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第2课时Section A 2a-2e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轻质减负】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第2课时Section A 2a-2e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轻质减负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第2课时Section A 2a-2e教学设计
课型: 听说课
二、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听说课需以真实语境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练等活动掌握语言技能,重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单元主题 “Same or Different” 隶属于 “人与自我” 范畴中的 “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 子主题,同时关联 “人与社会” 范畴中的 “人际互动与包容理解” 子主题。
本课时(Section A 2a-2e)围绕 “人物对比与团队协作” 展开,通过 “神话人物对比 — 双胞胎采访对话 — 寻找完美队友” 等系列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灵活运用(包括描述外貌、性格、习惯等多维度差异),熟练运用 “Congratulations on...!”“A is a little + 比较级 + than B”“A works as + 原级 + as B” 等核心句型,能在听力中准确抓取人物特征与差异信息,在口语中连贯描述人与人的异同,并理解 “差异互补促成优秀团队” 的道理,树立尊重个体差异、乐于合作的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包容与协作能力。
教材解读
本课时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Unit 3 “Same or Different” Section A 2a - 2e,是单元 “学习比较表达 - 运用比较描述 - 深化差异认知” 情境链的关键环节,承担 “语言内化 - 技能提升 - 情感升华” 的功能。文本由 “校园音乐节采访对话”“比较维度拓展”“同伴比较交流” 三部分构成:2a 呈现韩林对获奖双胞胎艾玛(Emma)和艾拉(Ella)的采访,提供 “人物差异描述” 的真实语料;2b 通过阅读对话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异同;2d 以思维导图形式,从外貌、性格、习惯、强项四个维度拓展比较所需词汇;2e 则让学生运用 2d 中的想法与同伴进行比较并交流。
内容维度上,核心词汇涵盖 “congratulation, prize, attend, besides, spare, pleasure” 等场景词汇,以及 “quieter, funnier” 等形容词比较级,同时涉及 “appearance, personality, habit, strength” 等描述比较维度的名词,构建 “人物比较” 的完整词汇网络;功能句型聚焦比较级的运用,包括 “祝贺场景句型(Congratulations on winning...!)”“程度修饰比较级(a little quieter than...)”“同级比较(work as hard as...)”“偏好表达(love...more than anything)” 等,形成 “场景引入 - 差异描述 - 情感表达” 的交际闭环。
活动设计呈梯度推进:2a 通过听力填空训练细节抓取能力;2b 借助对话阅读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异同;2d 开展比较维度词汇拓展,搭建表达支架;2e 通过同伴比较活动促进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输出。整体编排遵循 “输入(听、读) - 内化(梳理、练习) - 输出(说) - 升华(认知)” 的认知路径,既巩固比较级基础,又拓展其在多场景下的运用,同时通过 “人物比较” 主题,将语言学习与观察、描述身边人物的实践结合,为后续更深入探讨差异相关话题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1. 基础知识
词汇: 学生已掌握 “tall, short, fat, thin” 等基础描述性形容词及部分比较级(如 “taller, shorter”),但对 “congratulation, personality, strength” 等长难词汇的读音、拼写及用法不熟悉;易混淆 “more + 多音节形容词”(如 “more outgoing” 误写为 “outgoinger”)与单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如 “quieter” 漏写 “-er”)。
语法: 能运用简单比较级句型(如 “A is taller than B”),但对 “a little + 比较级”“as + 原级 + as” 等结构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在描述多维度差异时,易出现句型单一、表达不连贯的问题。
行为习惯
课前:预习多停留在背诵单词,缺乏对比较级句型在具体语境中运用的思考;较少主动观察身边人物的多维度差异并尝试用英语描述。
课中: 乐于参与情境互动(如神话人物对比、角色扮演),但在听力中易忽略细节信息(如对话中的比较级修饰词 “a little”);口语表达时,因担心语法错误而不敢连贯描述。
