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关注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记我的一次教研活动经历 这个学期我参加了区双高课的选拔与评比,从备课: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到课堂上完成教学:新课引入、概念教学、例题讲解、反馈练习、课堂小结。在这些教学流程中我感觉提问是贯穿始终的。11月17日我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有效教学”开展教科研活动 ,举行了较大规模的课堂观察活动。观察内容是刘纪芳老师的一堂课——《6.2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参加的数学组成员被分成七个小组对课堂进行记录与分析。我担任了有效教师提问小组的小组长,在课前我针对这节课的问题进行了设计,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认真记录了教师的每个环节设计的问题,课后进行了仔细的评析。整节课教师都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提了很多好的问题,其中有几个环节的提问很有效。(一)引入新课环节,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问题:1、小明家在新塍菜场的什么位置?若以新塍菜场为原点,记向东为正,小明家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什么?2、小红家在新塍菜场的什么位置?若以新塍菜场为原点,记向北为正,小红家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什么?3、新塍镇中学在新塍菜场的什么位置呢?你能用有序数对表示“新塍镇中学”的位置吗?4、新塍幼儿园在新塍菜场的什么位置?用有序数对怎么表示?问题1、2是复习数轴和在数轴上的点的表示,引导学生由线上的点过渡到平面上的点,由此引出问题3、4,过渡自然,从而引出新知——平面直角坐标系。《课标》指出:“对数学的认识,应处处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师根据这一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中的话题,创设问题情景,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中。这个环节的提问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二)探索新知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确定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问题:1、我们知道这些点的大致位置,你能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直角坐标系中的这些点的准确位置吗?2、你能读出点C的坐标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3、请同学们写出所画的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4、在象限内的点有哪些?请仔细观察每个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在象限内的点有哪些?请仔细观察每个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问题:1、请同学们说出点A(-1,3)、B(2,2)、C(1.5,-1.5)、D(-4,-4)、E(-2、2)、所在象限或坐标轴。。2、你能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些点吗?3、以点A(-1,3)为例,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A吗?你是怎样画的?4、请同学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找出点B、C、D、E。 《课标》指出:“数学的认知规律,数学思想的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步递进、螺旋上升”。教师在这里提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刚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多种情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参与性极高,这些过程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样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这个环节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很好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由点读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环环相扣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在教学中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整个环节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让他们亲自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获得感悟与提高。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就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中向前发展的。有效地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有效地课堂提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项目之一。这节课教师的大多数提问是有效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有效地课堂提问还应有一定难度,具有探索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节课教师在这个方面欠缺了一些。比如:在学生完成课内练习1(2)它们各在什么象限内或坐标轴上?哪些点的横坐标相同?哪些点的纵坐标相同?后,教师应设计如下问题:横坐标相同的点连成线段位置有什么特征?纵坐标相同的点连成线段位置有什么特征?这样就由点的知识联系到线的知识,让练习难度更高,使学生的思维容量更大。在课堂小结部分,我觉的教师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请学生自己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比较恰当呢?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与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有何关系?我们说最成功的教学应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让学生提出来,是不是比我们老师提出来更有意义呢。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而有效课堂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设疑、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最大功能,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记我的一次教研活动经历2009年11月17日,我校数学组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安排是,先分几个小组,针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的七个方面进行设计与研究;再由刘纪芳老师执教《6.2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最后结合课前的准备工作,每个人有针对性的对这堂课进行评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类型的教研活动。我作为听课者,也是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中有准备地去听,有目的地去听,让我学习了很多我想学的东西。我分在问题设计有效性这一研究小组,所以对这节课的问题设计有更多的感想,以下就是我从本节课中对问题设计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所得到的启发。通过提问实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其形式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提问是一种引导。学习注重的是一种思维的培养。其过成是要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是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要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例如本节课中要求学生会归纳点的坐标的特征。这里点的坐标看似并无规律。那么教师就提出,“请仔细观察每个象限内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他们各有什么特征。”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象限内去看每个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什么规律,从而归纳出每个象限内,横,纵坐标的符号是确定的。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住要点。就如本节课。教师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接着提出,“除了象限内的点,还有其他的点吗?”。学生就会发现在坐标轴上也是有点存在的。“那么点的横,纵坐标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自然会发现,横坐标上的点,纵坐标为零,纵坐标上的点,横坐标为零。教师有针对性有补充性的提问,让学生对由点写坐标的一般方法有了系统的归纳。在提问中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能力。通过提问完成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先让学生发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本节课中,教师以一系列学生熟悉的地理位置为出发点,通过找这些位置,过渡到本节课的找平面上的点。把现实问题转化到我们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加深了本节课的实际意义。又比如,在学生完成了由点写坐标之后,学生刚归纳出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教师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反过来,你能说出,A(-1,3)在哪个象限吗?”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刚归纳的规律进行应用,又能让教师自然的提出“那么这个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在那里呢?”从而达到下个学习目标,即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通过这样的问题顺序,还让学生进一步形成了由坐标描点的一般方法:先根据坐标符号确定点的象限位置,再根据坐标值确定具体位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使整堂课过渡自然。同时又对本堂课的难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有效的提问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能从易到难,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在解决问题又能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综合的来说,提问不是随心所欲的闲谈,想到哪里问到哪里。他是讲究技巧的:掌握时机,注意分寸,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上去追究;有层次,有梯度,要发展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差的学生;表达问题要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让学生有答案可循。同时问题又是动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问题都可能发生变化。问题的回答形式也可以多样的,可以问个别学生,也可以问全班学生。总之,有效的提问是教学的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的技巧,还需要不断的去积累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