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思考:这些大学生为何涉罪?你遇到过吗?预防犯罪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议题一:案件回顾 犯罪特征如何辨?活动一:我是小法官活动要求1.3个小组已抽取1例网络相关案件,1组评价组。2.自学教材P53-54页,结合刑事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小组为单位来当小法官对案件进行审判,按照判决范例格式,对案件【被告人主人公】做出判决,并谈谈判决依据,组长在任务卡1上记录本组的判决结论,3.活动时间6分钟,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宣读结果。另派1组员在黑板上记录判卷关键词。4.评价组对3组判决做出评价,选出最优小法官活动一:我是小法官案件一:2023年4月,被告未成年人黄某受邀约,在明知他人从事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多次联系李某某等人将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并以现金形式将好处费转给李某某等人。经查,李某某等人提供的4张银行卡进账总流水为107万余元,出账总流水为106万余元,其中涉诈骗资金49万余元。(黄某自首、认罪)案件二:2024,被告王某某明知他人使用银行账户从事违法犯罪资金接收、转移的情况下,仍将其名下5个银行账户交由敖某、周某某等人使用,经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查询,王某某名下的5个银行账户共计流水3087224.22元,涉及被害人被诈骗资金共计556937元。被告人王某某接到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在投案途中的火车上被铁路公安处乘警抓获。案件三:2023年,被告17岁的小林在网络上认识了赵某小林按照对方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场所和相应的虚拟拨号设备,供其所用。这些事情做完后,小林收到了不菲的报酬。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从中获利3.3万元。让小林没想到的是,仅6天时间,他帮助赵某通过GOIP设备实施犯罪,导致11名被害人损失58.6万元。仙桃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黄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黄某犯罪时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依法应从轻处罚。黄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应从轻处罚。法院最终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案件二:2024,被告王某某明知他人使用银行账户从事违法犯罪资金接收、转移的情况下,仍将其名下5个银行账户交由敖某、周某某等人使用,经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查询,王某某名下的5个银行账户共计流水3087224.22元,涉及被害人被诈骗资金共计556937元。被告人王某某接到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在投案途中的火车上被铁路公安处乘警抓获。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提供银行卡供他人用于接收转移违法犯罪资金,情节严重,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自首、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并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调查评估意见及被告人的身体状况,依法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案件三:2023年,被告17岁的小林在网络上认识了赵某小林按照对方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场所和相应的虚拟拨号设备,供其所用。这些事情做完后,小林收到了不菲的报酬。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从中获利3.3万元。让小林没想到的是,仅6天时间,他帮助赵某通过GOIP设备实施犯罪,导致11名被害人损失58.6万元。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林,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小林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应从轻处罚;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愿意接受处罚,可依法从宽处理。据此,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违法所得3.3万元予以追缴,扣押作案工具。都是犯罪!活动一:我是小法官案件一:2023年4月,被告未成年人黄某受邀约,在明知他人从事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多次联系李某某等人将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并以现金形式将好处费转给李某某等人。经查,李某某等人提供的4张银行卡进账总流水为107万余元,出账总流水为106万余元,其中涉诈骗资金49万余元。(黄某自首、认罪)案件二:2024,被告王某某明知他人使用银行账户从事违法犯罪资金接收、转移的情况下,仍将其名下5个银行账户交由敖某、周某某等人使用,经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查询,王某某名下的5个银行账户共计流水3087224.22元,涉及被害人被诈骗资金共计556937元。被告人王某某接到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在投案途中的火车上被铁路公安处乘警抓获。案件三:2023年,被告17岁的小林在网络上认识了赵某小林按照对方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场所和相应的虚拟拨号设备,供其所用。这些事情做完后,小林收到了不菲的报酬。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从中获利3.3万元。让小林没想到的是,仅6天时间,他帮助赵某通过GOIP设备实施犯罪,导致11名被害人损失58.6万元。仙桃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黄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黄某犯罪时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依法应从轻处罚。黄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应从轻处罚。法院最终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提供银行卡供他人用于接收转移违法犯罪资金,情节严重,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自首、认罪认罚等量刑情节,并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调查评估意见及被告人的身体状况,依法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大庆市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林,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小林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应从轻处罚;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愿意接受处罚,可依法从宽处理。据此,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违法所得3.3万元予以追缴,扣押作案工具。都是犯罪!议题一:案件回顾 犯罪特征如何辨?犯罪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必须承受刑罚处罚!议题二:案件调查 犯罪因果如何析?最高检发布!“帮信罪”稳居我国第三大罪名,大量学生涉案!活动二:思辨小课堂为什么他们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活动二:思辨小课堂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年龄小不受刑法处罚的说法是错误的。犯罪与年龄无关该同学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法治小知识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对负刑事责任。议题二:案件调查 犯罪因果如何析?犯罪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滑进犯罪的深渊!议题三:案件感悟 预防犯罪如何做?活动三:共撑保护伞活动要求任务说明:1.请各组成员结合所学,集体商讨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共筑防火墙。2.每组派代表宣读并粘贴在黑板上。议题三:案件感悟 预防犯罪如何做?预防犯罪就要增强法治观念,严格遵守法律,抵制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好少年!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犯罪与预防犯罪?牢记犯罪特征,认识犯罪危害,犯罪必要担责!感受沉沦历程,认清犯罪界限,小错终酿大祸!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法律,争做文明少年!