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25九上·肇庆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箭器分离、月背着陆、采集月壤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标识中,一般张贴在洗手台上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是禁止放易燃物标识,和洗手台无关 。B、是节约用水标识,洗手台需提醒节约用水,符合场景 。
C、是腐蚀品标识,洗手台一般无腐蚀品,不适用 。
D、是节能标识,和洗手台用水场景不相关 。
故选B。
【分析】识别常见标识含义(禁止类、节水类、腐蚀品类、节能类 ),匹配洗手台“用水、需节水提醒”场景 。
3.(2025九上·肇庆期末)新情境 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文物所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西汉素纱襌衣 B.三星堆青铜面具
C.唐三彩陶器 D.名画《关山密雪图》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襌衣材料是丝绸,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蚕丝 ),不是金属材料 。
B、青铜面具的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
C、唐三彩陶器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
D、名画《关山密雪图》材料是纸张、颜料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纸张主要是纤维素 ) 。
【分析】明确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逐一判断文物材料类别(丝绸、合金、陶瓷、纸张颜料 ) 。
4.(2025九上·肇庆期末)贫血的人可以多吃菠菜,每100g菠菜中含铁2.9mg。这里的“铁”是指
A.铁原子 B.铁元素 C.铁单质 D.铁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菠菜中“含铁2.9mg”,这里的“铁”不是以铁原子、铁单质、铁离子等具体微观粒子形式存在,而是从宏观上指铁元素(因为物质由元素组成,描述食品中营养成分时,通常说的是元素 ),所以选B 。
【分析】区分“元素、原子、单质、离子”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的应用,宏观讲“组成”用元素,微观讲“构成”用原子/离子等 。
5.(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取液体药品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捂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符合规范,正确 。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正确 。
D、取液体药品时,瓶塞未倒放(瓶塞正放会污染试剂 ),错误。
故选:D。
【分析】依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气密性检查、酒精灯点燃、胶头滴管使用、液体取用 ),逐一判断操作正误 。
6.(2025九上·肇庆期末)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20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拉瓦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符合题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来解答;
B、根据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C、根据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来解答;
D、根据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绘制了元素周期表来解答。
7.(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Ca中的“2”表示2个钙元素
B.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CO2中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个数,所以2Ca中的“2”表示2个钙原子, 故A错误;
B、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B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代表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所以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所以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8.(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臭氧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二氧化碳为空气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污染空气的物质分析。
9.(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氧分子变小,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B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降温加压,从气态变为也太,不是氧气分子变下,而是氧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且并不是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而是 当氧分子处于液态状态时,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相互之间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光的传播和吸收,符合题意 ;
B、冰水混合物,看似是混合物,其本质是纯净物,冰和水都是有H2O分子组成,不符合题意;
C、等体积的水与酒精混合,其体积小于两者之和,表明水分子之间与乙醇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Hg,为原子组成,在受热或者遇冷的条件下,是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分子特性分析;
B、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析;
D、根据金属构成分析;
10.(2025九上·肇庆期末)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用的检测仪里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 ,K2Cr2O7中 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6 D.+7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 先确定已知元素化合价:K通常为 + 1 价,O通常为-2 价。
2. 设Cr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方程:
( + 1)×2 + 2x + ( - 2)×7 = 0
3. 解方程:2 + 2x - 14 = 0 → 2x = 12 → x = + 6,所以选C 。
【分析】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则,代入已知元素(K、O)化合价,设未知(Cr)求解。
11.(2025九上·肇庆期末)化学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 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B 科学思维 水、干冰、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探究燃烧产物是否有水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CO一个分子含1个C、1个O;CO2一个分子含1个C、2个O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性质差异大,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H2O)、干冰(CO2)是氧化物;但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不是氧化物,错误。
C、在燃着蜡烛上方罩干燥烧杯,若内壁有水雾,说明燃烧生成水,可探究产物,正确。
D、实验后废液集中回收处理,能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正确。
故选:B。
【分析】依据化学观念(分子与性质关系 )、科学思维(氧化物定义 )、科学探究与实践(实验设计逻辑 )、科学态度与责任(绿色化学要求 ),逐一判断选项。
12.(2025九上·肇庆期末)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g
