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3分)下列生产活动或劳动项目,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用木炭净化水质 B.用炭火烧制陶瓷
C.用炸药拆除危楼 D.用石油产品发电
2.(3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aCl C.MgO D.KClO3
3.(3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氧原子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得到的水仍为混合物
4.(3分)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它们在O2中充分燃烧时,产物只生成CO2的是(  )
A.CH4 B.CO C.C2H5OH D.H2
5.(3分)14C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关于14C(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4)说法错误的是(  )
A.14C的核电荷数为6
B.14C的中子数为14
C.14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14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3分)肼(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是常见的液体火箭推进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2O4属于氧化物
B.1个N2H4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C.N2O4中氮元素为+4价
D.N2H4中含氮分子和氢分子
7.(3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木炭、二氧化硅、汽水
B.水、干冰、洁净的空气
C.水银、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D.液氧、冰水混合物、稀盐酸
8.(3分)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6H8O7),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柠檬酸中含有8个氢原子
C.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9.(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C60
B.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
C.1个镁离子:Mg+2
D.2个氨分子:2NH3
10.(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石墨反应生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B.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臭
C.石墨很软且有滑腻感
D.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11.(3分)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剩余试剂全部放入指定容器
B.洗净试管并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将试剂瓶放回原位并使标签朝外
12.(3分)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常见形式如图所示,已知Ca(HCO3)2可溶于水,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C6H12O6)为生物提供能量
B.H2CO3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C.溶洞中的CaCO3不会被侵蚀
D.三种循环都遵循碳元素守恒
13.(3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
B.微粒观:钠与氯气反应,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
C.转化观:氢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2g铝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铝
14.(3分)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在氧气SO2中燃烧生成SO3
B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该气体不一定是H2
C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变为红色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D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 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道题,48分)
15.(7分)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探究。
(1)利用图1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制取CO2。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开始前,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    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2)利用图2装置探究常温下CO2气体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CO2气体的100mL烧瓶中分别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烧瓶中压强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是    。
②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    mL蒸馏水。
③终点气压高于初始气压的原因可能是    。
16.(6分)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如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步:分离空气
(1)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方法二: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可以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得到氮气。则分子直径:N2   O2(填“>”、“=”或“<”)。
第二步:合成氨气(NH3)
(3)如图是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确反应顺序是②①③
B.示意图③中物质为混合物
C.反应前后氮原子个数不变
D.催化剂会增加氨气的产量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以下哪个温度    。
A.﹣260℃
B.﹣200℃
C.﹣35℃
D.0℃
第三步:合成尿素
(5)已知:标准状况下,每22.4L的任何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均为NA。则在标准状况下,原子数目为2NA的氨气体积为    L。
(6)请写出利用氨气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17.(8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Ⅰ.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Ⅱ.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种甲烷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
Ⅲ.利用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
(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结合图1,分析甲烷与硫化氢的反应。
①产物“”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②该反应过程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
B.原子的种类
C.物质的总质量
(3)结合图2,分析甲烷水蒸气制氢反应。
①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    。
(4)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纯净物
B.天然气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C.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
D.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一种金属单质
1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黏土主要成分为Al2O3 2SiO2 2H2O,还含有铁、钾等元素,可用于制作红砖和青砖。高温烧砖过程,黏土中铁元素被充分氧化成Fe2O3时形成红砖;在氧气不足和还原性气体的条件下,部分Fe2O3转化成FeO和Fe3O4形成青砖。
(1)黏土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也可表示为“X 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
(3)铁有多种氧化物,为探究其中一种氧化物FexOy的组成,某同学将mgFexOy和10gCO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Fe。反应开始至结束,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请计算FexOy中x:y=    (填最简整数比)
②Fe3O4、Fe2O3、FeO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高铁轨道施工中常用铝热反应进行钢轨焊接。其原理为: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以熔融状态流入铁轨的缝隙,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在一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9.(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
Ⅰ.认识燃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1)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②储气:罐装液化气中含有液态丁烷(C4H10)和丙烷(C3H8),但这两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利用加压、降温使丁烷和丙烷由气体变成液体灌装到瓶中,在储气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   发生了改变。储气过程中把气体混合物变成液体混合物的目的是    。
③用气:使用罐装液化气炒菜时,先打开罐的阀门,再点燃逸出的气体炒菜,用气过程中罐内燃料发生    变化。(填“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
④在管道煤气中会加入一种叫乙硫醇的物质,乙硫醇有臭味,煤气中加乙硫醇的目的是    。
Ⅱ.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
②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③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⑤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⑥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实验分析】
(2)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
(3)以上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序号)对比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结论】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Ⅲ.再探镁的燃烧
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
(4)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
(5)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    。
(6)若将2.4g镁在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ag,则a的取值范围是    (结果精确到0.1)。
20.(11分)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商代就有了璀璨的青铜文明。
Ⅰ.【炼铜原理】
《大冶赋》中记载了用孔雀石和木炭火法炼铜。将孔雀石与部分木炭置于炼铜炉中,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已知:
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②铜的熔点为1085℃,氧气充足时炼铜炉内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1)该过程经历两步反应可获得铜。第一步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步为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铜,其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工艺中木炭的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作反应物与氧化铜反应;②   。
