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让教学更有效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第二课时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第 5 课 走近科学家www.21cnjy.com【新教材】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教学更有效Contents目录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小结05作业布置06板书设计01素养目标【学习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通过展示普通人通过创新改善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我也能创新”的自信心,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强化“科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通过讨论“科技创新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激发其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创新。3.尊重科技工作者及普通人的发明创造,培养从小参与科学实践的意识,培养崇尚科学、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创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普通人也能进行发明创造。难点:打破对科学家的距离感,理解 “科学家就在身边”,并从普通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启示,激发自身参与科学实践的意识。02新知导入素材: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自动剥玉米粒,真是先进的机器想一想,说一说1.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在视频中,你们看到农民伯伯辛苦忙碌的身影吗?3.说说你们的感想吧!03新知讲解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发现和发明创造中受益 。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无人机能自动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 持续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了极大便利。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智能扫地机器人:它能自动扫地,家里更干净。智能语音助手:用语音助手查天气、听故事,很方便。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智能手表:可以看时间、测心跳,还能提醒运动。智能手机:通信与生活的 “万能工具”我们每天用手机打车、网购、视频聊天、查询信息,这些便捷体验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在电子、通信、材料等领域的持续创新。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科学家的身影,甚至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家走进我们我经常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仰慕已久的科学家。在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有幸和科学家面对面。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家走进我们我看到过科学家在电视上讲科学知识,比如怎么保护环境,很有趣。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素材:少年科学家——谈方琳我读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他研究水稻,让大家都能吃饱饭。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夏青走进婺城小学和东市街小学,以《航天卫星与气象》为题,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介绍了航天历程、气象卫星与奥运保障、载人航天与气象保障、探索月球等相关知识,亲和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实例将神秘的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著名科学家刘勇教授走进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开展了“聪明泉杯”科学家进校园公益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科普专题讲座。刘勇教授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让孩子们认识太阳系,了解天文知识。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家进校园 与孩子们面对面讲“科教兴国”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高凌云在康宁科技实验小学做“创新—思维与实践”讲课。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是一所紧紧围绕科技教育主题不断有新发展的科技特色学校,五(2)班刘钰涛同学听完讲座后,有了一些感想:“创新思维的意思就是要突破常规的方式来做事情,也就是说要动脑思考新的方案使做事效率提高。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济大学副教授柳喆俊为日晖新村小学的同学们做“洞见未来:XR技术纵览”讲课。柳教授是日晖新村小学的校友,他跟同学们说道,元宇宙时代,XR技术(扩展现实)可是最为耀眼的明星。柳教授通过XR向同学们发出邀约,邀请大家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惊喜的神奇新世界。同学们表示,通过对VR的了解,相信未来VR技术一定会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中,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6月20日上午10時許,神舟十號航天員進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成爲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科学家走进我们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素材: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王亚平老师开讲啦!很多发明构想都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在新闻里看到有几个小学生发明了智能垃圾桶,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我了解到一名机械工人发明了一种多用途洗衣机,既可以清洗衣服,也可以清洗鞋子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发明了一种能发热的地板,既安全又节能,这一发明有望帮助一些没有集中供暖地区的人们过上温暖的冬天。6岁的佩勇发现夏天很热,就发明了“冷却伞”,伞里有小风扇,一打开就能吹风,让大家在太阳下也能凉快。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个小朋友看到医院消毒很麻烦,就发明了“无人自动喷洒消毒液机器人”,帮医院节省了很多时间。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书包太重,就在书包里加了小轮子,还装了手柄,轻松拖着走,上学再也不累啦!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张先忙只有初中学历,依靠自学,造出数十种航模并成功试飞,他在航模圈小有名气,被网友称为“阿忙哥”。从2000年初识航模,到自学电脑制图、手工制作航模,20多年来,他先后获批20多项与航模相关的发明专利。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个只念过初中的山东农民,硬是靠双手和智慧,让中国的玉米亩产翻了三倍,创下世界纪录!这位78岁的种业英雄李登海,刚刚被提名202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这可是科技界的诺贝尔奖。