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课件(23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课堂】浙教版(2024)八上科学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课件(23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同步作业
(教师版)
1.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答案】A
【解析】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正确的是 ( )
A.取固体 B.称量固体 C.量取水 D.贴标签
【答案】 D
【解析】 取用试剂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标签中注明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去除残留的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
B.需要的仪器有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等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答案】C
【解析】设需要6%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x,x×6%=50g×3%,x=2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25g;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过程中不需要托盘天平;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造成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可用于治疗低钾血症。配制100g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若取出的氯化钾有剩余,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D.①中烧杯应干燥
【答案】B
【解析】题图中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溶解速率。
5.要配制100g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
A.用生锈砝码称量 B.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C.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D.用量筒量取100 mL水
【答案】D
【解析】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搅拌后已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玻璃棒上的液体残留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即实际所用的溶剂偏少,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配制100g5%的蔗糖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95g,量取100mL水,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6.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 B.读数 C.混合 D.搅拌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倾倒液体时,量筒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故A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
C、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可将量取的氯化钠溶液倾倒入烧杯中进行混合,故C操作正确;
D、可以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D操作正确;
7.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量筒
【答案】C
【解析】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无需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C。
8.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答案】C
【解析】A、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故A正确;
B、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取,故B正确;
C、溶解固体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C错误;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故D正确。
9.在我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2g氯化钠固体和38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答案】B
【解析】A、配制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40g×5%=2g,水的质量为40g-2g=38g(合38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应减少药品质量,直至天平平衡,而不是向右移动游码,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取水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操作在烧杯中进行,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1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C
【解析】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会使得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A错误;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会使得水的量偏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B错误;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得量取水的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选项C正确;
D、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选项D错误;
11.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没调平衡,指针向左偏就开始称氯化钠,在天平平衡时取下称好的氯化钠 ④盛放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所量取水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在托盘天平没调平衡,指针向左偏就开始称氯化钠,在天平平衡时取下称好的氯化钠,会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③符合题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增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⑤符合题意。
所以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
12.医疗上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注射液为某些不能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若要在实验室配制500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 ;需要称量葡萄糖晶体的质量为 g;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胶头滴管 125 偏小
【解析】在实验室配制25%葡萄糖注射液500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需要称量葡萄糖晶体的质量为;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取得的水偏多,导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填:胶头滴管;125;偏小。
13.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g,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这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量取水时, 若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CBDEA(2) 8 向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的固体(3)偏大
【解析】(1)配制溶液的顺序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故顺序为CBDEA,故填:CBDEA;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少,还需要向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的固体,故填:8;向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的固体;
(3)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14.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请填写错误操作序号 。
(2)若将错误更正后,进行实验,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如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3)量取水时,应选用 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量水读数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内 处保持水平。
(4)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若将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C操作中发现一部分氯化钠撒在烧杯外边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5)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10%的NaCl溶液,该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AB(2) 5g 增加一些氯化钠(3) 50mL 凹液面的最低(4)搅拌,加速溶解
(5)②③ ④⑤(6)不饱和
【解析】(1)操作A中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剂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操作B中天平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反了,天平称量应该左物右码。
(2)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50g×10%=5g,如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增加一些氯化钠的量。
(3)量取水时,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水读数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质量偏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溶剂增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导致氯化钠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故选②③ ④⑤。
(6)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故配制此温度下10%的NaCl溶液,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5.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下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答案】(1)胶头滴管(2)②⑤①④③或②⑤⑥①④③(3)搅拌,加速溶解速率(4)89(5)①②(6)50g
【解析】(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
(2)配制溶液时先取氯化钠,然后称量,游码调平,然后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搅拌使固体溶解。故其顺序为②⑤①④③或②⑤⑥①④③。
(3)操作③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实际称得的质量为10g+1g=11g,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取水的质量约,x=89g(合89mL)。
(5)①食盐潮湿不干燥会使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读取的值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会偏大,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确定,此时有部分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量筒中有水,但是量出水的体积不变,所以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①②。
(6)根据配制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22%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100g×11%=22%×x,解得x=5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即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50g。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新课标●新课堂】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同步作业
(学生版)
1.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正确的是 ( )
A.取固体 B.称量固体 C.量取水 D.贴标签
3.用碳酸钠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去除残留的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碳酸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
B.需要的仪器有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等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4.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可用于治疗低钾血症。配制100g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若取出的氯化钾有剩余,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D.①中烧杯应干燥
5.要配制100g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
A.用生锈砝码称量 B.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C.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D.用量筒量取100 mL水
6.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 B.读数 C.混合 D.搅拌
A.A B.B C.C D.D
7.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量筒
8.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9.在我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4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2g氯化钠固体和38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1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11.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没调平衡,指针向左偏就开始称氯化钠,在天平平衡时取下称好的氯化钠
