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上)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卷(问卷)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Fe 56 Li 7 Co 59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设。1.(2024·七中期中)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答案】B2.(2024·七中期中)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B是指(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3.(2024·七中期中)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答案】A4.(2024·七中期中)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属于(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答案】C5.(2024·七中期中)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C.图中X的数值是8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答案】C6.(2024·七中期中)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吸管的双层纺织网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生命吸管可以把海水变为淡水D.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D7.(2024·七中期中)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A.A B.B C.C D.D【答案】C8.(2024·七中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 B.检验氧气C.取用固体药品 D.处理剩余药品【答案】B9.(2024·七中期中)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答案】D10.(2024·七中期中)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烧开后,水壶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B.夏天,古莲花池荷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答案】A11.(2024·七中期中)下列符号及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镁离子: B.2个氢原子:C.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氯化钠分子 D.1个水分子:【答案】D12.(2024·七中期中)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来自蓝铜矿颜料,蓝铜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加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化合物,则加热该物质不可能生成的是( )A. B. C. D.【答案】D13.(2024·七中期中)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F3+SiSiF4+N2【答案】B14.(2024·七中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6小题,共48分。15.(2024·七中期中)(10分)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会师。(1)电解水是空间站最重要的供氧方式,制氧系统如下图所示:①电源A极是 极(填“正”或“负”);②电解水制氧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电解水提供32kg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是 kg。(2)据研究团队介绍,神舟十七号之后的飞船都将应用锂(Li)离子电池。锂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①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LiCoO2,LiCoO2中Co的化合价为 ,LiCo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LiCoO2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_。②锂电池造价较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钠电池代替锂电池,钠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失电子能力越强,活泼性越强。由此推测,锂的活泼性 (选填“大于”或“小于”)钠的活泼性。(3)步骤(1)中产生的氢气,常用于和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转化成飞船的燃料甲烷(CH4)和一种日常用到的液体,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补画出方框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示意图。【答案】(1)①负 ②2H2O2H2↑+O2↑ ③36(2)① +3价;98;Co ②小于(3)16.(2024·七中期中)(5分)水是生命之源。(1)《本草纲目》中写道:好水乃百药之王,古籍记载了许多净水方法:a.《酒谱》(宋):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b.《养生要集》(东晋):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c.《物理小识》(明):寻常定水,矾……皆可。①a中“经宿色如绛”指静置一晚,使水中 (填“不溶/可溶”)杂质沉于水底部。② “煮水饮之”的主要作用是 。(只填序号)A.消毒杀菌 B.得到纯水③“矾”[明矾,]溶于水后产生铝离子,铝离子: (写符号)与水反应产生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1783年,化学家拉瓦锡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 黑色固体+“可燃气体”,经研究证明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拉瓦锡所做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溶②A③ Al3+(2)17.(2024·七中期中)(9分)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从未停止对空气的研究。(1)研究一:实验小组同学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①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该反应的现象是: 。②红磷燃烧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通过传感器获得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图像,请分析图像,在下列各选项中选择正确选项填入各线段分析之中。(本题只填序号)提问: BC段气压上升的原因是 ,CD段气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DE段气压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A.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 B.红磷燃烧生成了气体 C.剩余的气体受热膨胀D.剩余气体遇冷收缩 E.装置漏气 F.水进入后挤压气体压强恢复G.剩余气体溶于水(2)研究二:从空气中获得氮气,进而合成氨气。工业合成氨气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H3,合成氨气的产量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①“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能充分反应,当加入的氢气和氮气体积相同时(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比),剩余气体为_______________。②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答案】(1) ①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②C,A,F(2) ①;氮气②C18.(2024·七中期中)(7分)氧气用途很广泛,在生产生活和实验室我们都需要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几瓶氧气,选择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与⑦搭配组装的仪器是 (填序号)。(2)下图一为某医用制氧机。通过加入A、 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2Na2CO3·3H2O2),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在水里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依次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开始后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①图一反应仓中生成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②图一过滤仓中的水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C.加快氧气的生成 D.湿润氧气供人呼吸③图二可以代替过滤仓给病人输氧,接病人的是 管(填“a”或“b”)。④图三中等质量的硫、木炭、铁丝分别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固体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答案】(1)②⑩(2)①②ABD③b④丙19.(2024·七中期中)(7分)实验室没有二氧化锰,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硫酸铜()是否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列表格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步骤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很慢 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步骤二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__ 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2)小红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结论,不能证明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硫酸铜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不变。(3)小红查阅资料得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她设计实验(如下图甲)进行验证,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过氧化氢溶液冒出大量气泡,但小木条没有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A.30%的过氧化氢浓度太低生成O2太少 B.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老师加装了一个U形管后(如图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乙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小明由此还想到了一个问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气吗?设计的实验如下:如丙图所示,按下表所示比例,用排水法收集部分氧气,分别得到五瓶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木条复燃的实验。复燃情况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空气体积份数 排水体积份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1 85% 15% 火星稍变亮,不复燃2 80% 20% 火星明亮,时燃时不燃3 75% 25% 复燃4 70% 30% 复燃5 50% 50% 复燃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算出,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 %(空气中O2体积含量按20%算)时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1)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2)质量和化学性质(3)B(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不一定是纯氧气 40.820.(2024·七中期中)(10分)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流程中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1)“Ⅰ混合加热”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Ⅱ氧化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2MnO2+4KOH+O2 ___________;若要生成394t K2MnO4至少需要投入KOH__________;(3)“Ⅲ电解”步骤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4)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若不考虑损耗,开始投入的MnO2与最终生成的K2MnO4两物质中的锰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5)经干燥等操作得到KMnO4晶体时温度不宜过高,是因为KMnO4受热易分解,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理(2);224t(3)电(4)KOH;1:1(5)2024学年(上)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卷(问卷)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Fe 56 Li 7 Co 59 K 39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设。