他用50年青春汗水,从泥土里种出粮食奇迹,撑起大国粮仓半壁江山。“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拟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1979年,在中山农械厂,铁匠许继海带领6名工人,从报废外国轮船拆下的洗衣机获得灵感,以作坊模式手工生产出洁白牌洗衣机,大受欢迎。次年,农械厂更名为威力,专注洗衣机研发生产。1984年,威力成功推出双缸带脱水洗衣机,一时间风靡全国。1990年,威力洗衣机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成为广东在家电行业该奖项的首个获得者。同年,其产销量突破100万台,1995年更是被授予中国洗衣机大王称号。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2025年6月,周初材在上海国际发明展摘金夺铜从名不见经传,坚韧不拔的闯出一条创业路的草根,到荣誉等身的小覆膜机研发与应用领域“专家”,成就一个带动千人就业的产业链,周初材的事迹与任正非、屠呦呦、张伯礼、雷军等同期入选《发现》杂志“时代创新影响力楷模”,周初材的故事是一部励志史诗。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还看到……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素材:小学生发明智能垃圾桶语音开桶盖这些普通人成为发明家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看到这些故事,我知道发明创造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用心,我们也能想出好点子。要细心观察生活:这些发明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说明我们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带来的启示遇到问题别放弃:发明创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故事告诉我,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多动手实践:发明需要动手做实验,不能光想不做。我也要多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实现。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带来的启示每个人都有创意: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只要勇敢去尝试,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好。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创新的最大门槛,从来不是 “不会”,而是 “不敢”。普通人与创新的距离,可能就差一句 “我试试”。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带来的启示最终的启示:创新是 “生活的本能”,而非 “少数人的特权”这些故事里的主角,不是被选中的 “天才”,而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的发明或许不够精密,却带着 “解决问题”的温度 —— 这种温度,恰恰是很多高科技产品容易缺失的。它们告诉我们:创新的本质,是“人对生活的主动改造”。无论是洗衣机、发热地板,还是任何日常用品,其进化的动力,永远来自那些 “受不了麻烦”“见不得辛苦”“想让日子好过一点”的普通人。当我们不再把创新供奉在实验室里,而是回归到 “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个小麻烦”,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发明故事” 的主角。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带来的启示素材:科学家寄语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04课堂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想法,都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开始。去尝试、去创新,通过创造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爱科学,学科学,做新时代的创新者!第 5 课 走近科学家05作业布置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让他们也了解科学家的精神。第 5 课 走近科学家06板书设计第 5 课 走近科学家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1)无人机能自动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2)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 持续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了极大便利。科学家走进我们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带来的启示爱科学,学科学,做新时代的创新者!让教学更有效www.21cnjy.com下节课,再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教材】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单 元 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第二课时第三个话题“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将科学家研究成果与生活紧密关联,一方面展示科技发明改善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科学家,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关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打破对发明创造的神秘化认知。该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认识到科技创新源自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这三个话题相互衔接、逐步深化,全方位呈现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形象与精神内核。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家有初步认知,但对其探索过程的艰辛、精神品格的内涵理解不深。他们崇敬科学家,却缺乏从具体事例中感悟精神、内化为自身品质的能力。教学需结合生动案例与体验活动,帮助其深入理解,培养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通过展示普通人通过创新改善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我也能创新”的自信心,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强化“科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通过讨论“科技创新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激发其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创新。3.尊重科技工作者及普通人的发明创造,培养从小参与科学实践的意识,培养崇尚科学、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学重点 认识到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创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普通人也能进行发明创造。教学难点 打破对科学家的距离感,理解 “科学家就在身边”,并从普通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启示,激发自身参与科学实践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素材: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自动剥玉米粒,真是先进的机器2.想一想,说一说:(1)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2)在视频中,你们看到农民伯伯辛苦忙碌的身影吗?