课后: 作业多以抄写句型为主,缺少在真实场景(如描述同学、家人差异)中运用语言的实践,难以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生活中。
关键能力
信息获取:能通过图片、简单对话抓取人物基本特征,但在较长对话(如 2a 采访录音)中,准确提取 “人物 — 比较维度 — 差异细节” 三类信息的成功率约 60%。
交际策略: 能使用简单句子描述单一差异(如 “Emma is quieter”),但运用 “祝贺句型 + 多维度比较” 进行完整交际(如采访场景)的学生仅占 40% 左右。
思维品质:对 “差异与团队协作” 的认知较浅显,多认为 “相似的人更易合作”,难以理解 “差异互补” 的价值,需通过情境活动引导其深化认知。
学习目标
基础性 目标 在语境中,听辨并识别核心词汇:congratulation、prize、attend、besides、spare、pleasure,以及 “appearance(外貌)、personality(性格)、habit(习惯)、strength(强项)” 等描述比较维度的名词,还有 “quieter(更安静的)、funnier(更有趣的)” 等形容词比较级。 通过听和读,准确把握艾玛和艾拉的异同,掌握核心比较结构:“Congratulations on...!(祝贺……!)”“A is a little + 比较级 + than B(A 比 B 更…… 一点)”“A works as + 原级 + as B(A 和 B 一样……)”。 正确完成听力填空任务(2a)和阅读回答问题任务(2b),提升抓取人物比较关键信息的能力。
拓展性 目标 1. 在角色扮演活动(2c)中,流利运用比较结构和场景句型模拟采访,发音和语调自然。 2. 为外貌、性格、习惯、强项四个维度添加合适的词汇(2d),并创作连贯的句子来描述两个人的差异。 3. 在 “和同伴比较” 活动(2e)中,用比较级句子清晰表达自身与同伴的不同,与同伴有效交流。
挑战性 目标 1. 结合 “差异与团队协作” 主题,写一篇 50 - 60 词的短文,说明为什么艾玛和艾拉能组成优秀的团队,至少使用 3 种比较结构。 2. 设计一张 “家人差异卡”,用比较级句子从 3 个维度(如习惯、性格、强项)描述两位家人的差异,并在课堂上分享,解释家人差异的价值。
五、实现路径
预备性知识 学习 学生提前预习本课时的核心词汇,如 “congratulation, prize, attend, besides, spare, pleasure” 等,以及 “quieter, funnier” 等形容词比较级,尝试理解 “appearance, personality, habit, strength” 等描述比较维度的名词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词汇储备。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核心词汇与比较结构识别:以 2a 听力材料和 2b 阅读文本为载体,听前进行词汇快速回顾,明确重点词汇;听中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核心词汇和比较级的运用,抓取关键词;读后通过核对答案、教师讲解,强化对 “congratulation” 等场景词汇、“quieter” 等比较级以及 “appearance” 等比较维度名词的识别。 比较结构掌握:借助 2a 听力的问题 “今年的音乐节和去年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 “more...than” 等比较结构;2b 阅读设置的 “艾玛和艾拉有何异同” 问题,促使学生在文本中寻找 “a little quieter than”“work as hard as” 等核心比较结构,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熟悉其用法。 信息提取能力提升:开展 2a 听力填空专项训练,学生第一遍泛听把握大意,第二遍精听填写空格,之后教师核对答案并讲解难点;2b 阅读答题时,学生先独立阅读找答案,再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教师讲解、同伴互评,提升抓取人物比较关键信息的准确性。
拓展性目标 实现路径 角色扮演(2c):播放 2c 跟读视频,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发音和语调进行跟读;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 3 人分别扮演记者、艾玛、艾拉,根据 2a 和 2b 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选取 2 - 3 组进行课堂展示,教师从发音语调、比较结构运用、对话流畅度等方面给予反馈。 比较维度词汇拓展与造句(2d):教师在 2d 的思维导图各维度(外貌、性格、习惯、强项)先给出示例词汇,如 “tall”“quiet”“get up early”“run fast” 等;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补充更多相关词汇,如 “short hair”“outgoing”“work hard”“sing well” 等;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补充的词汇造句,如 “Tom has shorter hair than Lily; he is more hard - working than her”,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互相纠错。 