C.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4 D.二氧化钌的化学式为O2Ru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钌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钌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单位省略 ),错误。
C、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钌原子序数44,所以核外电子数44,正确。
D、氧化物化学式一般金属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二氧化钌化学式应为RuO2,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原子序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含义 ),结合元素分类(金属/非金属看偏旁 )、化学式书写规则(氧化物书写习惯 )判断。
13.(2025九上·肇庆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A.吹走了二氧化碳气体 B.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吹火不是吹走二氧化碳,而是提供氧气,该说法错误。
B:对着火星轻轻一吹,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使可燃物燃烧起来,该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降低,该说法错误。
D:轻轻一吹并没有升高可燃物的温度,该说法错误。
综上,答案是B。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吹火时的变化对燃烧的影响。
14.(2025九上·肇庆期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把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杀灭病菌
B 在阳光较好的地方晾晒衣服更快晒干 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运动加快
C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D 清理家中鱼缸后,并往水中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把水煮沸后饮用,这是因为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杀菌消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洗净衣服后放到太阳下晾晒,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在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鱼呼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又可以杀菌消毒。
B、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中的氧气能溶于水,能供给鱼呼吸分析。
15.(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检验氢气的纯度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向装满CO2的塑料瓶加水振荡,瓶变瘪,说明CO2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能探究CO2是否溶于水,能达到目的。B、铜粉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能达到目的。
C、收集氢气在试管口点燃,根据声音判断纯度(尖锐爆鸣声不纯,轻微噗声较纯 ),能检验氢气纯度,能达到目的。
D、硫燃烧生成SO2气体,虽消耗氧气,但生成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小,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测氧气体积,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分析】依据各实验原理(CO2溶解性、质量守恒验证、氢气验纯方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原理 ),判断实验设计与目的是否匹配。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2025九上·肇庆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含铁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磁铁矿是工业炼铁的重要原料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C.铁合金比纯铁应用更为广泛
【答案】(1)大;化学
(2);AB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① 气态分子间间隔大于固态,所以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大;
② 水由固态变气态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决定 )不变,填化学。
(2)① 反应物是FeO,生成物是Fe3O4和Fe,反应条件“一定条件”,方程式 。
②A、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是炼铁原料,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是,正确;
C、铁合金(如钢)比纯铁硬度大、韧性好,应用更广泛,正确;
所以选ABC。
【分析】利用“物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隔、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变化不改变分子构成,化学性质不变 );根据反应描述写化学方程式(找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结合含铁物质(磁铁矿、铁锈、合金 )的性质判断选项。
(1)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的分子间隔更大;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由固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①在一定条件下,FeO分解生成Fe3O4和单质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磁铁矿是工业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故说法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水合物,可表示为:,故说法正确;
C、合金的特点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因此合金种类远大于纯金属,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故说法正确;
故选ABC。
17.(2025九上·肇庆期末)广袤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以下是四种碳单质的微观结构。
(1)四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碳化硅(SiC)的结构与①金刚石类似,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化硅的结构形似足球
B.碳化硅能导电,可作电极
C.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
(3)物质②为C60,C60由   (填“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C60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
(4)科学家发现可将③碳纳米管打开制备④石墨烯,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将酞菁-钴酞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剂,其反应之一的微观过程如图:(注:表示CH4)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
(3)分子;一氧化碳
(4)化学;4∶1;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四种碳单质(金刚石、C60 、碳纳米管、石墨烯 )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碳化硅结构与金刚石类似(金刚石硬度大 ),所以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C正确 );A(足球状是C60结构 )、B(金刚石不导电,碳化硅也不导电 )错误,选C。
(3) C60由C60分子构成,填分子;
碳不充分燃烧生成CO,所以C60不充分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
(4)碳纳米管制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① 微观示意图中,甲是H2,乙是CO2,反应后丙(H2O)、丁(CH4),配平后参加反应的H2与CO2分子个数比4:1;
② 反应方程式: 。
