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2019人教版 生物 选择性必修2选 必 二· ·人式表友女颅社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3.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二、重难点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综合性。01 非生物因素02 生物因素03 种群研究的应用04 练习与应用目录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生物因素出生率 迁入率死亡率 迁出率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课堂导入自然界的种群总是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个0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 竞争物种等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K时间课堂导入种群数量种 群 数 量时间0“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 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1.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课堂导入非生物因素分析某地人工林调查数据郁闭度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大 郁闭度小郁闭度 0 0.2 0.4 0.6 0.81.0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1.2刺儿菜 3.7 4.3 8.5 4.4 2.21.0分析某地人工林调查数据几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 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阳 光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另外两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郁闭度 0 0.2 0.4 0.6 0.81.0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1.2刺儿菜 3.7 4.3 8.5 4.4 2.21.0分析某地人工林调查数据郁闭度 0 0.2 0.4 0.6 0.81.0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1.2刺儿菜 3.7 4.3 8.5 4.4 2.21.0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试分别举例说明。除光照外,还受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分析某地人工林调查数据探究新知一、阳光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 郁闭度 ,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 光照强度 。林冠层郁闭度高林下光照强度低林下植物种群密度低林冠层郁闭度低林下光照强度高林下植物种群密度高二、温度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种子春季萌发 蚊类等昆虫无法越冬 鸟类秋季开始南迁温度常常通过影响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等影响种群的密度。探究新知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 时最适合它 们产卵和孵化。气候干旱会使东亚飞蝗呈爆发式增长。探究新知三 、水分 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影响渗透压干旱缺水会使许多动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因素 举例影响方式阳光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 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温度 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 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 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 部死亡种子萌发主要是受气温升高 的影响;蚊类等昆虫死亡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水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动植物种群 的死亡率升高;气候干旱可使 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土壤湿度会影响蝗虫产卵和孵化,同时 会使青蛙等天敌死亡率上升探究新知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 综合性 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 外 , 日照延长 、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因素。探究新知习题巩固1 .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A. 并非所有的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都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B. 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较多, 导致了动植物种群数量普遍迅速增长C. 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往往不同D. 干旱缺水会导致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雉鹑繁殖季和非繁殖季日活动节律,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红外触发相机记录的数据表示红喉雉鹑的种群密度B.红喉雉鹑繁殖季活动规律与能量需求、季节等有关C. 非繁殖季的红喉雉鹑下午活动提前与气温下降有关D.该调查为当地红喉雉鹑种群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依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习题巩固2. (2025汕头期末)红喉雉鹑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某科研团队采用红外相机 技术等方法,记录了四川某保护区的红喉0.10繁殖季(4月至8月)0.05出现频率非繁殖季(9月至次年3月)000:0006:0012:0018:0024:00时间0.15课堂导入“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2.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 春夏时节,草木繁盛,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秋冬时节则相反。植食性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生物因素探究新知一 、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 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种内竞争源于种群内部个体对有限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 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 大,则种内竞争越 激 烈 、 种群增长率越 小 。遗传变化 种群中繁殖能力高低是两种基因型,种群密度的较高的情况下,种群内繁殖能力较低的个体较多,在低密度 情况下,种群内繁殖能力较高的个体较多。生理变化 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心理“紧张”,加强了对动物神经内分泌的刺激, 影响垂体功能,导致其他激素分泌发生变化。行为变化 种群中的个体通常选择一定大小有利地段作为自己的领域,个体为争夺一定的自然资源而产生领域行为, 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一、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 资 料 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 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 以 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200双 小 核 草 履 虫150大 草 履 虫50004 8 12 1620 24200150100双 小 核 草 履 虫01620 24时间/d200 150 100 50 004 8 12 1620 24时间/d单独培养大草履虫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时 间 /d混 合 培 养1000450128种间竞争: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产生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200150100500 0 04 8 12 1620 24时间/d04 8 12 1620 24讨论1.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时间/d单独培养大草履虫时间/d混合培养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20015010050020015010050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探究新知二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1.种间竞争森林中不同植物竞 争阳光和养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 物,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 资 料 2 】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 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 下图所示。