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24)二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资源简介

二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四、连线题(共10分)
19.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
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
二、选择题(21分)
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五、简答题(10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10分)
21.(2)
调查的物体 ①盐 ②食用油 ③酱油 ④橡皮 ⑤白醋⑥铁钉 ⑦墨汁 ⑧白糖(或冰糖)
验证结果 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 ( )
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 (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20分)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填空题(24分)
1.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6.
七、综合题(13分)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600
▲700
▲500
▲400
▲200
▲300
▲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二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粤教粤科版)
一、填空题(24分)
1.保鲜袋扎孔后,原本鼓起来的部分会瘪下去 ,因为空气___________。
2.食盐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食盐会___________,说明食盐___________水。
3.闻花香可以让我们心情___________。
4.沙子倒入水中,搅拌后短暂浑浊,静置后会___________,说明沙子___________水。
5.在钢琴课上,老师不用看小朋友的手,能发现弹奏错误,是依靠___________觉器官来识别的。
6.闻气味时,要保持安全距离,用___________轻轻扇动气体到鼻子附近。
二、选择题(21分)
7.将小玩具放在透明玻璃杯后面,能看见玩具,是因为空气( )。
A.有气味
B.透明,能让光穿过
C.会流动
8.用手蘸一蘸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感觉是( )。
A.水有黏度 B.食用油有黏度 C.水和食用油都有黏度
9.实验课上将三种不同的物质分别与水混合,充分搅拌,静置20分钟后的情况如下图。在水中溶解的是( )物质。
A. B. C.
10.沙子倒入水中,会出现( )。
A.溶解消失 B.浮在水面 C.沉在水底,不溶解
11.下列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苹果的感觉器官组合是( )。
A.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舌头尝
B.只用眼睛看
C.只用舌头尝
1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比较酱油水?( )
A.用眼睛看颜色 B.用鼻子闻气味 C.用嘴巴尝味道
13.闻气味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直接把鼻子凑近物品 B.用手扇动气体到鼻子附近 C.闭着眼睛闻
三、判断题(10分)
14.细沙子放入水中不会溶解。( )
15.水是透明的,所以透过装水的玻璃杯能看清杯子后面的字。( )
16.为了保护我们的耳朵,在洗澡或者游泳后应擦干耳道。( )
17.我们可以用舌头尝一尝,来了解一杯液体的味道。( )
18.蒙眼闻布袋里的物品时,只能用鼻子,不能用其他感官。( )
四、连线题(10分)
19.
五、简答题(10分)
20.在清澈的小溪边,常常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想一想,这体现了水的什么特征?
六、实验题(12分)
21.活动探究
活动名称:溶解调查。
活动目的:了解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有些液体也能溶解在水里。
材料准备:①盐、②食用油、③酱油、④橡皮、⑤白醋、⑥铁钉、⑦墨汁、⑧白糖(或冰糖)。
活动过程:
(1)先预测哪些物体能溶解在水里,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2)用课本中学到的方法验证预测,并完成记录表。(填序号)
调查的物体 ①盐 ②食用油 ③酱油 ④橡皮 ⑤白醋⑥铁钉 ⑦墨汁 ⑧白糖(或冰糖)
验证结果 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 ( )
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 ( )
结论:有些固体和液体能溶解在水里,有些固体和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我知道不能溶解在水里的固体是 和 。
七、综合题(13分)
22.设计一个小实验,测试不同感觉器官的功能,比如测试皮肤对不同温度的感知、测试舌头对不同味道的辨别等,写出实验步骤和简单结论。
参考解析
1.从孔里跑出去了
【解析】保鲜袋原本鼓起来是因为内部充满了空气,且袋子被密封,空气无法进出。当保鲜袋被扎孔后,空气从孔中跑出去,导致袋内空气减少,因此原本鼓起来的部分会瘪下去。这体现了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的特性。
2.消失 溶于
【解析】溶解就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食盐溶于水,把食盐倒入水中,经过搅拌后,食盐颗粒会分散到水中,静置后看不到食盐了,这说明食盐溶解在水里了。
3.愉悦
【解析】花香的气味通过我们的嗅觉器官(鼻子)传到大脑,使我们感到放松、舒服和快乐,从而心情变得愉悦。
4.沉淀 不溶于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沙子不能溶解到水中,沙子倒入水中,搅拌后短暂浑浊,静置后会沉入杯子底部。
5.听
【解析】在钢琴课上,不同的弹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老师依靠听觉器官(耳朵)来识别声音,通过聆听弹奏出的音符、节奏等是否正确,从而发现小朋友弹奏的错误,而不需要看小朋友的手。所以这里应填“听”。
6.手