(3)说说你们的感想吧!3.小结并板书课题:走近科学家 用视频《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自动剥玉米粒,真是先进的机器》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初步感知到科技的发展给农民生产带来的变化。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文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发现和发明创造中受益 。2.图片+文本学习: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1)无人机能自动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2)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 持续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 了极大便利。(3)智能扫地机器人:它能自动扫地,家里更干净。(4)智能语音助手:用语音助手查天气、听故事,很方便。(5)智能手机:通信与生活的 “万能工具”我们每天用手机打车、网购、视频聊天、查询信息,这些便捷体验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在电子、通信、材料等领域的持续创新。(6)智能手表:可以看时间、测心跳,还能提醒运动。3.文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科学家的身影,甚至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4.图片+文本学习: 科学家走进我们(1)我经常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仰慕已久的科学家。(2)在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有幸和科学家面对面。5.文本学习:你在电视上、生活中或者书里见过哪些科学家?请与同伴分享你的经历吧!6.图片+文本学习:科学家走进我们(1)我看到过科学家在电视上讲科学知识,比如怎么保护环境,很有趣。(2)素材:少年科学家——谈方琳(3)我读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他研究水稻,让大家都能吃饱饭。(4)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夏青走进婺城小学和东市街小学,以《航天卫星与气象》为题,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介绍了航天历程、气象卫星与奥运保障、载人航天与气象保障、探索月球等相关知识,亲和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实例将神秘的科学知识讲得通俗易懂。(5)著名科学家刘勇教授走进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开展了“聪明泉杯”科学家进校园公益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科普专题讲座。刘勇教授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让孩子们认识太阳系,了解天文知识。(6)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高凌云在康宁科技实验小学做“创新—思维与实践”讲课。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是一所紧紧围绕科技教育主题不断有新发展的科技特色学校,五(2)班刘钰涛同学听完讲座后,有了一些感想:“创新思维的意思就是要突破常规的方式来做事情,也就是说要动脑思考新的方案使做事效率提高。(7)同济大学副教授柳喆俊为日晖新村小学的同学们做“洞见未来:XR技术纵览”讲课。柳教授是日晖新村小学的校友,他跟同学们说道,元宇宙时代,XR技术(扩展现实)可是最为耀眼的明星。柳教授通过XR向同学们发出邀约,邀请大家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惊喜的神奇新世界。同学们表示,通过对VR的了解,相信未来VR技术一定会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中,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8)6月20日上午10時許,神舟十號航天員進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成爲中國首位“太空教師”。7.素材: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王亚平老师开讲啦!教学环节二: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1.文本学习:很多发明构想都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图片+文本学习:普通人进行的发明创造(1)我在新闻里看到有几个小学生发明了智能垃圾桶,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2)我了解到一名机械工人发明了一种多用途洗衣机,既可以清洗衣服,也可以清洗鞋子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3)有人发明了一种能发热的地板,既安全又节能,这一发明有望帮助一些没有集中供暖地区的人们过上温暖的冬天。(4) 6岁的佩勇发现夏天很热,就发明了“冷却伞”,伞里有小风扇,一打开就能吹风,让大家在太阳下也能凉快。(5)有个小朋友看到医院消毒很麻烦,就发明了“无人自动喷洒消毒液机器人”,帮医院节省了很多时间。(6)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发现书包太重,就在书包里加了小轮子,还装了手柄,轻松拖着走,上学再也不累啦!(7)张先忙只有初中学历,依靠自学,造出数十种航模并成功试飞,他在航模圈小有名气,被网友称为“阿忙哥”。从2000年初识航模,到自学电脑制图、手工制作航模,20多年来,他先后获批20多项与航模相关的发明专利。(8)“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拟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一个只念过初中的山东农民,硬是靠双手和智慧,让中国的玉米亩产翻了三倍,创下世界纪录!这位78岁的种业英雄李登海,刚刚被提名202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这可是科技界的诺贝尔奖。他用50年青春汗水,从泥土里种出粮食奇迹,撑起大国粮仓半壁江山。(9)1979年,在中山农械厂,铁匠许继海带领6名工人,从报废外国轮船拆下的洗衣机获得灵感,以作坊模式手工生产出洁白牌洗衣机,大受欢迎。次年,农械厂更名为威力,专注洗衣机研发生产。1984年,威力成功推出双缸带脱水洗衣机,一时间风靡全国。1990年,威力洗衣机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成为广东在家电行业该奖项的首个获得者。同年,其产销量突破100万台,1995年更是被授予中国洗衣机大王称号。(10) 2025年6月,周初材在上海国际发明展摘金夺铜从名不见经传,坚韧不拔的闯出一条创业路的草根,到荣誉等身的小覆膜机研发与应用领域“专家”,成就一个带动千人就业的产业链,周初材的事迹与任正非、屠呦呦、张伯礼、雷军等同期入选《发现》杂志“时代创新影响力楷模”,周初材的故事是一部励志史诗。3.文本学习:我还看到……4素材:小学生发明智能垃圾桶语音开桶盖5.文本学习:这些普通人成为发明家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1)看到这些故事,我知道发明创造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用心,我们也能想出好点子。(2)要细心观察生活:这些发明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说明我们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3)遇到问题别放弃:发明创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些故事告诉我,只要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4)多动手实践:发明需要动手做实验,不能光想不做。我也要多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实现。(5)每个人都有创意: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只要勇敢去尝试,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好。(6)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创新的最大门槛,从来不是 “不会”,而是 “不敢”。