【分析】依据“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源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类比金刚石(硬度大 )性质推断碳化硅用途;根据C60构成(分子 )和碳燃烧规律(不充分生成CO)分析;通过“是否生成新物质”判断变化类型,结合微观示意图配平写方程式。
(1)四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碳化硅(SiC)的结构与①金刚石类似,则碳化硅的物理性质与金刚石类似。
A、碳化硅的结构类似金刚石,与足球不类似,A选项错误;
B、金刚石不能导电,碳化硅也不能导电,不可作电极,B选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知碳化硅硬度也很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C选项正确。
故选:C。
(3)C60由分子构成,C60只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CO)。
(4)将③碳纳米管打开制备④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H2(甲)、CO2(乙)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H2O(丙)、CH4(丁),化学方程式为:。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②该反应的催化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2025九上·肇庆期末)I.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选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
(4)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________(填“a”或“b”)连接。
II.自制简易制氧机
(5)原料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比高锰酸钾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
(6)组装仪器: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
B. 试剂B只能是二氧化锰
C. 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D. 乙瓶可以使氧气湿润
【答案】(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3) C
(4) a b
(5)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
(6) 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氧气方程式: ;
选A装置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固体加热型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要控制速率,选C(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加速率 ),填C。
(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G收集时从b 进(空气从a排出 );
G装满水测氢气体积,氢气从b进,水从a排出到量筒,量筒与a 连接。
(5)用过氧化氢溶液更合适的原因: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安全 )(或产物无污染等 )。
(6)A: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正确;
B:试剂B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硫酸铜溶液等(能催化过氧化氢 ),“只能是二氧化锰”错误;
C:注射器可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正确;
D:乙瓶水可湿润氧气,正确;
选B。
【分析】识别常见仪器名称;写高锰酸钾制氧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发生装置;依据“控制反应速率→选可调节液体滴加的装置(分液漏斗对应C )”;根据气体密度(排空气法 )、排水法原理确定进气口和量筒连接;对比两种制氧方法(是否加热、操作复杂度 )找优势;分析简易制氧机各部分作用(发生装置、催化剂多样性、注射器功能、湿润作用 )。
19.(2025九上·肇庆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可中实践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有关“水的净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水的净化
波波同学参加东江环保实践活动,取一瓶东江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2)进行过滤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 漏斗下端口不能接触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
【活动二】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实验室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6)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__色火焰。
“分”的思想
(7)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8)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负极产物为 ________。
(9)“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________组成。
【答案】(1)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 B,D
(3) 吸附
(4) +6
(5) 防止液体暴沸
(6) 淡蓝
(7) 水氢气+氧气
(8) 氢气
(9) 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 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
(2)A: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正确;
B:漏斗下端应接触烧杯内壁(防液滴飞溅 ),“不能接触”错误;
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正确;
D: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防液体未过滤直接流下 ),“不要低于”错误;
选BD 。
(3) 活性炭利用吸附 性除色素、异味。
(4) 设Na2FeO4中Fe化合价为x,( + 1)×2 + x + ( - 2)×4 = 0,解得x = + 6,填+6。
(5) 碎瓷片防止水暴沸 。
(6)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7) 电解水反应: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8) 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H2) 。
(9)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合”是氢氧结合成水,“分”是水分解出氢氧,证明元素组成 )。
【分析】围绕水的净化步骤(明矾作用、过滤操作、活性炭吸附、化合价计算、蒸馏防暴沸 ),结合基础实验操作和化学原理;基于氢气燃烧、电解水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产物、元素组成 )。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2025九上·肇庆期末)高钙片是一种人体补钙药,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工业上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获得高纯度CaCO3的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石灰石高温煅烧,它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就会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所含的杂质不会反应。
(1)上述生产过程中石灰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   。
(2)试剂①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固体A与试剂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3)试剂②的名称是   ;气体B的用途是   (写出一种即可)。
(4)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流程图上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答案】(1);分解反应;5:6
(2)
(3)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4)CO2;H2O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方程式: 。
