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质量检查
化学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C 12 N 14 O 16 S 32 Ca 40 Cu 64 I 127 K 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以下酒酿制工序中,以发生化学变化为主的是( )
A.浸泡谷物 B.谷曲混合 C.酿造发酵 D.勾兑调味
2.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无法发生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没有变化
C.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D.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3.两百年前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组成,装置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颈甑和玻璃钟罩的汞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B.反应结束后玻璃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
C.实验验证了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气体
D.加热汞消耗了曲颈甑和玻璃钟罩中的氧气
4.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结构不同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烟雾缭绕——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所有微粒种类都发生改变
5.我国推广使用加碘食盐补碘,在氯化钠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关于加碘食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酸钾中K、I、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48
B.加碘食盐是混合物
C.碘酸钾中K、I、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3
D.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匹配的是( )
A.氦气用作探空气球——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制作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
C.乙醇可作燃料——乙醇具有助燃性
D.氮气做保护气——氮气沸点低
7、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化石燃料 B.太阳能 C.风能 D.水能
8.劳动和化学知识关系,不相匹配的(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使用石灰浆刷墙壁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B 磨墨写字绘画 碳单质常温下稳定
C 家里的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后的水是纯水
D 鱼缸添置泵氧装置 O2能够提供呼吸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MnO2和炭粉 观察颜色
B 除去H2O中的H2O2 加入二氧化锰,过滤
C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水中
D 鉴别CO和CH4 点燃,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
10.CO和CO2是两种常见的碳的氧化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都由C和O两种元素组成,分子结构也相同
B.性质:CO能支持燃烧,CO2不能燃烧,都难溶于水
C.危害:都有毒性,CO2还能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D.用途:CO能作燃料、冶炼金属;CO2能灭火也能作气体肥料
11.分类思想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思维能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知识 物质类别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有害气体
B 氧气、臭氧 单质
C KClO3、ClO2 氧化物
D He、Ne 稀有气体
12.以下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相关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可燃物a2.6g完全燃烧生成8.8gc和1.8gd,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错误的是( )
A.参与反应b的质量是8g
B.a中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1
C.b与c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14.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装置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减少,证明此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碳的化学性质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向右拉动针筒,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且液柱稳定,说明装置不漏气。
D 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 发出爆鸣声,说明气体较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5分)水是我们地球赖以生存的资源。
(1)自然界水循环如右图所示。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是______。(填字母)
a.为人类提供了淡水
b.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转化
d.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2)水的净化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款净水器,设计图如下:
①物质X的名称是______;
②净水器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装置是______。(填写序号)
(3)水的组成
利用下图的实验______(填写序号)能证明水是由______组成(填元素符号)。
A.煮沸水 B.过滤水 C.电解水 D.燃烧氢气
16.(8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的氮气是合成化肥的原料,以下是合成尿素的转化关系图。
①工业上根据氮气的______(物理性质)不同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操作1将其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②合成塔中合成氨气(NH3)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填涂完整并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液态氨(NH3)和CO2获得尿素〔〕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空气中的氧气是支持燃烧的重要条件,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装置。已知实验开始前,K1和K2关闭,回答以下问题。
①推动注射器,同时打开K2,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可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______,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②推动注射器,同时______K1,______K2(填写“打开”“关闭”),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现象不同,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17.(7分)中国化学家姜雪峰教授被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位入选的中国学者。
(1)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2)硫元素的古代发展
《武备志》“硝为君而硫作臣,炭灰佐使最通灵”,说明火药的原料主要为硝酸钾、硫磺和木炭,完成黑火药爆炸原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______+3C=K2S+______↑+3CO2↑,该变化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3)硫元素的现代应用
①硫磺的最大来源是石油工业回收硫。高温高压下将含硫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又可以继续反应生成硫单质和一种常见的液态氧化物,请写出后一条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火力发电厂使用石灰石进行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石灰石粉碎和加水搅拌制成浆状物的目的是______,流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每吸收6.4t二氧化硫能够得到建筑材料硫酸钙的质量为______t。(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
18.(10分)某兴趣小组完成了研究氢气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Ⅰ.实验室制取氢气
(1)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兴趣小组探究了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寻找合适的反应条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锌质量/g 金属锌形状 硫酸浓度/% 硫酸溶液体积/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 粒 4.9% 50 20 34 500
2 0.1 粉末 4.9% 50 20 35 50
3 0.1 粒 7.8% 50 20 35 200
4 0.1 粉末 7.8% 50 20 36 25
5 0.1 粒 9.8% 50 20 35 125
6 0.1 粒 9.8% 50 35 50 50
①实验过程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金属消失的时间越短说明产生氢气的速率______。
②对比实验5和6,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兴趣小组综合分析得出实验5的速率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
③小组同学又提出,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收集氢气的体积也可以探究制取氢气的速率。请为该同学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______。(选“A~E”)
Ⅱ.新技术生产氢气
氢气是最环保高效的能源,极易爆炸不易储存。电解水获得氢气耗能较高,科学家利用太阳能代替电能分解水,流程如下:
(1)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该流程提供18kg的水,最多能得到H2的质量______kg。
19.(10分)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补钙剂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完成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不考虑HCl的挥发)
(1)小组称取了1g的样品,按下图进行实验:
①关闭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待装置A反应结束,打开K通入氮气可减少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将气球中的气体收集起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______,推断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未能完全吸收产生的气体。
(2)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三种试剂(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利用注射器分别将三种试剂注入装置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图1 图2
①若图1装置漏气,则反应结束时压强______(“小于”“大于”“等于”)图2反应结束时的压强。
②通过图2分析可知,最不理想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是______。因为吸收后的生成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兴趣小组重新称量1g样品进行了改进实验,新增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将其放入(1)中的装置______和______(填装置字母)之间,此时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实验完成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增重0.396g,理论上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0.(8分)探究CO还原CuO的产物,如下图。
【资料搜集】CuO被还原的过程中,可得到Cu和Cu2O的混合物。Cu2O是红色的固体,溶于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且有固体Cu生成;CuO能完全溶于稀盐酸得到蓝色溶液;Cu不和稀盐酸反应。
(1)实验安全考虑,实验开始时先______,然后______。(填写字母选项)
A.点燃酒精灯 B.通入CO
(2)导管口M处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
(3)取少量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______,证明生成物有Cu2O。
(4)称取质量为3.2g的CuO样品,记录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检测到的Cu2O的质量,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0-5min过程中,Cu2O质量不断增加,______的质量不断减少;5min后Cu2O不断减少,CO将其还原成金属Cu,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结合数据图像,可获得以下信息,正确的是______。
A.根据5min时的数据推测,实验过程中生成Cu2O和生成Cu两个反应同时发生
B.反应为了获得较多的Cu,加热时间不能太短
C.从定量角度分析,CuO转化为Cu2O的过程含氧量降低,CuO被夺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