(3)此法冶炼得到的铜是块状而不是粉末状,其原因是    。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有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4)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或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玻璃管中
依次连接A、B、C装置。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 水应从    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目的是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B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B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C中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停止加热,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C瓶中液体增重0.4g。 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
(5)装置C中气球的作用是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B B B D D A D A C
题号 12 13 14
答案 C D B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道题,48分)
15.(7分)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了探究。
(1)利用图1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制取CO2。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实验开始前,关闭旋塞,往漏斗中加水,观察到  左右两边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  b 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2)利用图2装置探究常温下CO2气体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CO2气体的100mL烧瓶中分别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烧瓶中压强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是  振荡 。
②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  20 mL蒸馏水。
③终点气压高于初始气压的原因可能是  1体积水中最多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小于1体积 。
16.(6分)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如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步:分离空气
(1)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方法二: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可以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得到氮气。则分子直径:N2 > O2(填“>”、“=”或“<”)。
第二步:合成氨气(NH3)
(3)如图是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正确反应顺序是②①③
B.示意图③中物质为混合物
C.反应前后氮原子个数不变
D.催化剂会增加氨气的产量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以下哪个温度  C 。
A.﹣260℃
B.﹣200℃
C.﹣35℃
D.0℃
第三步:合成尿素
(5)已知:标准状况下,每22.4L的任何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均为NA。则在标准状况下,原子数目为2NA的氨气体积为  11.2 L。
(6)请写出利用氨气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2NH3+CO2CO(NH2)2+H2O 。
17.(8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Ⅰ.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而除去,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Ⅱ.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一种甲烷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
Ⅲ.利用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
(1)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结合图1,分析甲烷与硫化氢的反应。
①产物“”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3:16 (填最简整数比)。
②该反应过程中变化的是  A (填字母)。
A.分子的数目
B.原子的种类
C.物质的总质量
(3)结合图2,分析甲烷水蒸气制氢反应。
①甲烷和水蒸气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CO+3H2 。
②在反应器的膜外侧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  H2与O2反应放热,为制氢提供热量 。
(4)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C+2H2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纯净物
B.天然气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C.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
D.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一种金属单质
1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黏土主要成分为Al2O3 2SiO2 2H2O,还含有铁、钾等元素,可用于制作红砖和青砖。高温烧砖过程,黏土中铁元素被充分氧化成Fe2O3时形成红砖;在氧气不足和还原性气体的条件下,部分Fe2O3转化成FeO和Fe3O4形成青砖。
(1)黏土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也可表示为“X Fe2O3”,则X的化学式为  FeO 。
(3)铁有多种氧化物,为探究其中一种氧化物FexOy的组成,某同学将mgFexOy和10gCO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Fe。反应开始至结束,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请计算FexOy中x:y=  3:4 (填最简整数比)
②Fe3O4、Fe2O3、FeO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FeO>Fe3O4>Fe2O3 。
(4)高铁轨道施工中常用铝热反应进行钢轨焊接。其原理为: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以熔融状态流入铁轨的缝隙,冷却后就将铁轨牢牢的“黏”在一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2Fe+Al2O3 ,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Al (填化学式)。
19.(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可燃物燃烧”为主题开展了以下相关活动。
Ⅰ.认识燃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1)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
②储气:罐装液化气中含有液态丁烷(C4H10)和丙烷(C3H8),但这两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利用加压、降温使丁烷和丙烷由气体变成液体灌装到瓶中,在储气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 分子间间隔 发生了改变。储气过程中把气体混合物变成液体混合物的目的是  便于储存和运输 。
③用气:使用罐装液化气炒菜时,先打开罐的阀门,再点燃逸出的气体炒菜,用气过程中罐内燃料发生  物理和化学 变化。(填“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
④在管道煤气中会加入一种叫乙硫醇的物质,乙硫醇有臭味,煤气中加乙硫醇的目的是  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
Ⅱ.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冷水中。
②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③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⑤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向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产生的氧气进入试管中。
⑥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向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中。
【实验分析】
(2)在步骤③中,证明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以上实验步骤  ①和④ (填实验步骤序号)对比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结论】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Ⅲ.再探镁的燃烧
相关资料表明: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
(4)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氧气比氮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 。
(5)根据上面的资料,你对燃烧的新的认识是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6)若将2.4g镁在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ag,则a的取值范围是  3.3g<a<4.0g (结果精确到0.1)。
Ⅰ.【炼铜原理】
《大冶赋》中记载了用孔雀石和木炭火法炼铜。将孔雀石与部分木炭置于炼铜炉中,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
已知:
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②铜的熔点为1085℃,氧气充足时炼铜炉内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
(1)该过程经历两步反应可获得铜。第一步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H2O+CO2↑ ;第二步为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铜,其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
(2)该工艺中木炭的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作反应物与氧化铜反应;② 提供热量维持炉温 。
(3)此法冶炼得到的铜是块状而不是粉末状,其原因是  炉温高于铜的熔点 。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氮气不能跟炭粉和氧化铜发生反应,也不跟石灰水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铜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有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判断。
【进行实验】
(4)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或分析
取1.6g氧化铜与1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2g的玻璃管中
依次连接A、B、C装置。打开弹簧夹,往贮气瓶A中注入水,将氮气通入B装置 水应从  b 端注入(填“a”或“b”)
先通一段时间氮气 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夹紧弹簧夹,用酒精喷灯加热B中玻璃管内的混合物。 B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C中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停止加热,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实验完毕后,冷却装置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及固体总质量为50.2g。C瓶中液体增重0.4g。 结论:原假设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B中减少的固体质量为0.6g大于C瓶中液体增加的质量0.4g 。
(5)装置C中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