反应类型: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钙、氧元素质量比:CaCO3中m(Ca):m(O) = 40:(16×3) = 5:6。
(2)试剂①是水(生命之源、氧化物 ),固体A(CaO)与水反应: 。
(3) 试剂②:Ca(OH)2与试剂②反应生成CaCO3和H2O,试剂②是二氧化碳(CO2);
气体B(CO2)用途:作气体肥料(或灭火等 )。
(4)流程中CO2(气体B )、H2O}(试剂①、反应生成的水 )可循环利用,填CO2、H2O。
【分析】依据石灰石煅烧反应(CaCO3分解 ),结合反应类型判断(分解反应特征 )、元素质量比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比 );根据“试剂①是生命之源、氧化物”推出是水,写CaO与水的化合反应;由产物CaCO3反推试剂②(CO2),结合CO2用途填空;找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CO2、H2O),确定可循环利用物质。
(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故填:;分解反应;5:6;
(2)试剂①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则试剂①为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氢氧化钙与试剂②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试剂②为二氧化碳;根据(1)可知,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作气体肥料、用于人工降雨、制作舞台效应等,故填: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4)根据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则可循环利用的是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故填:CO2;H2O。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2025九上·肇庆期末)为“绿”定价,“碳”路未来。
2023年,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户南平,为企业碳交易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某企业每天生产尿素1800t,其原理是:。
(1)1个尿素分子中有   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2)请计算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1)8;3:7;46.7%
(2)解:设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0t
答: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问哦1320t。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1个尿素分子共有8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2)=3:7,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解: 设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问哦1320t。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物质中元素的质量,以及元素的含量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尿素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解答。
(1)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1个尿素分子中有1+1+2+4=8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2)=3:7,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见答案。
1 / 1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25九上·肇庆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标识中,一般张贴在洗手台上的是
A. B.
C. D.
3.(2025九上·肇庆期末)新情境 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下列文物所用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西汉素纱襌衣 B.三星堆青铜面具
C.唐三彩陶器 D.名画《关山密雪图》
4.(2025九上·肇庆期末)贫血的人可以多吃菠菜,每100g菠菜中含铁2.9mg。这里的“铁”是指
A.铁原子 B.铁元素 C.铁单质 D.铁离子
5.(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取液体药品
6.(2025九上·肇庆期末)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20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7.(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Ca中的“2”表示2个钙元素
B.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CO2中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8.(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臭氧
9.(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氧气降温加压可以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氧分子变小,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B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A.A B.B C.C D.D
10.(2025九上·肇庆期末)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用的检测仪里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 ,K2Cr2O7中 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6 D.+7
11.(2025九上·肇庆期末)化学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 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B 科学思维 水、干冰、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探究燃烧产物是否有水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A.A B.B C.C D.D
12.(2025九上·肇庆期末)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g
C.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4 D.二氧化钌的化学式为O2Ru
13.(2025九上·肇庆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A.吹走了二氧化碳气体 B.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14.(2025九上·肇庆期末)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把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杀灭病菌
B 在阳光较好的地方晾晒衣服更快晒干 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运动加快
C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D 清理家中鱼缸后,并往水中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15.(2025九上·肇庆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检验氢气的纯度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2025九上·肇庆期末)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   (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关于含铁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磁铁矿是工业炼铁的重要原料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C.铁合金比纯铁应用更为广泛
17.(2025九上·肇庆期末)广袤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以下是四种碳单质的微观结构。
(1)四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2)碳化硅(SiC)的结构与①金刚石类似,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化硅的结构形似足球