普通人与创新的距离,可能就差一句 “我试试”。10.文本学习:带来的启示最终的启示:创新是 “生活的本能”,而非 “少数人的特权” 这些故事里的主角,不是被选中的 “天才”,而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的发明或许不够精密,却带着 “解决问题”的温度 —— 这种温度,恰恰是很多高科技产品容易缺失的。 它们告诉我们:创新的本质,是“人对生活的主动改造”。无论是洗衣机、发热地板,还是任何日常用品,其进化的动力,永远来自那些 “受不了麻烦”“见不得辛苦”“想让日子好过一点”的普通人。当我们不再把创新供奉在实验室里,而是回归到 “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个小麻烦”,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发明故事” 的主角。11.素材:科学家寄语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文本直接点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发现和发明创造中受益。正文阐述了科技创新成果对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强调科学家群体和他们的科研成果并非遥不可及。本话题作为对前两个话题的“生活化”延伸,通过具象化呈现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热情.教学具体呈现了科技创新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和高铁高效运营的实例,直观展示了现代科技如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这些典型案例既体现了技术革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升级,也诠释了科技创新在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讨论部分呈现了学生与科学家的接触经历,强调了科学家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主持人的话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叙述,并引导其反思科技发明如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更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补充相关图片、典型案例,或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收集身边科技发明事例,组织学生探讨科技发明对提升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分析科学家在技术革新中的关键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增强学生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直观感受,又能帮助其深刻理解科学研究的现实价值。文本点明很多发明构想都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讨论场景和主持人的话组成,旨在通过阐释“普通人同样能够发明创造”的核心观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并增强他们对科技实践的价值认同。正文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发明创造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并以简洁的语言阐明普通人进行发明创造的普遍性和可能性,只要善于观察并保持创新意识,每个人都具备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的潜力。教学三名学生的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普通人如何通过发明创造改善日常生活。这些案例均聚焦于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既深化了学生对发明创造本质的认知,又有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主持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与讨论,共同挖掘故事背后的启示,引导他们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包括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细致观察的价值,以及普通人亦能凭借创新改变世界的潜力等。拓展资料补充强调很多发明创造源于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持续思考。通过分析教材中提到的多用途洗衣机、发热地板等典型案例,分析这些发明是如何提升生活品质的,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意灵感。上述教学环节既能使学生切实理解创新实践的现实可行性,又能有效培育其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未来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需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机制,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并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激发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及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鼓励学生分享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家事例,如引导学生讲述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平台或校园活动了解到的科学家故事,从而有效建立科学家、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小问题,大智慧;小发明,大责任。科学家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让生活更美好。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四、布置作业 课后,在班级设置“问题收集箱”,收集身边遇到的生活小问题,定期抽取问题并开展发明挑战赛。五、板书设计 第 5 课 走近科学家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科技创新提升民众生活:(1)无人机能自动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2)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持续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爱科学,学科学,做新时代的创新者!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我们知道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创造就在身边,便利着生活,科学家也并不遥远。普通人只要留心日常,也能成为发明家。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精神,爱科学、学科学,勇于尝试创新,用创造实现价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 新教材】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5课《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pptx 【2025秋 新教材】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5课《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 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王亚平老师开讲啦!.avi 小学生发明智能垃圾桶语音开桶盖.avi 少年科学家——谈方琳.avi 玉米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自动剥玉米粒,真是先进的机器.avi 科学家寄语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