌△EBC,BC=6 cm,
∴BD=BC=6 cm,
∵EB=4 cm,
∴DE=BD-EB=6-4=2(cm).
3.下面各对图形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
(1)边长都是10 cm的两个正方形;
解 边长都是10 cm的两个正方形大小,形状都相同,能完全重合,是全等图形.
(2)如图所示的两件衣服.
解 题图的两件衣服,大小不一样,不能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图形.
4.如图所示,△ABC≌△ADE,写出其对应顶点、对应边及对应角.
解 ∵△ABC≌△ADE,
∴对应顶点是点A和点A,点B和点D,点C和点E,
对应边是AB和AD,BC和DE,AC和AE,
对应角是∠B和∠D,∠C和∠E,∠BAC和∠DAE.
5.如图,△ABC绕点A旋转后与△ADE重合,点D在AC上.
(1)若AC=7,AB=3,求CD的长;
解 ∵△ABC绕点A旋转后与△ADE重合,
∴△ABC≌△ADE,
∴AD=AB=3,
∴CD=AC-AD=7-3=4.
(2)延长ED交BC于点M,∠BAC=68°,求∠CME的度数.
解 ∵△ABC≌△ADE,
∴∠EDA=∠B,
∴∠CME=180°-∠CDM-∠C,
∠BAC=180°-∠B-∠C,
又∵∠EDA=∠CDM,
∴∠CME=∠BAC=68°.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