B.碳化硅能导电,可作电极
C.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
(3)物质②为C60,C60由   (填“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C60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
(4)科学家发现可将③碳纳米管打开制备④石墨烯,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将酞菁-钴酞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剂,其反应之一的微观过程如图:(注:表示CH4)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2025九上·肇庆期末)I.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选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
(4)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________(填“a”或“b”)连接。
II.自制简易制氧机
(5)原料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比高锰酸钾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
(6)组装仪器: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
B. 试剂B只能是二氧化锰
C. 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D. 乙瓶可以使氧气湿润
19.(2025九上·肇庆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可中实践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有关“水的净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水的净化
波波同学参加东江环保实践活动,取一瓶东江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2)进行过滤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 漏斗下端口不能接触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
【活动二】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实验室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6)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__色火焰。
“分”的思想
(7)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8)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负极产物为 ________。
(9)“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________组成。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2025九上·肇庆期末)高钙片是一种人体补钙药,其有效成分是碳酸钙,工业上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获得高纯度CaCO3的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石灰石高温煅烧,它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就会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所含的杂质不会反应。
(1)上述生产过程中石灰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   。
(2)试剂①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固体A与试剂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3)试剂②的名称是   ;气体B的用途是   (写出一种即可)。
(4)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流程图上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2025九上·肇庆期末)为“绿”定价,“碳”路未来。
2023年,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户南平,为企业碳交易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某企业每天生产尿素1800t,其原理是:。
(1)1个尿素分子中有   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2)请计算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箭器分离、月背着陆、采集月壤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是禁止放易燃物标识,和洗手台无关 。B、是节约用水标识,洗手台需提醒节约用水,符合场景 。
C、是腐蚀品标识,洗手台一般无腐蚀品,不适用 。
D、是节能标识,和洗手台用水场景不相关 。
故选B。
【分析】识别常见标识含义(禁止类、节水类、腐蚀品类、节能类 ),匹配洗手台“用水、需节水提醒”场景 。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襌衣材料是丝绸,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蚕丝 ),不是金属材料 。
B、青铜面具的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
C、唐三彩陶器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
D、名画《关山密雪图》材料是纸张、颜料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纸张主要是纤维素 ) 。
【分析】明确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逐一判断文物材料类别(丝绸、合金、陶瓷、纸张颜料 ) 。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菠菜中“含铁2.9mg”,这里的“铁”不是以铁原子、铁单质、铁离子等具体微观粒子形式存在,而是从宏观上指铁元素(因为物质由元素组成,描述食品中营养成分时,通常说的是元素 ),所以选B 。
【分析】区分“元素、原子、单质、离子”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的应用,宏观讲“组成”用元素,微观讲“构成”用原子/离子等 。
5.【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捂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符合规范,正确 。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正确 。
D、取液体药品时,瓶塞未倒放(瓶塞正放会污染试剂 ),错误。
故选:D。
【分析】依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气密性检查、酒精灯点燃、胶头滴管使用、液体取用 ),逐一判断操作正误 。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拉瓦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符合题意;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来解答;
B、根据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C、根据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来解答;
D、根据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绘制了元素周期表来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个数,所以2Ca中的“2”表示2个钙原子, 故A错误;
B、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B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代表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所以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所以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二氧化碳为空气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污染空气的物质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降温加压,从气态变为也太,不是氧气分子变下,而是氧气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且并不是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而是 当氧分子处于液态状态时,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相互之间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光的传播和吸收,符合题意 ;