④盛放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12.医疗上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注射液为某些不能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若要在实验室配制500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 ;需要称量葡萄糖晶体的质量为 g;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g,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这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量取水时, 若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4.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请填写错误操作序号 。
(2)若将错误更正后,进行实验,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如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3)量取水时,应选用 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量水读数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内 处保持水平。
(4)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若将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C操作中发现一部分氯化钠撒在烧杯外边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5)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10%的NaCl溶液,该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5.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下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6)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此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4章 水与人类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

第4课时 溶液的配制
【引入】
生理学与医学的里程碑:生理盐水的发现(19世纪)
背景:在试图为失血或脱水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早期尝试使用纯水或浓度不准确的盐溶液,常常导致血细胞破裂(溶血)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事例:生理学家(如悉尼·林格和威廉·哈默林)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当盐溶液的浓度与血液的渗透压相当时(即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红细胞才能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巨大影响:生理盐水(0.9% NaCl)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项巨大进步。它使得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成为可能,拯救了无数因霍乱、腹泻、失血、手术而脱水的病人的生命,是现代医疗护理的基石之一。
人们平常在医院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太浓或太稀都不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在配制溶液时,必须准确地控制溶液的浓度。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变形: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分数)
2.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3.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而不是与溶剂质量的比值;
(1)表示意义:
0.9%的氯化钠溶液表示的意义是每100克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0.9克。
(4)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不变。
(3)溶质质量是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不算在内;
(S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题】
为了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解:m氯化钠=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00g×0.9%=1.8g
m水=m溶液-m氯化钠=200g-1.8g=198.2g
答:需要1.8g氯化钠和198.2g水。
二、溶液的配制
【探索实践】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思考与讨论】
1.8g氯化钠和198.2g水
1.需要水与氯化钠各多少克?
2.设计哪些实验步骤?
0.9%
生理盐水
3.需要哪些器材?
烧杯,天平,500mL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细口瓶,标签纸,氯化钠。
提示:器材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如
(1)量程、精确度如天平、量筒
(2)规范如盛放液体用细口瓶等。
4.需要掌握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称取、量取、溶解、滴加、取用固体和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 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向量筒内倒水,等接近规定刻度线时停止倒水,改用滴管滴加,量取所需的水。
【配制过程】
1. 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200 g,需要氯化钠1.8g、水198.2mL。
3. 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放入大烧杯,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0.9%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完成了。
4. 转移:把大烧杯中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在标签纸上写上“氯化钠溶液/0.9%”,贴在细口瓶上。
【思考与讨论】
请分析上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其中哪些误差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误差原因 影响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药品含杂质 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 药品与砝码放反 未使用游码 不变 不变 不变
使用游码 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前 天平未调平衡 指针偏右 偏大 不变 偏大
指针偏左 偏小 不变 偏小
砝码生锈(未脱落) 偏大 不变 偏大
量取 仰视读数 不变 偏大 偏小
俯视读数 不变 偏小 偏大
溶解 称量好的溶质未全部转移至烧杯中 偏小 不变 偏小
往烧杯中倒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不变 偏小 偏大
溶解用的烧杯未干燥 不变 偏大 偏小
【课堂小结】
1.写出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2.说说溶液质量分数的表示意义。
3.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有哪些?说说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随堂巩固】
【例1】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中,科学老师需要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
(1)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其中“0.9%”表示的含义为 。
(2)通过计算说明,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需要10%的食盐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各多少?
解:
(1)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其中“0.9%”表示的含义为100g生理 盐水中含有0.9g氯化钠;故答案为: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氯化钠;
(2)设需要10%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则:
1000g×0.9%=x×10%,解得x=90g,
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0g-90g=910g
答: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需要10%的食盐溶液90g,蒸馏水910g。
【例2】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量 g氯化钠。
(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
(3)下列实验操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多选)。
项目 实验操作 分析
A 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装瓶时, 发现烧杯底部有液体残留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 量取溶解所需水量时,俯视量筒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7.5(2)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AD
【解析】(1)应称量氯化钠质量=50g×15%=7.5g;
(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是由于氯化钠偏大,则应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3)
A.砝码生锈会使砝码质量变大,称量出的氧化钠质量也会偏大,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氯化钠溶解度只与温度等因素有关,错误;
C.溶液配制完成后装瓶时,发现烧杯底部有液体残留,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不变,错误;
D.量取溶解所需水量时,俯视量筒会使读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例3】小灵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实验步骤均操作无误
B.溶解时部分氯化钠固体从滤纸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45mL的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的实验步骤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时部分氯化钠固体从滤纸中撒落,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将不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
——溶液的配制
溶液的配制
误差原因分析
步骤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计算
溶解
转移
称量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
【核心概念】物质的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内容要求】
学习内容: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内容要求: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通过配制溶液的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思路】
以生理盐水的发现这一科学史引入,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重要性。在复习溶液组成的基础上,推理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配制200g的0.9%的生理盐水所需要的食盐和水的质量。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计算、称量、溶解和转移四个步骤完成300mL0.9%的生理盐水配制。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提高实验准确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任务
【引入】生理学与医学的里程碑:生理盐水的发现(19世纪)
背景:在试图为失血或脱水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早期尝试使用纯水或浓度不准确的盐溶液,常常导致血细胞破裂(溶血)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事例:生理学家(如悉尼·林格和威廉·哈默林)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当盐溶液的浓度与血液的渗透压相当时(即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红细胞才能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巨大影响:生理盐水(0.9% NaCl)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项巨大进步。它使得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成为可能,拯救了无数因霍乱、腹泻、失血、手术而脱水的病人的生命,是现代医疗护理的基石之一。
人们平常在医院输液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太浓或太稀都不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在配制溶液时,必须准确地控制溶液的浓度。
二、围绕任务,素养内化
(一)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1.计算公式
公式变形: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分数)
2.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3.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1)如:0.9%的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表示的意义是每100克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0.9克。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而不是与溶剂质量的比值;
(3)溶质质量是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不算在内;
(4)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不变,
溶质质量分数=(S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题】为了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解:m氯化钠=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00g×0.9%=1.8g
m水=m溶液-m氯化钠=200g-1.8g=198.2g
答:需要1.8g氯化钠和198.2g水。
(二)溶液的配制
【探索实践】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思考与讨论]
1.需要水与氯化钠各多少克?
