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化学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北风卷地白草折——物理变化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化学变化C.春风又绿江南岸——化学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原子的是A.Cl2 B.Fe C.H D.SO33.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S B.SO2 C.SO3 D.O24.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是原子B.②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②是阴离子D.②④属于同种元素5.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空气成分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反应类型关系 D.原子结构模型 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华为MateX5是一款折叠屏手机,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的说法正确的是A.吡唑啉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B.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吡唑啉分子中含有氮分子D.吡唑啉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3:6:2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A 二氧化碳和氮气 点燃B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C 硫磺和高锰酸钾 观察颜色D 水和酒精 闻气味A.A B.B C.C D.D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碘离子的离子符号为I+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D.已知碘单质的化学式为I2,则碘单质是由碘分子构成的1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C.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电解水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11.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她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2.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变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C.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D.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该接有尾气处理装置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就是阴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硫元素和硅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所以它们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1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C.验证石蜡中是否含有氢、氧元素 D.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2023年6月8日至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动力电池的发展各受关注。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磷酸铁中铁元素形成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磷酸钠的化学式 。(2)磷酸铁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 (填“A”“B”或“C”)。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1)实验1: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0.2g粉末状二氧化锰反应。实验2: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 g粉末状氧化铜反应。(2)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3)依据 ,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4)写出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5)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该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17.如图A~D是某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F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A~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2)若E中x=13,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3)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 (填“周期”或“族”)。Y、Z两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4) 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作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填字母)。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18.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蒸发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两图圈内所指空气体积相同),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50℃和80℃,画出B杯水上方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子。【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2)图C所示装置是电解水的装置,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 (填“a”或“b”)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合理的猜想是 。 (3)我国科学家已研究出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促进水的分解制取氢气的方法。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_____”表示催化剂)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任务三】水的净化过程(4)海水中存在较多的钠离子、氯离子等多种离子,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D所示,通过淡化膜的主要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微观粒子名称)。(5)某同学设计的净水过程如图E所示。物质A是常见混凝剂,操作a的名称是 ,在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操作b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6)能够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a”、“操作b”或“操作 c'')。19.氧气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用途很广。下面是几种不同的路径制取氧气的方法。(一)实验室制取气体:常通过丙、丁两种路径来制取氧气。(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用丁途径制氧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2) 丙路径制取氧气时①采用B装置制取时,可用右图方法检查其气密性,操作为:向①中加水至形成液封后,用注射器连接装置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当看到 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C装置的分液漏斗中间的旋塞能控制液体滴加速率的大小,若要用丙路径平稳地产生氧气,选择_________(填“B”或“C”)装置更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B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保持在 。与B装置相比,C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二)潜水艇制气体:(3)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设备。你认为比较适合的方法是图1中的路径 (填“甲”“乙”“丙”或“丁”)。(三)工业上常采用路径甲制取氧气,主要流程如图所示:(4)①已知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由此判断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B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氮气沸点(℃) -195.8 -183.0 -78.4 -185.7 -246.0 -268.9②氧气和液氧化学性质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③修建道路时,常用液氧炸药。1 kg液氧在瞬间就能变成800 L氧气。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 。20.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成了以下实验探究。实验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红磷进行实验;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白磷进行实验;实验三:利用图所示装置并分别使用红磷、白磷和食品脱氧剂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丙实验采集数据如图丁所示)。【集体讨论】(1)同学们认为实验开始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乙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装置中集气瓶容积均为150mL,并且在瓶中预先装入20mL水)。组别 1 2 3 4 5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5 27 26 29 28(3)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时装置甲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至少 29mL(填“>”、“=”或“<”)。【反思讨论】(4)图乙实验相对于图甲实验,其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下同)。(5)根据图丙实验采集数据如图丁所示,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用甲装置实验药品最好选用“食品脱氧剂”,其优点是 ;但指导老师认为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选择“食品脱氧剂”不是最佳的选择,应当选择“白磷”比较妥当,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 。【实验拓展】(6)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上述实验,认为不能选用木炭进行实验,其原因可能是 。2024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化学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北风卷地白草折——物理变化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化学变化C.春风又绿江南岸——化学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答案】B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原子的是A.Cl2 B.Fe C.H D.SO3【答案】B3.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A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S B.SO2 C.SO3 D.O2【答案】C4.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是原子B.②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②是阴离子D.②④属于同种元素【答案】C5.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理论的重要手段。