B、冰水混合物,看似是混合物,其本质是纯净物,冰和水都是有H2O分子组成,不符合题意;
C、等体积的水与酒精混合,其体积小于两者之和,表明水分子之间与乙醇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D、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Hg,为原子组成,在受热或者遇冷的条件下,是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分子特性分析;
B、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析;
D、根据金属构成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 先确定已知元素化合价:K通常为 + 1 价,O通常为-2 价。
2. 设Cr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方程:
( + 1)×2 + 2x + ( - 2)×7 = 0
3. 解方程:2 + 2x - 14 = 0 → 2x = 12 → x = + 6,所以选C 。
【分析】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则,代入已知元素(K、O)化合价,设未知(Cr)求解。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CO一个分子含1个C、1个O;CO2一个分子含1个C、2个O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性质差异大,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H2O)、干冰(CO2)是氧化物;但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不是氧化物,错误。
C、在燃着蜡烛上方罩干燥烧杯,若内壁有水雾,说明燃烧生成水,可探究产物,正确。
D、实验后废液集中回收处理,能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正确。
故选:B。
【分析】依据化学观念(分子与性质关系 )、科学思维(氧化物定义 )、科学探究与实践(实验设计逻辑 )、科学态度与责任(绿色化学要求 ),逐一判断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钌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钌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单位省略 ),错误。
C、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钌原子序数44,所以核外电子数44,正确。
D、氧化物化学式一般金属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二氧化钌化学式应为RuO2,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原子序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含义 ),结合元素分类(金属/非金属看偏旁 )、化学式书写规则(氧化物书写习惯 )判断。
13.【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吹火不是吹走二氧化碳,而是提供氧气,该说法错误。
B:对着火星轻轻一吹,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使可燃物燃烧起来,该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被降低,该说法错误。
D:轻轻一吹并没有升高可燃物的温度,该说法错误。
综上,答案是B。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吹火时的变化对燃烧的影响。
1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把水煮沸后饮用,这是因为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杀菌消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洗净衣服后放到太阳下晾晒,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在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鱼呼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又可以杀菌消毒。
B、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中的氧气能溶于水,能供给鱼呼吸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向装满CO2的塑料瓶加水振荡,瓶变瘪,说明CO2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能探究CO2是否溶于水,能达到目的。B、铜粉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能达到目的。
C、收集氢气在试管口点燃,根据声音判断纯度(尖锐爆鸣声不纯,轻微噗声较纯 ),能检验氢气纯度,能达到目的。
D、硫燃烧生成SO2气体,虽消耗氧气,但生成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小,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测氧气体积,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分析】依据各实验原理(CO2溶解性、质量守恒验证、氢气验纯方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原理 ),判断实验设计与目的是否匹配。
16.【答案】(1)大;化学
(2);AB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① 气态分子间间隔大于固态,所以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大;
② 水由固态变气态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决定 )不变,填化学。
(2)① 反应物是FeO,生成物是Fe3O4和Fe,反应条件“一定条件”,方程式 。
②A、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是炼铁原料,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是,正确;
C、铁合金(如钢)比纯铁硬度大、韧性好,应用更广泛,正确;
所以选ABC。
【分析】利用“物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隔、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变化不改变分子构成,化学性质不变 );根据反应描述写化学方程式(找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结合含铁物质(磁铁矿、铁锈、合金 )的性质判断选项。
(1)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的分子间隔更大;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由固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①在一定条件下,FeO分解生成Fe3O4和单质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磁铁矿是工业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故说法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水合物,可表示为:,故说法正确;
C、合金的特点是: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因此合金种类远大于纯金属,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故说法正确;
故选ABC。
17.【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C
(3)分子;一氧化碳
(4)化学;4∶1;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四种碳单质(金刚石、C60 、碳纳米管、石墨烯 )物理性质差异大,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碳化硅结构与金刚石类似(金刚石硬度大 ),所以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C正确 );A(足球状是C60结构 )、B(金刚石不导电,碳化硅也不导电 )错误,选C。
(3) C60由C60分子构成,填分子;
碳不充分燃烧生成CO,所以C60不充分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
(4)碳纳米管制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① 微观示意图中,甲是H2,乙是CO2,反应后丙(H2O)、丁(CH4),配平后参加反应的H2与CO2分子个数比4:1;
② 反应方程式: 。
