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溜索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7课 《溜索》 教学设计
1、了解“溜索”这种原始的生活出行方式,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笔记小说的特点。
2、感受文章用词精妙的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吧!
【走近作者】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风格独树一帜,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代表作有小说集《棋王》《遍地风流》,散文作品集《威尼斯日记》《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作者生平】阿城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1984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担任电影《大明星》的编剧,开启他的编剧生涯。1996年,凭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15年担任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地处西南的怒江大峡谷,山川险峻,谷深壑长,岩壁陡峭,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极大,在交通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难以架设桥梁,更难以行舟摆渡。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族人民,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溜索的产生,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惊险的通过溜索渡河的经历。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具有散文化倾向。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代表作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此文选自阿城的《遍地风流》,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篇幅都比较短小,大部分只有数千字,是很纯粹的短篇小说。笔法上也多用白描,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场景和人物的线条,看似随意,其实形神毕现,环境、氛围、人物神态扑面而来,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任务一:初读文章,扫清阅读障碍
微专题1:字音字形
鬃(zōnɡ) 脑髓(suǐ) 一睹(dǔ) 滇西(diān)
驮子(duò) 锱铢(zī zhū) 黏汗(nián) 盘桓(huán)
顷刻(qǐnɡ) 蓦地(mò) 涓涓(juān) 战战兢兢(jīnɡ)
微专题2:多音字 
1、绷:(bēng)紧绷;(běng)绷脸;(bèng)绷硬。
2、扎:(zā)包扎;(zhā)扎针;(zhá)挣扎。
微专题3:词语解释
1、盘桓:回环旋绕。
2、顷刻:极短的时间。
3、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4、蓦地:出乎意料的;突然。
5、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6、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铁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7、千钧之力:形容力量之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一、通读全文,把握小说三要素,概括文章内容。
人物:“我”、马帮(首领、汉子)
情节:“我”和马帮飞渡峡谷
环境:怒江大峡谷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二、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小说的脉络。
开端(1-9段):“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段):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段):“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段):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三、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顺序梳理溜索渡河的过程。
时间顺序:行至怒江,过溜索前→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三个汉子过溜索→运送牛和驼子→余下的汉子过溜索→我过溜索→领队过溜索→驼队再次上路。
任务三:聚焦主角,分析人物形象
一、这篇文章人物众多,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马帮的首领。
1、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懒懒”“稳稳”“笑一笑”表明首领早已见惯这样的场面,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是在检查索是否安全,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观察到“我”的害怕,首领用语言来安慰“我”,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飞”“跃”“拐”“弹”等动词的连用,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沉着、冷静的神态刻画得非常鲜活,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和领袖的气质。
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谨慎细心、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粗犷豪迈、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二、小说还写了哪些人物?文中是怎样写他们过溜索的?体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
1、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本段运用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这个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身手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纯熟,十分勇猛无畏、自信从容,令人叹为观止。
2、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语言描写。简练的语言,体现出首领与汉子们配合得十分默契。
3、“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玩一般”“飞身”写出了汉子们过溜索的轻松自如、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
总结:马帮汉子们溜索技术纯熟,无所畏惧,身手矫健。
三、思考:写汉子们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了“小”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小”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将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
任务四:品析文章,探究文中细节
一、小说开篇就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自然环境,找出这些句子,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
1、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2、在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展示了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3、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二、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以下列句子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1、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 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我”和牛的惊恐状与首领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从侧面烘托出峡谷的高峻、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郎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非同寻常的险恶。此时我 “顺风出一口长气”,牛和我仍然相互映衬。
总结:对牛的描写,从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首领及汉子的勇敢无畏。
三、文章中几次写到鹰?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各自有什么作用?
1、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得急速迅猛的特点。扎进声音里,又侧面衬托出怒江奔腾、咆哮的气势。
2、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写大鹰在汉子身下移来移去,侧面衬托那瘦小汉子溜索时距离岸边又高又远,表现溜索的艰险,反衬汉子的英勇无畏。
3、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写马帮汉子们远远地看到鹰在峭壁上抓蛇的过程,以鹰喻人,含蓄地表达汉子们对鹰的赞美与崇敬,也暗示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做人,就要像鹰一样,搏击长空,英勇无畏,战胜一切!
四、文中首尾对“雷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开头渲染了溜索前的紧张气氛,结尾从侧面表现了怒江波涛汹涌的特点,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任务五:综合分析,把握文章主旨
一、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首领和两个汉子在绝壁前撒尿的情节?
这一情节与前文“我”过溜索后“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的感受,以及牛马们过溜索后“卧在地下,皮肉乱抖,半个钟头立不起来”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首领和汉子们在天险面前的从容,体现了他们技高胆大、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我”,但“我” 无处不在,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1、“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2、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驮队在首领带领下英勇溜索的全过程,使情节更简洁、更集中。
3、“我”在溜索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作为参与者祈祷反衬主要人物的作用。
三、本文主要写马帮汉子溜索飞渡怒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深刻意蕴:
(1)飞渡怒江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敢品质。
(2)马帮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一样飞翔、像骏马一样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首领的对比: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2、情感取向:
(1)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的环境的赞美。
(2)首领、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表现的厌弃。
(4)本文描绘的画面:对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的赞美。
四、回顾全文,归纳全文的写作特色。
1、巧妙地运用衬托手法。小说从正面“马”“鹰”,从侧面写“牛”和“我”的表现,突出地衬托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冷静沉着、英勇豪迈。
2、善于用细节来描写物象。作者写景、写物、写人,不仅抓住了各自的特征来描摹,更是善于从中抓住细节来渲染环境,突出主题。
3、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讲究。如写汉子溜索,“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小”字不仅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汉子们溜索时身形渐变的过程,还显现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更突出了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挑战精神,一个“小”字含义丰富又隽永。
本文讲述了马帮飞渡怒江大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大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
1、阅读阿城的另一篇作品:《棋王》,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
2、尝试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自己所体验过的一次户外活动经历,记得用上环境描写的技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