160猞猁120 一雪兔804001845185518651875188518951905191519251935 时间群数量种160一猞猁一 雪兔 120↓804001845185518651875188518951905191519251935 时 间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猞猁种群数量雪兔1 食物充足 上升 下降上升雪兔↓ 食物缺乏 下降 上升下降讨论2.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猞猁和雪兔之间是捕 食 关系。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种群数量二 、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2.捕食关系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 ,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食物匮 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 降 低 、死亡率 升高 的现象。条件 对于 雪兔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 出生率 猞猁种群 死亡率 猞猁种群 数量猞猁↓ 捕食压力 减小 雪兔 个 食物 充足 上升 下降 上升 猞猁个 捕食压力 增大 雪兔 食物 缺乏 下降 上升 下降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 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猞猁增多 大量吃 雪兔 雪兔减少 食物 缺乏 食物 分 充足 少量吃 雪 兔 增 多 <雪兔 猞猁减少讨论3.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 也就是说, 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 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 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 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猎 物 +捕食者+猎 物 +捕食者 -循环因果关系时间 →猎 物 -捕食者+猎 物 -捕食者 一捕食者种群反馈调节分级调节猎物种群(-)( 一 )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B )A. 图 乙 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 N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B. 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 依次对应C.图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 值的数据分别为N 和P D. 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习题巩固P 1. (2024 · 长沙期末)科学家通 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 P 了捕食者 — 猎物模型,如图 0 N N 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 甲时间乙0□猎物净增长□猎物净减少B C 猎物种群数量猎物净增长和净减少除了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关, 还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B. 若该猎物表示害虫,当数量超过B点时,会导致该虫害的爆发C.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 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B点时,种群可能出现K值,且K 值为C点习题巩固2. (多选)(2024 · 菏泽一模)研究人 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A.猎物净增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猎物净减少说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其中 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相对比军0二、种群外部的生物因素3.寄生作为宿主的动物被 寄生虫 寄生,细菌 或 病 毒 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 等特征,进而影响 种群的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因素讨论4.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非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螨虫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影响种子萌发和动物生长发育水:干旱会导致植物死亡和蝗灾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综 合 性非生物 因素生物因素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寄生捕食种内 关系种间关系课堂小结种群的数量变化影 响制约因素1.密度制约因素( 1 ) 概 念: 一 般来说, 食物和天敌 等 生物因素 对种群数量的作用 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 相关 的。( 2 ) 举 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 , 该种群受食物短缺 的 影 响 就 越 大 。2.非密度制约因素(1)概念: 气温和干旱 等 气候因素 以 及 地震、火灾 等 自 然 灾 害 , 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 无 关 O(2)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密 度高低 9 所有个体都会死亡。习题巩固1.下列有关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说法, 错误的是( C )A.禽流感病毒引起某种鸟类大量死亡, 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 使用杀虫剂使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S”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逐渐变小D. 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波动往往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由于杀虫剂的喷洒是均匀喷洒的,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关系不大, 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习题巩固2.(2023 · 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 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 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C)A.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 对照组的声学环境可以使用录制的正常斑胸草雀的 鸣唱声音B. 长期交通噪音会降低斑胸草雀子代数量, 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与对照组相比,雏鸟孵化后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以上两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注:a、b、3. (2025广州二模)为研究噪音污染对动物行为和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斑胸雀的雏鸟在孵化前、后暴露在有交通噪音的声学环境中一段时间,部分结果如图。D. 据图推测,长期噪音干扰会导致斑胸草雀平均寿命缩短,种群密度下降b bC76 a5 a,b4 b,c3 C 210L孵化前鸣唱 噪音 鸣唱噪音孵化后鸣唱 鸣唱 噪音噪音c等表示组别间差异的显著性。组别之间没有任何相同字母表示二者具显著差异,反之(如b 和b 或 b,c 和c), 表示二者没有显著差异。0.0-组别:孵化前鸣唱 噪音 鸣唱噪音 孵化后鸣唱 鸣唱 噪音 噪音1.4—1.2- a 1.0-0.8-0.6-0.4-0.2-繁殖产生的子代总数 端粒相对长度习题巩固Mw习题巩固4. (2024年1月 · 甘肃高考适应性演练)浮游生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体的质量。在我国北方,夏季降水量多,冲刷到水体中的 营养物质多,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浑浊;冬季降水量少,冲刷 到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生长缓慢,水体清澈。如图反 映了一段时间内北方某湖泊的绿藻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 )A.t 时刻前绿藻种群数量不受密度制约B.若不考虑捕食因素, t ~t 时期是冬季 C.t ~t 时期内湖泊可能出现了富营养化 D.t ~t 时期内绿藻种群K值发生了变化种群数量时间种群研究的应用探究新知一、濒危生物的保护 调查种群数量特征影响因素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预测种群数量变 化趋势采取保护措施了 解生存状态二、经济生物的高产1.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控制在 K/2 左右) 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2.渔 网网 目不应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渔业产量。26%600-4002000L10 15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 龄结构,从而影响种群出生率, 造成来年鱼的产量。