同伴比较交流(2e):教师先给出 2e 的示例对话,让学生明确交流模式;然后学生两人一组,依据 2d 中拓展的想法,从外貌、性格、习惯、强项等维度进行同伴比较,如 “A: I’m taller than you. B: That’s true. I am a little shorter than you, but I can run faster than you.”;最后选取 3 - 4 组进行课堂分享,其他学生可提问互动。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短文写作:先引导学生回顾艾玛和艾拉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使她们成为优秀的团队,如艾玛更安静、爱阅读,艾拉更有趣、爱运动,两人能互补;然后给学生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短文写作,要求至少使用 3 种比较结构,如 “Emma is a little quieter than Ella. Ella is funnier than Emma. They work as hard as each other.”;完成后小组内交换批改,教师选取 3 - 4 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家人差异卡” 设计:教师展示 “家人差异卡” 的示例,说明需要从 3 个维度(如习惯、性格、强项)用比较级句子描述两位家人的差异,并解释差异的价值;学生课后完成 “家人差异卡” 的制作,包括文字内容和简单图画;课堂上随机选取 5 - 6 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卡片并分享,其他学生可提问交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课堂流程
基本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激活 背景 5分钟 任务 1:展示孙悟空和猪八戒身高、体重、飞行速度的数据图片,提问:“Who is taller Who is heavier Whose flying speed is faster ” 引导学生用比较级描述差异。任务 2:展示双胞胎女孩在学校音乐节接受采访的图片,提问 4 个问题:“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o could the boy b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引出新单词 “congratulation”,并举例 “Congratulations on winning the prize!” 讲解用法。 观察数据和图片,用比较级回答问题,如 “Sun Wukong is shorter than Zhu Bajie, but his flying speed is faster than Zhu Bajie's”。 2. 观察采访图片,思考并回答 4 个问题,如 “They are at the school music festival. They are having an interview. The boy could be a reporter.”,并跟着老师学习新单词 “congratulation” 1. “创设真实语境,激活已有知识”,用学生熟悉的神话人物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练习比较级,激活 “人物比较” 的已有知识。 2. 创设学校音乐节采访的真实情境,自然引出本课主题和新单词,为后续听说活动奠定基础,体现 “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的理念。
自主 学习 教师 引领 12分钟 任务 3: 播放 2a 听力录音(韩林采访艾玛和艾拉)两次。第一次,让学生泛听把握大意;第二次,发放任务单,引导学生填写空格(如 “activities”“colourful”“quieter”“gets up”“singing”“playing sports”)。听完后,全班核对答案并讲解难点(如 “a little quieter” 表示 “稍微更安静一点”)。 任务 4: 提供 2b 对话文本,提出 3 个问题:“What does Ella think of the festival What do Emma and Ella have in common How are they different ”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并寻找答案。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答案,在黑板上总结双胞胎的异同。 两次听录音:第一次泛听把握采访大意,第二次精听填写空格。核对答案后,记录难点。 2. 仔细阅读对话文本,寻找 3 个问题的答案(如 “Ella thinks the festival is more colourful than last year”),小组讨论确认答案,根据老师的总结梳理双胞胎的异同。 1. 遵循 “从整体到部分” 的认知规律,两次听力训练分别培养学生泛听抓大意和精听抓细节的能力,听力填空巩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型,符合课标 “提升听力技能” 的要求。 2. 引导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深入理解对话内容,梳理人物异同,为后续语言输出打基础,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