计算:需要1.8g氯化钠和198.2g水。
2.设计哪些实验步骤?
3.需要哪些器材?
烧杯,天平,500mL量筒,玻璃棒,药匙,滴管,细口瓶,标签纸,氯化钠。
4.需要掌握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称取、量取、溶解、滴加、取用固体和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配制过程]
1. 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200 g,需要氯化钠1.8g、水198.2mL。
2. 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向量筒内倒水,等接近规定刻度线时停止倒水,改用滴管滴加,量取所需的水。
3. 溶解:将称取的氯化钠放入大烧杯,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0.9%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完成了。
4. 转移:把大烧杯中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在标签纸上写上“氯化钠溶液/0.9%”,贴在细口瓶上。
【思考与讨论】请分析上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其中哪些误差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配制溶液时产生误差主要在称量、 量取、 溶解等步骤中出现。
(1)称量
①称量固体时,“左码右物”(移动游码): 实际所取固体质量偏小,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若未调平即开始称量, 指针偏右或偏左:指针偏右,实际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指针偏左,实际固体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砝码生锈 实际固体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样品含有杂质 则实际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量取
①量取溶剂时, 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会 导致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 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溶解
操作不当, 如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洒落到外面或未倒净: 将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导致误差的原因还有很多,如砝码缺损、沾有油污、烧杯内含有水等等,要注意正确分析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
【归纳总结】溶液配制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
误差原因 影响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药品含杂质 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 药品与砝码放反 未使用游码 不变 不变 不变
使用游码 偏小 不变 偏小
称量前天平未调平衡 指针偏右 偏大 不变 偏大
指针偏左 偏小 不变 偏小
砝码生锈(未脱落) 偏大 不变 偏大
量取 仰视读数 不变 偏大 偏小
俯视读数 不变 偏小 偏大
溶解 称量好的溶质未全部转移至烧杯中 偏小 不变 偏小
往烧杯中倒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不变 偏小 偏大
溶解用的烧杯未干燥 不变 偏大 偏小
三、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一)课堂小结
1.写出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2.说说溶液质量分数的表示意义。
3.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有哪些?说说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二)随堂例题
【例1】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中,科学老师需要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
(1)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其中“0.9%”表示的含义为 。
(2)通过计算说明,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需要10%的食盐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各多少?
【解答】解:(1)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其中“0.9%”表示的含义为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氯化钠;故答案为:100g生理盐水中含有0.9g氯化钠;
(2)设需要10%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则:
1000g×0.9%=x×10%,解得x=90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0g-90g=910g
答:配制1000克生理盐水,需要10%的食盐溶液90g,蒸馏水910g。
【例2】下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量 g氯化钠。
(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则应 。
(3)下列实验操作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多选)。
项目 实验操作 分析
A 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溶液配制完成后装瓶时,发现烧杯底部有液体残留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 量取溶解所需水量时,俯视量筒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7.5(2)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AD
【解析】(1)应称量氯化钠质量=50g×15%=7.5g;
(2)若称量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是由于氯化钠偏大,则应减少左盘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3)A.砝码生锈会使砝码质量变大,称量出的氧化钠质量也会偏大,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氯化钠溶解度只与温度等因素有关,错误;
C.溶液配制完成后装瓶时,发现烧杯底部有液体残留,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不变,错误;
D.量取溶解所需水量时,俯视量筒会使读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偏少,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例2】小灵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NaCl)溶液50g。其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实验步骤均操作无误
B.溶解时部分氯化钠固体从滤纸中撒落,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45mL的水时,如果仰视刻度线,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的实验步骤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时部分氯化钠固体从滤纸中撒落,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将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等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如有液体从烧杯中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将不会影响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第4课时)
——溶液的配制
【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