3. “休渔期”和 “禁渔区”。探究新知160 mm145 mm130 mm鱼 塘 密 度 / 尾网 目 大 小年份800205探究新知三、有害生物防治1.鼠害防治①采用化学 和 物 理 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②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 的机会降 低其环境容纳量,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例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在白蛾蛹内),将人工 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到林间,对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三、有害生物防治2.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习题巩固1. (2024 ·福建卷)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我国在朱鹮保护方面取 得了重大成就,其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1000多只。下列保护措施中,不能提高朱鹮环境容纳量的是(D )A. 多种植朱鹮的筑巢树木B. 增加朱鹮觅食的湿地面积C.扩大朱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D. 加强对受伤朱鹮个体的救护B.(K 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 种群的年龄结构在S 点时是增长型,在S 点时是衰退型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 点对应的时刻捕捞2. (2025 ·襄阳检测)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 形 曲 线 ,K 值为环境容纳量,如图为该种群的(K 值一种群数量)/K值随 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 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A.K 值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K值一种群数量)/K值习题巩固种群数量习题巩固3.(2025汕头一模)为预防由伊蚊传播引起的登革热,将α菌导入雄 蚊 后释放回自然界,未携带α菌的雌蚊与该种雄蚊交配后产下的卵 不能孵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A.伊蚊与α菌的种间关系属群落水平的研究 B. α菌是调节伊蚊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 该方法通过改变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D. 采用“以蚊治蚊”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内部因素 种内竞争捕食外部因素 竞争寄生影响种群 数量变化 的因素应用一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有害生 物防治保护濒 危动物课堂总结生物因素渔业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1.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①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 ×)②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2.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 及影响因素。练习与应用①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A.与种内竞争无关 (D)B. 二者总是此消彼长C. 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时间/d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数量随时间而变化②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C)A. 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C. 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捕食者种群数量/相对值猎物种群数量/相对值练习与应用3 .一本生态学专著上写道:“当能预报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当能决定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管理科学。”结合本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很有道理。例如,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根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 以在物种保护、渔业管理、有害生物防止等方面制订相应对策。4.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该种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年份 1915 1917 1921 1925 1928 1930 1934 1943 1947 19501960数量 200 300 1000 2000 2500 3000 400 170 600 500600②1915-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③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取食,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习题检测①用曲线图示该种群1915-1943年的消长情况复习与提高3.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B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复习与提高. 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 “J(” 形增长B. 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 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 稳定的趋势D. 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 值保持稳定,因此,都 呈“S” 形增长A4.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复习与提高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 接种 → 通气培养 → 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 一 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时间0 D 时间种 群 数 量 种 群 数 量(C )种 群 数 量种 群 数 量B①复习与提高6.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 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 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 力 弱 ,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 枯枝落叶层、阳光、温度。复习与提高(2) 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这一问题需要避免从线性因果关系的角度去回答。仅仅从 提高大树杜鹤发芽率的角度看,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凋落 物分解后会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如果人工除去,可能会造 成土壤贫淆。( 3)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保护大树杜鹃有哪些建议 此题有一定开放性。可参考的建议有加强宣传教育; 禁止买卖;在大树杜鹏分布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地等。复习与提高2.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 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 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 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刺丝勾挂致死的。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1)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 ,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处于隔离状态,这不利于该种群的繁殖和基因交流,可能降低种群的基因多样性;还可能造成近亲繁殖, 出现较多有遗传缺陷的后代,不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物种的进化。复习与提高(2 )有人建议大量捕杀狼等天敌以保护普氏原羚,你是否赞同这一建议 说说你的理由。普氏原羚和狼都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成分。从协同进化的角度看,狼的存在有利于普氏原羚的进化。(3 )许多牧民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拆除牧场围栏,但之后却出现家畜被狼、狐咬死的情况;严控放牧可以为普氏原羚腾出空间,但是会减少 牧民的收入。应该如何协调保护普氏原羚与保障牧民利益的关系 此题有一定开放性。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例如,提出政府在推行保护普氏原羚政策的同时,推出 保护当地牧民利益的举措,如发放补贴、开发其他产业等。2019人教版 ·生物 · 选择性必修2THANKS人民教友女颅社作业完成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