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水的蒸馏
B.水的蒸发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水的净化
2.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6H12O8
3.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B.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4.为了保护环境,我国的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只含有两种元素,则a的值为
A.1 B.2 C.3 D.4
5.在反应中,30g A与15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 C。那么要得到7g D,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应为
A.20 g B.6 g C.12 g D.18 g
6.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由此得出的关于该物质元素组成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氮元素 B.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氧元素
7.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将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相等
C.反应前后分子未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8.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C.自然界中的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状态
9.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 +4CO(NH2)2 =4CO2+7X+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B.该反应中NO2与CO(NH2)2的质量比为23:30
C.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D.X的化学式为N2
10.在反应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若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A.7:1 B.7:8 C.7:16 D.7:32
11.运载火箭常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助燃剂。燃烧时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A.N2 B.CO2 C.H2O D.SO2
1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现有100g CaCO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下列推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生成CaO的质量是67g
B.反应前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参加反应的 CaCO3和生成CO2的质量比为100:33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一定小于1:4
二、非选择题
1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相对质量之比 实际质量之比。
1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
15.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由现象①③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向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中 (能或不能)燃烧。
16.我国高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修建高铁需要大量铁矿石来炼铁,进而炼钢。要炼出含铁96%的生铁1000t,至少需要含氧化铁20%的赤铁矿多少吨?
【解】1000t生铁中含有铁的质量为:
设理论上需要Fe2O3的质量为x
写出化学方程式
列出比例式
x=137.1t
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t。(结果保留整数)
答:赤铁矿石的质量为(略)。
17.氧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室制氧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能用C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 。
(3)用加热KMnO4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选用D装置收集一瓶O2,其验满的方法是 。
(二)家庭自制氧气
兴趣小组设计用如E装置的自制“制氧机”获得O2.
(4)使用时,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右瓶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个即可)。
(5)使用完,左瓶中的MnO2可用过滤、 、烘干等操作回收。
18.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②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B B C D A D B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C
【详解】A、水的蒸馏是利用水与其他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水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无法判断水的组成,故A错误;
B、水的蒸发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无法判断水的组成,故B错误;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能判断水的组成,故C正确;
D、水的净化是除去水中的杂质的过程,无法判断水的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生成物由1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物为X与氧气反应,所以X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选C。
3.C
【详解】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的信息是:反应物(哪些物质参加反应)、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无法提供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故选C。
4.B
【详解】生成物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反应物中的氧气只含有氧元素,已知X只含有两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X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反应前有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a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则有4=2+a,得a=2,故选B。
5.B
【详解】1.计算30g A与15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 m(A)+m(B)=m(C)+m(D)
代入数据得出m(D) =30g+15g 10g=35g 。
2. 确定 A 与 D 的质量比,计算生成 7 g D 所需 A 的质量:
设生成7gD所需 A 的质量为。
根据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固定” 的规律,列比例式:
解得 g。
因此,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6 g。
故选B。
6.C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可以得出该物质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7.D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为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4个氢分子,反应后为2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即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4×2):44=2:1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反应过程息息相关,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化学变化,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化学变化,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有时还能改变物质的状态,如电解水是液体水变成气体的氢气和氧气, 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NO2与CO(NH2)2的质量比为(46×6):(60×4)=23:20,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则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1×2)×2=60,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6、4、16,反应后除7X外氮、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6、4、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7X中含有14个氮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在反应2A+3B=C+2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若3.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6.4gD,设生成C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6.4g-3.6g=5.6g;
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5.6g:6.4g=7:8;
故选:B。
11.D
【详解】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燃烧,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可知生成物中不会出现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故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选D。
12.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67g=33g,设生成的氧化钙质量为x,
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67g=33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y,
所以参加反应的 CaCO3和生成CO2的质量比为75:3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100g 75g)××100%=3g,剩余固体中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100g 75g)××100%=12g,剩余固体中的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42g××100%=12g,所以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g:(12g+12g)=1:8<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等于
【解析】略
14.(1)
(2)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在空气中用火烧石头,石头不燃烧(合理即可)
【解析】略
15.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需要与氧气接触 能
【详解】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烧杯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较低,可以燃烧,红磷着火点较高,不能燃烧,故由现象①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烧杯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则由现象①③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则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底部的白磷温度可以达到着火点,没有氧气,则向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中能燃烧。
16. 686
【详解】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比例式为:;含氧化铁2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
17.(1) 锥形瓶 酒精灯
(2) A O2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n处,若木条复燃,则已经集满
(4)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生成氧气的速率(合理即可)
(5)洗涤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b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能用C装置,即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D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m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n处,若木条复燃,则已经集满;
(4)右瓶中水的作用是:湿润氧气,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生成氧气的速率;
(5)二氧化锰难溶于水,使用完,左瓶中的MnO2可用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
18.(1)过滤
(2) 肥皂水 煮沸
(3) 3.3 解:设反应掉的碳酸钙质量为x。
×100%=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0%。
【详解】(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以“c指标”可以通过过滤操作达到。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据图可以看出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按照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步骤进行即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质量即可算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详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