【分析】依据“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源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类比金刚石(硬度大 )性质推断碳化硅用途;根据C60构成(分子 )和碳燃烧规律(不充分生成CO)分析;通过“是否生成新物质”判断变化类型,结合微观示意图配平写方程式。
(1)四种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碳化硅(SiC)的结构与①金刚石类似,则碳化硅的物理性质与金刚石类似。
A、碳化硅的结构类似金刚石,与足球不类似,A选项错误;
B、金刚石不能导电,碳化硅也不能导电,不可作电极,B选项错误;
C、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知碳化硅硬度也很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C选项正确。
故选:C。
(3)C60由分子构成,C60只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CO)。
(4)将③碳纳米管打开制备④石墨烯,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H2(甲)、CO2(乙)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H2O(丙)、CH4(丁),化学方程式为:。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②该反应的催化为:。
18.【答案】(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3) C
(4) a b
(5)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
(6) 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解析】【解答】(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氧气方程式: ;
选A装置依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固体加热型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要控制速率,选C(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滴加速率 ),填C。
(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G收集时从b 进(空气从a排出 );
G装满水测氢气体积,氢气从b进,水从a排出到量筒,量筒与a 连接。
(5)用过氧化氢溶液更合适的原因: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安全 )(或产物无污染等 )。
(6)A: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正确;
B:试剂B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硫酸铜溶液等(能催化过氧化氢 ),“只能是二氧化锰”错误;
C:注射器可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正确;
D:乙瓶水可湿润氧气,正确;
选B。
【分析】识别常见仪器名称;写高锰酸钾制氧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发生装置;依据“控制反应速率→选可调节液体滴加的装置(分液漏斗对应C )”;根据气体密度(排空气法 )、排水法原理确定进气口和量筒连接;对比两种制氧方法(是否加热、操作复杂度 )找优势;分析简易制氧机各部分作用(发生装置、催化剂多样性、注射器功能、湿润作用 )。
19.【答案】(1)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 B,D
(3) 吸附
(4) +6
(5) 防止液体暴沸
(6) 淡蓝
(7) 水氢气+氧气
(8) 氢气
(9) 氢元素和氧元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 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
(2)A: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正确;
B:漏斗下端应接触烧杯内壁(防液滴飞溅 ),“不能接触”错误;
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正确;
D: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防液体未过滤直接流下 ),“不要低于”错误;
选BD 。
(3) 活性炭利用吸附 性除色素、异味。
(4) 设Na2FeO4中Fe化合价为x,( + 1)×2 + x + ( - 2)×4 = 0,解得x = + 6,填+6。
(5) 碎瓷片防止水暴沸 。
(6)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
(7) 电解水反应: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8) 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H2) 。
(9)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合”是氢氧结合成水,“分”是水分解出氢氧,证明元素组成 )。
【分析】围绕水的净化步骤(明矾作用、过滤操作、活性炭吸附、化合价计算、蒸馏防暴沸 ),结合基础实验操作和化学原理;基于氢气燃烧、电解水实验(现象、反应表达式、产物、元素组成 )。
20.【答案】(1);分解反应;5:6
(2)
(3)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4)CO2;H2O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方程式: 。
反应类型: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钙、氧元素质量比:CaCO3中m(Ca):m(O) = 40:(16×3) = 5:6。
(2)试剂①是水(生命之源、氧化物 ),固体A(CaO)与水反应: 。
(3) 试剂②:Ca(OH)2与试剂②反应生成CaCO3和H2O,试剂②是二氧化碳(CO2);
气体B(CO2)用途:作气体肥料(或灭火等 )。
(4)流程中CO2(气体B )、H2O}(试剂①、反应生成的水 )可循环利用,填CO2、H2O。
【分析】依据石灰石煅烧反应(CaCO3分解 ),结合反应类型判断(分解反应特征 )、元素质量比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比 );根据“试剂①是生命之源、氧化物”推出是水,写CaO与水的化合反应;由产物CaCO3反推试剂②(CO2),结合CO2用途填空;找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CO2、H2O),确定可循环利用物质。
(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中钙、氧元素质量比为,故填:;分解反应;5:6;
(2)试剂①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则试剂①为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氢氧化钙与试剂②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试剂②为二氧化碳;根据(1)可知,气体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作气体肥料、用于人工降雨、制作舞台效应等,故填: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4)根据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则可循环利用的是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故填:CO2;H2O。
21.【答案】(1)8;3:7;46.7%
(2)解:设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0t
答: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问哦1320t。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1个尿素分子共有8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2)=3:7,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解: 设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该企业每天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问哦1320t。
【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物质中元素的质量,以及元素的含量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尿素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解答。
(1)1个尿素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1个尿素分子中有1+1+2+4=8个原子,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2)=3:7,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见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