【解析】闻气味时,要保持安全距离,用手轻轻扇动气体到鼻子附近,这样可以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既能闻到气味,又能避免接触过多可能有害的气体,保护自身安全。
7.B
【解析】空气具有透明且能让光线通过的性质。题目中,透明玻璃杯后的玩具能被看见,是因为空气本身透明,光线可以穿过空气传播到眼睛,从而使人观察到物体。A选项“有气味”与能否看见无关;C选项“会流动”是空气的物理特性,但不影响光的传播。故选B。
8.C
【解析】水和食用油都属于液体,液体都具有黏度,但黏度大小不同。水的黏度较低,触感较清爽;食用油黏度较高,触感更滑腻。用手蘸时,两者都会在手上留下液体层,表现出黏度,因此水和食用油都有黏度。故选C。
9.C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A选项中物质沉在水底,说明该物质没有均匀分散在水中,没有溶解。B选项中物质虽然分散在水中,但可以看到明显的颗粒状,这是未完全溶解的表现。C选项中液体均匀透明,没有明显的颗粒或沉淀,说明该物质在水中均匀分散,发生了溶解现象。故选C。
10.C
【解析】沙子属于不溶于水的物质。当沙子倒入水中时,由于沙子的颗粒较大且无法被水分解,会逐渐下沉并堆积在水底,不会溶解消失。选项A错误,因为沙子不会溶解;选项B错误,沙子相同体积下比水的质量大,会下沉而非浮在水面。故选C。
11.A
【解析】人类通过不同感觉器官获取物体的多种特征。要全面认识苹果,需结合视觉(眼睛看颜色形状)、触觉(手摸表面质地)、嗅觉(鼻子闻气味)和味觉(舌头尝味道)。选项A包含这四种感官的使用,而B和C仅使用单一感官,无法全面了解苹果的特征。故选A。
12.C
【解析】A.酱油水和普通的水在颜色上通常是有差异的,酱油水一般呈现较深的颜色,而普通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可以用眼睛看颜色来比较酱油水,该方法可行;
B.酱油具有独特的香气,通过鼻子闻气味能够辨别出是否有酱油水的特征气味,从而区分酱油水和其他水,该方法可行;
C.酱油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等成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用嘴巴尝味道来判断是否为酱油水,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味道过重对人体造成不适,另一方面在一些场合下,如实验环境等是不允许用嘴巴尝物质味道的,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比较酱油水,该方法不可行。
故选C。
13.B
【解析】直接把鼻子凑近物品闻气味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有些物质可能具有刺激性、毒性或挥发性很强,直接凑近可能会对鼻腔黏膜等造成伤害,甚至引发中毒等危险情况。用手扇动气体到鼻子附近,是一种安全且科学的闻味方法。这样可以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既能闻到气味,又能避免接触过多可能有害的气体,保护自身安全。故选B。
14.√
【解析】溶解指物质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透明的溶液。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法被水分解或均匀分散,静置后会沉淀,因此不溶解。颗粒大小不影响溶解性,只改变沉淀速度。
15.×
【解析】透明物质可能因形状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水和玻璃虽透明,但圆柱形杯子装水后类似凸透镜,可能使文字放大或变形,导致无法清晰看清。因此原题说法错误。
16.√
【解析】洗澡或游泳后耳道容易进水,残留水分可能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正确擦干外耳周围水分能减少此类风险,保护耳朵健康。注意擦拭时避免深入耳道内部,防止损伤耳膜或耳道皮肤。
17.×
【解析】直接品尝未知液体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科学实验中,需先通过视觉、嗅觉等方法观察,确认安全后才能谨慎尝试。题目中的做法未考虑安全步骤,因此错误。
18.×
【解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皮肤。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蒙眼闻布袋里的物品时,除了用鼻子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物体的声音等。
19.
【解析】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界环境,人体的五官分别对应五种感觉。
眼睛看(视觉),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耳朵听(听觉),能分辨音乐、说话声、雨声等各种声音;
鼻子闻(嗅觉),能闻到花香、果香等气味;
舌头尝(味觉),能尝出甜、酸、苦、咸、鲜等味道;
手(皮肤)摸(触觉),能感觉到物体的光滑、粗糙、冷热等。
20.看见水底的石头,体现了水的无色透明的特点。
【解析】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光线可以穿过,让我们看到物体。清澈的小溪,能看到水底的石头,这表明水是无色透明的,允许光线穿透,从而让我们看到底部。水还有其他特征如流动性等。
21.①③⑤⑦⑧ ②④⑥ ④橡皮 ⑥铁钉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盐、酱油、白醋、墨汁和白糖等。食用油、橡皮和铁钉都不溶于水,其中橡皮和铁钉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固体。
22.实验名称:测试舌头对不同味道的辨别
实验步骤:准备白糖(甜)、柠檬(酸)、苦瓜(苦)、盐水(咸);蒙上眼睛,用干净棉签分别蘸取少量白糖水、柠檬汁、苦瓜汁、盐水,依次接触舌头不同部位;记录舌头感受到的味道。
简单结论:舌头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度有差异,能辨别甜、酸、苦、咸等不同味道,说明舌头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可感受食物味道。
【解析】皮肤是触觉器官,负责感知温度;舌头是味觉器官,负责辨别味道。做舌头对不同味道的辨别实验时。需要:
准备材料:四个小纸杯(分别装入不同味道的溶液:糖水代表甜味、盐水代表咸味、柠檬代表酸味、稀释的苦瓜汁代表苦味)。
操作步骤:让参与者闭上眼睛。用棉签蘸取每个溶液,轻轻涂抹在舌头上(每个味道测试后,用水漱口)。让参与者说出味道(如“甜”“咸”“酸”“苦”)。记录结果。
安全提示:溶液要稀释,避免刺激性太强。
结论:舌头测试表明:舌头能辨别基本味道(甜、咸、酸、苦),帮助我们选择安全可口的食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