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第5课时 Focusing on culture &跨学科项目化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第5课时 Focusing on culture &跨学科项目化优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3 Our digital lives 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5课时 Focusing on culture & cross-curricular conncetion & project 课型 拓展阅读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主题:聚焦数字技术相关内容,涵盖计算机发展历程、数字素养以及数字设备使用规范等方面。 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从 1837 年起的发展历程,包括关键人物(如查尔斯 巴贝奇、艾达 洛夫莱斯、艾伦 图灵、特德 霍夫等)和重要事件(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出现,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等)。 阐释数字素养的内涵,包含查找和使用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内容、交流和分享内容等部分。 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制定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的项目式学习。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展现数字技术对世界、人们生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强调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倡导合理、规范地使用数字设备,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文体结构:以说明文体为主,结合项目式学习的任务说明。文章结构清晰,按照不同主题板块(如计算机发展、数字素养、数字设备使用规则项目)依次展开,每个板块内有子标题或步骤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语言特点:语言较为正式、客观,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术语(如 “quantum computer”“digital literacy” 等),同时也有一些通俗易懂的表达,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字技术相关知识。 功能: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和数字素养,向学生传递数字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有一定的日常使用经验,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字技术词汇和概念,具备基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未知】对计算机发展的详细历史(如关键人物的贡献、不同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数字素养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科学制定数字设备使用规则等知识缺乏系统了解。 【能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发展的相关知识、理解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定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的项目式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准确认读、理解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词汇,如 “quantum computer”“digital literacy”“microprocessor” 等。能读懂关于计算机发展历程、数字素养的说明文,把握文章主旨和关键细节,如不同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数字素养的组成部分等。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回答关于计算机发展和数字素养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达。 思维品质:能通过分析计算机发展的时间线和关键事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梳理出技术发展的脉络。在探讨数字素养内涵以及制定数字设备使用规则时,能进行批判性思维,思考信息的可靠性、规则的合理性等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在项目式学习中提出独特的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 学习能力:能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分工完成任务,提升合作学习能力。能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主动拓展学习,如课后查阅更多关于数字技术发展的资料。 文化意识:了解数字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国家在数字技术领域(如中国 “祖冲之” 量子计算机)的贡献,增强对全球数字文化的认识。认识到数字素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技能,理解正确使用数字设备、具备良好数字素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树立积极的数字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关键阶段和人物贡献。 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参与并完成制定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的项目式学习任务。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素养中 “查找和使用可靠在线信息”“正确在线交流” 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考虑到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易错点: 一些专业术语的发音和拼写(如 “quantum mechanics”“digital literacy”),以及对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时间和事件的对应关系容易混淆。 易忘点: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同人物的具体贡献,数字素养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 拓展点: 可以拓展介绍更多关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数字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等内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学生能准确把握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间、人物与核心事件。 任务一: Focusing on culture -Lead in 1.创设情境。 老师展示图片提问:“Class, 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 and describe what the teacher is doing.
2. Let's talk.
老师提问: How has digital technology changed the world
任务二: Focusing on culture-Pre-reading 教师提问:Class,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tory of the computer Let’s learn together. 教师让学生浏览文章,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How is the text "The story of the computer" written Let's puter technology develops quickly and has changed our world greatly. Let’s explore the history of computers. 教师展示电脑故事发展的时间和重要事件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每一幅图片的时间和内容。 任务一:
观察学生回答 “What is the teacher in the picture doing ” 时,能否完整表达,词汇是否准确。 任务二: 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理解的情况,判断是否理解板块划分。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构建起关于数字技术发展和数字素养的知识框架,为后续应用与创新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词汇匹配、问题回答等任务,准确表达对计算机发展和数字素养的认识。 任务三: Focusing on culture-While-reading 1、Read the text to find out how computers have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教师先展示直观的时间轴,引导学生根据时间轴来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2、Let’s read.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P46内容,根据时间轴了解1837年、1936年、1940s,1971年、1981年、1990年到现在以及未来的电脑故事。 任务四:Focusing on culture-Post-reading 1.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on page 46. 教师让学生们再次朗读P46的文章,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四个问题的答案。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答案。 2. Find the words and the phrase in the text and match them with their meanings. 邀请几位学生完成词汇配对的练习,朗读内容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配对进行简要点评,肯定其优点,如正确选择词义,同时也可委婉地指出一些可改进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3.How have smartphones changed our daily lives How will they continue to change our daily lives Share your ideas with the class. 任务三: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表格填空的内容来判断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任务四: 观察学生完成回答问题、词汇匹配时,能否发现并正确理解单词和文章的意思,评估语言知识运用精度。
设计意图 通过各类语言应用任务,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将 “学习理解” 阶段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输出,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语言的实际应用水平。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清晰理解数字素养的定义及包含的 “查找使用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内容”“交流分享内容” 等核心部分。同时,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参与制定家庭数字设备使用规则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五: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Read the article about digitalliteracy.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字素养,以及数字素养包括哪些重要的部分。 Read again and tick (√) the correct statements about it.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总结数字素养意味着哪些方面的能力。 任务六:Project Digital dev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daily life. However, we need to make sure we use them in a sensible way. In this project,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list of rules for using digital devices at home.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家里使用数码设备的规则,并让学生思考列一个在家里使用数码设备的规则清单。 2.Setting up rules for using digital devices Step 1 : How do the members of your family use digital devices at home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自己家庭成员们在家里是如何使用数码设备的?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Step 2:Work in pare how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use digital devices. Then make a list of rules for using digital devices at home. Step 3 Discuss the rules with your parents.Then revise them based on their suggestions. Step 4 Introduce the rules at home. Keep a journal for a week and note down how well the rules work. Step 5 Discuss your results in groups. How well did the rules work Did they make any difference Share your findings with the class. 任务七:Summary 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完成单词。 任务五:
观察学生能否根据文章描述正确匹配数字素养代表的能力,判断学生能否掌握文章的细节,给予指导和反馈。 任务六:
从学生的家庭成员使用数码设备规则的情况来看,判断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 任务七:
统计练习题正确率判断核心词汇的掌握程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数字技术相关知识和数字素养,迁移应用到真实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在项目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熟读P46、P48课文,背记文中对应的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包括补充的知识点)。 通过背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后续的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提高题: 采访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对数字技术的看法,并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通过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对数字技术的看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拓展题: 尝试在家中执行项目中制定的使用数码设备的规则,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经验。 通过在家庭里实践数码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反思数字设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使用观。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 1、整合了计算机发展历史、数字素养和项目式学习等内容,知识覆盖面广,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项目式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不足: 1、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项目式学习任务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更多的个别指导。 2、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对每个历史事件和数字素养概念的深入讨论。 改进: 1、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脚手架,如提供示例规则、引导性问题等。 2、可以将一些内容延伸到课后,通过线上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深入学习和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