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任务式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长征胜利万岁》任务式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任务一 识作者,知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任务二 明文体,找特点
回忆录,叙事性文体,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特征: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性:真实地记载经历、观感。回忆录要求“三亲”原则,即亲闻、亲见、亲历。
广泛性: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广泛接触生活各个角落,反映社会历史面目。
突出性:回忆录中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提及其他人物要有个性。所列事件要具有代表性。
问题:本文回忆了哪些事?
第一部分(1-8)红四团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战;
第三部分(23-44)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问题探究:本篇回忆录如何体现真实、广泛、突出这些特点的?
时间真实
第1: 10月18日这一天
第13: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
第22: 10月30日 于十月革命节前夕,即11月6日 第32:太阳快要出来
第35:天刚蒙蒙亮,会议开始了
第44: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
记录的时间具体到某一天,详尽真实。
事件真实
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
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
10月30日前一个星期,歼灭千佛山反动民团;
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区域;
吴起镇战斗之后,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作者将自身的经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节点详实,具体到某一天,对应史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人物的情感真实
广泛性
①串联了哪些人
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邓小平首长(详写)、红军战士(群像)
②触及了生活的哪些角落
红军生活日常、红军战斗场面
③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历史面目
红军的精神面貌和与斗争精神
叙述人称:我们/我
作者在记述长征胜利这一历史事件时,通过“我们”这个叙述者立场,展现红军战士们的群体记忆,既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意味,也便于抒写出宏大叙事中群体共同的革命豪情,让我们始终被洋溢着的革命情怀所感染。
突出性
任务三 感悟长征精神
问题探究3:长征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习总书记谈长征精神
习近平用4个“伟大远征”来概括长征
02
03
01
04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思考: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也没必要发扬长征精神了,长征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