1.(2024·七中期中)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2.(2024·七中期中)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B是指(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2024·七中期中)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4.(2024·七中期中)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属于(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5.(2024·七中期中)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C.图中X的数值是8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6.(2024·七中期中)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吸管的双层纺织网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生命吸管可以把海水变为淡水D.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7.(2024·七中期中)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A.A B.B C.C D.D8.(2024·七中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 B.检验氧气C.取用固体药品 D.处理剩余药品9.(2024·七中期中)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10.(2024·七中期中)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烧开后,水壶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B.夏天,古莲花池荷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分子性质不同11.(2024·七中期中)下列符号及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A.镁离子: B.2个氢原子:C.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氯化钠分子 D.1个水分子:12.(2024·七中期中)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来自蓝铜矿颜料,蓝铜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加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化合物,则加热该物质不可能生成的是( )A. B. C. D.13.(2024·七中期中)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F3+SiSiF4+N214.(2024·七中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6小题,共48分。15.(2024·七中期中)(10分)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会师。(1)电解水是空间站最重要的供氧方式,制氧系统如下图所示:①电源A极是 极(填“正”或“负”);②电解水制氧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电解水提供32kg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是 kg。(2)据研究团队介绍,神舟十七号之后的飞船都将应用锂(Li)离子电池。锂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①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含有LiCoO2,LiCoO2中Co的化合价为 ,LiCo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LiCoO2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__。②锂电池造价较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钠电池代替锂电池,钠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失电子能力越强,活泼性越强。由此推测,锂的活泼性 (选填“大于”或“小于”)钠的活泼性。(3)步骤(1)中产生的氢气,常用于和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转化成飞船的燃料甲烷(CH4)和一种日常用到的液体,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补画出方框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示意图。16.(2024·七中期中)(5分)水是生命之源。(1)《本草纲目》中写道:好水乃百药之王,古籍记载了许多净水方法:a.《酒谱》(宋):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b.《养生要集》(东晋):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c.《物理小识》(明):寻常定水,矾……皆可。①a中“经宿色如绛”指静置一晚,使水中 (填“不溶/可溶”)杂质沉于水底部。② “煮水饮之”的主要作用是 。(只填序号)A.消毒杀菌 B.得到纯水③“矾”[明矾,]溶于水后产生铝离子,铝离子: (写符号)与水反应产生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1783年,化学家拉瓦锡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 黑色固体+“可燃气体”,经研究证明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拉瓦锡所做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7.(2024·七中期中)(9分)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从未停止对空气的研究。(1)研究一:实验小组同学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①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该反应的现象是: 。②红磷燃烧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通过传感器获得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图像,请分析图像,在下列各选项中选择正确选项填入各线段分析之中。(本题只填序号)提问: BC段气压上升的原因是 ,CD段气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DE段气压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A.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 B.红磷燃烧生成了气体 C.剩余的气体受热膨胀D.剩余气体遇冷收缩 E.装置漏气 F.水进入后挤压气体压强恢复G.剩余气体溶于水(2)研究二:从空气中获得氮气,进而合成氨气。工业合成氨气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H3,合成氨气的产量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①“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能充分反应,当加入的氢气和氮气体积相同时(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比),剩余气体为_______________。②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18.(2024·七中期中)(7分)氧气用途很广泛,在生产生活和实验室我们都需要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几瓶氧气,选择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与⑦搭配组装的仪器是 (填序号)。(2)下图一为某医用制氧机。通过加入A、 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2Na2CO3·3H2O2),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在水里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依次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开始后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①图一反应仓中生成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②图一过滤仓中的水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C.加快氧气的生成 D.湿润氧气供人呼吸③图二可以代替过滤仓给病人输氧,接病人的是 管(填“a”或“b”)。④图三中等质量的硫、木炭、铁丝分别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固体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19.(2024·七中期中)(7分)实验室没有二氧化锰,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硫酸铜()是否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列表格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步骤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很慢 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步骤二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__ 硫酸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2)小红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结论,不能证明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硫酸铜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不变。(3)小红查阅资料得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她设计实验(如下图甲)进行验证,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过氧化氢溶液冒出大量气泡,但小木条没有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A.30%的过氧化氢浓度太低生成O2太少 B.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老师加装了一个U形管后(如图乙装置),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乙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小明由此还想到了一个问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气吗?设计的实验如下:如丙图所示,按下表所示比例,用排水法收集部分氧气,分别得到五瓶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木条复燃的实验。复燃情况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空气体积份数 排水体积份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1 85% 15% 火星稍变亮,不复燃2 80% 20% 火星明亮,时燃时不燃3 75% 25% 复燃4 70% 30% 复燃5 50% 50% 复燃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算出,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 %(空气中O2体积含量按20%算)时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0.(2024·七中期中)(10分)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流程中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1)“Ⅰ混合加热”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Ⅱ氧化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2MnO2+4KOH+O2 ___________;若要生成394t K2MnO4至少需要投入KOH__________;(3)“Ⅲ电解”步骤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4)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若不考虑损耗,开始投入的MnO2与最终生成的K2MnO4两物质中的锰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5)经干燥等操作得到KMnO4晶体时温度不宜过高,是因为KMnO4受热易分解,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版).docx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题目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