合作 学习 拓展 能力 15分钟 任务 5: 组织 2c 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 3 人一组(记者、艾玛、艾拉),提供角色卡(含关键句型提示,如 “Congratulations on...!”)。播放跟读视频一次,让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然后练习 5 分钟角色扮演。邀请 2 - 3 组在课堂上表演,并从比较级运用、对话流畅度等方面进行点评。 任务 6: 开展 2d “丰富比较维度” 活动。在屏幕上展示外貌、性格、习惯、强项 4 个维度,给出示例词汇(如外貌类 “tall”,性格类 “outgoing”)。引导学生为每个维度添加更多词汇(如外貌类 “short hair”,习惯类 “hard - working”),并创作句子(如 “Tom has shorter hair than Lily; he is more hard - working than her”)。 3 人一组,模仿跟读视频练习角色扮演,积极在课堂上表演。听取老师的点评并纠正不足。 为每个比较维度添加词汇并创作句子,在小组内分享并根据同伴建议修改。 1. 角色扮演结合跟读模仿和实际表演,帮助学生内化对话内容,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符合课标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的要求,体现 “在做中学” 的理念。 为比较维度添加词汇并创作句子,为学生搭建 “词汇 - 句子” 的表达支架,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比较级描述多维度差异,培养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语言 应用 熟能 生巧 6分钟 任务 7: 发起 2e “寻找完美队友” 活动。首先给出示例:“I hope my teammate is funnier than me. When we are tired, he/she can tell jokes...” 然后让学生写下 3 个用比较级表达的理想队友特征(如 “I hope my teammate is more outgoing than me”)。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符合他人要求的同学可以自荐(如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ost classmates; I can be your teammate”)。 写下理想队友特征,与同学交流,符合要求的进行自荐,尽量在交流中流利使用比较级。 “寻找完美队友” 活动将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让学生在真实人际互动中运用比较级,体现 “语言用于实际交际” 的课标理念。
提炼意义 情感升华 6分钟 任务 8: 展示主题为 “为什么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的思维导图(包含 “帮助我们快速成长”“互相学习”“带来很多乐趣”)。引导学生结合双胞胎的例子(艾玛喜欢阅读,艾拉喜欢运动;她们组成了优秀的团队)和 “寻找完美队友” 活动,讨论:“为什么差异能造就优秀的团队?” 围绕思维导图和双胞胎的例子讨论,分享观点(如 “Emma and Ella have different hobbies, so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which makes their team great”),理解差异的重要性。 1. 思维导图直观呈现差异的重要性,结合熟悉的例子(双胞胎、队友),帮助学生深化对 “差异与团队协作” 关系的理解,实现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的融合,符合课标 “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的要求。
自我小结 检测练习 2分钟 任务 9:总结本课:回顾核心词汇、比较级和关键句型。强调理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差异能让我们互补,组成更好的团队”。 和老师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记录要点,内化 “尊重差异、互补互助” 的理念。 回顾本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强调核心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对个体差异的积极态度。
作业布置 1分钟 任务 10:布置分层作业并明确要求: 基础层:抄写 12 个核心单词(如 congratulation, personality)和 5 个关键句型(如 “I am a little quieter than Ella”)各 3 遍。跟着 2c 对话录音进行跟读,录制跟读音频并上传到班级群。 提高层:写一段 30 - 40 词的你和朋友的对话,谈论两位同学的差异(涵盖 2 个维度:如性格和习惯)。至少使用 2 种比较结构。录制对话并上传。 3. 拓展层:设计一张 “同学差异海报”。选择 2 位同学,用比较级句子从 3 个维度(外貌、性格、强项)描述他们的差异,并绘制简单图画。在下节课分享海报并解释他们差异的价值。 1. 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作业:基础层学生重点巩固词汇和句型;提高层学生重点进行对话创作;拓展层学生重点进行实践设计。 2. 记录完成时间和要求,按时提交作业。 分层作业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基础作业巩固基础(词汇、跟读);提高作业强化语言应用(对话创作);拓展作业将语言学习与实践、思考结合(海报设计),实现课堂学习向课后生活的延伸,符合课标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化发展” 的要求。
八、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