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空气成分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反应类型关系 D.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C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7.华为MateX5是一款折叠屏手机,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的说法正确的是A.吡唑啉分子由3种元素组成B.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吡唑啉分子中含有氮分子D.吡唑啉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3:6:2【答案】B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A 二氧化碳和氮气 点燃B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C 硫磺和高锰酸钾 观察颜色D 水和酒精 闻气味A.A B.B C.C D.D【答案】A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碘离子的离子符号为I+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D.已知碘单质的化学式为I2,则碘单质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答案】B1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C.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电解水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答案】B11.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她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答案】A12.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变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C.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D.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该接有尾气处理装置【答案】D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就是阴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硫元素和硅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所以它们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答案】C1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C.验证石蜡中是否含有氢、氧元素 D.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2023年6月8日至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动力电池的发展各受关注。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磷酸铁中铁元素形成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磷酸钠的化学式 。(2)磷酸铁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 (填“A”“B”或“C”)。【答案】(1)(2)+5(3)158(4)B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1)实验1: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0.2g粉末状二氧化锰反应。实验2: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 g粉末状氧化铜反应。(2)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______(填“快速”或“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3)依据 ,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4)写出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5)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该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答案】(1)0.2g粉末状氧化铜(2)A(3)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反应比用氧化铜作催化剂的反应收集的氧气体积较大(4)(5)放热17.如图A~D是某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F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A~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2)若E中x=13,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3)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 (填“周期”或“族”)。Y、Z两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4) 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作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填字母)。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PO43-和SO42-。【答案】(1)AC(2)Mg2+(3)族(4)电子层18.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蒸发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两图圈内所指空气体积相同),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50℃和80℃,画出B杯水上方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子。【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2)图C所示装置是电解水的装置,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 (填“a”或“b”)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合理的猜想是 。 (3)我国科学家已研究出太阳能和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促进水的分解制取氢气的方法。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_____”表示催化剂)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任务三】水的净化过程(4)海水中存在较多的钠离子、氯离子等多种离子,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图D所示,通过淡化膜的主要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微观粒子名称)。(5)某同学设计的净水过程如图E所示。物质A是常见混凝剂,操作a的名称是 ,在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操作b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6)能够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a”、“操作b”或“操作 c'')。【答案】(1)(2) a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或氧气与电极反应而被消耗(合理即可)(3) ①④②⑤③(4)水分子(5) 过滤 漏斗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6)沉淀只能使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物质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物质,吸附只能除去色素和异味,消毒只能杀灭细菌和病毒,通过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操作c”。19.氧气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用途很广。下面是几种不同的路径制取氧气的方法。(一)实验室制取气体:常通过丙、丁两种路径来制取氧气。(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用丁途径制氧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2) 丙路径制取氧气时①采用B装置制取时,可用右图方法检查其气密性,操作为:向①中加水至形成液封后,用注射器连接装置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当看到 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C装置的分液漏斗中间的旋塞能控制液体滴加速率的大小,若要用丙路径平稳地产生氧气,选择_________(填“B”或“C”)装置更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B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保持在 。与B装置相比,C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二)潜水艇制气体:(3)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设备。你认为比较适合的方法是图1中的路径 (填“甲”“乙”“丙”或“丁”)。(三)工业上常采用路径甲制取氧气,主要流程如图所示:(4)①已知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由此判断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B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氩气 氖气 氮气沸点(℃) -195.8 -183.0 -78.4 -185.7 -246.0 -268.9②氧气和液氧化学性质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③修建道路时,常用液氧炸药。1 kg液氧在瞬间就能变成800 L氧气。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本质上是 。【答案】(1)长颈漏斗 可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集气瓶内未装满水(或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合理即可)(2) ①形成一段水柱 ②C(3)乙(4) ①N2 混合物②氧气和液氧含有的分子相同,都是氧分子③氧分子间间隔变大20.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成了以下实验探究。实验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红磷进行实验;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白磷进行实验;实验三:利用图所示装置并分别使用红磷、白磷和食品脱氧剂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丙实验采集数据如图丁所示)。【集体讨论】(1)同学们认为实验开始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乙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装置中集气瓶容积均为150mL,并且在瓶中预先装入20mL水)。组别 1 2 3 4 5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5 27 26 29 28(3)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时装置甲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至少 29mL(填“>”、“=”或“<”)。【反思讨论】(4)图乙实验相对于图甲实验,其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下同)。(5)根据图丙实验采集数据如图丁所示,同学们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用甲装置实验药品最好选用“食品脱氧剂”,其优点是 ;但指导老师认为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时,选择“食品脱氧剂”不是最佳的选择,应当选择“白磷”比较妥当,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 。【实验拓展】(6)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上述实验,认为不能选用木炭进行实验,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过量(2) 化合反应(3) >(4)实验误差小(5)消耗氧气更完全 短时间内能获得数据(6)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广雅期中化学检测试卷(答案版).docx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广雅期中化学检测试卷(题目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