珍惜美好美好,把握热烈青春认识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深渊活动四:拓展小作业作业要求经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良多吧!请你结合今天所学,回家后为家人介绍帮信罪的表现与危害,让我们一起预防犯罪!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教材 分析 《预防犯罪》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本框内容由“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 目组成。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是了解刑法的内容和作用、犯罪的含义 和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和种类。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未成年人 犯罪的危害性,分析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强调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 防微杜渐,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学情 分析 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鲁莽行事,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一面,从而不 能自觉遵守法律。同时,易受到环境影响等心理特征及由此产生不良行为,导 致违法犯罪的行为发生。所以,中学生急需通过正确的引导,了解犯罪的相关 知识,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明白很对犯罪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 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从而加强自我防范。核心 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能够判断刑法和犯罪,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健全人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结交损友,崇德向善,远离违法犯罪。 责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 重点 认清犯罪危害,认识犯罪特征,了解走向犯罪的原因。 教学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视频链接:这些大学生为何涉罪? 视频内容:大学生因涉帮信罪承担法律责任 思考:这些大学生为何涉罪?你遇到过吗? 欢迎大家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 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进行师生互动。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帮信罪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比较有新奇。衔接 根据学生回答快速总结,进入衔接,师生互动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自己正在犯罪吗?然而事实上他们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帮信罪,那什么是帮信罪?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让我们走进《预防犯罪》 回答老师问题 Ppt展示帮信罪的内容 展示本课标题,正式进入新课议题一 什么是犯罪,犯罪特征如何辨别,我们进入第一个议题板书预留: 这里我们通过我是小法官的活动来认识犯罪的特征,快速介绍,计时开始,播放音乐。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对各个小组提出建议指导。 黑板上简单写一点笔记,流出空间等一下小组学生代表写判决结果的关键词。 3个组进行紧张讨论,根据手中资料和所学对案件被告人进行判决。结束后派一人进行宣读,另有一人上台书写判决结果的关键词。 剩余1组共6人对另外3组进行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人评价一个组。 议题式教学的第一个子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整合知识完成任务要求。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使整个课堂活动参与度进一步提高。从素养角度,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能够判断刑法和犯罪,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时间到,请小组按照案件顺序派代表上台进行判决结果的宣读,另派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判决关键词 通过学生展示完成板书,圈出关键词语分类,了解犯罪的三大特征是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简单梳理三者关系。 根据案件一二三的顺序上台展示,对板书预留空间进行关键词书写 每个小组展示玩之后都有第四组有同学针对性评价,分为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最后评出最佳小法官组。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展示相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犯罪与其他一般违法行为的巨大差别,犯罪触犯了刑事法律法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必须承受刑罚处罚! 对议题一进行总结并解决问题。议题二 违法必定担责,刑事违法行为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判决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改变的也是一个人的命运,刚才3个案件中有两个被告人身份比较特殊,都是未成年人,年纪轻轻为什么酿成大祸呢?进入议题二:庭下调查 犯罪因果如何析? 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帮信罪已经稳居我国第三大罪名,并且整体犯罪低龄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为什么这么多未成年人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请大家观看视频,写下关键词。 学生观看视频,记录下关键信息,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转入第二个问题,引入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到犯罪的转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如果我们不规范自身行为,最终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但是也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看刚才那些被告,最后不也都缓刑了嘛,我年龄小,即使犯罪也不会受刑罚处罚!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2分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大家齐读。显然法律虽然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包容保护,但是年龄不是挡箭牌,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杜绝不良行为。通过刚才的小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他们为何走走向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滑进犯罪的深渊!议题三 为了预防犯罪,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进入第三个活动,任务说明: 1.请各组成员结合所学,集体商讨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共筑防火墙。 2.每组派代表宣读并粘贴在黑板上。 通过课堂生成感悟,让学生自己讲对于预防犯罪的理解,贴在伞柄的位置。 学生集体参与,再由图画板书展示,生动形象。从素养角度来说,有利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总结 牢记犯罪特征,认识犯罪危害,犯罪必要担责! 感受沉沦历程,认清犯罪界限,小错终酿大祸! 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法律,争做文明少年!拓展 经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良多吧!请你结合今天所学,回家后为家人介绍帮信罪的表现与危害,让我们一起预防犯罪! 课堂延伸进入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不应脱离生活。板书 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2.mp4 media3.m4a media4.mp4 MyVideo_1.mp4 【区级公开课】5.2预防犯罪 议题式教学教案.docx 【区级公开课】5.2预防犯罪 议题式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